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勇,賴瑞美,張競之,吳 山,陳利國
從調節(jié)鈣離子通道探討中醫(yī)推拿治療頸性眩暈的研究
范志勇1,賴瑞美2,張競之3,吳 山1,陳利國4
頸性眩暈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既往研究表明:推拿手法作為機械力刺激之一,治療頸性眩暈除固有生物力學效應,關鍵機制在于發(fā)揮手法的神經-體液調節(jié)機制,通過調控血管內皮功能是手法治療頸性眩暈的細胞生物學機制的關鍵靶點,血管內皮功能的調控收到多種因素干擾,其中鈣離子(Ca2+)通道在機械力介導的力-生化效應轉導機制起關鍵作用。從中醫(yī)學角度觀察推拿的活血化瘀,理筋整復效應,改善頸椎病所致頭暈、頭痛癥狀,認為其機制可能通過推拿力學刺激調節(jié)鈣離子通道,促進血管內皮功能的改善。
頸性眩暈;血管內皮功能;鈣通道;中醫(yī)推拿
頸性眩暈指頸椎關節(jié)及相關軟組織(關節(jié)囊、韌帶、神經、血管、肌肉等)影響椎基底動脈顱外段導致供血不足而出現眩暈的一種綜合征,這類病癥與血管密切相關,頸性眩暈出現后常伴隨內皮素(ET)、一氧化氮(NO)等血管內皮功能改變,出現血流動力學變化導致循環(huán)機制障礙,因此如何盡早修復損傷血管內皮功能成為提高臨床療效的新靶點,鈣離子(Ca2+)通道不僅可有效干預血管內皮功能,而且作為介導力-生化效應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介導如推拿等機械力刺激方面有重要意義。從目前研究看,推拿治療頸性眩暈產生活血化瘀研究集中在手法的生物力學效應,多著眼于頸部軟組織、骨關節(jié)等宏觀層面,缺少細胞分子等微觀層面探討。本文分析Ca2+通道與血管內皮功能、微觀瘀血、機械力刺激關系、推拿治療頸性眩暈的中西醫(yī)作用機制,為手法抗眩暈效應的細胞力學機制提出新思路。
1.1 Ca2+通道與血管內皮功能Ca2+在細胞生命活動中具有重要作用,Ca2+通道是一種跨越細胞膜結構,嚴格控制Ca2+進入細胞過程。Ca2+在機體內保持穩(wěn)態(tài),對維持機體功能有重要作用,幾乎所有類型細胞各種功能均不同程度地由Ca2+調控[1],[Ca2+]i是細胞生理功能重要物質基礎。血管內皮細胞為覆蓋于血管內膜表面的單層扁平或多角形細胞,具有多種生理功能:調節(jié)血管通透性和血管張力功能;信息傳遞和內分泌功能;維持凝血功能平衡和血液流動狀態(tài);參與炎癥反應等。生理情況下,血管內皮細胞釋放的舒-縮血管因子(ET及NO)相互作用,處于動態(tài)平衡,從而維持正常血管張力[2]。ET-1是判斷眩暈程度的敏感指標,可能在頸性眩暈發(fā)病、發(fā)展及轉歸中發(fā)揮重要的神經-體液調節(jié)作用[3]。Ca2+通道和血管內皮細胞關系密切,ET-1通過激活Ca2+通道增加Ca2+內流,促進血管平滑肌細胞收縮[4-5]。Ca2+內流可促進內皮細胞釋放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FGF)和血小板衍生因子(PDGF),以自分泌和旁分泌方式刺激血管生成[6]。內皮細胞釋放舒張因子如NO、前列環(huán)素(PGI2)、內皮依賴性超極化因子(EDHF),主要依賴于細胞[Ca2+]i升高,可見Ca2+調控對內皮細胞功能起重要作用[7]。
臨床發(fā)現Ca2+阻滯劑對血管內皮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主要機制有[8]:調控受損血管內皮的舒張功能,許多中藥具有Ca2+通道阻滯劑作用,如丹參酮、田七總皂甙、川芎嗪等,可通過阻斷Ca2+經過細胞膜上的Ca2+通道進入細胞,“內治之理即外治之理”,具有活血化瘀效應的手法是否也具有治療、鈣通道阻滯劑(CCB)樣作用,目前尚無定論。
