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痰濕證臨床診斷標準
前言
本標準按照GB/T1.1—2009《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
本標準由中國中醫(yī)科學院中醫(yī)基礎理論研究所、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天津中醫(yī)藥大學、廣東省中醫(yī)院提出。
本標準由中華中醫(yī)藥學會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中國中醫(yī)科學院中醫(yī)基礎理論研究所、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天津中醫(yī)藥大學、廣東省中醫(yī)院。
本標準由國家科技部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973計劃)項目“中醫(yī)證候臨床辨證的基礎研究”資助,項目編號:2014CB542900,首席科學家:胡鏡清。
本標準總指導委員會專家:張伯禮、陳可冀、路志正、李振吉、劉保延、張華強、肖魯偉、吳偉康、吳彤。
本標準方法學專家委員會專家:姚晨、申春悌、耿直、張炳江。
本標準首席專家:張伯禮、胡鏡清。
本標準領域專家(共識)委員會專家(按姓氏拼音排序):常紅衛(wèi)、陳捷、陳穎、陳智龍、鄧悅、丁麗、杜錦輝、高社光、葛金文、顧健霞、郭蓉娟、韓祖成、焦富英、焦曉民、金玫、金艷蓉、雷小寧、李春蘭、李國信、李雄、李立志、李秋鳳、李瑞杰、李亞平、李艷、李妍怡、梁麗喆、林謙、劉莉、劉強、劉超峰、劉淑榮、劉建和、劉敬霞、劉勤社、劉松江、劉衛(wèi)紅、劉文華、劉永家、劉中勇、馬進、毛靜遠、祁慧霞、邵靜、宋虎杰、蘇同生、蘇文革、孫忠人、譚子虎、唐靜、唐啟盛、唐雪春、滕政杰、脫承德、王毅、王鳳榮、王強、王生萬、王曉東、王曉峰、王新志、王艷君、王昃睿、文碧玲、吳煥林、吳時達、吳松鷹、伍建光、武忠、徐燕、徐慧、徐京育、徐立然、楊波、楊寧、楊錫燕、楊雨民、于文濤、袁燦興、袁海波、袁暉戍、占亞雄、張秀芬、張永杰、張哲、趙敏、趙旭、趙英強、鄭直、衷敬柏、朱明軍、鄒連珍。
本標準起草組:胡鏡清、江麗杰、許偉明、王傳池、段飛、林明欣、李先濤、于春泉、楊小波、張俊華、張松峰。
本標準執(zhí)筆人:胡鏡清、許偉明、王傳池、林明欣。
本標準秘書:許偉明、江麗杰、林明欣。
引言
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5》報道,2014年中國心血管病(CVD)居疾病死亡構成的首位[1]。《2015年中國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統(tǒng)計年鑒》顯示,2014年中國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以下簡稱冠心病)死亡率城市為107.5/10萬,農村為105.37/10萬,與2013年(100.86/10萬、98.68/10萬)相比均有所上升[2]。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痰相關證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以下簡稱冠心病)中比例不斷升高[3-4]。但既往冠心病痰證相關診斷標準中(見附錄A),存在診斷標準未完全統(tǒng)一、“痰”相關術語欠規(guī)范、“痰濁”辨證依據實為“痰濕”、諸條目缺乏診斷權重等問題,影響了其在臨床和科研中應用。
為落實《中醫(yī)藥標準化中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1~2020)》提出的“全面推進中醫(yī)藥標準體系建設”重要任務,充分發(fā)揮中醫(yī)藥防治冠心病的優(yōu)勢,本標準在系統(tǒng)回顧既往冠心病痰證相關診斷標準的基礎上,應用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簡稱AHP)[5]現(xiàn)場調查專家意見,結合多輪研討與論證,確定了冠心病痰濕證臨床診斷條目及其權重,完善了冠心病痰證相關診斷標準,為冠心病痰濕證的臨床診療與科學研究提供指導和幫助。
本標準由于受到使用者地域、民族、種族等因素的影響,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應依照實際情況而定。
本標準規(guī)定了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以下簡稱冠心病)痰濕證的診斷依據和診斷原則。
本標準適用于全國各級醫(yī)療機構及科研院所專業(yè)人員對冠心病痰濕證的臨床診斷。
下列文件對于本標準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明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標準。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訂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T 20000.1—2002 標準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標準化和相關活動的通用詞匯
GB/T 20348—2006 中醫(yī)基礎理論術語
GB/T 16751.2—1997 中醫(yī)臨床診療術語·證候部分
WS 319—2010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診斷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行業(yè)標準)
ZYYXH/T 4~49—2008 中醫(y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中醫(yī)病證部分
ZYYXH/T 59~135—2008 中醫(y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西醫(yī)疾病部分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3.1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導致血管管腔狹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導致的心臟病。
[WS 319—2010,定義2.1]
3.2 胸悶 oppression in chest
自覺胸中堵塞不暢、滿悶不舒的表現(xiàn)[6]。
3.3 肢體困重 body trapped
一種患者的主觀感受,指四肢和(或)軀體額外的負重感,重則如包裹束縛、活動量減少[7]。
3.4 口黏 sticky and greasy in mouth
自覺口舌黏,澀滯不爽,甚至食不知味的表現(xiàn)[6]。
3.5 體胖 obesity
形體發(fā)胖臃腫,超乎常人的表現(xiàn)[6]。
3.6 大便黏滯 viscous stool
指患者排便時黏膩、澀滯難盡的主觀感受[8]。
3.7 脘腹痞滿 distention and fullness
脘腹痞塞,滿悶不舒[9]。
3.8 面色晦濁 dim and dirty complexion
面色黯,缺少光澤,且如蒙污垢[6]。
3.9 嗜睡 analeptic
不分晝夜,時時欲睡,呼之能醒,醒后復睡的表現(xiàn)[6]。
3.10 納呆 anorexia
不思飲食,食量減少的表現(xiàn)[6]。
3.11 舌胖邊有齒痕 plump and teeth-printed tongue
舌體胖且邊緣凹凸不齊,甚則似鋸齒狀[10]。
3.12 膩苔(或稱苔膩) greasy fur
苔質顆粒細小致密,緊貼舌面,不易刮脫,并在舌的中根部較厚,邊尖部較薄的舌象[6]。
3.13 苔滑(或稱滑苔) slippery fur
舌面水液過多,甚至伸舌涎流欲滴,捫之濕而滑利的舌象[6]。
3.14 脈滑(或稱滑脈) slippery pulse
往來流利,應指圓滑,如珠走盤的脈象[6]。
3.15 脈濡(或稱濡脈) soft pulse
浮而細軟,輕取可以觸知,重按反不明顯的脈象[6]。
本標準在系統(tǒng)回顧既往冠心病痰證相關診斷標準基礎上,應用層次分析法現(xiàn)場調查專家意見,結合多輪研討與論證,確定了冠心病痰濕證臨床診斷條目及其權重,制定了冠心病痰濕證臨床診斷標準[11-15]。
表1 冠心病痰濕證臨床診斷標準
注1:符合冠心病診斷標準,臨床見上述指標累計賦分≥6分者可診斷為冠心病痰濕證。注2:本標準可以與冠心病其他證診斷標準合并使用。注3:本標準推薦用于冠心病痰濕證診斷,是否可以用于干預措施的臨床療效評價有待研究。
2017-05-17
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痰濕證臨床診斷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