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靈超
(洛陽理工學(xué)院 人文與社會科學(xué)學(xué)院, 河南 洛陽 471023)
論錢鍾書《宋詩選注》中的“選句”
董靈超
(洛陽理工學(xué)院 人文與社會科學(xué)學(xué)院, 河南 洛陽 471023)
錢鍾書《宋詩選注》在作者評介和注釋部分選錄了大量的詩句。 本文針對這些“選句”的形式、 類型、 特征加以細致分析, 認為這些選句或豐富了讀者的審美視界與文化信息, 或引發(fā)讀者對所錄詩作的內(nèi)容與形式進行更為深入的思考; 這些選句形式靈活, 或作為論斷依據(jù)、 或作為審美對象、 或作為生動展現(xiàn)一個時代的文化風尚、 或作為詩作藝術(shù)的陪襯材料被選錄; “選句”是《宋詩選注》“別出心裁”的又一體現(xiàn)。
錢鍾書; 《宋詩選注》; “選句”
錢鍾書《宋詩選注》共選80人375首*參見《宋詩選注》, 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2002年5月第1版, 序言: 第20頁。詩作。 錢鍾書明確提出選詩的標準: “押韻的文件不選, 學(xué)問的展覽和典故成語的把戲也不選。 大模大樣的仿照前人的假古董不選, 把前人的詞意改頭換面而絕無增進的舊貨充新也不選……有佳句而全篇太不勻稱的不選, 這真是割愛; 當時傳誦而現(xiàn)在看不出好處的也不選?!盵1]20就“有佳句而全篇太不勻稱的不選”而言, 則《宋詩選注》所選的375首詩作應(yīng)當均是他認為全篇比較勻稱的作品。 那么, 錢鍾書真的能對佳句完全“割愛”嗎?細讀《宋詩選注》, 不難發(fā)現(xiàn): 此書的作者評介和詩作注釋中“選句”甚眾、 佳句良多。
《宋詩選注》在文同、 蘇軾、 徐俯、 張耒、 陳與義、 陸游、 尤袤、 方岳等多位詩人的評介部分選錄了他們或其他宋代詩人的多聯(lián)句子和多個單句。 所錄本人詩句相當豐富, 試舉數(shù)例:
文同是位大畫家, 他在詩里描摹天然風景, 常跟繪畫聯(lián)結(jié)起來, 為中國的寫景文學(xué)添了一種手法。 ……具體地把當前風物比擬為某種畫法或某某大畫家的名作。 ……這可以說從文同正式起頭。 例如他的《晚雪湖上寄景孺》:“獨坐水軒人不到, 滿林如掛《暝禽圖》”; 《長舉》:“峰巒李成似, 澗谷范寬能”; 《長舉驛樓》:“君如要識營邱畫, 請看東頭第五重?!?在他以前, 像韓偓的《山驛》:“疊石小松張水部, 暗山寒雨李將軍”, 還有林逋的《乘公橋作》:“憶得江南曾看著, 巨然名畫在屏風”, 不過偶然一見; 在他以后, 這就成為中國寫景詩文里的慣技, 西洋要到十八世紀才有類似的例子。 文同這種手法, 跟當時畫家向杜甫、 王維等人的詩句里去找繪畫題材和布局的試探, 都表示詩和畫這兩門藝術(shù)在北宋前期更密切地結(jié)合起來了。[1]57-58
在此, 錢鍾書就選錄了文同的三聯(lián)句子來說明文同廣泛使用這種寫景手法在中國寫景詩文中的關(guān)鍵性轉(zhuǎn)折, 并將之與西洋運用這一寫景手法的時間進行了比較, 飽含了他對文同開創(chuàng)性地使用這一寫景手法的高度稱許。 同時, 他在比較中又選錄了林逋的一聯(lián)句子。
《宋詩選注》 錄徐俯句:
元代以后, 《東湖居士詩集》失傳, 徐俯也就冷落無聞。 但是在南宋的作品里, 我們往往碰見從他那里脫胎的詩句; 例如他的名句“一百五日寒食雨, 二十四番花信風”, 不但陸游、 樓鑰、 敖陶孫、 錢厚等人都摹仿過, 而且流傳入金, 給當時與南宋成為敵國的詩人侵占去了。[1]171
關(guān)于陸游等人的摹仿, 錢鍾書以注釋的形式給予體現(xiàn): “《劍南詩稿》卷五十三《春日絕句》, 《攻媿集》卷九《山行》, 《江湖后集》卷十九《清明日湖上晚步》, 《〈宋詩紀事〉補遺》卷六十《寄鐘子充》?!盵1]172對于此詩被誤為他人詩, 亦注釋道: “元好問《中州集》卷二載張公藥詩?!盵1]172這段論述及注釋文字, 實現(xiàn)了對這一名句的真實歸位, 也通過陸游、 樓鑰等人的競相摹仿說明了其不凡魅力。 對于徐俯的這聯(lián)句子, 《宋詩選注》并沒有明確評價。 不過, 結(jié)合文下注釋中所開出的后世摹仿名單: 陸游的《春日絕句》: “二十四番花有信, 一百七日食猶寒?!?樓鑰《山行》: “一百五日麥秋冷, 二十四番花信風。”敖陶孫《清明日湖上晚步》: “一百五日苦多雨, 二十四花能幾風。” 錢厚《寄鐘子充》: “一百五日寒食節(jié), 二十四浦春江潮。” 此外, 還可再添上陸游《春游絕句》: “一百五日春郊行, 三十六溪春水生?!?參見《宋詩選注》, 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2002年5月第1版, 第172頁注⑨。通過這些仿作, 可見徐俯此聯(lián)中吸引眾人的, 是其精妙的數(shù)字對, 當然, 也包括隱藏在這精妙數(shù)字對中的豐富文化信息。
