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虛中融實

      2017-01-14 19:25安汝杰
      關(guān)鍵詞:少林功夫

      關(guān)鍵詞:清代筆記小說;少林功夫;少林僧徒;文學想象

      摘要:筆記小說的“虛構(gòu)”絕非“荒誕無稽”的“一虛到底”,而是“虛中融實”。探討清代筆記小說中有關(guān)少林功夫與少林僧徒文學想象中的“虛中之實”,不失為清代少林武術(shù)研究的一種新視角。筆記小說賦予少林功夫更多的“表現(xiàn)機會”,少林功夫也借筆記小說登上“文人案頭”,同時少林武術(shù)的“真功夫”置換了筆記小說的“真實性”,二者是一種良性的互動關(guān)系。

      中圖分類號:I 207.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9-4474(2016)06-0061-07

      少林武術(shù)史的研究若缺乏對筆記小說的發(fā)掘、??薄㈥U釋及理論升華將會是殘缺不全的。當今少林武術(shù)史書寫者在書寫中國古代少林武術(shù)史時,在很少記載“武術(shù)”的“正史”海洋中“往來穿梭”而所得甚少,于是不得不向記載不詳?shù)牡胤街?、風俗志、藝文志、起義檔案、教門資料等“他者”的領(lǐng)地“探寶拾珠”。而且武術(shù)史研究者們“急中生智”,巧妙地用“身體視角”、“文化眼光”、“社會考量”及“一瞥西方”等“新式招術(shù)”來對不可多得的材料進行反復“冷飯熱炒”。其實角度的“新穎”掩蓋不住資料匱乏的真相,障眼之法得來的看似脈絡(luò)清晰的學術(shù)史梳理,也僅是鋪大攤子式的“學術(shù)殖民”,“可能世界”〔1〕中的少林武術(shù)的“真實”也隨著此類“成果”的高效率生產(chǎn)而漸漸模糊起來,愈來愈陳舊、乏味。此外,“當‘現(xiàn)代性、后殖民主義批評或者‘文化研究挾帶一大批新型命題嶄露頭角的時候,‘真實概念逐漸被束之高閣,遭受普遍的遺忘?!薄?〕要想較為完整地一睹清代少林功夫及其僧徒之“相貌”,筆記小說是不可或缺的珍貴資料。周偉良教授就指出,野史“是原始的史料,雖然顯得粗鄙,但具有原始性、真實性,故長期以來得到史學家的重視,武術(shù)的不少史料就記錄其中”〔3〕;“筆記小說所載雖多是寫瑣碎片段,但因有聞即記,較官修史籍往往生動真切,其中不少資料還為正史所不載”〔3〕。如“林紓的《技擊余聞》初版于清末,共收入40多篇短篇文言筆記體小說,所述之人之事,大多發(fā)生在林紓的家鄉(xiāng)福建?!旨偱紶栠€將自己牽扯于其中,使文字的真實感頓增……”〔4〕;不過“筆記中也可能記錄了一些傳聞不確、考訂不嚴的東西。另外如互相抄襲,津津樂道于荒誕無稽的奇事軼聞等,也隨處可見”〔3〕。但筆者認為,此中“虛構(gòu)”絕非“荒誕無稽”的“一虛到底”①,而是“虛中融實”,更何況發(fā)生于鄉(xiāng)野田中的異聞趣事本為記錄者所親眼目睹(不出現(xiàn)在官修史書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其對國計民生直接影響甚微),同時“虛實關(guān)系是講史作者首先遇到并必須解決的問題”〔5〕。這正是本文以“虛中融實”為主題詞對清代筆記小說中的少林功夫與少林僧徒進行論述的原因②。

      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7卷第6期安汝杰虛中融實——清代筆記小說中少林功夫與少林僧徒的文學想象明代“萬歷年間文網(wǎng)松弛,當代人寫當代事的時事小說開始出現(xiàn)”〔6〕?!翱官列≌f”作為該種小說的一種類型,其主要內(nèi)容之一就是體現(xiàn)抗倭行為,“小說中所寫倭寇暴行,無不有文獻記載作為考證,可謂鐵證如山”〔6〕。明朝滅亡后,許多明遺民遁入佛門、避難于少林寺,繼續(xù)反清斗爭(如活躍于康乾年間的大俠甘鳳池的老師朝元和尚,本是明宗室,明亡后就隱居少林)。為此,清初政府對少林寺和少林武術(shù)實施“打壓”政策,以致于乾隆前期少林武術(shù)已是“武功魔漸息”(《藝林·上元后三日偕友游少林寺》)③。清代末期嚴重的內(nèi)憂外患迫使清政府調(diào)整其禁武政策,其時少林武術(shù)的許多功法早已失傳,功用也日漸式微。此外,“‘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禪宗思想”也造成了有著禪武之稱的少林武術(shù)經(jīng)典的“遺失”〔7〕,不過有關(guān)少林武術(shù)的各種傳說已經(jīng)在少林僧徒中代代相傳,這至少讓相當一部分少林僧徒和民眾的意識中有了少林武術(shù)的“歷史真實”。筆記小說的素材是時人的歷史記憶和發(fā)生于鄉(xiāng)野田間的異聞趣事,事件的真實性與官修史書中記載的對前朝或當朝具有重要影響、事事可考的人物和事件相比大為遜色。功法的失傳和傳說形成“歷史真實”的事實表明,分析清代筆記小說中少林功夫與少林僧徒的文學想象,能夠為少林功夫的歷史設(shè)置一個恰如其分的時空坐標。

