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澤斌,陳志康,于習軍
(長江勘測規(guī)劃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430010,武漢)
淺析拉洛水利樞紐及配套灌區(qū)工程總布置
熊澤斌,陳志康,于習軍
(長江勘測規(guī)劃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430010,武漢)
拉洛水利樞紐及配套灌區(qū)工程是雅魯藏布江右岸一級支流夏布曲干流上的控制性工程,為大(2)型水利工程。工程包括拉洛水利樞紐和配套灌區(qū)工程兩部分。為做好拉洛水利樞紐及配套灌區(qū)工程總體布置,長江勘測規(guī)劃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在前期調(diào)研勘探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工程任務、地質(zhì)地形條件、建筑物功能要求、施工條件、環(huán)境和投資等進行綜合考慮,對整個工程進行科學合理的布局。
西藏;拉洛水利樞紐;灌區(qū)工程;總布置
拉洛水利樞紐及配套灌區(qū)工程位于西藏自治區(qū)日喀則市西部、薩迦縣及桑珠孜區(qū),是夏布曲干流上的控制性工程,工程包括拉洛水利樞紐和配套灌區(qū)工程兩部分。水利樞紐位于海拔高程4 050~4 300 m地區(qū),配套灌區(qū)位于海拔高程3 900~4 050 m地區(qū),多年平均氣溫4.8℃,極端最高氣溫28.2℃,極端最低氣溫零下23.9℃,多年平均降雨量310~330 mm,最大凍土深101 cm,高寒缺氧。拉洛水庫總庫容2.965億m3,正常蓄水位4 298.0 m,壩下生態(tài)流量2.96 m3/s。配套灌區(qū)設計灌溉面積45.39萬畝 (1畝=1/15 hm2,下同),設計灌溉引水流量19.4 m3/s、加大流量23.3 m3/s、最小灌溉引水流量7.76 m3/s。為大(2)型水利工程,工程等別Ⅱ等。
工程主要任務為灌溉,兼顧供水、發(fā)電、防洪并促進改善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
拉洛水利樞紐包括瀝青混凝土心墻壩、泄洪發(fā)電隧洞(兼顧導流)、溢洪道、拉洛電站、魚道、德羅引水發(fā)電系統(tǒng)等。德羅電站裝機40 MW,利用灌溉引水流量及水頭發(fā)電,拉洛電站裝機2 MW,主要利用水庫下泄生態(tài)流量發(fā)電。
配套灌區(qū)工程由申格孜、扯休、曲美、聶日雄四大灌區(qū)組成,總干渠長42.734 km,分干渠7條,總長117.431 km,設計灌溉面積45.39萬畝。
工程建成后能有效解決四大灌區(qū)的工程性缺水問題,農(nóng)田灌溉保證率將達到75%,能為生態(tài)扶貧安置提供42 457人的土地容量,同時可為藏中電網(wǎng)(特別是枯水期)提供一定的電力電量。近期可將下游的重要城鎮(zhèn)和灌區(qū)的防洪標準提高到5年一遇,遠期配合堤防工程提高到20年一遇。
工程于2014年6月8日開工。
拉洛水利樞紐工程分首部樞紐工程與德羅引水隧洞及德羅電站兩部分,壩址區(qū)位于夏布曲干流距拉洛鄉(xiāng)下游約6 km峽谷進口河段,德羅引水隧洞進水口距壩址6.2 km加木扎,兩部分相對獨立。首部樞紐工程由大壩、泄洪洞發(fā)電洞(施工期作為導流洞使用,運行期兼做放空洞)、溢洪道、拉洛電站及魚道等建筑物組成。樞紐工程布置方案經(jīng)過對不同方案比較,采用主河床布置瀝青心墻壩、左岸布置溢洪道,右岸布置泄洪隧洞、魚道和拉洛電站。拉洛水利樞紐布置見圖1,壩址區(qū)布置見圖2。
圖1 拉洛水利樞紐布置圖
圖2 壩址區(qū)布置圖
1.大壩
