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念馳
無意求官,問天下英雄,能不入彀者有幾輩?
以身試法,為我國言論,力爭自由之第一人。
今年是我的祖父章太炎去世整整80周年,一般人對他的記憶很模糊,大多數(shù)人覺得他就是一個瘋子,一個非常邋遢的迂腐老人,一個出門不認識回家路、不認識貨幣的書呆子,社會上流傳著很多關(guān)于他的這類故事。這些故事概括了章太炎,讓我很不安。
西方學者對他的研究大體也是如此,美國有位歷史學家的研究成果就是“一個桀驁不馴的天生的怪人章太炎”。日本歷史學家河田悌一研究章太炎一輩子,最后得出的結(jié)論是章太炎是一個反對一切、否定一切的思想家。到底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物?我不配說我比大家了解更多,只是把我自己知道的留下來給大家參考。
學問從這里開始,《說文解字》 讀了72遍
一般人知道的章太炎,是一個國學大師,但是大家又覺得這些國學離我們已經(jīng)很遙遠了,對我們今天的現(xiàn)實生活到底有什么意義?另外,他作為一個革命家,更多人僅僅知道他是反對滿清的斗士。這樣的認識讓我感到非常不安。我覺得祖父作為一個國學大師,確實是無愧的。但是國學大師到底傳播了什么?國學。而國學思想又是什么?現(xiàn)在的認識其實很模糊。祖父的學術(shù)涵蓋了八個領(lǐng)域,甚至不止。但是他的核心到底是什么?靈魂是什么?貢獻是什么?
祖父的學術(shù),涉及小學 (指文字學,下同)、音韻文字、經(jīng)學、朱子學、佛學、哲學、史學、文學、醫(yī)學、書法。我覺得祖父涉及這么多領(lǐng)域,最大的貢獻不在于寫了多少著作,而在于他研究的核心是創(chuàng)新——對中國近代文化的創(chuàng)新、繼承和發(fā)揚。祖父學術(shù)的最大特點是敢于疑古,大膽懷疑,不斷提出新的觀念和看法。在八個領(lǐng)域當中,如果有人問:章先生,你在哪一個領(lǐng)域成就最高?他會毫不思索地說,是醫(yī)學。這真的是他的內(nèi)心話。醫(yī)學是他生命中最喜愛的,成就最高的卻是小學。祖父在小學方面成就最高,著力最深,但是在所有的他涉及的只有音韻文字學形成了學派,這就是著名的章黃學派。
祖父曾經(jīng)說過,他研究 《說文解字》,他的學問也就從這里開始。祖父讀 《說文解字》 讀了72遍,相關(guān)著作都梳理了一通。9000多個漢字音形義了然在心,然后再涉及其他領(lǐng)域。祖父在別的地方取得更高成就,都有賴于小學功底。所以祖父一生講學,每次首先講的就是小學。祖父在東京流亡,給人做過好多次講課。每一次講課,不管在成大,還是帝國教育會,或者民報社,都是先從說文解字講起。祖父晚年系統(tǒng)講了整個傳統(tǒng)文化,也是從《說文解字》 開始,把9000個漢字一個個從音、義、形做了講解。魯迅先生晚年說祖父講解的 《說文解字》 一個都不記得了,只記得老師的音容笑貌。我覺得,魯迅先生說記不得是謙虛。魯迅先生的文學成就、文字的到位,與當年接受 《說文解字》 的基本訓練是分不開的。
祖父早年,非常著力對 《春秋》、《左傳》的研究。他系統(tǒng)完成了《春秋》、《左傳》 的深入研究,用今天的話講就是古籍整理。而且祖父一直覺得不夠,一生不斷加以完善。祖父晚年用力最深的是古文 《尚書》。祖父認為古文 《尚書》 到了清代的多種努力,大概能讀懂十分之六七,于是不斷努力,企圖解開 《尚書》不能通曉的困難。所以晚年著力最深最多的就是對經(jīng)學 《尚書》 的考證與梳理,形成了三本著作。完成后他長長嘆了一口氣,說終于到今天為止,可以讀通古文 《尚書》 的十之八九了。我們中國有這樣一種傳統(tǒng),就是對中國古代的古籍不斷加以完善豐富創(chuàng)新研究,不讓后人覺得如讀天書,這是在解開文化之謎。