1.2 Ca2+通道與微觀血瘀證的相關性 陳利國等[9]發(fā)現,血瘀證與血管內皮細胞內Ca2+濃度密切相關,血瘀證血管內Ca2+升高,當胞內Ca2+異常升高將引起鈣超載,導致細胞結構損傷和功能代謝障礙。運用活血中藥復方對血瘀證動物模型干預發(fā)現,所有中藥復方均具有Ca2+通道阻斷劑樣作用,可增加細胞外Ca2+濃度,益氣活血復方可降低細胞內Ca2+,具有血管內皮保護作用,這可能是活血化瘀方藥治療血瘀證的間接作用機理之一[10]。有學者發(fā)現,內皮細胞形態(tài)結構損傷及功能改變是血瘀證形成的重要原因,血管內皮功能障礙,有明顯的血瘀微觀分子生物學病理基礎改變[11-12]。頸性眩暈的發(fā)病基礎是椎基底動脈顱外段病變,是微觀血瘀貫穿頸性眩暈的全程[13],因此調控Ca2+通道調節(jié)血管內皮功能在防治頸性眩暈、血瘀證具有重要作用。
1.3 Ca2+通道介導機械力刺激中的作用 Ca2+是細胞內最重要的第二信使之一,作為細胞信使傳遞胞外信號,是多種受體激動后信息傳遞的中心環(huán)節(jié)[14],可將胞外各種信號傳遞至細胞內,引起細胞內信號的級聯反應,進而調節(jié)細胞增殖、分化、分泌等生物學效應。介導機械力刺激并將力學信號轉化為生化信號起關鍵作用,細胞內Ca2+濃度變化是響應機械應力的早期反應[15]。研究發(fā)現,細胞內Ca2+微小變化可引起細胞的生理和生化變化,可通過轉錄因子作用引起包括內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基因等多種基因的表達[16-17]。細胞內Ca2+變化與許多血管反應相偶聯。在機械力作用下,內皮細胞產生多種生化及生理反應,包括釋放血管舒張因子、基因表達、分泌生長因子等,這些生理功能基于對機械力敏感的Ca2+內流[18]。
林清等[19]運用細胞力學加載箱模擬體外推拿滾法力學刺激發(fā)現推拿力學刺激改善Ca2+攝取和釋放功能、調節(jié)細胞內Ca2+濃度,是引發(fā)手法舒筋通絡生物學效應的機制之一。覃開蓉等[20]通過研究發(fā)現剪應力和周向應變聯合作用下血管內皮細胞內自由Ca2+濃度變化規(guī)律分析機械力調節(jié)血管內皮細胞功能。早期響應之一是內皮細胞內Ca2+濃度升高,由此導致內皮細胞的生理和生化變化,如血管舒張物質NO和PGI2釋放。馬惠昇通過細胞力學加載裝置模擬推拿力學刺激對體外培養(yǎng)人臍靜脈血管內皮細胞(HUVEC)干預分析:手法能激活HUVEC的分泌功能,促進內源性血管舒張因子NO的合成和釋放,引起血管舒張,這是推拿實現行氣活血效應的主要機制,而Ca2+拮抗劑能顯著抑制手法的這種促進作用[21-22]。
2.1 傳統(tǒng)中醫(yī)學對頸性眩暈的認識 頸性眩暈屬中醫(yī)學“眩暈”范疇,由于風、火、痰、虛、瘀引起清竅失養(yǎng),以頭暈目眩、頭昏欲撲,甚者猝倒為主要臨床表現?!秲冉洝诽岢觥爸T風掉眩,皆屬于肝”;朱丹溪提出“無痰不作眩”;張景岳強調“無虛不能作眩”。血瘀致眩暈研究較多,明代楊仁齋《直指方》中首倡“瘀滯不行,皆能眩暈”;汪機《醫(yī)讀》中始載養(yǎng)血活血方劑:“瘀血停蓄,上沖作逆,亦作眩暈,擬挑紅四物湯”[23];有學者[24]認為:“無瘀不作?!辈⒉皇钦f眩暈皆由瘀引起,而是指瘀的因素具有廣泛性,不論風、火、痰、虛皆能致瘀,瘀始終貫穿于眩暈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故“無瘀不作?!?。