      一顧亭林面對“巍峨少室山,少林千年剎”時,這位清代大儒所體驗到的依舊是少林僧人“頗聞經(jīng)律余,多亦諳武藝”的風貌,并且在其“寄語惠場流,勉待秦王至”的歷史感悟中,傳達出對少林功夫“保邦靖世即傳燈”的社會責任感的贊嘆。即使是在清廷嚴禁“民間習武”的環(huán)境中,“少林拳勇自昔有聞”與少林僧人武藝超群,仍然是政府大員和山野民眾的共同認知④。

      黃宗羲(于蒲松齡稍前)在其《王征南墓志銘》中也提到少林功夫享有盛名的事實,將少林功夫列為拳術(shù)之“外家”翹楚。因為與之相對的是以王征南為代表的“內(nèi)家”拳術(shù),黃宗羲用王征南挫敗少林僧來證明內(nèi)家拳的武藝勝過少林。此種敘事體式后來被“筆記小說”廣為接受,“在朱鴻壽筆下,少林和武當是武功最高的兩大門派,大凡高手往往有兩派背景”。雖然享有勇猛盛名的少林武僧通常在武技較量中處于下風,但這并不表明少林功夫“盛名之下,難符其實”〔8〕。“林紓指出功夫以少林派為最高,涉及到內(nèi)力、點穴、輕功等較神奇的部分,不過寫得最多的還是力大如牛的武功,出拳即可傷人,甚至取人性命”⑤,只是武術(shù)界中各門派欲顯其功夫高超者必先借助壓低少林外家來標榜其拳術(shù)之高超。

      正是因為少林武術(shù)享有拳猛盛名,少林之名才被清代各地紛紛涌現(xiàn)的各種“秘密結(jié)社”所征用。例如活躍于南方的“天地會”就杜撰出“少林僧征西魯”的故事,并將該組織所傳習的武術(shù)托名于少林寺,其會眾所練習的武術(shù)“不管練的是什么拳,都稱少林拳”〔9〕,從中生發(fā)出具有廣泛影響的“南少林文化”;“同時與歷史上少林僧人助唐之事相銜接”〔10〕,北方也相應地有名為“少林會”的“拳會組織”,四川等地出現(xiàn)了名為“少林神打”(也稱少林青主教)的“教門組織”。另外,清代檔案中也有關(guān)于教門組織“紅陽教”的材料,記載道光年間紅陽教教首周應麟與信徒于“做會念經(jīng)”等活動后,常在京郊(大興縣薛店莊)廟內(nèi)后殿望空向“少林十祖師”行“磕頭”禮,“學習少林拳法”⑥。

      《聊齋志異》“武技條”錄有一山東籍名為李超逢的僧人,此僧道:“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請以相授?!崩畛寮汲珊笤跐嫌鲆荒峁?,剛一過招,尼姑便止,并指出李所用功夫為少林宗派。其實二者功夫都屬于少林一派?!读凝S志異》的作者蒲松齡是清康熙時人,康熙年間少林功夫已享有盛名,因此小說中才有僧尼用少林功夫較技之事。將少林功夫尊稱為宗派,這在各個功夫派別中亦最早,不僅如此,少林也收女弟子傳其香火?!皠傄贿^招,尼姑便止”透露出“對待同門、和順溫良”的少林武德,這無疑使虛構(gòu)的尼姑這一角色有了現(xiàn)實依據(jù)(不是全然虛構(gòu)),使觀者體驗出虛構(gòu)中的真實來。

