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國
摘要:近年來,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圖像問題得到了教育人員的廣泛關注,有必要對其相關內容進行充分研究。本文首先對相關內容做了概述,分析了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架構圖像的必要性,并結合相關實踐經驗,分別從充分利用形象化的教學手段,以及讓學生理解、掌握圖像的物理意義等角度,提出了加強高中物理圖像教學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圖像問題
一、前言
作為高中物理教學工作中的重要方面,圖像問題占據著極為關鍵的地位。研究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圖像問題,能夠更好地提升對其特征與教學方法的掌控,進而通過一定的措施與教學策略,保證高中物理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概述
圖像具有形象直觀的特點,有助于幫助學生把復雜難懂的公式轉化為形象的圖示,更容易理解課程內容。并且高中考階段的物理學習相較于初中的難度大大加深,很多學生都不能很快的適應這一轉變,而這時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恰當的利用圖像則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并且在高中物理新課標中明確規(guī)定要培養(yǎng)學生使用科學術語、簡單圖標等描述實驗結果。那么老師在高中物理的教學中就應該重視圖像的作用和功能,轉變傳統(tǒng)的以口頭、文字敘述、分析、代數幾何的運算等為主教學方式為合理利用圖像教學的方式。
三、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架構圖像的必要性
1、有利于學生更好吸收課堂內容。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對物理概念或者規(guī)律等進行圖像化處理,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并使其樹立圖像意識。而教師在架構圖像時要注重將其與教學內容相連,并且要結合從易到難與逐步進行的觀念,使其與學生的認知能力相符,從而幫助學生應用圖像架構法更好地解決物理問題并對物理規(guī)律予以總結。
2、能夠利用圖像特點開展形象化教學。圖像法具有簡潔、清晰、形象等特點,能夠使函數關系更加明確,使物理問題的信息量展現得更加全面。這樣一來有利于教師開展形象化教學,從而幫助學生熟練掌握圖像中所蘊含的物理知識點,例如截距、斜率等,同時還能夠使學生擁有更加立體、清晰與靈活的思路.應用圖像架構來解決運動、變力做功方面的問題具有很好的效果。
3、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對圖像予以架構能夠極大程度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還可以促使學生提升主動性,主動去挖掘、探索物理知識。對于教師而言,架構圖像時也要注重技巧,即將物理知識與簡單線條充分結合,使物理知識能夠清晰明了地體現出來。
4、使教學活動帶有啟發(fā)性。在物理課堂中教師要用圖像架構時要避免將與圖像有關的知識全部灌輸給學生,這種方法會導致學生對于學習產生厭煩感,磨滅積極性,同時學生也難以消化,帶來學習上的壓力。因此,教師可以針對圖像拋出一個問題,讓學生自己去延伸拓展,在發(fā)掘探索的過程中學習知識,教師則予以適當引導,這樣能夠使教學活動帶有啟發(fā)性。
四、加強高中物理圖像教學的有效措施
1、充分利用形象化的教學手段,豐富學生的物理表象儲備,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物理情景或形象。首先,教師要充分利用板書、板畫、掛圖、演示實驗等手段,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使物理課堂教學形象生動,讓學生在一個形象化的物理世界里探究物理規(guī)律。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物理實驗的形象化作用。任何物理實驗都要有實驗裝置、實驗過程、實驗現象實驗結果分析等。實驗裝置具有空間形象,實驗過程具有動態(tài)形象,實驗現象具有生動的直觀可感形象,實驗結果分析常常采用數學圖形的形象。教師還要注意發(fā)揮生動、形象化的教學語言和肢體語言的作用,不斷啟發(fā)學生想象聯想,用形象化的思維把學生引入宏觀至宇宙天體、微觀至電子等的無窮時空。這樣有利于學生對物體及其運動規(guī)律作更深入的分析和把握。其次,物理教學要言之有物,要以觀察實驗為基礎,以情景表象為依據,使教學過程情景交融,有“物”有“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要利用聽覺、視覺、嗅覺等來感知各種現象。這些感知在大腦中形成了大量的物理形象。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科學、形象、生動的語言描述學生已經感知過的物理現象、物理過程、物理情景,從而使學生回想起已有的物理形象,要通過教學將學生的生活圖景轉化為正確的物理圖景,將物理形象根植于學生的大腦中,從而提高他們的形象思維能力。第三,要充分重視教材中的物理圖像。教材中的物理圖像常常配有文字說明,教師要使學生在學習中把圖像和文字說明結合起來認識,把兩者聯系起來記憶。這樣的記憶要比單純以文字或公式要科學的多,而且容易記憶。在以后的具體應用中,看到文字,就很容易顯現物理圖像;看見圖像,也知道如何用文字或公式去分析、描述問題。
2、讓學生理解、掌握圖像的物理意義。物理圖像具有明確的物理意義,對它的理解不能僅僅停留在數學中函數圖的認識上,而應透過物理圖像中的點、線、面把握它所表達的物理量間的變化及變化條件。要注意把握其物理意義。
3、在解決物理問題的過程中要充分運用圖像。物理問題的解決一般需要經歷兩個階段。在第一階段,主要是調用存儲在大腦的形象材料,進行形象思維,作整體和定性的分析。在第二階段,主要是進行抽象思維,通過建立物理模型,將具體物理形象抽象為一個理想化形象,從而解決問題。據此,在解決問題的教學過程中,應采取以下的步驟:第一,讓學生根據問題情境初步勾畫出相應的物理形象,形成正確的物理情境。第二,通過分析問題的原型,依據對象、條件、過程等因素,啟發(fā)學生深化、活化已有的物理形象,構建正確、清晰的物理圖像,從而對問題有一個完整、形象的認識。第三,依據物理圖像建立相應的物理模型,正確選取物理定律、公式等,并將物理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第四,進行數學推演,進行計算、討論,得出結論。
五、結語
綜上所述,加強對高中物理教學圖像問題的研究分析,對于其理想教學成績的取得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今后的高中物理教學實踐中,應該加強對圖像問題教學的重視程度,并注重其具體教學實施策略的嚴謹性。
參考文獻
[1] 鄭素群.談如何解讀物理圖像[J].中學教學參考.2014(09):88-89.
[2] 喻世田.圖像的斜率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物理教學探討.2015(02):115-116.
[3] 佚名.理綜物理復習中的圖像法[J].高中生.2015(10):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