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甜甜
(廣西北海市人民醫(yī)院耳鼻咽喉科,廣西 北海 536000)
循證護理在氣管切開護理中的應用價值研究
唐甜甜
(廣西北海市人民醫(yī)院耳鼻咽喉科,廣西 北海 536000)
目的分析循證護理在氣管切開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氣管開切治療的患者78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9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者采用循證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以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結果護理后,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以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循證護理在氣管切開患者護理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值得在臨床上推廣和應用。
循證護理;氣管切開;臨床護理
循證護理是20世紀90 年代隨著循證醫(yī)學發(fā)展出來的一種全新護理觀念,護理的核心是將以經驗為基礎的傳統護理發(fā)展成為有科學依據的現代護理,也就是嚴格、謹慎以及準確的采用最好的研究證據進行操作,以此制定出最佳的護理方案[1]。本文主要就循證護理在氣管切開護理中的臨床應用價值進行分析,并作如下報道。
1.1 研究對象:選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氣管開切治療的患者78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9例,對照組男19例,女20例;年齡在23~41歲,平均年齡(27.2±4.6)歲,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者男24例,女15例,年齡在25~45歲,平均年齡(28.1±5.3)歲,觀察組患者采用循證護理進行護理。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病情方面均無明顯差異(P>0.05),對比結果有統計學意義。
1.2 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者實施循證護理,具體護理方法如下:1.2.1 氣管套管護理:在氣管切開治療中氣管套管多采用棉質布系帶,布系帶一般都比較窄,很容產生剪切力,對患者的皮膚造成損傷,而且由于布帶需要固定的較緊,以防止出現套管脫落情況,因此,很容易導致患者的靜脈淤積,引起頭面部浮腫,因此,相關科室可以自制兩頭細、中間寬的布帶,并在布帶上縫制上細致柔軟、且有彈性的醫(yī)用海綿,減輕患者皮膚損傷的發(fā)生率以及靜脈壓迫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1.2.2 濕化護理:相關研究顯示,持續(xù)微泵維持滴注可以更好的對患者的濕化速度與總量進行控制,不容易引起嗆咳,因此,在氣管切開患者的濕化護理中可以優(yōu)先選擇,濕化液可以0.45%的氯化鈉溶液,這種濕化液有利于患者呼吸道纖毛運動,不容易出現痰痂。
1.2.3 吸痰護理:護理人員應該依據以下幾個方面對患者吸痰護理的時機進行準確的選擇:①于床旁或者聽診其雙肺部有痰鳴音時;②患者咳嗽咳痰頻繁,而且無法將痰咳出時;③呼吸機的氣道壓力發(fā)出報警,但排除患者咳嗽、管道扭曲以及人機對抗等因素時;④患者的氧飽和度持續(xù)下降,但與患者病情變化或者是呼吸機的管路打折、堵塞等情況無關時;⑤患者的神志比較清楚,提出吸痰要求時。護理人員可以依據這些吸痰時機,對患者進行吸痰護理,護理操作嚴格按照相關的標準規(guī)范進行,吸痰時合理使用負壓,以免對患者呼吸道黏膜造成損傷,降低出血的危險,正常情況下吸痰負壓需保持在250~300 mm Hg。
1.2.4 氣管切開創(chuàng)口護理: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氣管切開創(chuàng)口的敷料情況,觀察其是否被痰液或其他分泌物污染,及時幫患者更換敷料,并使用氧氣連續(xù)吹干切口,確保敷料和切口的干燥,以免發(fā)生感染,如果出現感染則應該立即通知主治醫(yī)師進行處理。
1.3 觀察指標:護理后,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與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本次研究獲得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護理后,觀察組患者表示對護理工作非常滿意的患者23例,滿意15例,不滿意1例,滿意度為97.3%,對照組患者非常滿意17例,滿意15例,不滿意7例,滿意度為82.0%,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2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護理后,觀察組1例患者出現創(chuàng)口感染,1例患者術后出血,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5.1%,對照組患者共3例出感染,2例術后出血,2例出現氣道阻塞,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7.89%,觀察組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氣管切開手術是搶救患者生命的一種急癥手術,主要是為了解除患者呼吸道梗死而引起的呼吸困難,通過氣管套管將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直接吸除,并迅速吸入氧氣,在臨床急診治療中的應用非常廣泛,但是由于氣管切開需要改變患者的生理結構,容易出現各種的并發(fā)癥,嚴重者甚至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強氣管切開的術后護理工作至關重要[2]。而循證護理在氣管切開患者臨床護理中的應用,要求護理人員依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和護理過程中的具體問題,運用查閱文獻的方法找到處理方式和護理對策,并對這些對策可行性和有效性進行評價,進而制定出最佳的護理方案,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可有效降低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減少其置管時間,讓患者盡早恢復健康[3]。
本次研究顯示,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循證護理在氣管切開護理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可降低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值得在臨床上推廣和應用。
[1] 趙亞蕓,李小會,談婷婷,等.循證護理在預防氣管切開術并發(fā)癥中的作用[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4,11(5):85-87.
[2] 陳光碧.循證護理在氣管切開術后防治并發(fā)癥的臨床實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7):232-233.
[3] 王琴,周娟,芮霞潔.循證護理在神經外科重癥患者氣管切開術后氣道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河北醫(yī)藥,2015,37(19):3014-3016.
R473.6
B
1671-8194(2017)12-026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