      曾衍東的《小豆棚》載“韓昌,汶上人。幼傭于路氏。路氏子弟喜講少林拳之技。韓從旁剽竊,頗有所得。曾一腿仆倒敗墻,人遂呼為鐵腿韓昌”。韓昌作為練成“鐵腿”的“少林弟子”,其技在武林中傳播甚廣,而效仿韓昌剽襲之法者,亦難以計數(shù)。少林功夫之勇猛,以至于“鐵腿韓昌”能夠“一腿仆倒敗墻”,竟招來眾多效法者?!坝⑿鄄粏杹砺贰?,只要練得真功在,便能美名冠九州,少林功夫品牌的維持也有賴于像小說中韓昌等精于此技的少林僧徒。韓昌之名已入《小豆棚》的人物“譜系”,經(jīng)人傳閱,閱之既久則形成虛構(gòu)中的真實,鼓舞著知其名者越向高超的少林功夫境界。

      上述筆記小說的記載表明少林功夫在清代與在明代一樣享有勇猛的威名。在文史互證傳統(tǒng)學術(shù)思想的影響下,清代筆記小說采用“以文運事”的筆法來呈現(xiàn)當時的少林功夫。金圣嘆在其《讀第五才子書法》中論述道:“其實《史記》是以文運事”。所謂的“以文運事”,“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卻要算計出一篇文字來,雖是史公高才,也畢竟是吃苦事”。以文運事“運”的對象是不能更改的“經(jīng)驗事實”(史實),即金圣嘆所說的“先有事生成如此”。但金圣嘆又指出太史公只是通過將這些既有經(jīng)驗事實作為其為文的資料,其目的在于寫成不朽之奇文?!耙晕倪\事”的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出作者作為創(chuàng)作主體的主導地位,然主體處理的又是不能夠更改的經(jīng)驗事實(歷史事實),這就大大限制了主體的自主性。筆記小說中事是為文而存在的,同時不管是真實的確實發(fā)生過的事抑或是向壁虛構(gòu)之事都能夠成為文的材料,那么就此而論,既已生成的事實(史實)畢竟對作者的創(chuàng)作行為造成諸多約束,雖作家高才也畢竟是苦差事。

      二金圣嘆在其《讀第五才子書法》中論:“《水滸》是因文生事?!币蛭纳隆爸皇琼樦P性去,削高補低都由我”。因而與《史記》等史傳文學相較,根據(jù)作品藝術(shù)表現(xiàn)的需要而虛構(gòu)事件的《水滸傳》的主體創(chuàng)造的“自由度”自然要大得多。“《水滸傳》‘憑空造謊創(chuàng)造了‘許多事跡,從而使《大宋宣和遺事》中提及的人物形象更加豐富生動,‘任憑提起一個,都是舊時熟識?!薄?1〕“《水滸傳》里的武功招式反映出了當時社會的習武之風,小說中豪俠都有自己的拿手武藝,豪俠義士們仗劍走江湖斷不是全然虛構(gòu)而來(例如燕青拳至今仍然流傳在民間)的?!薄?2〕因文生事“可不必有事生成如此”,創(chuàng)作主體即可用“才子之筆”細膩地創(chuàng)造形象,不過此種創(chuàng)造絕不是毫無現(xiàn)實依據(jù)地隨意虛構(gòu),即便是談神論怪、狀妖寫狐之文也必以前代文學、宗教信仰或民間傳說為支撐,否則漫無邊際則失去虛構(gòu)之真實。

      因文生事的才子之筆充滿浪漫的激情,不僅用詞注重修飾,描寫也細膩生動。如采荇子《蟲鳴漫錄》記有少林學藝之事:有一書生懷“復仇”之機,遂于嵩山少林學藝。書中也有該書生學成后怎樣“出寺”的情節(jié):少林寺規(guī)定,學藝者入由“別門”,出則必過“大門”一關(guān),必須打敗四位功夫了得的守門僧方得放行?!岸T”由善斗的“四馬猿”持兵器把守,門內(nèi)亦設(shè)巷,置十八“木人”,地藏機關(guān)。四馬猿的近親白猿是傳說中的武林高手。在《吳越春秋》記載的越女與袁公斗劍的故事中,袁公騰躍上樹,化為白猿而去。越女善劍,白猿也因袁公曾與越女斗劍而成為劍術(shù)高手。少林武術(shù)中有模仿猿猴攻擊、進食等動作的單式練法,如白猿獻果、坐猴觀山等,也有名為“少林猴拳”的少林武術(shù)套路。倘若拿真猿猴(即使經(jīng)過系統(tǒng)的訓練)與藝成之少林僧徒比武較勇,猿猴恐遠非僧徒之對手,以猴代替“守門僧”是筆記小說作者之故作虛構(gòu)。然而小說中的少林寺為何要用猴子來作為“守門將軍”呢?文中寫道,僧人雖然是空門中人,仍然心系世俗,為不給人留下不講人情的口實,采用猴子守門以融通,況猴猿又是通靈之類,自然應該明白主人的意圖。這表明時人也不完全認同不講世俗人情的少林僧人,“此即‘性其情,因‘情以‘自然為本而具有自然的屬性,人又應以名教標準來規(guī)范‘情,使‘情近性”〔13〕,“情感的釋放并不是隨意的,也不是無限制的,而是‘發(fā)乎情,止乎禮”〔14〕,以猴猿把關(guān)足見作者安排之匠心,亦反映出作者“少林門規(guī)應和人之常情相一致”的少林想象。事實上,在時人眼中少林僧人并未忘卻“世俗人情”和“男女之欲”,由“性其情”走向了“任其情”并“暢其情”?!断x鳴漫錄》中記載的一書生進入少林后,就遇一少林女弟子(僧之甥女),兩人甚為投機,遂私定終身。女弟子修習少林功夫,并與同路者“遂私定嫁娶”,此事為作者因文生事之產(chǎn)物,然聯(lián)系僧徒并非“不食人間煙火”,少林乃方外之地其空間不像“民宅的內(nèi)外之別以及男女授受不親等禮教束縛了男女的自由交往”〔15〕的現(xiàn)象,故事也就有了幾分真實性⑦。