《宋詩選注》錄尤袤句:
此外還有經(jīng)楊萬里稱賞而保存的《寄友人》一聯(lián)好句:“胸中襞積千般事, 到得相逢一語無?!?親友久別重逢, 要談起來是話根兒剪不斷的, 可是千絲萬縷, 不知道拈起哪一個話頭兒才好, 情意的充沛反造成了語言的窘澀。 尤袤的兩句把這種情景真切而又經(jīng)濟地傳達出來了。 全首詩已經(jīng)失傳, 斷句也因此埋沒, 直到它經(jīng)過擴充和引申, 變?yōu)橥鯇嵏Α段鲙洝返谖灞镜谒恼鄣摹冻磷頄|風》:“不見時準備著千言萬語……待伸訴, 及至相逢, 一語也無, 剛則道個‘先生萬福!’” 仿佛一根折斷的楊柳枝兒, 給人撿起來, 插在好泥土里, 長成了一棵亭亭柳樹。[1]332
錢鍾書就《西廂記》對這兩句詩的擴充和引申以注釋形式予以闡述: “鄭振鐸《古本戲曲叢刊》第一集《元本題評西廂記》里這一節(jié)的眉批引‘古詩’兩句, 就是尤袤這兩句。 參看唐項斯(一作許彬)《荊州夜與親友相遇》:‘別來何限意, 相見卻無詞’; 又裴休《喜友人再面》:‘相思長有事, 及見卻無言?!盵1]333顯然, 結(jié)合注釋中所引項斯、 裴休二人表達同類情感的句子來看, 都不及尤袤的通俗生動、 真切感人, 明顯可見《西廂記》中語確實脫胎于尤袤的這一聯(lián)好句。
《宋詩選句》錄方岳句: 他有把典故成語組織為新巧對偶的習慣, 例如元明以來戲曲和小說里常見的“不如意事常八九, 可與語人無二三”這一聯(lián), 就是他的詩。[1]416并有注釋補充道: “《秋崖小稿》詩集卷八《別子才司令》; 郝經(jīng)《陵川文集》(王镠編)卷十五《感興》的‘不得意事十八九, 可與言人百二三’也許是最早的摹仿?!盵1]416此處, 不但錄了方岳一聯(lián)句子, 且有對他善于“把典故成語組織為新巧對偶的習慣”的規(guī)律性的總結(jié), 說明方岳這一藝術(shù)創(chuàng)作特征具有普泛性, 正如文同在寫景文學(xué)中添了一種寫景手法一樣, 是一個作家藝術(shù)特點的一種典型表現(xiàn)。 這遠比單獨地稱道某一作家的某一聯(lián)句子有分量。
作者評介中錄他人詩句的, 也不乏其例。 如對張耒的評介中言: “在‘蘇門’里, 他的作品最富于關(guān)懷人民的內(nèi)容, 風格也最不做作裝飾, 很平易舒坦, 南北宋的詩人都注意到他這一點:‘君詩容易不著意, 忽似春風開百花。 ’‘晚愛臞仙詩自然, 何曾繡繪更雕鐫。’”[1]127這里, 作者引錄了晁補之《題文潛詩冊后》、 楊萬里《讀張文潛詩》中的兩聯(lián)句子來說明張耒詩作風格的“自然” “不著意”, 也即平易舒坦、 不做作、 不裝飾。
楊萬里的評介中, 則錄了姜夔的句: “楊萬里……不讓活潑潑的事物做死書的犧牲品, 把多看了古書而在眼睛上長的那層膜刮掉, 用敏捷靈巧的手法, 描寫了形形色色從沒描寫過以及很難描寫的景象, 因此姜夔稱贊他說:‘處處山川怕見君’——怕落到他眼睛里, 給他無微不至地刻劃在詩里。”[1]256可見, 作者同樣借姜夔之語來說明楊萬里善于描寫自然景象。
姜夔的評介中, 則錄了項安世的詩句: “他早年學(xué)江西派, 后來又受了晚唐詩的影響; 在一切關(guān)于他的詩歌批評里, 也許他的朋友項安世的話比較切近實際:‘古體黃陳家格律, 短章溫李氏才情’。”[1]349此處又借助項安世的詩句來評論姜夔詩作的風格。 不過, 在認可項安世評論的可取點之外, 也給予了補充和矯正: “當然在他的近體里還遺留著些黃、 陳的習氣, 七律卻又受了楊萬里的薰陶, 而且與其說溫、 李也還不如說皮、 陸。 他的字句很精心刻意, 可是讀來很自然, 不覺得纖巧, 這尤其是詞家的詩里所少有的?!盵1]349當然, 在一些作者評介中, 既錄有他人詩句, 亦錄有本人的詩句, 所錄詩句數(shù)目也特別可觀, 這在蘇軾、 陳與義、 陸游的作者評介中表現(xiàn)突出。