大壩為瀝青混凝土心墻砂礫石壩,壩頂高程為4 305.00 m,防浪墻頂高程4 306.35 m,最大壩高61.50 m,壩頂軸線兩端控制點B1/B2之間長425.593 m,壩頂寬度7 m。
為節(jié)省壩體工程量,壩頂部采用防浪墻形式,防浪墻高135cm,大壩上游高程4 279.00 m以下部分利用導流圍堰作為壩體一部分,高程4 269.00 m以下上游壩坡1∶1.75、以上1∶2.0,在高程4 290.00 m設一寬2.0 m馬道;下游壩坡在高程4 280.00 m以下為1∶2.25、以上1∶2.0,并在高程4 293.00 m和4 280.00 m各設一寬 2.0 m馬道,坡腳設排水棱體。為方便大壩管理,在下游壩面設置壩頂至壩腳踏步。
大壩填筑大致分五個區(qū),第一區(qū)為瀝青混凝土防滲心墻;第二區(qū)為壩殼填筑料;第三區(qū)為過渡料,布置在防滲體上下游兩側(cè);第四區(qū)為壩體內(nèi)排水料,布置在下游過渡料下游側(cè);第五區(qū)為排水棱體,布置在下游壩腳。
大壩基礎(chǔ)防滲采用灌漿帷幕。
上游土石圍堰與大壩相結(jié)合,是大壩的一部分。上游圍堰軸線與大壩軸線平行,位于大壩軸線上游87.5 m,上游圍堰頂高程4279.0m,采用混凝土防滲墻接復合土工膜心墻防滲。圍堰水上部分堰體填筑材料及填筑要求與大壩相同。
2.泄洪隧洞
在右岸距大壩控制點B2右側(cè)水平距離24.5 m處布置一條泄洪發(fā)電隧洞(施工期作為導流洞使用,運行期兼做放空洞),同時該泄洪隧洞還作為拉洛電站引水洞,通過在泄洪洞中部(樁號X0+342.024)接一直徑2.0 m支洞形成。泄洪洞由塔式進水口、洞身段、出口控制段、消力池和海漫段組成。
泄洪洞進水口平面尺寸9.4 m×17.0 m(寬×長),塔內(nèi)由前至后設分層取水疊梁門、攔污柵和事故檢修門。進水塔工作平臺高程4 305.0 m,上設固定式啟閉機室,工作平臺與岸邊采用交通橋連接。
洞身為有壓圓形,洞徑5.4 m,全長576.35 m。洞軸線平面上隧洞呈直線形,隧洞進口底部高程4 265.00 m,隧洞出口底高程4 255.00 m,洞身縱向采用一坡到底布置。
隧洞出口設長25 m寬10.4 m的控制段,由弧形工作門控制下泄流量。出口采取底流消能,消力池為下沉式,全長105.34 m、寬16.0 m,池深3.5 m。出口海漫在平面上呈喇叭狀偏向河床歸入河槽,近河床側(cè)轉(zhuǎn)彎半徑151.6 m,遠側(cè)河床側(cè)轉(zhuǎn)彎半徑300 m。
3.溢洪道
左壩肩設置開敞滑雪道式溢洪道,由進水渠、控制段、收縮段、泄槽段和出口消能段組成,溢洪道流道平面軸線總長182.65 m,泄槽軸線與壩軸線夾角70.627°。
進水渠為喇叭形,渠底高程為4 296.0 m,渠中心軸線長68.3 m,渠寬由45.0 m漸變至15.0 m,進水渠底高程4 296.0 m??刂贫螢槠降讓掜斞?,堰頂高程與正常蓄水位一致4 298.00 m??刂贫纹矫孑S線長13.0 m、控制段寬15 m、高7.0 m。在壩頂部位采用鋼筋混凝土橋板連通左岸#2公路。泄槽進口布置收縮兼過渡段長28.84 m,寬度由15.0 m向中心收縮至8 m,泄槽段長113.52 m,槽底坡為1∶3.7,設計半徑35.0 m圓弧由控制段平底過渡至溢洪道泄槽坡底。溢洪道泄槽斷面為矩形,墻高5~7 m。出口采用挑流消能,設扭曲鼻坎布置,中心挑角為35°。挑流鼻坎末端設混凝土防掏墻,墻底高程4 248.00 m。
4.魚道
魚道布置在右岸拉洛電站廠房尾水渠的左側(cè)邊坡上,設有1個進魚口以及6個出魚口,全長約為2 194 m。主要建筑物包括進魚口、過魚池、休息池和出魚口等。
魚道下游進魚口設置在拉洛電廠尾水渠左岸末端,進魚口段底板頂高程4 257.20 m,寬2.0 m,長15.0 m,設一道檢修閘門,墻頂高程4 262.20 m。與魚道進魚口段銜接的尾水渠底部高程4 257.00 m,底寬7.0 m,兩岸邊坡的坡度為1∶1.5。進魚口段軸線與尾水渠軸線交角為30°。