2.2 中醫(yī)手法治療頸性眩暈的機制 中醫(yī)推拿手法如滾法、揉法、扳法等具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絡、滑利關節(jié)作用。治療頸性眩暈可起到立竿見影功效,除固有的生物力學效應外,關鍵在于手法可通過調節(jié)血管內皮功能起效,王爭羊等[25]運用手法對45例病人治療前后血漿ET發(fā)現:治療后ET-1水平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ET-1水平可作為椎動脈供血狀況是否改善的觀察指標之一。陳軍[26]通過放松類手法如滾法、揉法調節(jié)血管內皮功能如ET、NO平衡達到治療目的。
范志勇等[27]認為頸性眩暈存在血瘀狀態(tài),這一過程伴隨血管內皮功能損傷,手法調控血管內皮功能治療頸性眩暈主要通過活血化瘀效應獲得,這是手法治療本病的中醫(yī)理論基礎。由于Ca2+通道不僅與許多血管反應相偶聯,調節(jié)血管內皮功能,起到活血化瘀功效,而且可介導推拿等機械力刺激誘發(fā)力-生化效應,推測Ca2+通道在機體發(fā)作眩暈后激活血管內皮功能ET、NO變化是關鍵一環(huán)。因此,提出中醫(yī)推拿治療頸性眩暈通過手法機械力刺激有效調節(jié)Ca2+通道從而起到活血化瘀效應,引起血管內皮功能變化,起到神經-體液調節(jié)而有效干預眩暈的假說。
由于手法在操作時可能對血管內皮產生剪切力、牽張力、壓力等多重力學刺激,基于以上假說,在今后臨床研究中,可選取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推拿手法,如滾法、按壓、拔伸等,同時通過培養(yǎng)人臍靜脈內皮細胞株建立頸性眩暈病人的血清誘導細胞損傷模型,對細胞進行形態(tài)學鑒定后,運用細胞力學加載裝置模擬不同形式的體外推拿力學刺激,建立手法對受損細胞的力學加載模型,運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對Ca2+通道及血管內皮標志性的NO、ET含量的變化,及對NO/ET比值的影響,分析手法是否通過調節(jié)血管內皮細胞Ca2+濃度而影響Ca2+通道起到活血化瘀功效,從而揭示中醫(yī)推拿治療頸性眩暈的現代生物分子學機制。
[1] 齊若梅,廖福龍,王振綱.細胞內鈣的調節(jié)機制與臨床應用[J].中國藥理學通報,2002,18(1):16-19.
[2] 俞鵬,陳曉虎.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及其與原發(fā)性高血壓的關系[J].中華實用中西醫(yī)雜志,2006,19(19):2272-2273.
[3] 梁保安,高延征,高坤,等.頸性眩暈患者手術治療前后ET-1的變化及意義[J].中國臨床研究,2014,27(4):419.
[4] Schiffrin EL,Touyz RM.Multiple actions of angiotensin Ⅱ in hypertension:benefits of AT1 receptor blockade[J].J Am Coll Cordial,2003,42(5):911-913.
[5] Thorin E,Webb DJ.Endothelium-derived endothelin-1[J].Pflugers Arch,2010,459(6):951-958.
[6] 何建林,鄭仕中,陸茵,等.癌細胞中鈣離子通道的研究進展[J].中國藥理學通報,2012,28(7):1027-1029.
[7] 魏文利,關永源,孫家鈞.血管平滑肌和內皮細胞Ca2+內流機制及其與Cl-通道的關系[J].中國藥理學通報,1999,15(3):212-214.