如對蘇軾的評介中, 作者如此評介:“他在風格上的大特色是比喻的豐富、 新鮮和貼切, 而且在他的詩里還看得到宋代講究散文的人所謂‘博喻’或者西洋人所稱道的沙士比亞式的比喻, 一連串把五花八門的形象來表達一件事物的一個方面或一種狀態(tài)。 ……但是我們試看蘇軾的‘百步洪’第一首里寫水波沖瀉的一段:‘有如兔走鷹隼落, 駿馬下注千丈坡, 斷弦離柱箭脫手, 飛電過隙珠翻荷’, 四句里七種形象, 錯綜利落, 襯得“詩經(jīng)”和韓愈的例子都呆板滯鈍了。 ……詞里像賀鑄《青玉案》的有名結(jié)句把‘煙草’、 ‘風絮’、 ‘黃梅雨’三者比‘閑愁’, 就是‘博喻’的佳例?!盵1]99-100這里, 作者引錄蘇軾詩作《百步洪》里的四句來說明其風格上的大特色——善于運用比喻(包括博喻)手法。 同時他還引錄了賀鑄等人的詞句進一步分析博喻之妙。
再如對陳與義的評介中, 作者的評介更為突出:“王铚《別孝先》就說:‘平生嘗嘆少陵詩, 豈謂殘生盡見之’; 后來逃難到襄陽去的北方人題光孝寺壁也說:‘蹤跡大綱王粲傳, 情懷小樣杜陵詩’。 都可以證明身經(jīng)離亂的宋人對杜甫發(fā)生了一種心心相印的新關(guān)系。 詩人要抒寫家國之痛, 就常常自然而然效法杜甫這類蒼涼悲壯的作品, 前面所選呂本中和汪藻的幾首五律就是例子, 何況陳與義本來是個師法杜甫的人。 他逃難的第一首詩《發(fā)商水道中》可以說是他后期詩歌的開宗明義:‘草草檀公策, 茫茫杜老詩!’他的《正月十二日自房州城遇虜至》又說:‘但恨平生意, 輕了少陵詩’, 表示他經(jīng)歷了兵荒馬亂才明白以前對杜甫還領(lǐng)會不深。 他的詩進了一步, 有了雄闊慷慨的風格?!盵1]212-213在這里, 作者引錄宋人王铚等人的兩聯(lián)詩句說明了宋人與杜甫心心相印的大背景, 在此基礎(chǔ)上, 又引錄了陳與義自己的兩聯(lián)詩句說明了他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學(xué)杜的體會以及詩作風格轉(zhuǎn)向雄闊慷慨的變化。
陸游的評介中, 作者不僅有多處引錄陸游本人的詩句來闡明他的詩學(xué)主張, 表現(xiàn)他不同時俗的詩作見解。 “我們發(fā)現(xiàn)他時常覺得尋章摘句的作詩方法是不妥的, 盡管他自己改不掉那種習氣。 他說:‘組繡紛紛炫女工, 詩家於此欲途窮’; 又說‘我初學(xué)詩日, 但欲工藻繪; 中年始少悟, 漸若窺弘大。 ……汝果欲學(xué)詩, 工夫在詩外’。”[1]272而且還多處引錄他人和陸游本人的詩句來闡明陸游的愛國情懷: “能夠‘慷慨欲忘身’或者‘敢愛不貲身’, 愿意‘擁馬橫戈’、 ‘手梟逆賊清舊京’。 這就是陸游的特點, 他不但寫愛國、 憂國的情緒, 并且聲明救國、 衛(wèi)國的膽量和決心。 譬如劉子翚的詩里說:‘中興將士材無雙……胡兒胡兒莫窺江!’‘低頭拔胡箭, 卻向胡軍射……男兒取封侯, 赴敵如饑渴’, 語氣已經(jīng)算比較雄壯了, 然而講的是別人, 是那些‘將士’和‘男兒’——正像李白、 王維等等的《從軍行》講的是別人, 盡管劉子翚對他的詩中人有更真切的現(xiàn)實感, 抱更迫切的希望。 試看陸游的一個例:‘鴨綠桑乾盡漢天, 傳烽自合過祁連; 功名在子何殊我, 惟恨無人快著鞭!’盡管他把自己擱后, 口吻已經(jīng)很含蓄溫和, 然而明明在這一場英雄事業(yè)里準備有自己的份兒的?!盵1]271可見, 作者通過引錄一系列陸游的詩句和將陸游詩句與劉子翚等人的詩句對比, 生動真切地說明了陸游愛國、 憂國的情懷之深和救國、 衛(wèi)國的膽量之壯、 決心之切。 這讓讀者深刻感受到: 隨時準備投身于戰(zhàn)斗正是陸游詩作不同于他人愛國詩篇的個性所在, 也是其詩作更為感動人心的魅力所在。
《宋詩選注》還在所選詩作的注釋中多處“選句”, 試舉數(shù)例: 洪炎詩《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沖表之公實野步》中“有逢即畫元非筆, 所見皆詩本不言” 下有注解道: “意思說, 到處都是畫境和詩意, 天然現(xiàn)成, 不需要而且也許不能夠用筆墨和語言來描寫形容。 上句就是黃庭堅的《王厚頌》第二首所謂‘天開圖畫即江山’, 《題胡逸老〈致虛庵〉》所謂‘山隨燕坐畫圖出’, 都是他的得意之句; 下句參看唐庚《春日郊外》注4。 整個一聯(lián)參看陸游《舟中作》:‘村村皆畫本, 處處有詩材?!盵1]177此條注解中, 作者錄了黃庭堅的兩句、 陸游的一聯(lián)。 而唐庚《春日郊外》注4乃是注其“疑此江頭有佳句, 為君尋取卻茫茫”。 