過魚池采用整體U形結(jié)構(gòu),槽寬2.0 m,左右邊墻各寬1.0 m,兩側(cè)邊墻之間以50 cm×50 cm拉桿連接。單個過魚池長2.5 m,底坡為1∶50,每間隔20個過魚池設置一個長5.0 m、底坡為1∶100的休息池。
魚道上游設6個出魚口,出魚口凈寬2.0 m,按照底高程由低至高編號為#1~#6。底板頂高程依次為4 285.80~4 296.80 m,相鄰出口的高差為2.20 m。#1~#4出魚口的進閘門上部設胸墻擋水,并在門前設檢修門槽;#5、#6不設檢修門槽。
魚道過擋水壩右岸壩肩位置設擋水閘門,閘門底高程為4 284.80 m,閘門頂部設胸墻,上游設一道檢修門槽。當上游庫水位蓄洪期間,擋水閘門關(guān)閉,魚道停止運行,可允許壩軸線以上過魚池段充水。
5.拉洛電站
拉洛電站主要利用生態(tài)放水和在小流量泄洪時發(fā)電,采用岸邊引水式地面廠房,布置于河床右岸,共安裝2臺單機容量為1 MW的臥式混流式水輪發(fā)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2 MW。引水發(fā)電建筑物主要由電站引水隧洞、主廠房、副廠房、安裝場、尾水平臺及尾水渠等組成,廠房總尺寸為33.7 m×26.4 m×24.33 m(長×寬×高)。
引水隧洞利用泄洪洞引水,總體上采用兩機一洞的布置形式,與泄洪洞夾角為54.66°。立面由上平段、上彎段、斜直段、下彎段和下平段依次組成,主洞內(nèi)徑為2.0 m。下平段尾部采用“卜”形分岔,分成兩條內(nèi)徑1.2 m的引水鋼管(分岔角為45°),后經(jīng)蝶閥進入主廠房。
主廠房垂直引水隧洞下平段布置,其軸線方向為NE72°,平面尺寸為24.5 m×13.0 m(長×寬,下同),安裝場位于主廠房右側(cè),平面尺寸為9.2 m× 13.0m,副廠房位于主廠房及安裝場上游側(cè),平面尺寸為33.7 m×7.9 m。尾水平臺寬度為5.5 m,頂部高程為4 261.50 m。
廠房尾水渠出口底寬18.32 m,高程為4 249.60 m,設1.39 m平段過渡后,由1∶3的反坡接至4 257.00 m高程,轉(zhuǎn)角35°后漸變至7.5 m寬與天然河床平順銜接。
6.德羅引水發(fā)電建筑物
德羅電站總裝機40MW,共安裝2臺單機容量為20MW的混流式水輪發(fā)電機組,單機額定流量10.33 m3/s。電站采用引水式地面廠房,通過德羅無壓隧洞引水到前池后,經(jīng)壓力管道接入地面廠房,發(fā)電尾水經(jīng)尾水池匯集后經(jīng)渠道進入灌區(qū)。主要建筑物由進水口、引水隧洞、前池、側(cè)堰及泄槽、鋼管進水口、壓力鋼管、鎮(zhèn)墩、主副廠房及尾水池組成,機組采用兩機一管供水方式。
(1)進水口
進水口布置在拉洛大壩軸線上游約6.2 km處,進水口形式采用塔式,底板高程 4 283.50 m,寬 9.0 m,長17.4 m,塔頂高程為4 304.00 m。進水口體型采用壓力短管形式,塔內(nèi)設攔污柵、檢修門、弧形工作門各一道。塔頂設攔污柵、檢修門固定式啟閉機房;弧形工作門液壓啟閉機房設在進水塔下游側(cè)。
(2)德羅引水隧洞
德羅引水隧洞緊接進水口布置,采用無壓引水方式,平面上總體呈折線布置,立面采用一坡到底(0.467‰)的布置,隧洞出口為壓力前池,進出口底板高程分別為4 283.50 m、4 280 m,隧洞總長7520.76 m。設計引用流量時洞內(nèi)正常水深2.81 m,加大引用流量時洞內(nèi)正常水深3.31 m。德羅引水隧洞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長40 m,為消力池段(含過渡段),消力池采用城門洞形,寬4.0 m,高6.5 m,池深1.5 m,長25 m,后接15 m長漸變段,漸變?yōu)轳R蹄形標準段;第二部分長7 370.76,為引水隧洞標準段,斷面為平底馬蹄形,最大寬度為4.3 m,高度為4.05 m;第三部分長110 m,為引水隧洞出口加高段(防止前池涌浪在洞口產(chǎn)生明滿流交替),城門洞形斷面,尺寸4.0 m×5.35 m(寬×高)。