      昭梿《嘯亭雜錄》馬僧條,載年羹堯的兩位僚屬在旅館中偶遇兩僧人,僧人皆為“狷黠”之徒,二人遂打量了二僧一番,其中一僧略帶怒意說:誰人無“眷屬”,有何看處?原來說話者是一尼姑,并且坦白承認自己是僧人之“眷屬”。接下來的談話表明,僧人年少時即練少林寺“手搏法”,之后行走江湖,狎風塵女金環(huán),由于資財耗盡,后同金環(huán)回嵩山少林寺。又過了若干年,年氏兩位僚屬之一的后人路過嵩山,巧遇少林僧人談功夫:雍正年間有一怪異之僧來授拳,其技精熟,然未知其名姓,世人只知其好養(yǎng)馬,遂稱其為“馬和尚”,“后總督田文鏡嚴禁,僧轉(zhuǎn)授永泰寺環(huán)師”,“環(huán)師”亡后其高足(惠來)傳其技。原來“馬僧”即那位僧人,“環(huán)師”就是風塵女金環(huán)。“馬僧”的武藝固屬于少林一系,之后浪跡武林,功夫應該有所提升,后來回到少林寺傳播武技當對于完善少林功法大有裨益,因而僧人說有一功夫精熟之“異僧”來授拳。此“異僧”娶得風塵女,又令此“風塵女”藝成反哺(回傳)少林,此事甚為人稱異。

      此則故事中年羹堯兩僚屬及一僚屬之后人是“異僧”故事的見證人。其異處在于一是僧娶風塵女,二是僧教風塵女并令其藝成后回傳少林。文中提到的年羹堯和田文鏡雖不是故事角色,但二者卻同為康熙、雍正年間重臣,年羹堯是重要將領(lǐng),田文鏡于雍正六年任河南山東總督,皆有史可考。雍正帝曾嚴厲斥責少林習武,身為“模范疆吏”的田文鏡自然要在其轄區(qū)內(nèi)貫徹最高統(tǒng)治者的指示,“后總督田文鏡嚴禁”,此言不虛。至于“回傳”武藝一事,明代抗倭名將俞大猷見少林棍法久傳而訛之狀,擇兩僧隨他“出入陣營之中,時授(棍技)陰陽變化之訣”⑧。而“風塵女藝成后回傳少林”則也有其源流,不同處在于此故事中“回傳”的執(zhí)行者不是俞大猷而是風塵女(尼姑)。年羹堯的兩位僚屬作為武將帳下當差者,久受武將氣質(zhì)之熏染,遇僧人打量一番自是情理中事,更何況二僧甚異。

      不僅如此,清代筆記小說中亦載有僧人參加“比武招親”之“異”事。王韜《遯窟讕言》錄衛(wèi)文莊(保定人)精于武藝,不期然遇一少林僧人來訪,僧人道出個中緣由:西安有一妙齡女子名為“仇慕娘”者,此女之色傾國傾城,又為武林中女豪杰,特于門庭標語稱有能藝勝我者,“愿奉箕帚”(愿為勝者妻),小僧頗愿一試,恐非其敵手,愿與君同往。同時該僧人也同衛(wèi)文莊事先約好:吾若敗陣,則君與之過招,看此因緣“花落誰家”。原來“仇慕娘”是要“比武招親”,少林僧人聞之愿意一試,來找一武林高手相伴同往?!氨任湔杏H”之事不僅“小僧”躍躍欲試,就是老僧也樂于為此效力。《遯窟讕言》老僧條,記少林僧參加“比武招親”,不料為女子暗器(匕首)弄傷腿骨,于是該僧委托老僧為其復這一箭之仇,老僧非尋常之輩,朝著女子“瞥吐雙丸”,女子遠非這一“劍俠高手”的對手,終因女子的師父和老僧同屬一派,該僧遂從輕“發(fā)落”了此女,否則后果不堪設(shè)想?!氨任湔杏H”是清代筆記小說中的尋常題材(如宣鼎《夜雨秋燈錄·谷慧兒》等),不足稱異,異的是少林僧也來一試其技,不但傾向于結(jié)伴而來,受挫之后還求救于老僧為其復仇,從中足見作者因文生事之筆力,而其根源在于僧界也有世俗百態(tài)。