學術(shù)思想中最精華的是“平等說”
朱子學也是祖父的研究重點之一。近代尊孔的很多,尊孔導致對朱子學的漠視。祖父呼吁恢復朱子學的地位。他說,朱子學說、張子學說,比孔子學說高明得多。這其實不僅是學術(shù)見解,更是政治需要。祖父那個時代,革命的表達形式就是學術(shù)之爭,革命的內(nèi)涵也是學術(shù)之爭。學術(shù)包含對近代革命的理解,所以祖父的學說絕對不是簡單的注經(jīng)釋經(jīng),而是一種明確的政治表達。因此,他在哲學上和佛學上的成就,特別值得發(fā)掘。
在中國近代利用佛學建立自己的哲學體系,祖父不是第一人,很多思想家、學問家都曾對中國佛學做了深入研究。而祖父則將佛教合理內(nèi)涵用于革命,思想中有現(xiàn)代化寄托:比如最終是佛學中的平等思想,類比于鼓吹近代革命思想中的平等概念,這就是祖父學術(shù)思想中最精華的“平等說”。祖父認為“平等”來自于莊子的 《齊物論》,與西方基本價值相似,即人類基本價值平等價值。祖父就此寫了 《齊物論說》,倡導人與人平等、國家與國家平等、文化與文化平等,思想的多元、文化的多元,反對歸一說。
此外,祖父尤其重視革命道德。中國道德約束向來沒有宗教的約束,也沒有建立起宗教治國理念。祖父認為革命者首先要有道德,無道德者不能成為革命者。
最后,祖父哲學的重要命題是進化論。祖父提出善惡進化同樣進行,文明與反文明因素同時出現(xiàn)。他對中國諸多重大問題做了深入探索,留下了很多很多思考的概念。這是我們真正了解太炎先生的一個焦點。
祖父在其他領(lǐng)域當中也有很多建樹,比如文學,他的文學思想、文學魅力很值得研究。
祖父的文章最不講究形式,反對文學的形式主義,反對各種八股、各種文體的限制,因此祖父在文學上留下了很多精辟的思想。他這些思想傳給了他的后人,這些人幾乎都成為五四運動的思想先驅(qū)。我不能把我的祖父說成是太偉大,一切都是他創(chuàng)作的,這絕對不是。但是他確確實實影響了五四的一批先進人物。哪怕不屬于他的子弟,在思想、行為上都留下了他的底子,更不要說其他的文化戰(zhàn)士。
他愛書法,也愛醫(yī)學
講兩個他很小的學術(shù)上的事情:書法和醫(yī)學。
祖父雖然不是書法家,但是在書法上作出的貢獻,確實被書法界高度重視。
在他的晚年,1933年,那個時候東北已經(jīng)淪陷??吹轿覀儑沂艿降耐{,他深感不安,做了很多事。其中一件就是寫了一部 《千字文》,留給我們家人后代識字、讀字,用標準小篆撰寫。他為什么在忙碌之中寫千字文?這是因為一代書法家的責任在于,不是書法寫得多么有魅力,而是必須去承擔一個時代厘清文字的使命。他覺得一個國家有可能淪亡,但只要文化被保存,總有復興的希望。這部 《千字文》,在祖父去世五十周年之際影印出版,我送給了很多朋友們收藏。其中有一本我送給了復旦大學的教授周國成,也是我祖父的再傳弟子。
周國成先生90多歲了,一度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文人從政,很忙很忙。他的夫人告訴我:念馳啊,你給了我先生什么東西?他連著三個晚上不斷起床,不知道在做什么,查什么。后來國老找我去說,念馳,你送我這本書,實際上給了我一個功課。我發(fā)現(xiàn)太炎先生的篆書 《千字文》 和今人有19處不同,到底是誰寫錯了?結(jié)果讓我大為吃驚。我花了三天時間查,結(jié)論是老先生寫的都是對的。這時,我深刻意識到祖父留給我們的都是什么。