(3)前池
引水隧洞出口接德羅電站壓力前池,前池位于出口山脊,采用開敞式整體槽結(jié)構(gòu)。壓力前池尺寸104.1 m×10.8 m×12 m(長×高×寬),共分9個結(jié)構(gòu)段,其中進口明渠段長14.1 m,底高程4 280.00 m (即隧洞出口底高程),上游斜坡擴散段長25.0 m,池底高程4 275.00 m,靠近電站壓力鋼管進水口15 m長一段池底高程降低到4 272.50 m。池邊墻頂高程4 285.50 m;池內(nèi)正常水深7.8 m。
(4)鋼管進水口
鋼管進水口布置在壓力前池末端采用塔式結(jié)構(gòu),引水中心線與壓力前池軸線重合,平面尺寸為10.5 m× 11m(長×寬)。進口為喇叭口形,閘門段設一道事故門,孔口尺寸為3.3 m× 3.3m,由頂部固定卷揚機動閉靜啟。漸變段流道由矩形漸變?yōu)橹睆?.3 m的圓形,閘門下游側(cè)布置有通氣孔,直徑為0.6 m。
進水口底板高程為4 273.50 m,頂部平臺高程為4 285.50 m,與前池邊墻頂部同高,上部設閘門啟閉機房。
(5)引水壓力鋼管
電站采用兩機一管的引水方式,引水壓力鋼管直徑3.3 m,全程沿窮則東南沖溝的南側(cè)山脊布置,采用淺埋回填的鋪設方式。壓力鋼管中心線進口高程4 275.15 m,出口高程4 044.00 m。管線平面呈折線布置,分別經(jīng)過23°、7°、20°角平面轉(zhuǎn)彎后垂直于廠房軸線進入主廠房。在#5鎮(zhèn)墩處,經(jīng)立面轉(zhuǎn)折后與水平面呈45°角方向下降至4 044.00 m高程,接下平段進入主廠房。下平段在廠前12.36 m處60°角對稱“Y”形分岔為兩條直徑為1.6 m支管,分別向#1、#2機組供水。主管長2 054.33 m,支管長14 m。
管線沿程共設置8個鎮(zhèn)墩,除#5和#6鎮(zhèn)墩外,其余鎮(zhèn)墩上下游側(cè)均設置有伸縮節(jié)室。在開挖管槽、鋼管安裝后,直接回填土石。鋼管底部采用砂壤土墊層基礎(chǔ),土弧角為90°,鋼管兩側(cè)及頂部回填土石并壓密。鋼管埋入回填土以下1.6 m,以防止凍土影響。
(6)德羅電站
德羅電站利用灌溉流量發(fā)電,采用引水式地面廠房,布置在窮則南側(cè)山坡上,安裝2臺單機容量20 MW的混流式水輪發(fā)電機組,總裝機容量40 MW。主要由主廠房、副廠房、安裝場、尾水平臺及尾水池等建筑物構(gòu)成。
主廠房軸線方向為NE34°,總尺寸為46.5 m×32.2 m×34.6 m (長×寬×高),從左至右布置安裝場和機組段,段間設永久縫,長度分別為18.4 m和28.1 m。副廠房位于主廠房上游側(cè),平面尺寸為46.5 m×8.6 m(長×寬)。主廠房建基面高程4 037.40 m,機組安裝高程4 044.00 m,發(fā)電機層與廠區(qū)平臺高程4 054.00 m。
機組尾水出口接尾水池,尾水池為梯形斷面,底部尺寸8m×28.1m(長×寬),池底高程4039.69m。尾水池后接灌溉引水渠道,將尾水引至總干渠。
7.側(cè)堰
當灌溉需要的引用流量大于電站引用流量及電站機組檢修停機等情況時,灌溉用水可通過前池側(cè)堰溢出經(jīng)泄槽進入灌溉總干渠。
側(cè)堰為平底開敞式寬頂堰,堰頂高程4 283.00 m,堰前緣寬12 m,堰后15.5 m接側(cè)向長30 m的側(cè)向收縮漸變段,寬度由12 m逐漸收縮至3 m后接泄槽,泄槽為開敞式整體槽結(jié)構(gòu),布置在與壓力鋼管所在山體平行山體的山脊上,泄槽從兩山脊間沖溝源頭繞過,泄槽全長2 297.20 m,利用天然地形開挖成矩形斷面順山脊而下形成,泄槽底寬3 m;側(cè)墻高度根據(jù)設計灌溉流量19.4 m3/s確定,最大灌溉引用流量23.3 m3/s控制側(cè)墻安全超高。