      清代筆記小說中也有少林僧徒比武較技和恃勇索財?shù)拿鑼?。比武較技者,到處找人比試武藝,這成了僧徒的“共同特性”〔16〕,此比武之風也因少林拳勇之名而流布頗廣。因之,吳熾昌記載道:武勇技擊,舊數(shù)少林寺,而今諸多叢林中亦可見善此技者,“然其道甚狹,稍有逾己者必求勝而后已(《客窗閑話·某駕長》)”〔17〕。于此,少林僧徒之“勇敢無畏的精神可見一斑”〔18〕?!断x鳴漫錄》記:“甘風池精通拳術(shù)武技,擅長使氣,聲聞遐邇(近地無敢敵者),有少林僧聞之而造訪”。這是少林僧找人比試的具體例子。關(guān)于少林僧人恃勇索財?shù)拿鑼?,如許仲元所錄:“有少林僧人來索錢者,指名蔡氏要三百金”,該僧于石橋上置一蒲團而坐,道“有能拉我過橋者,我即離開,不然將暫寓寶店過冬也(《三異筆談·斗智斗力》)?!蹦弥渌锸玻ㄈ缇蘩?、大鐘)置于他人鋪子上恃勇索財者還難以計數(shù)。

      三以文運事和因文生事的原因就在于少林僧徒因百般錘煉其功而藝業(yè)精熟。清代筆記小說中除記載少林僧徒諸事外也對少林藝業(yè)進行描寫,即描寫少林功夫的練法,如心法修行、鐵腿功法、指力練法、閃避騰挪等。

      《淞隱漫錄》記述了一琴川人(琴川是江蘇常熟的別稱)從僧學藝的故事。當琴川人請求學藝時,僧曰:欲得本法,必從“蒲團功夫”練起,且能在“一晝夜間一念不起”,方可授技。因為少林功夫講求“禪拳合一”的練功境界,所以習武練功前需要“滌除玄覽”。正如弘忍大師對神秀所說的那樣:“至高無上的真理和覺悟,必須是不做作、不思慮、不研求,沒有一絲一毫的勉強,要當下即能見到自己不生不滅的自性!……而所謂的覺悟,所謂的佛性,所謂的正眼法藏,只不過是我人沒有煩惱,沒有妄念的本心?!襁@樣,本心不為萬物所動,即能不為萬物役使,反而能役使萬物,萬物就像在我心中一樣,如此才是自由人,才是真解脫!”〔19〕從“蒲團功夫”練起,不做作、不思慮、不研求,本心不為萬物所動,經(jīng)過反復不間斷的心法修行,才能夠體會到少林功夫“至高無上的真理和覺悟”。

      曾衍東的《小豆棚》記載:“韓昌,汶上人。幼傭于路氏。路氏子弟喜講少林拳之技。韓從旁剽竊,頗有所得。曾一腿仆倒敗墻,人遂呼為鐵腿韓昌”。韓昌所習可能就是《少林拳譜》(宋代嵩山少林寺福居禪師所編)中所記載的少林“七十二藝”之一的“鐵掃帚功”?!渡倭秩V》所記“鐵掃帚功”練功的必經(jīng)階段及用法是:“……練之初時,腿部肌肉會出現(xiàn)紅腫,頗苦之,習之既久,筋肉堅實,不覺疼痛,而木樁反動搖,終且折斷。至此,易更粗木樁,如法習之,亦至折斷,則更易之以大樹。……至爐火純青時,腿到處,樹木搖動,似欲折斷狀,則此功告成。如被敵人圍困不能脫,以腿橫掃之,必骨斷筋折,當者披靡?!薄?0〕可見少林功夫中的“鐵掃帚功”的厲害,因此清代筆記小說中常有能致敗墻仆倒、斷骨折筋等功夫的善徒“以武行俠”與惡僧“攜技勒索”之事的記載。

      夏荃《退庵筆記》曾記載:“康熙年間人夏老鼠,素有拳勇,曾于少林寺學藝。少林僧出一巨球,球有千萬結(jié),堅硬如鐵石。僧告夏老鼠曰:‘以手解之!夏老鼠用盡全力,指頭皆腫。經(jīng)三年,日夜爬剔,巨球解而技藝精。”夏老鼠練就了超強的指力功夫。文中還記載夏老鼠曾習練了“鐵布衫法”(功成后能夠任人錘擊而無礙),只是“鐵布衫”的具體練法并未出現(xiàn)。

