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海 圖/王正偉 孫志尊
季秋之月 鞠有黃華
文/孫海 圖/王正偉 孫志尊
野菊
毛華菊Chrysanthemum vestitum被認為是菊花的另一個祖源
《禮記·月令篇》提到:“季秋之月,鞠有黃華”。古人提到的黃華是一種野菊花,在秋季最后一個月的季秋盛放。在那個年代,菊花都是野生種,花是黃色的。后來,古人發(fā)現(xiàn),這種小小的黃色的野菊花可以食用和藥用,《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記載:“菊花久服能輕身延年”。屈原也有過“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佳句。這種黃色的小菊花,叫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今天我們?nèi)匀荒茉谝巴庖姷剿纳碛啊?/p>
野菊是菊科菊屬(Chrysanthemum)植物。來自于野菊系Dendranthema Ser.Indica Tzvel.,這一系的菊屬植物,它們的葉片邊緣具有有鋸齒或淺齒,或者3~7掌狀或羽狀淺裂或半裂或深裂。野菊是一個多型多變的種,有許多生態(tài)的、地理的或生態(tài)地理的居群,在體態(tài)、葉形、葉序、傘房花序式樣以及莖葉毛被性等特征上,表現(xiàn)出極大的多樣性。譬如在我國山東、河北濱海鹽漬土上的野菊,全形矮小,侏儒狀,葉肥厚;而在江西廬山地區(qū)的野菊,葉下面有較多的毛被物。
野菊是野菊系的原生物種,這一系僅有6種。根據(jù)《中國植物志》記載,整個菊屬(Dendranthema)我國有17種,全世界也不過30余種。它們被認為是今天已有數(shù)萬品種,具有極大多樣性的菊花的原祖。過去我們通常所說的“菊花”,正是指從菊屬(Dendranthema)植物以及它們的自然雜交后代中培育開發(fā)出的菊花品種。最新的Flora of China(中國植物志英文版)中,曾經(jīng)的菊屬(Dendranthema)已經(jīng)合并進了一個更廣義的菊屬(茼蒿屬,Chrysanthemum)之中。研究表明,菊花的原祖中,野菊和毛華菊是菊花最原始的親本,后來又有其他的種參與,經(jīng)過了數(shù)百年的人工品種培育,品種眾多的菊花已有極大的多樣性重復(fù),菊花的祖源問題現(xiàn)在反而越來越復(fù)雜了。
雖說諸多研究和證據(jù)表明,野菊和毛華菊是菊花最原始最重要的親本。不過研究者普遍認同菊花是一種多來源的,通過人們長期的定向(主要是取其觀賞價值)人工選擇而來的雜種混合體。所以,我們現(xiàn)在所見到的所有的菊花,它們?nèi)慷蓟旌狭酥T多祖源關(guān)系混亂的雜種。但是由于這個品種眾多的雜交種名聲顯赫,享譽中外,以至于菊花這個雜交品種,在植物分類學(xué)上都擁有了自己獨立的物種名,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菊科植物向日葵的舌狀花和管狀花
為了觀賞需要,許多菊花品種的管狀花已經(jīng)退化
張大千陶淵明愛菊圖
除了菊屬植物,今天我們還會見到菊科中其它屬的各種觀賞菊,它們大都色彩絢麗,變化萬千,品種繁復(fù)。雖說菊屬的原生物種并不多,但野菊所在的菊科,卻是種子植物的第一大科。和菊屬的菊花一樣,這些也被常稱為某某菊的菊科其它屬的植物,它們都擁有相似的特征,那就是由無數(shù)朵小花構(gòu)成的頭狀花序。我們平時說的一朵菊花,其實是無數(shù)朵小花組成的花序。了解了菊花這個最重要的特征,我們就不會為“單瓣的菊花還是重瓣的菊花好看”這類問題爭個面紅耳赤了。這種組合成一朵大花的無數(shù)小花又分為兩種,一種就是很多人認作花瓣的舌狀花,另一種是中間像米粒一樣的管狀花。舌狀花和管狀花的結(jié)構(gòu),我們可以很直觀的在菊科植物向日葵上觀察到。