泄槽為整體式“U”形結(jié)構(gòu),邊墻和底板為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邊墻厚為50 cm,底板厚50 cm。泄槽沿程采用臺階式消能,在中間設4個水流流態(tài)整理池,泄槽尾部設消力池,經(jīng)過底流消能后匯入灌溉總干渠。
灌區(qū)內(nèi)布置1條總干渠,7條分干渠,73條支渠??偢汕?、分干渠渠線根據(jù)實際地形,大體上與等高線平行布置。灌區(qū)屬山丘區(qū)灌區(qū),規(guī)劃的灌溉面積均在干渠渠線高程以下一側(cè),由于降水形成的坡積水常年作用,灌溉區(qū)域地形成波浪狀起伏或斜坡形式,因此,支渠由各分干渠上一側(cè)引出,大多垂直于分干渠布置。
配套灌區(qū)干、支渠平面布置見圖3。
1.灌區(qū)總布置
總干渠全長42.734 km,其中明渠長30.327 km,隧洞長12.437 km,包含5.915 km的那隆隧洞、5.212 km的貝瓊隧洞和 0.933 km的#1短隧洞和0.377 km的#2短隧洞。渠首設計引用流量19.4 m3/s,首部與德羅電站尾水渠連接段相連。渠首0+000處設計水位4 052.73 m,控制灌溉面積45.39萬畝,其中灌溉耕地面積21.27萬畝,草地面積16.51萬畝,林地面積7.61萬畝。
總干渠樁號0+000至樁號13+ 600為申格孜灌區(qū)段 (德羅電站尾水至那隆溝)??偢汕谏旮褡喂鄥^(qū)東南部4 050 m等高線向北布置,渠線比降1/2 500,經(jīng)窮折溝、夏布堆溝在瑪尼日溝轉(zhuǎn)向西北至波堆溝最后至那隆溝進入隧洞,至隧洞進口處,渠道長度13.600 km (含0.933 km短隧洞)??偢汕跇短?+010處設第一分干渠分水閘向第一分干渠分水0.97 m3/s,主要灌溉申格孜灌區(qū)南部土地,控制灌溉面積2.89萬畝,渠道長度8.018 km,下設9條支渠(含分干斗渠和分干農(nóng)渠);該段總干渠分水 1.75 m3/s,控制灌溉面積 5.30萬畝,下設16條干支渠(含總干斗渠和總干農(nóng)渠)。
總干渠樁號13+600至樁號28+ 019段為扯休灌區(qū)段 (那隆隧洞進口至達拉埡口)。那隆隧洞在扯休灌區(qū)的郎拉聾溝口出洞,出洞后總干渠沿4 035 m等高線向東北方向至達拉埡口,該段總干渠長度為14.419 km,其中那隆隧洞長5.915 km,#3短隧洞長0.377 km,明渠長8.127 km??偢汕短?9+765設第二分干渠分水閘向第二分干渠分水1.44 m3/s,主要灌溉扯休灌區(qū)南部土地,控制灌溉面積3.54萬畝,渠道長度13.234 km,下設9條支渠(含分干斗渠和分干農(nóng)渠);總干渠繞扯休灌區(qū)東南部至達拉埡口,在埡口北部總干渠樁號28+019設分水閘向第四分干渠分水3.37 m3/s,主要灌溉扯休灌區(qū)北部土地,控制灌溉面積9.56萬畝,渠道長度16.938 km,下設11條支渠 (含分干斗渠和分干農(nóng)渠)。該段總干渠分水0.38 m3/s,控制灌溉面積1.16萬畝,下設3條干支渠(含總干斗渠和總干農(nóng)渠)。
總干渠至達拉埡口向東進入曲美灌區(qū),樁號為28+019~35+672(達拉埡口—貝瓊隧洞進口),此段總干渠長度為7.653 km??偢汕短?7+671設第三分干渠分水閘向第三分干渠分水4.96 m3/s,主要灌溉曲美灌區(qū)南部土地,控制灌溉面積9.96萬畝,渠道長度31.17 km,下設17條支渠(含分干斗渠和分干農(nóng)渠);在總干渠樁號34+136處設分水閘向第五分干渠分水3.66 m3/s,主要灌溉曲美灌區(qū)北部土地,控制灌溉面積7.07萬畝,渠道長度24.60 km,下設14條支渠(含分干斗渠和分干農(nóng)渠);該段總干渠分水0.57 m3/s,控制灌溉面積1.34萬畝,下設5條干支渠(含分干斗渠和分干農(nóng)渠)。