      潘綸恩《道聽途說》中云:一僧人去化齋時常帶一大口鐘,將該鐘置于商家鋪案上索要錢財,因之得稱“鐘和尚”。有“悍鷙少年”到“鐘和尚”那里學藝,“諸少年無不身輕如燕,每躍起捷如疾鳥?!T少年每早起朝著大樹疾飛一腿,隨即離開,樹葉上露如雨下,無有一滴沾衣者?!彪m然鐘和尚教拳的道場不是嵩山少林寺,但諸少年所習無不是閃避騰挪之少林功夫,其習武練藝之情況于此可以見出⑨。

      《游梁瑣記·裕州刀匪》記載汪靜軒與一少年較拳,該少年“習的是羅漢拳。起初還可看出招式脈路,而后至于山雞斗、蜈蚣跳等功,則令人眼花繚亂,目眩以致于不能辨”?!傲_漢拳”是少林功夫的重要組成部分(基本拳法),廣為流傳,該處的記述似在說明羅漢拳不是一般拳種可比擬的少林拳法。這種敘述方式其實是神秘化了少林功夫,表明少年所習少林武術(shù)并不像普通人耳聞目睹的那樣,而是把少林功夫和劍俠傳說融合在了一起⑩?!皠b”并非是使劍打斗的尋常武人,劍俠有其超過常人的本領(lǐng),劍在其手中往往能夠化為一股靈氣,殺人于千萬里之外,“隱身化形”、“飛行絕跡”等技藝更為其所擅長。有關(guān)劍俠的傳說起源于唐傳奇,后世不斷加以衍化,至清代則出現(xiàn)大量長篇的“劍俠章回小說”。清人筆記《翼駒稗編·隱娘尚在》中就有記載:女劍俠聶隱娘(唐時劍俠)在清代很活躍,以教人劍術(shù)為業(yè),其師父是尼姑,這就表明有一部分劍俠來自僧人。而百般錘煉的少林功夫使筆記小說作者充分發(fā)揮其想象力,將聞名于世的少林功夫與劍俠傳說結(jié)合起來,經(jīng)過一番構(gòu)思創(chuàng)造出虛中融實的功夫傳奇和僧徒逸聞,形成一種“選擇性變形和選擇性記憶的歷史”〔21〕。

      “類似于譚鑫培那樣將少林武術(shù)的招式融入武戲,實為對武術(shù)和武戲的雙重貢獻?!薄?2〕清代筆記小說和少林功夫的血緣關(guān)系是一種客觀存在,筆記小說賦予了少林功夫更好的表演效果和更多的表現(xiàn)機會,少林功夫由此登上文人案頭,少林武術(shù)的真功夫置換了筆記小說的真實性,二者是一種良性的互動關(guān)系。

      從總體上看,“中國人附加于二十四史的整理,是把方向放在將二十四史遺漏的東西進一步加以增補使之更趨于完善的這一方面;即是其整理方式即為‘史補的形態(tài)”,同時中國人“特重視歷史的風土的個別性,而加以詳細的敘述”。而“選擇事物之不再重復的單回個別性加以記述的科學即為個性記述學,這與歷史學同義”〔23〕。人是歷史的存在,常為過去歷史活動所支配,所以人的活動有歷史的必然性,同時也多少有偶然性的契機。由于筆記小說的作者,并非其所記事件的親身經(jīng)歷者,其敘事策略必然是“選擇性采用”〔24〕,即剪裁事件發(fā)生的“原時空”,目的是突出一個更高層面的敘事;同時筆記小說作為一種敘事方式“不僅僅反映現(xiàn)實而且還參與建構(gòu)現(xiàn)實”〔25〕。清代筆記小說記錄有歷史必然性的“少林武術(shù)人”和對其而言具有偶然性(單回個別性)的事件,折射出清代少林武術(shù)史發(fā)展中的偶然性因素,呈現(xiàn)為清代少林武術(shù)的史補形態(tài)??梢?,筆記小說是有清一代少林武術(shù)除民間生存場域外的又一生存之所,其所錄少林功法(如練指力法、閃避騰挪練法)和逸聞,折射出少林功夫的練功方法、流傳情況和社會評價,這不僅可以作為今人研習少林功夫的參照,也可作為武術(shù)文化研究的資料來源及武術(shù)史研究的輔助材料。

      注釋:

