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說:“生命中有兩件武器:智慧與勇氣?!焙芏嗳瞬蝗敝腔?,而是缺少當仁不讓的勇氣。
記得以前的一位老友給我留言:“在你可以做到的時候,要學會當仁不讓?!蔽液茉尞愐运敃r的年紀竟能說出如此一番有勇氣的話。自省,當時正徘徊于“出頭”與“不出頭”之間。而當今社會,正是需要更多的人扮演“出頭鳥”這一角色。人不缺智慧,重要的是要敢于把智慧表達出來。
很多人也許覺得“出頭鳥”吃虧,實則不然。機會不會等待誰準備好,有時它只留給那些敢于一嘗的人。
敢于出頭,是自己對于機會的把握?!吧奶鹈揽倎碜云屏训钠咸眩母侍鹂偒I給敢于一嘗的人?!钡谝粋€吃螃蟹的人感受到了食物的美好,這正是上天對他的勇氣的饋贈。毛遂的自薦也正說明了“出頭鳥”是敢于一試的人,是抓住機遇的人。而當今社會一半以上的人很少愿意做“出頭鳥”,這便走入了當“出頭鳥”會吃虧的誤區(qū)。有時,機會便在這些猶豫、徘徊、糾結中白白喪失。當今社會的人們應少一些不必要的糾結,找準時機,敢于出頭,這是實現自身價值的重要途徑。
敢于出頭,是對國家與社會關心熱愛的表現。想起《恰同學少年》中的易永畦,他身材瘦小,體弱多病,卻懷有一顆熱忱的愛國之心。在國家危急存亡的時刻,他在一千多名學生之中挺身而出,大聲喊出了自己對叛國賊與日本兵的痛恨,盡管他被堅硬的槍托打倒在地,但他敢于出頭,代表了當時中國社會中一批熱血青年義無反顧的形象。還有毛澤東、蔡和森等人同樣地敢于出頭,彰顯了他們熱愛祖國的形象。與我們現在相比,敢于出頭確實是當時在青年中普遍的現象。
我們擁有智慧,但怯于表達。我們擁有智慧,但不敢出頭?!叭绻鬃邮悄谴恋挠?,則我便是那待斟的酒,以一生的時間去醞釀自己的濃度,所等待的只是那一剎的傾注?!蔽覀冡j釀了好酒,那么為什么不敢打開壇蓋,讓別人首先一嘗我們的美酒呢?
敢于出頭,是對機遇的把握。敢于出頭,是對國家社會的關心。智慧與勇氣,共同牽制著人類與社會。而既然我們可以做到,就應當相信:我就是那帶珠的蚌,我應該當仁不讓。點 評
這是一篇為數不多的圍繞材料的前半部分進行闡述議論的作文,審題準確,剖析深刻。針對“出頭鳥”的困境——很多人認為需要,但很少人愿意做“出頭鳥”,一針見血指出其實質是“很多人不缺智慧,而是缺少當仁不讓的勇氣”。論證有一定層次,要“敢于出頭”,才是對機會的把握,才是對國家與社會的關愛。最后再次表明立場:擁有智慧,更要敢于出頭,要當仁不讓。不足之處在于行文未將“擁有智慧與缺乏勇氣”的原因深挖解讀,筆墨多置于要“敢于出頭”了。
得分:5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