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靈燕 方欣 金璐 解旭品
●護理園地
Angiojet血栓清除術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圍術期護理
王靈燕 方欣 金璐 解旭品
目的探討并總結(jié)Angiojet血栓清除術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LDVT)的圍術期護理。方法 回顧性分析Angiojet血栓清除術治療的45例LDVT患者臨床資料,對其圍術期護理進行總結(jié)。結(jié)果 45例患者在積極配合治療和相應護理措施(心理護理、術前準備、穿刺部位護理、導管溶栓護理、患肢護理、血紅蛋白尿觀察、并發(fā)癥觀察及護理)干預下,均成功行Angiojet血栓清除術開通了栓塞的下肢靜脈,臨床癥狀均明顯改善,未發(fā)生嚴重并發(fā)癥。結(jié)論 應用Angiojet血栓清除術治療LDVT,同時加強圍術期護理,可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提高治療效果。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Angiojet血栓清除術 圍術期護理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LDVT)是常見的血管外科疾病,是肺栓塞(PE)最常見的病因之一,而嚴重的PE會導致患者猝死。慢性靜脈血栓還會導致血栓后綜合征,表現(xiàn)為靜脈功能不全、瓣膜功能受損及靜脈性潰瘍。在治療上,LDVT的外科手術具有需全身麻醉、創(chuàng)傷較大、瓣膜功能受損、內(nèi)膜損傷等缺陷;導管溶栓術是將溶栓導管置入病變段靜脈并跨越血栓段,溶栓藥物由導管側(cè)孔直接作用于血栓,從而加速血栓溶解,但其也有明顯局限性,如置管時間長、出血風險大、有時需多次手術[1]。近年來出現(xiàn)的Angiojet血栓清除術是利用流體力學伯努利原理,通過特制雙腔導管(流入腔、流出腔)來達到噴射藥物,擊碎血栓并吸除的一種手術治療方法。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血管外科采用Angiojet血栓清除術治療LDVT患者45例,效果滿意,現(xiàn)將圍術期護理體會總結(jié)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LDVT患者男24例,女21例;年齡 26~74(60.2 ± 11.6)歲;發(fā)病至手術時間 0.42~15(5.8 ±4.6)d;其中有明顯誘因19例;病變?yōu)樽髠?cè)26例,右側(cè)19例;中央型12例,混合型33例。
1.2 Angiojet血栓清除系統(tǒng)治療方法 應用Angiojet裝置噴射藥物,擊碎血栓并吸除,在行血栓抽吸術時,預先置入下腔靜脈濾器,以防發(fā)生PE。抽吸過程中必須保持較恒定的負壓,盡量降低栓子脫落的風險。血栓抽吸常造成失血,嚴格控制失血量,每次不應超過200ml。復查造影如有殘余血栓可再次抽吸。血栓完全閉塞血管最多可抽吸8min,未完全閉塞血管最多可抽吸4min,必要時留置溶栓導管持續(xù)溶栓,合并Cockett綜合征患者需植入支架。
1.3 結(jié)果 手術成功45例(100.0%),吸栓時間60~440(302±130)s;即刻血栓清除評價Ⅰ級 3 例(6.7%),Ⅱ級36例(80.0%),Ⅲ級 6例(13.3%);留置溶栓導管 16例(35.6%);導管溶栓時間 12~72(21.1 ± 20.9)h;總尿激酶用量20~210(61.7±49.9)萬U;最終血栓清除評價Ⅱ級8例(17.8%),Ⅲ級 37例(82.2%);合并 Cockett綜合征21例,植入支架18例。本組患者發(fā)生穿刺點出血1例,其余均未發(fā)生其他嚴重并發(fā)癥。
2.1 心理護理 患者因患肢腫脹、疼痛,擔心預后,會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多種負性情緒。護士多與患者交流溝通,對患者的情緒表示理解,同時告知患者不良情緒不僅不利于治療,而且會加重病情。護士耐心講解LDVT的病因,Angiojet血栓清除術是安全、有效的微創(chuàng)治療方法,介紹成功病例,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2.2 術前準備 完善血、尿、大便常規(guī)及血生化、凝血功能、D-二聚體、心電圖、胸部X線片及下肢靜脈超聲等一系列檢查;測量雙下肢周徑(髕骨上緣15cm、髕骨下緣10cm),計算周徑差;禁飲、禁食4h;腹股溝及會陰部常規(guī)備皮,留置導尿。
2.3 穿刺部位護理 股靜脈及腘靜脈穿刺部位彈性繃帶加壓包扎6h,注意觀察有無血腫和滲血。本組1例患者出現(xiàn)股靜脈穿刺部位血腫,經(jīng)壓迫后血腫未擴大,自行吸收消退。
2.4 導管溶栓護理 正確連接導管,標記鞘管、溶栓導管,防止錯位,嚴防給藥途徑錯誤;妥善固定導管,防止扭曲、移位和滑脫;微量注射泵正確用藥,明確用藥路徑、劑量、時間、方法;在泵入尿激酶后,每6 h監(jiān)測血常規(guī)和C-反應蛋白、凝血功能和D-二聚體變化并及時作相應處理;觀察意識、生命體征,早期發(fā)現(xiàn)消化道及腦出血等并發(fā)癥。本組患者中29例行單純Angiojet血栓清除術,另16例行Angiojet血栓清除術聯(lián)合導管溶栓治療,平均約1d拔除導管。在導管溶栓過程中,有6例患者出現(xiàn)纖維蛋白原水平下降至2.0g/L,予輸血漿、纖維蛋白原處理后纖維蛋白原水平恢復至2.0g/L以上。