注解如下: “眼前景物都是詩意, 心里忽有觸悟, 但是又寫不出來。 參看蘇軾《和陶〈田園雜興〉》:‘春江有佳句, 我醉墮渺?!?; 陳與義《對酒》:‘新詩滿眼不能裁’; 《春日》:‘忽有好詩生眼底, 安排句法已難尋’; 又《題酒務(wù)壁》:‘佳句忽墮前, 追摹已難真?!盵1]150在這一條注解中, 錄了蘇軾一聯(lián)、 陳與義兩聯(lián)又一句。 而且, 所錄的這些句, 既是輔助解釋所選詩作的材料, 同時它們之間也因句意的相關(guān)構(gòu)成一個類群, 大大豐富了讀者的審美視界和文化信息。 這也是《宋詩選注》別具匠心之處。
善用類比和對比手法, 從具體生動的比較中挖掘所論對象的創(chuàng)新點是《宋詩選注》中注解部分的常用手法。 如在陸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復(fù)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下注解道: “這種景象前人也描摹過, 例如王維《藍田山石門精舍》:‘遙愛云木秀, 初疑路不同; 安知清流轉(zhuǎn), 忽與前山通’; 柳宗元《袁家渴記》:‘舟行若窮, 忽又無際’; 盧綸《送吉中孚歸楚州》:‘暗入無路山, 心知有花處’; 耿湋《仙山行》:‘花落尋無徑, 雞鳴覺有村’; 周暉《清波雜志》卷中載強彥文詩:‘遠山初見疑無路, 曲徑徐行漸有村’; 還有前面選的王安石《江上》?!?爾后很自然得出結(jié)論: “不過要到陸游這一聯(lián)才把它寫得‘題無剩義’?!盵1]277此處注解, 又錄了強彥文一聯(lián)句子。 而于王安石《江上》“青山繚繞疑無路, 忽見千帆隱映來”一句, 因其已見選于《宋詩選注》正文*參見 《宋詩選注》, 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2002年5月第1版, 第78頁。, 此處并不重復(fù)錄入。 這種互文參看手法在《宋詩選注》中比比皆是, 足見注者惜墨如金的嚴謹治學(xué)風范。 再如對樂雷發(fā)《秋日行村路》:“一路稻花誰是主?紅蜻蛉伴綠螳螂?!?注解道: “古人詩里常有這種句法和顏色的對照, 例如白居易《寄答周協(xié)律》:‘最憶后庭杯酒散, 紅屏風掩綠窗眠’; 李商隱《日射》:‘回廊四合掩寂寞, 碧鸚鵡對紅薔薇’; 韓偓《深院》:‘深院下簾人晝寢, 紅薔薇映碧芭蕉’; 陸游《水亭》:‘一片風光誰畫得?紅蜻蜓點綠荷心。 ’(《劍南詩稿》卷七十六)”[1]450爾后得出結(jié)論: “樂雷發(fā)的第三句比陸游的新鮮具體, 全詩也就愈有精彩?!盵1]474-475此處又錄入陸游一聯(lián)句子, 以烘托樂雷發(fā)詩句的“新鮮具體”。
《宋詩選注》注解蕭立之《第四橋》末句“柔櫓風前語夜深”道: “指搖船時的櫓聲或舵聲。 唐人劉禹錫《堤上行》只說:‘槳聲咿軋滿中流’, 韋莊《雪夜泛舟游南溪》只說:‘棹聲煙里獨嘔啞’。 李白《淮陰書懷寄王宋城》:‘大舶夾雙櫓, 中流鵝鸛鳴’, 把鳥叫來比櫓聲, 頗為真切。 (王琦注本卷十三謂指‘舟人喧聒’, 大誤, 宋末黎廷瑞《芳洲集》卷三《青玉案》詞:‘巨舟雙櫓鳴鵝鸛’, 正用李白詩句, 意義了然; 參看白居易《河亭秋望》:‘秋雁櫓聲來’, 余靖《武溪集》卷一《夏日江行》:‘健櫓雁齊鳴’, 潘牥《江行》:‘急櫓鳴鵝鸛’)宋代詩人的描寫卻更細膩, 想像櫓是在咿啞獨唱或呢喃自語。 例如: 賀鑄《生查子》:‘雙櫓本無情, 鴉軋如人語’; 洪咨夔的‘柁移船解語, 簾舞酒求知’(《平齋文集》卷二《過四望山》); 吳元倫的‘櫓鳴無調(diào)樂, 帆飽有情風’(《蘭皋集》卷一《舟中》); 蕭立之的朋友羅椅的‘明虹收雨, 兩槳能吳語’(王補輯《澗谷先生遺集》卷二《清平樂》?!盵1]474-475此處注解, 再次運用類比手法托出旨意: “蕭立之這一句把當時的景色都襯出來, 不僅是個巧妙的比喻?!盵1]475這處注解, 又錄入了宋人詩作中的四聯(lián)詩句、 詩作中的兩個單句、 詞作中的一個單句來幫助讀者體味“柔櫓風前語夜深”的濃濃詩意, 同時也糾正了王琦對李白詩作的一處注釋之誤。 《宋詩選注》在詩作的注解部分將類比手法運用得出神入化: 有反襯, 有烘托, 有對比, 有層遞。 此處注解, 就同時肯定了唐人詩句中“把鳥叫來比櫓聲”的“頗為真切”; 肯定了“宋代詩人的描寫”的“卻更細膩”; 在層層遞進基礎(chǔ)上指明“柔櫓風前語夜深”在“巧妙的比喻”之外的又一開創(chuàng)——“這一句把當時的景色都襯出來”。 詩作者于七字間, 做足了許多功夫; 而詩注者, 于七字間, 品出了數(shù)重情味。 《宋詩選注》在詩作注釋中諸如此類的選句以類比的手法運用甚廣, 形式多樣又內(nèi)容生新, 不再一一剖析。