[8] 張宇輝,黨愛民,吳海英.鈣通道阻滯劑的血管內皮保護作用[J].中國新藥雜志,1999,8(2):81.
[9] 陳利國,孫兆貴,王蕾,等.血瘀證與血管內皮細胞內游離鈣濃度關系的實驗研究[J].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1,25(1):55-57.
[10] 駱歡歡.活血化瘀法對血瘀證模型大鼠血清游離鈣及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湖南中醫(yī)雜志,2006,22(6):73-74.
[11] 范志勇,吳山,林應強,等.基于微觀血瘀探討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在頸性眩暈中的發(fā)病機制[J].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4,37(3):124-126.
[12] 劉清行,金惠銘.一氧化氮和內皮素的相互作用及其在心血管病中的意義[J].微循環(huán)學雜志,1997,7(1):421.
[13] 眭承志,劉志坤,陳少玫,等.絕經后骨質疏松癥血瘀病機的微觀分子生物學論證[J].中醫(yī)研究,2005,18(4):19-21.
[14] 張杰,徐列明.中藥對鈣離子及其通道的調控作用研究概況[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03,37(10):54-55.
[15] 包志強,任明姬,李建福.干細胞應力學效應機制的研究與進展[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1,15(1):143-146.
[16] 盧建,余應年,徐仁寶.受體信號傳導系統(tǒng)與疾病[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329.
[17] Peake MA,Cooling LM,Magnay JL,et al.Selected contribution:regulatory pathways involved in mechanical induction of c-fos gene expression in bone cells[J].J Appl Physiol,2000,89(6):2498-2507.
[18] 游云,楊洪軍.血管內皮細胞瞬時感受器電位陽離子通道研究進展[J].中國藥物與臨床,2008,8(10):760-763.
[19] 林清,張宏,趙謙,等.推拿滾法引發(fā)人骨骼肌細胞生物學效應的機制探討[J].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27(2):81-83.
[20] 覃開蓉,韓林,姚烽,等.剪應力和周向應變聯合作用下血管內皮細胞內自由Ca2+響應[J].上海生物醫(yī)學工程,2007,28(3):135-136.
[21] 馬惠昇,張宏,嚴雋陶,等.推拿?儛法樣刺激對人臍靜脈內皮細胞內鈣離子濃度的影響[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0,14(37):6887-6890.
[22] 馬惠昇,張宏,嚴雋陶,等.基于細胞力學加載裝置的推拿滾法行氣活血作用機制研究[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5,26(2):493.
[23] 蘭永龍.眩暈從瘀論治[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1,14(3):73-74.
[24] 邱鋒,陳根成.論“瘀”在眩暈發(fā)病中的致病作用[J].光明中醫(yī),2011,26(6):1222-1223.
[25] 王爭羊,段虹,羅曉陽,等.手法脊柱整復對飛行員椎動脈型頸椎病血漿內皮素影響的觀察[J].人民軍醫(yī),2014,57(4):349.
[26] 陳軍,李靜.推拿對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血液流變學及血清一氧化氮與血清內皮素的影響[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8,19(8):2028-2029.
[27] 范志勇,謝兵,查和萍,等.從血管內皮功能探討手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分子機制[J].中國中醫(yī)骨傷科雜志,2012,12(20):67-68.
(本文編輯薛妮)
2015年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No.2015A030313345);2014年廣東省科技廳課題(No.2014A020221043);2014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81373520);2014年廣東省建設中醫(yī)藥強省科研立項(No.20141038);2013年度廣東省佛山市科技局醫(yī)學類科技攻關項目(No.201308177)
1.廣東省中醫(yī)院(廣州 510120),E-mail:fzystrong@163.com;2.廣東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3.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4.暨南大學醫(yī)學院
引用信息:范志勇,賴瑞美,張競之,等.從調節(jié)鈣離子通道探討中醫(yī)推拿治療頸性眩暈的研究[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7,15(8):1014-1016.
R741 R256.2
A
10.3969/j.issn.1672-1349.2017.08.037
1672-1349(2017)08-1014-03
2016-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