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開迪,董 花(通訊作者)
(1.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懷安鎮(zhèn)人民政府農業(yè)技術推廣站,733000;;2.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產品質量安全監(jiān)督管理站,733000)
中藥材農藥殘留污染現(xiàn)狀與對策
張開迪1,董 花2(通訊作者)
(1.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懷安鎮(zhèn)人民政府農業(yè)技術推廣站,733000;;2.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產品質量安全監(jiān)督管理站,733000)
農藥的發(fā)明和使用是種植業(yè)發(fā)展的幾個重大突破之一,使我們今天的的農作物產量有大幅度的增長,能夠解決地球幾十億人口的吃飯問題。但這些研究和發(fā)明在給農業(yè)和生產者帶來巨大利潤的同時,也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如農藥的長期廣泛使用使作物病蟲害的抗藥性增強,一些益蟲益鳥數量減少,土壤中有益菌群遭到抑制,破壞了自然界的生態(tài)平衡,更重要的是農藥的殘留直接威脅到人類的健康。中草藥作為一種經濟作物,除一些小品種來源于野生外,其中的大品種和一些野生資源枯竭的品種都是通過種植獲得的,所以農藥殘留問題同樣存在。一些地區(qū)為提高藥材產量,大量使用農藥,致使藥材農藥殘留量過高,造成中藥出口受阻。本文對這些問題進行一些討論分析。
1.1.1 環(huán)境對藥材的污染。藥材生長的土壤的基礎污染、水源、大氣的污染等是一些高殘留性農藥污染的主要來源,六六六、滴滴涕在70年代就被禁用并停止了生產,但許多樣品中都有檢出,這都是藥材植株從環(huán)境中攝取的。
1.1.2 種植過程中施于土壤中被植物吸收或直接噴灑到植株上。主要是不講科學、用藥時間不合理和大量濫用農藥造成的。另一種是采收、加工、貯存、運輸過程中的污染。如用農藥、化肥的包裝作藥材的包裝,運輸農藥化肥的車輛未加徹底清潔就運輸藥材等;為防止生蟲變質用農藥對庫存藥材進行熏蒸;藥材炮制過程中輔料引入的污染。
對國內主要中藥學學術期刊進行了全面檢索,發(fā)現(xiàn)研究涉及農藥的各種類型如有機氯、有機磷、氨基甲酸醋]、菊醋等,涉及到中藥材、飲片、中成藥、花粉、粉針劑。研究最多的是有機氯類半衰期長、易引起蓄積毒性的農藥種類 (六六六,DDT,五氯硝基苯,艾氏劑等),而藥材測定最多的是人參。陳瑞華等用薄層色譜法測定了阿膠、厚樸、魚腥草的有機氯農藥殘留量;周長征等用氣象色譜法測定了細辛、中成藥中的有機氯農藥殘留;薛建用高壓液相色譜法測定了大青葉中多菌靈的殘留綜合起來,測定方法是用石油謎、丙酮、氯仿等有機溶劑或混合溶劑通過超聲、振蕩、回餾等方法提取樣品,經過柱層析、萃取、磺化等方法凈化,根據農藥特性分別用GC,HPLC等儀器進行測定。吳慶軍進行了人參農藥低殘留試驗,通過控制使用農藥、調整耕作措施,達到收獲的藥材中農殘符合標準;樊瑛等進行了山植病蟲害無公害綜合防治研究,應用農業(yè)的、生物的、物理的方法和無公害農藥等技術措施,綜合防治山植多種病蟲害。防治效果比常規(guī)方法提高30%~60%,天敵數量增加48%,農藥成本降低51%~68%,產量提高47%。在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科技基金資助下,藥用植物研究所陳建民教授主持完成了西洋參農藥安全使用標準的課題研究,通過對西洋參農藥殘留動態(tài)的系統(tǒng)研究,提出綠色無污染西洋參種植的農藥安全使用標準。
中藥材農藥殘留污染問題非常普遍,但只被消費者和出口商所重視,而作為主要污染途徑的種植環(huán)節(jié)卻未得到真正重視;國家行政管理部門出臺了一些措施鼓勵中藥產業(yè)化、現(xiàn)代化研究,提倡綠色中藥材的生產,但是因為沒有相應的標準和處罰措施,綠色藥材的生產進展很慢;中藥材農藥殘留測定研究的較多,而污染治理的研究很少。