《宋詩選注》注解文天祥《南安軍》“出嶺同誰出?歸鄉(xiāng)如此歸!”道: “刻本作‘出嶺同誰出?歸鄉(xiāng)如不歸!’據(jù)劉壎《隱居通議》卷十二改正。 江西是文天祥的故鄉(xiāng)。 謝翱《晞發(fā)遺集》卷上《書文山卷后》:‘死不從公死, 生如無此生’, 正是用文天祥的句法。 這種對仗原是唐人五律里搬弄字面的伎倆, 例如貫休《懷周樸、 張為》:‘白發(fā)應(yīng)全白, 生涯作么生?’又《送僧游天谷》:‘眼作么是眼?僧誰識此僧?’李咸用《早秋游山寺》:‘靜于諸境靜, 高卻眾山高。 ’文天祥向纖巧的句型里注入了新內(nèi)容, 精彩頓異?!盵1]458-459此處注解, 闡明了文天祥對前人文字伎倆的突破, 啟發(fā)讀者去思考文天祥所注入的新內(nèi)容: 當年同誰出了嶺?抗敵的過往一一縈繞腦際。 而此刻, 卻是被俘再經(jīng)此地, 更是何等的沉痛憤切, 這種深沉的情懷動人肺腑又意味深遠。 作者同時又錄了謝翱的一聯(lián)詩句, 進一步強化了文天祥詩作中深沉的生命意識和愛國情懷所產(chǎn)生的感召力, 還可引導(dǎo)讀者對詩作內(nèi)容與語言形式的藝術(shù)辯證加以思考。
《宋詩選注》注解陸游《書憤》“《出師》一表真名世, 千載誰堪伯仲間?!?道: “陸游反復(fù)稱道諸葛亮的《出師表》, 例如《劍南詩稿》卷七《病起書懷》:‘《出師》一表通今古, 夜半挑燈更細看’; 卷九《游諸葛武侯書臺》:‘《出師》一表千載無’; 卷三十五《七十二歲吟》:‘一表何人繼《出師》!’卷三十七《感秋》:‘凜然《出師表》, 一字不可刪。 ’《出師表》里像‘獎率三軍, 北定中原……興復(fù)漢室, 還于舊都’那些話, 可以算是代陸游說出了心事?!盵1]298此處注釋, 選錄了同出于陸游之手的句類群來說明陸游對諸葛亮《出師表》的“反復(fù)稱道”, 并且進一步闡析其稱道的根源在于《出師表》里的話“代陸游說出了心事”。 這樣的注釋無疑更能引導(dǎo)讀者去領(lǐng)會陸游此詩的深刻意味, 更能體會陸游情懷的何其沉痛: 北定中原, 還于舊都, 在他心中是何等綿亙不去的夙愿。 這于他對《出師表》的反復(fù)稱道中可見一斑。 同樣, 《宋詩選注》注釋陸游《病起》一詩“斷香漠漠便支枕, 芳草離離悔倚闌”, 也用了同出于陸游之手的句類群來闡析詩意, 并且騰挪跳宕, 將全詩意境巧妙串綴。*參見《宋詩選注》, 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2002年5月第1版, 第295-296頁注③。
《宋詩選注》在作者評介的注釋處也有“選句”, 如對蕭立之評介道: “這位有堅強的民族氣節(jié)的詩人沒有同時的謝翱、 真山民等那些遺民來得著名, 可是在藝術(shù)上超過了他們的造詣。 南宋危急的時候, 他參預(yù)過保衛(wèi)本朝的戰(zhàn)爭①; 南宋亡后, 他對元代的統(tǒng)治極端憎惡②?!盵1]469對這兩處論斷, 他分別注解如下: “《蕭冰崖詩集拾遺》卷下《請兵道中作》:‘申包胥有傷時淚, 南霽云無食肉心?!盵1]469; “卷下《又和》:‘門外逢人作胡跪, 官中投牒見番書。’”[1]469在作者評介的注釋中征引其詩句, 是又一種情形: 是作為論斷依據(jù)而選錄, 有其現(xiàn)實針對性和說服力。 在此, 《宋詩選注》雖然沒有對這兩聯(lián)詩句作藝術(shù)評價, 然所選這兩聯(lián)句子對偶工穩(wěn)、 善于用典: 所用的著名典故非但不給人以費解之感, 反倒以其所飽含的深刻歷史文化底蘊更好地表達了作者抗敵救國的堅定決心和故國亡后的沉痛情感, 表現(xiàn)了他深沉的愛國情懷和民族氣節(jié)。
在徐璣的評介中, 作者如此論“四靈”詩作: “‘四靈’的詩情詩意都枯窘貧薄, 全集很少變化, 一首也難得完整, 似乎一兩句話以后, 已經(jīng)才盡氣竭; 在這一伙里稍微出色的趙師秀坦白的說:‘一篇幸止四十字, 更增一字, 吾未如之何矣!’可是這‘四十字’寫得并不高明, 開頭兩句往往死死扣住題目, 像律賦或時文的‘破題’。 ”[1]359并有注釋道: “例如徐璣《送趙靈秀赴筠州幕》‘地以竹為名, 因知此地清’; 翁卷《題常州獨孤桂》‘此桂何時種, 相傳是獨孤’; 趙師秀《桃花寺》‘舊有桃花樹, 人呼寺故名?!盵1]360此處注釋所錄句, 同樣是作為論斷依據(jù)使用的。 只不過, 這不是被作為欣賞而是被作為批判對象加以選錄的, 這種作為批判對象的“選句”在《宋詩選注》中極少, 而且這三聯(lián)句也是出現(xiàn)在作者評介部分的注釋中。 然而, 這卻可以作為《宋詩選注》選句靈活的又一類例。
