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成全,張有鐸*
(1. 新鄉(xiāng)縣農(nóng)牧局,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0;2. 新鄉(xiāng)縣植保植檢站)
保健南瓜淺談
侯成全1,張有鐸2*
(1. 新鄉(xiāng)縣農(nóng)牧局,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0;2. 新鄉(xiāng)縣植保植檢站)
從南瓜的分類、營養(yǎng)成分、保健功能入手,介紹了保健南瓜的栽培、育種等技術。
保?。荒瞎?;栽培;常規(guī)育種;分子育種
南瓜(Cucurbita moschata)是葫蘆科(Cucurbitaceae)南瓜屬(Cucurbita)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屬于人類最早栽培的蔬菜之一。南瓜原產(chǎn)于美洲,前哥倫比亞時代(1492AD.之前)在美國西南部、墨西哥及南美洲北部被廣泛栽培,元代傳入我國,現(xiàn)已成為我國栽培范圍最為廣泛的蔬菜品種之一。
目前,國內對南瓜的研究文獻很多,主要集中在資源分類、產(chǎn)品加工、功能應用、栽培技術、常規(guī)育種及分子育種等方面。
南瓜類型及品種繁多,分布范圍廣,多樣化特點突出,是蔬菜中資源較為豐富、形態(tài)較為多變、色彩較為多樣的種類,因此有專家稱其為植物界的“多樣性之最”。我們通常稱的南瓜,其實包括五個栽培種:中國南瓜(Cucurbita Moschata),又名倭瓜;印度南瓜(C. maxima),又名筍瓜;美國南瓜(C. pepo),又名西葫蘆;灰籽南瓜(C. mixta),又名墨西哥南瓜;黑籽南瓜(C. fi cifolia),而每一個栽培種又包含許多的類型和品種。除栽培種以外,南瓜屬至少還包括12個野生種:C. texana,C. and reana,C. cylindrata,C. palmata,C. cordata,C. digitata,C. foetidissima,C. lundelliana,C. martinezii,C. radicans,C. okeechobeensis,C. sororia。
在我國,南瓜也叫倭(窩)瓜、飯瓜、金冬瓜、麥瓜、番瓜等。栽培史上,南瓜作為保健蔬菜,既可以當菜又可以代糧,在救災救荒、填補蔬菜淡季市場空缺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南瓜有早熟品種、中熟品種、晚熟品種;果實分大南瓜、小南瓜;果實形狀分圓南瓜、長南瓜;用途分食用品種、觀賞品種、嫁接品種。
南瓜具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富含淀粉、蛋白質、胡蘿卜素、維生素B、維生素C和鈣、磷等成分。每100 g南瓜成熟果實含:能量84~167kJ、水分85~91 g、蛋白質0.8~2 g、脂肪0.1~0.5g、碳水化合物3.3~11 g、維生素A 340~7 800mg、維生素B1 0.7~1.14 mg、維生素B2 0.01~0.04mg、煙酸0.5~1.2 mg、鈣14~48 mg、鐵7.0mg、鎂16~34 mg、磷21~38 mg。此外,還含有果膠、南瓜多糖、瓜氨素、生物堿、葫蘆巴堿、甘露醇、活性蛋白、降血糖多肽物質等,這些物質對人體的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研究的深入,南瓜逐漸成為一種重要的營養(yǎng)保健食品。據(jù)《滇南本草》記載:南瓜性溫,味甘無毒,入脾、胃二經(jīng)。具有潤肺益氣、化痰排濃、驅蟲解毒、治咳止喘、美容養(yǎng)顏等功效。近年來,國內外醫(yī)學專家、學者研究試驗表明,食南瓜還有治療前列腺肥大、預防前列腺癌、防治動脈硬化與胃粘膜潰瘍、治糖尿病、化結石等作用。
南瓜育種主要有傳統(tǒng)育種與分子育種兩種方式。目前,傳統(tǒng)育種方法存在育種周期長、難度大、遺傳性狀不穩(wěn)定等問題,育種進程較為緩慢。分子育種可以縮短育種時間,減少育種的盲目性,育種進程較快。但南瓜是離體再生比較困難的植物,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南瓜分子育種的有效實施,因此傳統(tǒng)育種依然在南瓜育種上處于主導地位。
南瓜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以砂壤土、壤土最為適宜。南瓜的病蟲害主要有白粉病、炭疽病、霜霉病、疫病、病毒病、蚜蟲、螨蟲、螞蟻、小地老虎等。
南瓜播種期在我國有較大差異,受氣候條件、育苗設施條件、栽培方式、市場需求等因素的影響。
南瓜栽培可以育苗移栽,也可以直播,一般情況下用種量為4.48~11.94kg/hm2,苗齡20 d左右,2~3片真葉時進行露地移栽,保護地移栽可晚7 d左右,地溫在14℃以上進行。
[1] 蔡祖國,周會萍,趙一鵬,等. 抗病南瓜種質483-2離體再生體系研究[J]. 廣東農(nóng)業(yè)科學. 2007(12):29-32.
[2] 王茂媛,李成以,劉志媛,等. 部分南瓜品種資源數(shù)量分類初步研究[J]. 熱帶農(nóng)業(yè)科學,2006(6): 13-17.
[3] 葉春苗. 南瓜保健饅頭制作工藝研究[J].農(nóng)業(yè)科技與裝備,2016(10):36-38.
[4] 黃黎慧,黃群,于美娟.南瓜的營養(yǎng)保健價值及產(chǎn)品開發(fā)[J].現(xiàn)代食品科技,2005(3):176-179.
[5] 遲萍,李柱剛,李曉娟,等.雙水相萃取法提取南瓜多糖的工藝研究[C] . 中國園藝學會南瓜研究分會籽用南瓜產(chǎn)業(yè)發(fā)展經(jīng)驗交流暨學術研討會.中國園藝學會南瓜研究分會籽用南瓜產(chǎn)業(yè)發(fā)展經(jīng)驗交流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5:95-99.
[6] 劉銀成,張名位,孫遠明,等. 南瓜的保健功能及其應用研究進展[J]. 廣東農(nóng)業(yè)科學,2006(11):17-18.
[7] 溫玲. 南瓜新優(yōu)品種及配套栽培技術[J]. 北方園藝,2004(5):27.
[8] 王紅秀,涂小楊,杜仁明. 南瓜栽培技術[J]. 現(xiàn)代園藝,2007(12):20-21.
[9] 羅百祥,沈俊國,趙蘇海. 南瓜屬作物育種研究進展[J].種子,2006(1):43-45.
[10] 金桂英,魏文雄,陳靜瑤,等. 南瓜屬種間有性雜交研究初報[J]. 福建農(nóng)業(yè)學報,1999(14):97-101.
[11] 程永安,張恩慧,許忠民,等. 印度南瓜與中國南瓜種間有性雜交的研究[J]. 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6):97-100.
[12] 肖永周. 南瓜的營養(yǎng)成份及開發(fā)前景[J]. 南瓜研究會通訊,2003(1):426.
[13] 劉軟枝,趙玉安. 南瓜的功能特性[J]. 中國食物與營養(yǎng),2006(3):47-48.
S642.1
B
1003-4749(2017)06-0027-02
2017-04-06
侯成全(1974-),男,河南新鄉(xiāng)人,助理農(nóng)藝師,主要從事農(nóng)作物栽培研究工作。
*通訊作者:張有鐸(1979-),男,河南新鄉(xiāng)人,碩士,農(nóng)藝師。主要從事種質資源與育種及病蟲害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