中藥農藥殘留問題是中藥出口的瓶頸,但只靠提倡綠色中藥材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必須制訂出相應的限量標準,才能夠有法可依,才有可能使優(yōu)質無污染的藥材有好的經濟效益,使高農藥殘留的藥材沒有市場,這樣藥材種植單位才能自覺地按綠色中藥材的標準進行生產。
農藥的使用是為了防治病蟲害以提高產量,利用現(xiàn)代生物技術培育出品質好且能抵抗病蟲害的品種,就可以從根本上杜絕農藥的污染。我國科學家己成功選育出抗蟲棉,這種技術也可以在中藥材上進行實驗研究。
自然界中有1個相對穩(wěn)定的生物鏈,各種害蟲有他們的天敵,化學農藥的使用破壞了這種平衡。病蟲害越來越嚴重,農藥越用越多,而害蟲對農藥的抗性也越來越強,致進入惡性循環(huán)。因此要盡量少用農藥,提倡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病蟲害。腫腿蜂就是一種較好的害蟲天敵,己廣泛應用于農業(yè)和森林害蟲防治;BT26乳劑是一種較好的防治植物蟲害的生物農藥,近來市場需求也逐漸增加;也可研究開發(fā)植物質農藥,提取植物中的天然化學產物用于防治病蟲害,這在我國也有悠久的歷史,苦皮藤制劑就有良好的效果。
對一些高毒農藥如磷胺、甲胺磷、氧化樂果、敵敵畏和高殘留農藥等禁止在藥材上使用。農業(yè)部曾在全國范圍內組織專家進行農藥安全使用標準的研究,制訂出多種作物的常用農藥安全使用標準,包括劑型、常用藥量或稀釋倍數、最高用藥量或稀釋倍數、施藥方法、最多使用次數、安全間隔期等,但在中藥材上研究很少,藥材種植單位都應參照標準,并結合各種藥材的病蟲害發(fā)生特點通過實驗總結出科學使用農藥方案。
需對有關人員加強宣傳指導,提高安全意識以消除這種污染。對一些易生蟲霉變的藥材,縮短貯存周期盡快周轉,貯存時可將一些有防蟲防霉作用的藥材和其一起存放,抑制病蟲危害,或將這些藥材密封,放射消毒存放.如果必須熏蒸,應盡量減少用藥量,并在使用前進行晾曬,以除去有揮發(fā)性的熏蒸藥劑。
產地應選擇空氣清新、水質純凈、土壤未受污染,具有良好農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地區(qū),應盡量避開繁華都市、工業(yè)區(qū)和交通要道,多選擇在邊遠省區(qū)、農村等。要求產地周圍不得有大氣污染源,特別是上風口沒有污染源;不得有有害氣體排放。生產用水質量有保證、產地應選擇在地表水、地下水水質清潔無污染的地區(qū)、水域,水域上游沒有對該產地構成污染源;產地土壤元素位于背景值正常區(qū)域,周圍沒有金屬或非金屬礦山,沒有農藥殘留污染。同時要求具有一定的土壤肥力,符合土壤質量標準的要求。
基地的建設可以避免分散農戶的盲目種植,在有實力的科研單位指導下,以科學的方法對藥材選種、種植、農藥使 用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實施科技化運作,從根本上保證藥材質量。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發(fā)展進程的加快,我國的中藥材及中成藥必然要走向國際市場參與競爭。在全球草藥銷售額中,我國中藥出口僅占比例5%左右,與我國中醫(yī)藥大國的地位極不相稱。藥品質量是影響我國中藥出口的首要因素,而農藥殘留和重金屬污染則是影響藥品質量的重要因素,綠色中藥材的生產不僅可以改善目前我國中藥材農藥污染的現(xiàn)狀,填補我國無污染、安全中藥材在市場上的空白,而且也有利于增強我國中藥材及中成藥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許多國家對傳統(tǒng)藥和草藥保健食品增加微生物檢查、防腐檢查、農藥殘留量和重金屬含量、黃曲霉毒素檢查,并分別制定各自標準。我國除將微生物檢查納入部頒標準、2000年版藥典收錄了黃芪、甘草的限量標準外,其余各項尚在研究之中,缺少與國際接軌的質量標準,因此,應加快相關研究,為人們用藥安全提供保證。
S853.72
B
1003-8655(2017)06-007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