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不來提甫·尼亞孜,羅生金
(1.哈密市伊州區(qū)沁城鄉(xiāng)畜牧獸醫(yī)站,新疆哈密 839106;2.哈密市畜牧工作站,新疆哈密 839000)
牛放線菌病的防治
阿不來提甫·尼亞孜1,羅生金2?
(1.哈密市伊州區(qū)沁城鄉(xiāng)畜牧獸醫(yī)站,新疆哈密 839106;2.哈密市畜牧工作站,新疆哈密 839000)
牛放線菌病是由牛放線菌和林氏放線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種慢性傳染病。中獸醫(yī)稱之為木舌黃腫癥、木舌塞口癥。筆者在哈密市伊州區(qū)沁城鄉(xiāng)畜牧獸醫(yī)站治療9例,治愈7例,好轉1例,無效1例。先就相關治療體會報道如下,供同行們商榷。
本病病原分為牛放線菌和林氏放線菌。帶菌牛和患病牛本病的主要傳染源,放線菌主要寄生于健康??谇?、消化道、上呼吸道和皮膚上,也存在與污染的土壤、飼料和飲水中。傳播途徑主要以破損的黏膜或皮膚內源性或外源性感染,再通過消化道和皮膚,黏膜創(chuàng)傷進入動物體內。
牛放線菌主要侵害牛頜骨、舌、唇、齒齦、咽、頭頸部皮膚以及肺臟等,引起局部皮膚軟組織、黏膜或骨骼的肉芽腫或膿腫。頜骨受侵后常常緩慢腫大、硬固,與周圍健康組織界限明顯,患牛初期腫脹疼痛,后期則無痛。病程進展緩慢,一般經過幾個月才出現(xiàn)一個小而堅實的硬結,不熱不痛,逐漸增大,突出于皮膚表面致使皮膚增厚、被毛脫落,有的破潰流出膿汁。當舌和咽部組織感染時,由于炎性腫脹及結鍗組織增生可生成“木舌病”,此時病牛流涎,咀嚼困難。林氏放線菌主要侵害皮膚軟組織,常見于肩前、頸部、耳下側皮膚等處形成膿胞,久之破潰,流出膿汁,經久不愈。病牛食草逐漸減少,反芻減少,體溫不高,漸進性消瘦,脈搏快弱,結膜淡白,尿液清長。
根據(jù)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可作出初步診斷;但確診必須結合實驗室檢查的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后判定。
4.1 中獸醫(yī)療法:以清熱解毒、活血散淤為主。出現(xiàn)“木舌黃”采用針刺舌陰穴放血,邊針刺邊用涼水沖洗出血處,1天一次,連用3天。同時用中藥消黃散:大黃30g,玄明粉40g,知母25g,浙貝母30g,黃藥子 30g,梔子 30g,連翹 45g,白藥子 30g,郁金45g,甘草15g。共碾為末,用開水沖泡,候溫灌服,1日一劑,連用5-10d。
4.2 西獸醫(yī)療法:對于林氏放線菌選用青霉素400萬IU+鏈霉素200萬IU,用0.9%生理鹽水混合稀釋,在腫脹部位周圍分多點注射,每天一次,連續(xù)7-15d。嚴重病例用10%葡萄糖溶液250ml+10%Vc10ml+復合維生素B5ml,10%葡萄糖酸鈣350-500ml,25%葡萄糖500ml,分別靜注,每日一次,連用3-5d。對于牛放線菌出現(xiàn)一個小而堅實的硬結時,采用硫酸卡那霉素300萬IU分點注射,隔日一次,連用三次,半月后硬節(jié)變小扁平骨化,取得了良好效果。
4.3 外科手術法:對患牛肌注靜松靈4ml,采用術部在上面橫側臥保定,畜主固定頭部。術部常規(guī)消毒,剪毛、備皮、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對于林氏放線菌用手術刀切開皮膚,剝離周圍組織,將腫塊分離出來。菌腫硬塊取完后,清理創(chuàng)內滲出物,倒入5%碘酒消毒創(chuàng)腔,結節(jié)縫合皮膚,消毒皮膚,術畢。對于牛放線菌骨質放線菌腫,用刀挖掉增生骨質及木耳狀贅生物,再用烙鐵燒烙至焦黃色,局部涂5%碘酊。
5.1 推廣精細化飼養(yǎng)管理,給牛飼喂麥秸、谷糠等粗纖維時,最好粉碎,以免扎傷口腔黏膜。
5.2 平時建立定期消毒制度,每年春秋兩季結合轉飼、轉場,對牛舍、場地和用具各進行一次全面大清掃、大消毒;搞好圈舍衛(wèi)生,保持欄桿、食槽、圍墻光滑,防止損傷牛皮膚。
5.3 注意瀏觀牛群,發(fā)現(xiàn)病牛及早隔離治療,對于晚期病例或腫塊生長速度特別快的患牛療效差,建議及早淘汰。
S855.1
B
1003-8655(2017)06-0023-01
阿不來提甫﹒尼亞孜(1981-),新疆哈密人,獸醫(yī)師,長期從事動物疫病診療工作。
羅生金(1973-),碩士,高級獸醫(yī)師、執(zhí)業(yè)獸醫(yī)師,長期從事畜牧科技推廣和動物疫病診療,電子郵箱:149169315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