作為他的學說,我還想講一講他的醫(yī)學。
我們家是一個世代醫(yī)學之家, 在家庭的熏陶下祖父從小對醫(yī)學就有深刻興趣。祖父對醫(yī)學不僅是興趣,而且花苦功。他留下來一部醫(yī)學手稿,上面精心抄錄了很多案例和藥方。我把這部手稿整理出來收錄在今天的醫(yī)學論文中。現(xiàn)在很多學醫(yī)的都說一輩子沒見過這么多方劑,不知道章太炎先生哪里找來這么多案例。
實際上,祖父收藏明代的醫(yī)學典籍有70多部。他一直和家里說:我的書你們不要輕易處置掉,我的醫(yī)學典籍你要給我保存好,尤其是這70多部明版書。所以祖父對醫(yī)學是從內(nèi)心熱愛的,如果不是對國家的熱愛,可能他就去做了醫(yī)生。所以到了晚年,祖父發(fā)覺政治上他已經(jīng)難以作為,就又回到醫(yī)學。我在臺灣出的 《我所知道的祖父章太炎》,醫(yī)學就安排在第一個章節(jié)。北京有個出版社把我編的我祖父論傷寒的部分拿出來加以梳理,編成 《章太炎論傷寒》。我大吃一驚,因為我充其量只是整理出來,只是史學工作,沒有讀懂醫(yī)學,想不到他對醫(yī)學有這么多思考。北京有個中醫(yī)界公認的權(quán)威看到我的醫(yī)學論文集,就此寫了一篇5萬多字的論文,他看懂了,我沒有看懂。他們真正讀懂了里面許多未開發(fā)的內(nèi)涵,所以他不只是人們認識中的傻乎乎的國學大師、出門不識路的人,他的思想是那么的豐富。
我忍不住寫下來,他不是一個瘋子,他始終有一個使命。醫(yī)學界另一個不可思議的現(xiàn)象也與他有關(guān)。中國近代醫(yī)學大家大部分是他的學生。他的另外一個學生,余云岫先生,是中國西醫(yī)界最有名的反中醫(yī)的代表。其實廢除中醫(yī)學的一場斗爭,就是在他學生之間的一場風暴。
他受的苦一般革命者沒有經(jīng)歷
到今天為止,多數(shù)人認為章太炎是一個反清斗士。這是曲解了他。
章太炎作為一個推翻滿清政權(quán)的歷史人物不假,他第一個參加戊戌變法,參加變革運動,最后遭到通緝,被迫不斷流亡。從把希望寄托在維新,寄托在光緒身上,到與保王派決裂,走向革命,甚至第一個把象征著清政府順民的標志——辮子剪掉,表達與清政府決裂。在著名的“書報案”中,甚至以個人身份與清政府在洋人法庭上斗爭。今人看來這種革命沒什么意義,因為革命已經(jīng)讓人疲勞,革命帶來了很多傷害,革命不如革新、改良。我覺得這一段歷史必須加以正名。革命者、保王者、改良者根本區(qū)別現(xiàn)在人已經(jīng)忘卻。革命者的特點在于,他們敢于拿命去搏新社會,敢于去死,敢于拿自己的頭顱去撞冰冷的舊城墻。而改良者無論如何沒有這樣的勇氣。
所以,章太炎不僅僅是反清的斗士。反袁世凱、反對南北軍閥、反對孫中山的北伐……幾乎一直在反對,為什么?因為舊社會太黑暗,太不公平了,不能不反對。祖父沒有我們這么幸運,他們這一輩人沒有看到過現(xiàn)在的正義和公平。他受的這些苦不是一般革命者經(jīng)歷過的。