由上述分析可見, 《宋詩選注》中的“選句”雖非作為選本正文內(nèi)容被選錄, 但數(shù)量可觀, 內(nèi)容豐富, 形式多樣, 選法靈活。 大體上, 其“選句”表現(xiàn)為四種類型。
3.1 作為論斷依據(jù)被選錄
無論是在作者評介中, 還是詩作注釋中的“選句”, 都有作為界定他人詩作風格的論斷依據(jù)被選錄的。 如張耒評介中, 晁補之所道“君詩容易不著意, 忽似春風開百花”、 楊萬里所道“晚愛臞仙詩自然, 何曾繡繪更雕鐫”[1]127; 楊萬里評介中, 姜夔所言“處處山川怕見君”[1]256; 姜夔評介中, 項安世所說“古體黃陳家格律, 短章溫李氏才情?!盵1]349都是作為對他人詩作風格判定的支撐材料被選錄的。 也有作為闡釋其本人詩作主張或詩作特色的論斷依據(jù)被選錄的。 如陸游評介中, 選其本人詩句“汝果欲學(xué)詩, 工夫在詩外”[1]272闡明其詩學(xué)主張、 選錄其詩句諸如“功名在子何殊我, 惟恨無人快著鞭”[1]273說明他甘愿投身戰(zhàn)斗的個性特征, 又如蘇軾評介中所選錄《百步洪》中的句子也是用以驗證其“博喻”手法的出采。 還有作為注釋者的論斷依據(jù)被選錄的, 如評價“四靈”詩作開頭的“破題”格式時, 在注釋中所選徐璣、 翁卷、 趙師秀的詩句。 總之, 即如作為論斷依據(jù)的選句, 其選法也十分靈活、 豐富、 切當。
3.2 作為審美對象被選錄
《宋詩選注》所選文同的三聯(lián): “‘獨坐水軒人不到, 滿林如掛《暝禽圖》’、 ‘峰巒李成似, 澗谷范寬能’、 ‘君如要識營邱畫, 請看東頭第五重’?!盵1]57-58是贊其寫景手法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之功, 并將之與其前其后運用這一技法的情況作了比較, 發(fā)掘出文同廣泛使用這一技法在文學(xué)寫景手法轉(zhuǎn)變中的關(guān)鍵性地位; 又將之與西洋詩作使用這一技法的時間進行比照, 反襯出文同廣泛使用這一技法的領(lǐng)先與超前, 充滿了欣賞和自豪; 同時也啟發(fā)人們從新的視角來認識和領(lǐng)悟中國詩與中國畫的交融。 對尤袤, 披沙揀金地選出了他一處好聯(lián): “胸中襞積千般事, 到得相逢一語無?!盵1]332贊其表意真切動人; 并且將之在《西廂記》中的被借用被改造進一步說明其精彩魅力。 錄徐俯句“一百五日寒食雨, 二十四番花信風”[1]171則是欣賞其精妙的數(shù)字對和其中蘊含的中國文化的豐富信息, 并引陸游、 樓鑰等南宋眾多詩人對此聯(lián)的競相摹仿來說明其深厚的影響力。 錄常見于元明以來的戲曲和小說里的方岳句“不如意事常八九, 可與語人無二三”[1]416說明此聯(lián)傳誦之廣, 影響之大, 并作為印證方岳“有把典故成語組織為新巧對偶”[1]416的技法之實例, 說明了方岳作為一個詩人的特別個性及才力所在。 注釋蕭立之《第四橋》末句“柔櫓風前語夜深”時, 廣泛引錄了唐人和宋人的諸多同類詩句, 欣賞唐人李白詩句“大舶夾雙櫓, 中流鵝鸛鳴”的“把鳥叫來比櫓聲, 頗為真切”; 又稱道宋代詩人洪咨夔的“柁移船解語, 簾舞酒求知”、 羅椅的“明虹收雨, 兩槳能吳語”等詩句的描寫更細膩; 在層層鋪墊基礎(chǔ)上, 烘托出“蕭立之這一句把當時的景色都襯出來, 不僅是個巧妙的比喻”[1]475的綜合創(chuàng)新技法。
3.3 作為生動展現(xiàn)一個時代的文化風尚被選錄
《宋詩選注》在陳與義作者評介中的選句“草草檀公策, 茫茫杜老詩” “但恨平生意, 輕了少陵詩”[1]213等表明身經(jīng)離亂的宋人處境和他們對杜甫的重新審視, 表明了他們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學(xué)習杜甫的重點發(fā)生了變化: 由宋初江西詩派推崇杜詩“無一字無來歷”到南宋末年汪藻、 呂本中、 陳與義等深浸杜甫憂患情懷寫出蒼涼慷慨作品的風格轉(zhuǎn)變。 在陸游《書憤》“《出師》一表真名世, 千載誰堪伯仲間”注釋處征引陸游反復(fù)稱道的諸葛亮《出師表》諸如“《出師》一表通今古, 夜半挑燈更細看”等句例, 并剖析“《出師表》里像‘獎率三軍, 北定中原……興復(fù)漢室, 還于舊都’那些話, 可以算是代陸游說出了心事”[1]298。 這些詩句所表現(xiàn)的, 不僅僅是某一個作家的心聲, 也是亂離時代愛國英雄輩出的鮮活畫卷。