      ①筆者的觀點在美籍學者Rania Huntington那里得到了印證。在談到《閱微草堂筆記》反映歷史的真實性時,Rania Huntington寫道:“Ji(即紀昀——筆者注)sees himself not as a creator of fictions but a recorder of incidents,either witness by himself or told to him by others.Jis purpose was to depict,albeit tangentially the real life of himself but of his times.”(見Rania Huntington.Real life in China at the height of Empire,Revealed by the Ghosts of Ji Xiaolan〔J〕.CHINESE LITERATURE,2015,(37):212.)。即便Rania Huntington認為紀昀是一個紀錄者(a recorder of incidents),其故事底本來源于親眼所見或者同時代人之口(either witness by himself or told to him by others),但在未見到足夠的證據(jù)之前,筆者還是謹慎地采用了“虛中融實”這一概念。

      ②此“虛中融實”也即“少林境界”。牟宗三先生認為“《紅樓夢》是小乘,《金瓶梅》是大乘,《水滸傳》是禪宗。”見牟宗三《牟宗三先生的水滸世界》,載《少林與太極》2013年第12期第5頁。而“意境,作為最高的藝術(shù)境界,具有有無虛實相統(tǒng)一的結(jié)構(gòu)張力”。見王建疆、王牧云《中國審美形態(tài)的生成和流變規(guī)律》,載《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6期第67頁。而孕育少林功夫的少林寺又是禪宗祖庭,少林功夫與禪宗頓教有著密切的關(guān)聯(lián),因此筆者提出“虛中融實”的“少林境界”具有合理性。

      ③見葉封,施奕簪《少林寺志》,河南省圖書館藏乾隆十三年刻本。

      ④見麟慶《鴻雪因緣圖記·少林校拳》,上海同丈書局據(jù)道光原劉石印本,清光緒十二年。

      ⑤轉(zhuǎn)引自蔡愛國《論作為現(xiàn)代武俠先聲的“技擊余聞”系列小說》,載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4期58頁。

      ⑥《軍機處上諭檔》,清道光十二年二月初八日曹振鏡等折。

      ⑦對于情,馮夢龍認為“天地若無情,不生一切物?!币姟裁鳌绸T夢龍《情史》,明刻本;晚明袁宏道有“任情而發(fā)之趣:“山林之人無拘無縛,得自在度日,……或為酒肉,或然聲伎,率心而行?!币姟裁鳌吃甑馈对欣扇罚鞒绲澘瘫?;清儒王夫之也說:“民之情,飲食男女而已矣?!币姟睬濉惩醴蛑跣Ⅻc?!对姀V傳》,北京中華書局1964年第125頁。晚清更有“尚武”的“英雌”氣概,語出黃湘金《雌鳳吹動革命潮》,載《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3期第126-135頁。

      ⑧俞大猷《正氣堂續(xù)集·卷三·新建十方禪院碑》,盔山精舍1934年影印本。

      ⑨嵩山少林寺是少林功夫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傳承著少林功夫的命脈,而天下功夫作為少林功夫的源頭活水,在少林武術(shù)發(fā)展中有著母乳的意義。鐘和尚教拳之地雖不在嵩山少林寺,從其所授徒弟無不身輕如燕來看,其少林功夫定也經(jīng)過一番刻苦磨練,用功程度勝過少林也未可知。

      ⑩清廷一度禁武,于是“少林僧人‘晝習經(jīng)典,夜演武略,修文不廢武備”,加之少林武術(shù)屢被秘密結(jié)社組織所利用,“少林武術(shù)難免帶上了神秘的色彩”,與劍俠傳說的結(jié)盟更增其神秘性,這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少林武術(shù)的歷史真相和本來面目”。見胡玉璽,安汝杰《試論清代少林武術(shù)發(fā)展的社會環(huán)境》,載《體育文化導刊》2014年第6期第162頁。然而“掩蓋了少林武術(shù)的歷史真相”并不等于“虛構(gòu)創(chuàng)作出的功夫傳奇不能折射出少林武術(shù)歷史的真實面影。

      清代筆記小說所載少林功夫傳聞軼事,傳之既久,即形成真實,而此種真實是于虛構(gòu)中窺見出的清代少林功夫之概貌。例如,“‘內(nèi)家編造張松溪打敗少林僧,‘少林便回敬了一個少林僧困辱張松溪”的傳聞(見程大力《清代少林與內(nèi)家之爭是政治輿論之戰(zhàn)》一文,載《體育學刊》2014年第21卷第6期第5頁),這樣的虛構(gòu)至少能夠說明當時少林武術(shù)名聲之顯赫,一方面在事實上開了后世文學作品中內(nèi)外家功夫較量的先河,給普通讀者造成“內(nèi)外家之爭強”由來已久的印象,進而使讀者認為是真實的;另一方面普通讀者由閱讀文學作品而得來的“文學真實”(即文學現(xiàn)象),時日既久即成為一種潛意識,因而是一種層累的“歷史事實”(即歷史現(xiàn)象),正如“張三豐夜夢玄武大帝學拳的傳說很多人都認為是真的”(李洋等:《唐豪武術(shù)思想研究》,《體育學刊》2012年第19卷第6期第125頁),但這并不等于“歷史真實”(即歷史真相)。要得到“歷史真實”,做出客觀的判斷,不但需要鑒別既有的野史筆記,還需要秉持嚴謹考證的學術(shù)研究態(tài)度,實踐存疑—考證—定論的治學路徑。

      參考文獻:

      〔1〕楊道麟.經(jīng)典小說展示可能世界的“虛擬性”美學特征〔J〕.中州學刊,2015,(6):151.

