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玲
探討不同術式治療高血壓腦出血對術后腦水腫的影響
李春玲
目的 探析不同術式治療高血壓腦出血對術后腦水腫的影響。方法 84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42例。對照組患者給予開顱手術治療, 觀察組患者給予微創(chuàng)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 對比兩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術后3 d水腫體積為(11.35±3.59)ml, 對照組為(20.35±6.69)ml,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水腫消退時間為(5.01±1.59)d,對照組為(9.62±1.35)d,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2 d的腦殘留血液量為(6.12±2.04)ml, 對照組為(10.89±2.38)ml,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治療上, 采用微創(chuàng)顱內血腫清除術的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可改善患者的各項臨床指標, 提升患者術后生存質量, 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和應用。
微創(chuàng)顱內血腫清除術;開顱手術;高血壓腦出血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84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為主要研究對象, 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42例。對照組中:男25例, 女17例;年齡39~76歲, 平均年齡(54.26±7.25)歲。觀察組中:男24例, 女18例;年齡38~76歲, 平均年齡(54.14±7.29)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經CT檢查, 確診為高血壓腦出血;②所有患者均無手術禁忌證,生命體征平穩(wěn);③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所有患者均為自愿參與研究, 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開顱手術治療:術前使用CT確定出血部位, 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 行骨瓣開顱, 切口約為6~8 cm, 將硬腦膜剪開 , 使用腦針穿刺血腫腔, 循腦針穿刺方向至血腫腔。清除患者的腦內血腫, 并進行徹底止血。在血腫腔內填塞明膠海綿, 放置引流管。
觀察組患者給予微創(chuàng)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根據(jù)患者的CT掃描結果、出血量的多少確定穿刺平面, 從血腫中心向矢狀中線做垂直線, 延長到與出血側頭皮的交點處為穿刺點,對頭皮穿刺點到血腫中心靶點的距離進行測量, 確定穿刺針的長度。使用一次性使用顱內血腫粉碎穿刺針, 在穿刺點對血腫中心穿刺將血腫吸出, 而后向血腫腔內注入尿激酶, 在閉管后的2~4 h開放引流。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術后3 d的水腫體積、水腫消退時間以及術后2 d的腦殘留血液量進行統(tǒng)計, 并對兩組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分析。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術后3 d水腫體積為(11.35±3.59)ml, 對照組為(20.35±6.69)ml,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7.682,P<0.05)。觀察組患者水腫消退時間為(5.01±1.59)d, 對照組為(9.62±1.35)d,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4.324, 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2 d的腦殘留血液量為(6.12±2.04)ml, 對照組為(10.89±2.38)ml,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9.826,P<0.05)。
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腦組織受損, 而腦水腫是腦組織損傷的病理過程, 同時也是引發(fā)繼發(fā)性腦損傷的重要因素。據(jù)調查研究顯示, 血腫的大小、部位以及占位效應均存在一定的相關性, 少量血腫會導致血腫周圍腦組織缺血, 而大量血腫會造成同側大腦半球的腦血流降低, 顱內壓升高、腦血流降低, 對患者將造成非常大的危害[3-6]。以往臨床上采用開顱手術治療, 雖然可以達到清除血腫的治療目的, 但對患者造成的傷害較大, 影響患者術后身體恢復。隨著臨床醫(yī)學的不斷發(fā)展, 微創(chuàng)技術逐漸應用于多種疾病的手術治療治療中[7,8]。微創(chuàng)顱內血腫清除術具有定位準確、血腫清除率高、創(chuàng)傷性小等應用優(yōu)勢。具體來說, 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發(fā)病后的5~7 h內會出現(xiàn)血腫急性擠壓占位的現(xiàn)象, 容易對周圍組織造成繼發(fā)性損傷, 從而引起組織水腫等病理變化。而對患者實施微創(chuàng)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 可改善患者的血腫壓迫癥狀, 降低顱內壓、提高腦血流、緩解腦水腫, 臨床治療效果頗為顯著, 患者術后恢復時間相對較短, 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9,10]。
本研究結果顯示, 經微創(chuàng)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的觀察組患者在水腫體積、水腫消退時間以及術后2 d的腦殘留血液量方面均明顯優(yōu)于經開顱手術治療的對照組患者(P<0.05)。本組研究結果提示, 微創(chuàng)顱內血腫清除術是一種創(chuàng)傷性小、安全性高、預后佳的手術治療方案, 可改善患者早期血腫壓迫癥狀, 使患者術后及早恢復神經功能, 緩解腦水腫、降低顱內壓, 對患者的腦功能形成保護, 預后佳。
綜上所述, 在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治療上, 采用微創(chuàng)顱內血腫清除術的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可改善患者的各項臨床指標, 提升其術后生存質量, 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和應用。
[1]王亞飛, 周志武, 楊海貴, 等.不同術式治療高血壓腦出血對術后腦水腫的影響.山東醫(yī)藥, 2013, 53(11):46-47.
[2]李仕卓, 羅維平, 趙永耀, 等.不同術式治療高血壓腦出血對術后腦水腫的影響.中國醫(yī)藥科學, 2014(3):205-208.
[3]張睿, 劉展會, 黃艷麗, 等.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治療與保守治療適應癥的療效及預后研究.河北醫(yī)學, 2014(12):1958-1962.
[4]劉宏浩, 王少雄, 黃程, 等 .不同手術時機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對比分析研究.重慶醫(yī)學, 2014(22):2925-2927.
[5] 陳建華.高血壓腦出血立體定向手術與內科保守治療預后對比分析.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0, 19(1):1041-1043.
[6]嚴曉銘, 牛牧, 柯開富.高血壓腦出血血腫周圍組織腦血流量的磁共振灌注成像研究.中華腦血管病雜志(電子版), 2014(2):4-8.
[7]劉江峰, 劉振鋒, 白凱, 等 .不同術式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腦水腫的影響.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4, 23(14):22-23.[8]羅志軍, 黃松, 蔣勇.不同術式治療高血壓腦出血對術后腦水腫的影響.大家健康(旬刊), 2014(18):94-95.
[9]金濤, 劉明發(fā), 徐可.不同術式治療高血壓腦出血對術后腦水腫的影響.首都食品與醫(yī)藥, 2016(14):48-49.
[10] 朱冠軍.不同術式治療高血壓腦出血對術后腦水腫的影響分析.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5(10):18-1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1.019
610072 四川省醫(y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yī)院
高血壓腦出血是內科臨床上發(fā)病率較高的疾病, 以中老年男性為主要發(fā)病人群, 臨床致殘率和致死率高, 對廣大患者的生存質量造成嚴重威脅[1,2]。由于高血壓腦出血的病理機制較為復雜, 容易誘發(fā)繼發(fā)性腦損傷, 加大了臨床治療的難度?,F(xiàn)階段臨床上, 手術是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首選方案,本次研究以84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為主要研究對象, 對比開顱手術與微創(chuàng)顱內血腫清除術的治療效果, 具體如下。
2017-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