3.4 作為詩作藝術(shù)突破的陪襯材料被選錄
《宋詩選注》注釋陸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復(fù)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時, 引錄強彥文詩“遠山初見疑無路, 曲徑徐行漸有村”和王安石《江上》作比較, 得出結(jié)論: “不過要到陸游這一聯(lián)才把它寫得‘題無剩義’?!盵1]277強彥文詩句和王安石“青山繚繞疑無路, 忽見千帆隱映來”就成了陸游詩句的陪襯材料。 而注釋樂雷發(fā)《秋日行村路》 “一路稻花誰是主?紅蜻蛉伴綠螳螂”時, 所引陸游《水亭》“一片風光誰畫得?紅蜻蜓點綠荷心”[1]450作比較, 得出結(jié)論: “樂雷發(fā)的第三句比陸游的新鮮具體, 全詩也就愈有精彩?!盵1]450此處所錄陸游一聯(lián), 又成了樂雷發(fā)一聯(lián)的陪襯材料。
《宋詩選注》中所錄“選句”, 還有其它情況。 譬如在注釋洪炎詩《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沖表之公實野步》中“有逢即畫元非筆, 所見皆詩本不言”時, 所選句如黃庭堅“天開圖畫即江山” “山隨燕坐畫圖出”、 陸游《舟中作》 “村村皆畫本, 處處有詩材”[1]177以說明大自然豐富的詩材, 又延及到唐庚“疑此江頭有佳句, 為君尋取卻茫?!钡淖⒔庵兴浀奶K軾“春江有佳句, 我醉墮渺茫”、 陳與義“新詩滿眼不能裁” “忽有好詩生眼底, 安排句法已難尋” “佳句忽墮前, 追摹已難真”[1]150, 用這一系列宋人詩句來解釋唐庚詩句中所表達的“眼前景物都是詩意, 心里忽有觸悟, 但是又寫不出來”[1]150的意思。 通過一個宋代文人群體對這一情形的共同感受, 作者鮮活地呈現(xiàn)出他們對“言不達意”這一文學(xué)現(xiàn)象的深刻體悟。
《宋詩選注》中的這些“選句”, 或可以引導(dǎo)讀者理解具體詩作, 或可以借此了解作家作品風格變化, 或可以展示宋代社會生活文化之隅。 尤可注意的是, 其中一些精心選出的、 形式多樣的“句”, 其本身就是可資讀者進一步探究的藝術(shù)審美對象。 譬如, 就《宋詩選注》針對樂雷發(fā)“一路稻花誰是主?紅蜻蛉伴綠螳螂”[1]450所選的許多襯托此詩的句例, 若讀者對如此精細而豐富的句類群細加品味, 自不難發(fā)現(xiàn)樂雷發(fā)詩句“新鮮具體”的秘訣所在: 雖同是用“紅” “綠”色彩入詩, 白居易“最憶后庭杯酒散, 紅屏風掩綠窗眠”中的“紅屏風” “綠窗”只是色彩艷麗的居室布置, 都是沒有生命的靜物, 都沒有靈動之感。 韓偓“深院下簾人晝寢, 紅薔薇映碧芭蕉”以植物入詩, 似稍強一些。 李商隱“回廊四合掩寂寞, 碧鸚鵡對紅薔薇”, 以一植物、 一動物入詩, 又進了一步。 然鸚鵡多是鎖在籠中、 受了馴化的, 且常常善解人意地保持安靜。 由此, 以上詩句所寫的紅、 綠景物都是處于深靜情境中的色彩明艷之物。 直至陸游“一片風光誰畫得?紅蜻蜓點綠荷心”才真正從庭院之中解放出來, 寫小亭周圍的自然景象: 靈動的蜻蜓自在地飛于荷心, 生發(fā)出靈秀的動態(tài)之美; 到了樂雷發(fā)《秋日行村路》, 那一路稻花、 廣袤無垠的田園風光, 挾著清爽的田園氣息拂面而來, 令人襟懷頓開。 稻、 稻花已然構(gòu)成豐富的色彩和生動的田園圖景, 在此基礎(chǔ)上, 偏又情彩奇絕地增添了一路隨處可見的“紅蜻蛉” “綠螳螂”——生活在自由天地間的這兩種行為活潑、 姿態(tài)靈動的小精靈, 整個秋日村路畫面的內(nèi)容含量和意境情韻由此大大擴充和提升, 讓人備感“新鮮具體”又何其自然。 《宋詩選注》中, 像這樣將富有藝術(shù)審美層級的諸多句例放在一起的情況有多處, 可以極自然地吸引讀者去品味、 領(lǐng)會詩作的藝術(shù)美質(zhì), 這是《宋詩選注》“選句”很重要的一個藝術(shù)創(chuàng)獲。