2.5 患肢護理 Angiojet血栓清除術后,將患肢抬高(高于心臟水平20~30cm);觀察患肢皮色、皮溫及足背動脈搏動情況;正確評估疼痛;測量雙下肢周徑(髕骨上緣15 cm、髕骨下緣10cm),計算周徑差變化,了解治療效果。同一患者測量部位需固定。術后15d患者穿抗血栓襪。
2.6 血紅蛋白尿觀察 Angiojet血栓清除術會引起溶血,本組患者術后均出現(xiàn)血紅蛋白尿。手術時導管內(nèi)向后方高速噴射的0.9%氯化鈉注射液不僅會擊碎血栓,也會破壞吸入的紅細胞使血紅蛋白游離,血紅蛋白一部分經(jīng)腎臟排泄,形成褐色血紅蛋白尿。術前常規(guī)留置導尿管,術后密切觀察尿色、尿量變化。一方面手術醫(yī)師通過控制抽吸時間來減少血紅蛋白尿產(chǎn)生,另一方面護士遵醫(yī)囑予術中、術后充分水化、堿化尿液處理以加速血紅蛋白排泄。本組患者血紅蛋白尿時間均未超過12h,腎功能未受明顯影響。
2.7 并發(fā)癥觀察及護理
2.7.1 失血 Angiojet血栓清除術中抽吸時,血液會隨著血栓一起抽吸出體外。手術中需嚴格控制失血量,每次不應超過200ml。復查造影如有殘余血栓可再次抽吸,血栓完全閉塞血管最多可抽吸8min,未完全閉塞血管最多可抽吸4min。術后遵醫(yī)囑抽取血常規(guī)標本,與術前血紅蛋白水平對比,觀察患者有無失血情況。本組患者術后未發(fā)現(xiàn)明顯失血者。
2.7.2 出血 密切觀察有無皮下、黏膜及內(nèi)臟出血征象,其中常見的是黏膜出血、消化道出血和腦出血。本組1例患者由于術中極度不配合,發(fā)生鞘管周圍滲血,導致穿刺點血腫,通過對穿刺點上方0.5cm處壓迫進行了有效止血。若患者出現(xiàn)黑便,應首先考慮上消化道出血,立即行血常規(guī)檢查,停用抗凝、溶栓藥物,給予質(zhì)子泵抑制劑治療,必要時給予輸血處理;若出現(xiàn)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應首先考慮腦出血,需立即停用抗凝、溶栓藥物,行頭顱CT檢查明確診斷。本組患者在術中、術后均未出現(xiàn)消化道及腦出血情況。
2.7.3 支架閉塞 支架支撐可引起血管壁炎癥、血管壁增生,致血管再狹窄;支架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可使血流更容易在支架處形成血栓,引起支架閉塞;患者未堅持服用抗凝藥物,亦容易在支架內(nèi)形成血栓,造成支架閉塞。主要預防措施為患者遵醫(yī)囑堅持規(guī)范、足量的抗凝治療。本組植入支架患者18例,目前未發(fā)生支架閉塞情況。
2.8 出院指導 囑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低鹽、低脂、高纖維素、富含維生素、高蛋白飲物;保持大便通暢,避免腹內(nèi)壓升高,影響下肢靜脈血液回流;不宜久走久站,適當活動;介紹彈力襪正確使用,避免膝下墊硬枕、過度屈髖、使用過緊的腰帶、穿緊身衣而影響靜脈回流;術后遵醫(yī)囑堅持服用抗凝藥物,學會觀察藥物不良反應。口服華法林者,開始需每周復查凝血功能,使INR維持在2.0~3.0,并指導如何自我觀察出血現(xiàn)象;戒煙,避免尼古丁刺激引起血管收縮。
LDVT是一種常見且發(fā)病率逐年上升的疾病,放置下腔靜脈濾器后行Angiojet血栓清除術治療臨床預后好,是目前前沿的治療方法之一。該方法將藥物聯(lián)合機械溶栓,具有迅速降低血栓負荷,快速開通血管恢復血流,改善遠端血供等優(yōu)點[2-4]。護理重點是做好心理護理,完善術前準備,做好穿刺部位護理及置管溶栓護理,加強Angiojet血栓清除術后并發(fā)癥的觀察及護理,重視出院指導。
[1]Liang NL,Avgerinos ED,Marone LK,etal.Comparative Outcomes of Ultrasound-Assisted Thrombolysis and Standard 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J].Vasc Endovascular Surg,2016,50(6):405-410.
[2] 段鵬飛,倪才方,劉凱,等.藥物-機械偶聯(lián)式血栓清除術治療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6,31(4):338-339.
[3] Latacz P,Simka M,Ludyga T,et al.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 with the AngioJet System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ermediate-risk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 case report of two patients[J].Postepy KardiolInterwencyjnej,2016,12(1):61-64.
[4] Ierardi A M,Xhepa G,Piffaretti G,et al.Clinical experience with Angiojet:a comprehensive review[J].Int Angiol,2015,34(6 Suppl 1):1-14.
(本文由浙江省醫(yī)師協(xié)會外科醫(yī)師分會血管外科專業(yè)委員會推薦)
10.12056/j.issn.1006-2785.2017.39.19.2017-1299
310006 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血管外科
方欣,E-mail:fangxin324@hotmail.com
2017-06-06)
(本文編輯: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