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萊
摘 要:紫砂壺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時代的越國大夫范蠡,就是那位功成身退與西施一起退隱江湖的“陶朱公”。數(shù)來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不過,紫砂做成壺,那還是明武宗正德年間以后的事情。
關鍵詞:紫砂;藏壺;賞壺;養(yǎng)壺
中圖分類號:J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6-0043-01
紫砂壺,是中國特有的,集詩詞、繪畫、雕刻、手工制造于一體的陶土工藝品。紫砂壺的原產(chǎn)地在江蘇宜興,故又名宜興紫砂壺。紫砂壺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時代的越國大夫范蠡,就是那位功成身退與西施一起退隱江湖的“陶朱公”。數(shù)來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不過,紫砂做成壺,那還是明武宗正德年間以后的事情。從此蔚成風氣,名家輩出,花色品種不斷翻新,500年間不斷有精品傳世。發(fā)展到今天,可謂巧奪天工,技絕寰宇。
賞壺、藏壺,不必強求多而全,也不必強求精而專,但是藏名家壺,卻是歷代收藏紫砂壺的風尚。從宋代開始,收藏和把玩紫砂壺就成為一種藝術追求,但是隨著供春、時朋、李仲芳、歐正春、時大彬等一批名匠大師的不斷涌現(xiàn),追求名家紫砂名壺又成為當時社會流行的一種風氣。日本人奧玄寶在《壺圖錄》中說:“壺或有無款而優(yōu)于有款者,然無款而良者不及有款而良者。近人往往愛無款者,無他,慮有款之真?zhèn)坞y辨也!”
意思是:“壺有有款和無款之別,而有款的假壺讓人防不勝防,真假難辨,那么就不如更愛無款但工藝好的茶壺?!边@種人的著眼點,首先是茶壺本身的好壞,而不是迷信所謂名款。
因此,有識者說:“有款求其真,無款求其善。”這十個字,是藏壺、賞壺的要旨。
一、紫砂壺的藏
當我們面對紫砂壺,入目的第一感覺就是泥質,不論它是哪種泥色,都應具有純凈的溫潤感覺,看上去色澤鮮潔。壺的優(yōu)劣跟泥質的高低有關。這高與低包括泥料本來的質量和燒煉的火候,“過火則老,老不美觀。欠火則稚,稚沙土氣。”不過,新買的壺外表總不及用過的那么光澤,新壺通常保留著泥土的天然本色,有一股土腥味,顯得粗、燥、亮。而舊壺細、潤、柔,原因是壺內(nèi)石英分子在不斷的冷熱水交替中起著變化,再加上持壺者悠悠品茗時用手摩挲,使色澤潤滑光華。舊時有些藏壺家買了壺出錢請人家先用上幾年。制壺史上一些著名的陶藝家,他們能夠把壺“養(yǎng)”大之后的相貌估準,這個就是他們技藝高超之處。所見的一些傳世名壺,壺身莫不光潤古雅,藏壺家稱之為“色漿”。
選藏紫砂壺還得看制作工藝的精湛與否。壺體造型與附件的配置,它們各個方面的比例是否恰當,外輪廊線段結構上的緩沖過渡以及明暗面的技法處理,空間與實體所形成的虛實對比等。其中壺蓋最容易暴露出工藝的優(yōu)劣。明清兩代大師的作品,一般將壺蓋蓋上便能把整把壺拎起來,這代表著制壺技藝的高水平。通??谏w關系要緊密通轉、平正妥貼,圓形壺蓋的精細微妙處在于通轉不滯且準合無間隙搖晃,倒茶時無落帽之憂;方器和筋紋器的蓋子,從各個方面蓋上去,都要能和頸肩吻合。
壺的裝飾內(nèi)容與壺的形體要和諧統(tǒng)一。一把紫砂壺佳作,除了它的形態(tài)美外,要達到形神兼?zhèn)洌瑲赓|要好,有了內(nèi)在氣質,才可久玩不厭,越用越有通靈之感。
二、紫砂壺的養(yǎng)
有的藏壺家購壺后只知鑒賞,不大懂得“養(yǎng)”壺。一把壺燒成后,由于胎骨火氣重,紫砂間微孔結構松,壺性很脆,容易受熱脹冷縮的影響,只有通過“養(yǎng)”才能改變其性格。買來新壺,最好把它浸泡在鍋內(nèi)冷水里,水里放把茶葉,煲上半個小時,先除掉壺上的土味、雜味和蠟質,便可用來泡茶了。
“養(yǎng)壺”主要靠茶葉來養(yǎng),一般選用綠茶,綠茶性溫,茶葉以當年產(chǎn)新茶為佳。茶葉的等級要高,越是紫砂壺精品越發(fā)要上等茶葉,泡茶的水也要質好,最好用山泉水或礦泉水。泡茶也講究,先用沸水澆壺身外壁,即品茗者常說的“潤壺”,然后再沖水。品茗時若常用濕毛巾撫摸壺身,則潤撲之色油然而生。玩賞家常喜愛多把壺輪番使用,并習慣飲什么茶用什么壺,飲紅茶用甲壺,綠茶用乙壺,烏龍茶改用丙壺,嚴加區(qū)別,不相混淆。
茶壺每次使用后,壺身應擦拭干凈,壺內(nèi)殘茶剩湯不必立即倒棄。這倒不是為了過后再飲,因為紫砂有一定吸水性,殘茶留在壺內(nèi)任其吮吸,時間久了,能使壺色光澤古潤。如果壺暫時不用,壺身內(nèi)外擦拭干爽,不積濕氣,貯放在空氣流通的地方。紫砂壺切忌包裹式密封,封閉久后易生“酶斑”。壺的保存要注意勿讓它沾油煙,污染后難洗滌,洗刷時不要使用清洗劑,這樣很容易破壞“色漿”。
紫砂壺的藏與養(yǎng)都是需有一定技巧的,而收藏紫砂壺要理性的對待,買紫砂壺你的用途是什么需要明確,方能正確選擇所需,泡養(yǎng)紫砂是一門學問,靜心靜氣好好“伺候”會讓你有成就感的水是茶之父,壺是茶之母。要想泡出一壺上好的茶,紫砂壺則因其“蓋既不奪 香、又不熟湯氣”和“冬天泡茶茶不涼、夏天泡茶茶不餿”的特征而成為最佳的選擇。把玩紫砂壺則離不開品茶論道,壺友相聚談壺、談茶、談生活、品味人生,把 茶道與壺藝有機結合起來,融入一體。通過玩壺品茶,既能提高品茶技藝、規(guī)范品飲方法,又能交流思想、陶冶性情、明辯哲理、升華操守、得到慰藉。
參考文獻:
[1]殷玉嫻.唐宋茶事與禪林茶禮[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8.
[2]王瑩瑩.壺之方圓[D].株洲:湖南工業(yè)大學,2008.
[3]黃旭曦.我國茶文化與茶具設計的關聯(lián)性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2008.
[4]陳俏巧.中國古代茶具的歷史時代信息[D].武漢:華東師范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