當年祖父被袁世凱囚禁在北京,被袁世凱囚禁在三個地方,最后在錢糧胡同。章太炎始終帶著兩個女兒流亡,當時他有三個孩子。在跟我祖母結(jié)婚之前,有一個夫人,這個夫人給他生了三個女孩,其中一個女孩送給了大哥,他自己拖著兩個女孩到處流浪,從無安定的生活。他的大女兒跟著父親流浪,父親被袁世凱囚禁在北京,比判刑還可怕。因為是沒有歲月的、無休止地囚禁。他這個女兒看到父親經(jīng)歷了那么多的痛苦,而且前景仍然沒有看到,非常悲哀,最后選擇自殺。當時我祖父自己也有自殺念頭,寫了墓碑,說死了就掛在墻上。這也影響了他的女兒,最后覺得要代父親去死,先去死,從而喚醒世人對章太炎的保護。早上,章太炎醒來看到女兒身亡,法警到現(xiàn)場拍下了照片。這張照片始終留在家中,不敢給別人看,一個剛剛氣絕的女兒躺在地上,一個悲憤的革命者在身邊。
他把自己定為民黨的一員
但是祖父一生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他最終的追求、最高的追求,是共和、自由。他們的最高追求絕對不是簡單推翻一個封建王朝。辛亥革命后章太炎參加國內(nèi)政治活動。辛亥革命成功有五種力量,革命黨人的力量其實都不及五分之一,當時參與革命的還有很多立憲黨人。祖父認為,革命政府起來了,應該團結(jié)各種力量。辛亥革命以后,章太炎沒有加入革命黨一天。有人認為他是革命黨創(chuàng)始人,根本不是,他把自己定為民黨——人民的一員。他反復向?qū)O中山強調(diào),一個政權(quán)就像一座大廈,需要人監(jiān)督管理,否則會癱瘓。所以我愿意站在人民立場監(jiān)督、提升政府。
有人說章太炎的最大問題是反孫,但是孫中山本人不這么看。辛亥革命勝利后,孫中山從美國回來組織臨時政府,由9個人組成,提名章太炎擔任教育部長,當時叫教育總長。但是孫中山的同事們不同意,說經(jīng)常唱反調(diào),他們拒絕,他們請了蔡元培。孫中山無可奈何,只好請我祖父擔任總統(tǒng)府最高顧問。我祖父革命受了那么多苦,僅僅為了當部長?當顧問?祖父就任一天就走了,他說我還是回到民間去,站在民間角度不斷給你提醒就行了。
不久二次革命,失敗,孫中山他們再度流亡,祖父卻說不流亡了,中華民國建立了,不跑了。他到北京,敢于面對面和袁世凱作斗爭,被關(guān)起來。袁世凱早去世,章太炎重獲自由。孫中山1917年組織軍政府,在武漢成立。第一個就邀請章太炎陪他去南京軍政府,最困難的時候擔任軍政府秘書長。1921年廣州成立大總統(tǒng)府,再次邀請章太炎當秘書長。孫中山三次推薦章太炎任國史館館長,認為只有章太炎有資格,但是袁世凱他們無人敢請章太炎,因為誰知道他這支筆怎么寫我們?魯迅說??吹綀蠹埳系橇苏绿椎寞傇?。但是因為章太炎名氣太大了,所有人都想利用章太炎的“瘋”。比如張三、李四是敵對力量,那么章太炎今天罵張三,李四高興便說章太炎不瘋。
章太炎這一代的民主共和、中華民國到底是什么?今人沒有好好研究,這是今天歷史政治必須繼承的部分,沒有昨天哪有今天。有個著名的新聞界元老張元濟,在我祖父去世后寫過一條挽聯(lián),我覺得寫得精確極了,只有這樣的新聞界元老才能寫出這樣的挽聯(lián):
無意求官,問天下英雄,能不入彀者有幾輩?
以身試法,為我國言論,力爭自由之第一人。
這才是真正的章太炎,不是簡單罵罵皇帝叫小丑的。所以祖父去世是1936年,80年前,有比他長輩的人,叫馬相伯,是復旦大學創(chuàng)始人,他也給我祖父寫了條挽聯(lián):
為黨國說正經(jīng)話,
為人民說公道話。
一個人做到這些,不易啊。我們今天紀念他,并不為其他意思,就是要傳承他們身上中國人可貴的基因,加以傳承發(fā)揚光大。
(選自《北京青年報》2016年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