      〔2〕南帆.虛構(gòu)的真實〔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5):5.

      〔3〕周偉良.關(guān)于武術(shù)史研究中文獻史料的若干思考〔J〕.中華武術(shù)·研究,2012,1(2):10.

      〔4〕蔡愛國.民國武俠小說的早期形態(tài)〔J〕.北方論叢,2015,(1):51.

      〔5〕孟昭連.明代小說創(chuàng)作虛實論〔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2):40.

      〔6〕萬晴川.明清“抗倭小說”形態(tài)的多樣呈現(xiàn)及其小說史意義〔J〕.文學評論,2015,(6):205.

      〔7〕劉瑛,等.論少林武學與道家功法、禪學思想的融合〔J〕.體育與科學,2014,35(4):58.

      〔8〕蔡愛國.論作為現(xiàn)代武俠先聲的“技擊余聞”系列小說〔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0(2):143.

      〔9〕龔鵬程.武藝叢談〔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9:306-311,312-315.

      〔10〕程大力.清代少林與內(nèi)家之爭是政治輿論之戰(zhàn)〔J〕.體育學刊,2014,21(6):2.

      〔11〕祁志祥.明清小說評點的藝術(shù)真實論〔J〕.社會科學輯刊,2012(5):215.

      〔12〕安汝杰.英雄書寫與詩意建構(gòu)——武俠小說中大俠生命體驗的審美維度〔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7(1):50-51.

      〔13〕張文浩.游移于情禮困境:魏晉士人的人生哲學〔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44(6):67.

      〔14〕李玲.劉熙載《藝概》的藝術(shù)思想研究〔D〕.南京:東南大學藝術(shù)學院,2012:14.

      〔15〕喬光輝.傳統(tǒng)民居與元明中篇傳奇小說的時空敘事〔J〕.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131.

      〔16〕David Elstein.The Authority of the Master in the Analects〔J〕.Philosophy East and West,2009,59(2):142.

      〔17〕周偉良.“武中道場”的歷史源起評述——兼論少林武術(shù)起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35(2):8.

      〔18〕安汝杰,劉曉燕.中國俠義精神論釋〔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4,28(5):94.

      〔19〕楊惠南.直通現(xiàn)代心靈的佛法:六祖壇經(jīng)〔M〕.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13:55.

      〔20〕德虔.少林武術(shù)大全(下部)〔M〕.北京: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1991:153-154.

      〔21〕韓云波.論金庸小說的新法家文化形態(tài)〔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9(2):99.

      〔22〕路云亭.民間武術(shù)文化對直、東義和團事件的促生〔J〕.體育科學,2012,32(6):92.

      〔23〕徐復觀.徐復觀全集·中國人之思維方法〔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3:101-102.

      〔24〕Baker,Mona.Reframing Conflict in Translation〔J〕.Social Semiotics,2007,(1):7.

      〔25〕Baker,Mona.Translation and Confliction:A Narattive Account〔M〕.London and NY:Routledge,2006:106.

      (責任編輯:楊珊)

      猜你喜歡
      少林功夫
      六個維度:新時代少林功夫文化品牌定位研究
      少林功夫背后的文化密碼
      少林功夫動靜合一的中國國粹
      風格獨特的少林功夫
      “新時代”背景下少林功夫國際傳播標準化研究
      少林功夫拳(五)
      少林功夫拳(四)
      少林功夫拳(三)
      少林功夫拳(二)
      少林功夫拳(一)
      靖远县| 屏南县| 崇文区| 连州市| 平武县| 石嘴山市| 济南市| 承德市| 临洮县| 怀远县| 读书| 盐城市| 四川省| 星座| 西乌| 阳春市| 大洼县| 松阳县| 太原市| 连州市| 茌平县| 平罗县| 古交市| 汉寿县| 宿迁市| 开平市| 五莲县| 岳西县| 郸城县| 石棉县| 荥阳市| 和林格尔县| 高邑县| 阳江市| 泾川县| 博爱县| 收藏| 炎陵县| 漾濞| 焦作市| 兰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