總干渠通過貝瓊隧洞出口(樁號40+884)進入聶日雄灌區(qū),總干渠樁號為35+672至42+734(貝瓊隧洞進口—總干渠終點),設計流量1.73 m3/s。此段總干渠長度為7.062 km,其中隧洞長5.212 km,明渠長1.850 km。在樁號42+734處(總干渠終點)分別設第六、第七分干渠分水閘,第六分干渠分水0.82 m3/s,主要灌溉聶日雄灌區(qū)西部土地,控制灌溉面積2.42萬畝,渠道長度10.311 km,下設9條支渠(含分干斗渠和分干農(nóng)渠);第七分干渠分水0.72 m3/s,主要灌溉聶日雄灌區(qū)東部土地,控制灌溉面積1.91萬畝,渠道長度12.806 km,下設11條支渠(含分干斗渠和分干農(nóng)渠)。該段總干渠分水0.08 m3/s,控制灌溉面積0.25萬畝,下設4條干支渠(含分干斗渠和分干農(nóng)渠)。
圖3 配套灌區(qū)干、支渠平面布置圖
2.灌區(qū)排水工程布置
排水工程主要為灌區(qū)的排澇和輸水渠道的排洪,包括排水承泄區(qū)、骨干排水工程及田間排水、渠道排水四部分。
申格孜灌區(qū)和扯休灌區(qū)的承泄區(qū)是夏布曲,曲美灌區(qū)將孜阿曲(年楚河一級支流)作為承泄區(qū),聶日雄灌區(qū)將雅魯藏布江作為承泄區(qū)。
灌區(qū)排水溝系按干、支、斗、農(nóng)四級固定溝道布置,干、支排水溝組成骨干排水網(wǎng),斗、農(nóng)溝以下的田間溝道組成田間排水網(wǎng)。骨干排水工程基本全部利用天然沖溝,田間排水主要利用灌區(qū)田間排水溝,利用排水溝將坡積水排入灌區(qū)骨干排水工程內(nèi)。
灌區(qū)排水均采用自排。
拉洛水利樞紐及配套灌區(qū)工程的總體布置是根據(jù)工程任務、地質(zhì)地形條件、建筑物功能要求、施工條件、環(huán)境和投資等多方面因素考慮的,并經(jīng)過專題研究和論證而確定。
[1]長江勘測規(guī)劃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西藏拉洛水利樞紐及配套灌區(qū)工程初步設計報告(審定稿)[R].2014.
責任編輯 韋鳳年
General layout of Laluo Multipurpose Hydraulic Project and Counterpart Irrigation Scheme
Xiong Zebin,Chen Zhikang,Yu Xijun
Being a control scheme situated at a tributary on the right bank of the?Yarlung?Zangbo?River,Laluo Water Complex and its counterpart irrigation system are categorized as a large and type 2 waterworks.In order to complete general layout of Laluo Water Complex and counterpart irrigation system,Changjiang Survey, Planning,Design and Research Company Limited conducted planning and design in a scientific manner in line with project contents,geological landform conditions,function of structures,construction conditions,environment and investment,based on investigation and exploration in the early period.
Tibet;Laluo Water Complex;irrigation system;general layout
TV6
B
1000-1123(2016)20-0029-05
2016-10-18
熊澤斌,副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