胡適曾論《宋詩選注》道:‘他是故意選些有關(guān)社會問題的詩, 不過他的注確實寫得不錯。 還是可以看看的?!盵2]20錢鍾書夫子自道: “在當時學(xué)術(shù)界的大氣壓力下, 我企圖識時務(wù), 守規(guī)矩, 而又忍不住自作聰明, 稍微別出心裁?!盵1]478在作者評介部分和詩作注釋中的大量“選句”, 尤其是同一詩意或同一藝術(shù)特征的句類群的多次出現(xiàn), 引導(dǎo)讀者在閱讀與比較中盡情領(lǐng)略藝術(shù)美, 當是《宋詩選注》“別出心裁”的一個體現(xiàn)。
[1]錢鍾書. 宋詩選注[M]. 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店, 2002.
[2]胡頌平. 胡適之先生晚年談話錄[M]. 北京: 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1993.
聲 明
本刊已許可中國學(xué)術(shù)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在中國知網(wǎng)及其系列數(shù)據(jù)庫產(chǎn)品中,以數(shù)字化方式復(fù)制、 匯編、 發(fā)行、 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本刊全文。該社著作權(quán)使用費與本刊稿酬一并支付。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發(fā)表的行為即視為同意我編輯部上述聲明。
On the Select Sentences inSelectedandAnnotatedPoemsoftheSongDynastyof Qian Zhongshu
DONG Lingchao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471023, China)
I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authors and the annotations ofSelectedandAnnotatedPoemsoftheSongDynasty, Qian Zhongshu selected lots of sentences from poems of the Song dynasty.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forms, types and features of these sentences, regarding that these sentences have enriched readers’ aesthetic appreciation and cultural information, and have caused readers’ deep thoughts on the forms and content of annotated poems. These select sentences’ form is flexible, which were selected as the bases of assertion, aesthetic objects, vivid demonstrations of the culture in an era, and the supplement materials of poetry. Meanwhile, the select sentences reflect the uniqueness ofSelectedandAnnotatedPoemsoftheSongDynasty.
Qian Zhongshu;SelectedandAnnotatedPoemsoftheSongDynasty; “the select sentences”
1673-1646(2017)02-0083-07
2016-11-21
洛陽理工學(xué)院高層次人才科研啟動項目: 宋代筆記的文學(xué)價值研究(2014BR06)
董靈超(1975-), 女, 副教授, 博士, 從事專業(yè): 中國古代文學(xué)。
I207.22
A
10.3969/j.issn.1673-1646.2017.0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