菊科植物舌狀花通常是雌花,沒有雄蕊,或者是雌雄蕊均已退化的中性花;而管狀花是兩性花,有五枚雄蕊和一枚雌蕊。舌伏花是體現(xiàn)菊花品種特色的主要部分,為了賞菊的需要,許多菊花品種的管狀花也已經(jīng)退化。同時,我們常見到的許多觀賞品種的菊花,其可育花的比例也已經(jīng)降低了很多,所以,菊花通常采用扦插、分株、嫁接及組織培養(yǎng)等方法繁殖。
中國古人很早以前便開始有意識的栽培野菊花,除了藥用和食用,更用于觀賞,用于藥用的藥菊和用于觀賞的藝菊都逐漸發(fā)展起來。自從栽培菊花供觀賞后,菊花的品種也越來越多。晉代詩人陶淵明發(fā)現(xiàn),菊花“芳熏百草,色艷群英”,實在是可愛,而藥罐子們就只知道喝她吃她,實在是唐突佳人?。∷麑p菊情有獨鐘,在庭院前后遍植菊花,“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自陶淵明引領(lǐng)賞菊之雅,后世更是蔚然成風(fēng)。每至九月初九重陽,有了登山、佩茱萸、飲菊花酒、賞菊之民俗。
三國時期,曹魏鐘會曾作《菊花賦》:“何秋菊之可奇兮,獨華茂乎凝霜。挺葳蕤于蒼春兮,表壯觀乎金商?!辩姇毩χС炙抉R昭的伐蜀計劃,從而被任命為鎮(zhèn)西將軍,他與鄧艾發(fā)動魏滅蜀之戰(zhàn),分兵攻打蜀漢,蜀漢很快滅亡。喜愛菊花的鐘會,在滅亡蜀國后與姜維共謀,欲據(jù)蜀自立,因部下的兵變而失敗,死于亂軍中,時年40歲。如果不是這樣,立下大功的鐘會,也許后世會更加流芳青史,而他的《菊花賦》也更會為人們所熟悉。
菊花‘花芳菊’
菊花‘粉紅托桂’
菊花‘盤龍夕陽’
我們的先輩在漫長的歷史中,對菊花的栽培、管理技術(shù)累積了一整套完好的實際經(jīng)驗,不斷培育出越來越多的菊花新品種。菊花的形態(tài)和色彩也越來越豐富起來。一生縱情聲色縱橫花叢的唐代詩人元稹曾詩贊道:“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比绻』钤诮裉?,他一定會這樣寫:“我這一生啊不是因為百花從中偏愛菊,只是因為害怕菊花開過之后便不能夠看到更好的花了。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也會怕有一天會跌倒,被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那會怕有一天只你共我。”
隨著中國菊花的栽培技術(shù)的成熟,到了南宋時,在成都做官和生活過很長一段時間的詩人范成大,寫過一篇《菊譜》,記載有35個品種,宋末出現(xiàn)的《百菊集譜》已經(jīng)記載有131個菊花品種。而到了清代,《廣群芳譜》所記載的菊花品種就有300~400種,來自中國的菊花品種,也開始向世界傳遞美麗的芳影。
唐代,菊花從中國傳到日本,日本人將來自中國的菊花與日本野菊系的菊屬植物進行雜交,形成了日本栽培菊。菊花在日本文化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和日本從本土逐漸培育開發(fā)的櫻花不同,菊花的原產(chǎn)地在中國,日本的古典“菊文化”,是中國大唐“菊文化”的延伸。嵯峨天皇(809~823在位)更對“唐風(fēng)”亦步亦趨,他曾在宮中大量栽培菊花,甚至還仿效鐘會專門寫過一篇“菊花賦”。日本皇室天皇的家徽便是“十六花瓣八重表菊紋”,據(jù)記載,鐮倉時代的后鳥羽上皇特別喜歡菊花,于是把菊花作為自己的標志,后來的天皇沿襲了這一傳統(tǒng),把菊花作為了自己的紋章。日本天皇建立的朝代被稱為“菊花王朝”,是日本到目前為止唯一的王朝。日本的天皇號稱“萬世一系”,這個朝代從未間斷,到目前為止菊花王朝已傳承了125代天皇。
而菊花傳向歐洲,大約是在明未清初。1688年荷蘭商人從中國引種菊花到歐洲栽培,雜交育種,從此,這一名花遍植于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