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拱秋
摘 要:高一學生由于年齡還小,經常表現(xiàn)為對外界的信息常感到好奇,求知欲強,但往往看問題不太全面,解釋物理現(xiàn)象時還不夠深入,經常只是根據自己所看到的或想到的現(xiàn)象進行較粗淺的解釋,并沒有深入理解物理的內涵。本文根據教師在課堂中提出豎直上拋物體運動過程中受力情況的問題,說明中學生在學習物理過程中,非常需要教師進行引導,循序漸進地設置一些問題讓他們思考,逐漸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素養(yǎng),并使之成為一種習慣。
關鍵詞:物理課堂;引導學生;循序漸進;物理現(xiàn)象;科學素養(yǎng)
1 中學生的學習特點
1.1 中學生的年齡段所決定的特點
學生的學習是一項循序漸進的過程。正因為此,教師的教學也應該做到循序漸進。在中學生的這種年齡,對外界的信息經常感到好奇,求知欲強,常對一些不明白的現(xiàn)象問個為什么。但由于在他們這年齡段,物理知識的儲備還不夠多,對一些物理現(xiàn)象的看法還不夠深入,難免有時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現(xiàn)象,而沒有看到本質問題,這是由他們這一年齡段的特點所決定的。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所要做的,就是要引導他們能夠正確、深入地來理解物理的內涵,循序漸進的設置一些問題讓他們思考并及時分析,撥開籠罩在他們頭上的迷霧,而不能直接就給出物理結論,以免使他們養(yǎng)成成死記硬背的不良習慣。
1.2 中學生的學習過程經常離不開教師的引導
在各地的學校中,除了一些生源較好的學校外,大多數還是屬于中等程度學生人數居多的學校。對于那些學習拔尖的學生,他們自學能力強,往往教師還沒教的課程內容他們有的都已預習了。但對于另外的大多數學生來講,他們的學習過程經常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否則他們的學習將顯得較困難。因此,如何引導學生學習物理,是教師在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工作。這項工作特別在高一階段就要引起教師的重視。畢竟高一階段學生的學習習慣、思維方法與學習難度等方面和初中有了很大的區(qū)別。
2 物理課堂中教師的引導
物理是一門自然科學,要求我們經常要對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現(xiàn)象進行解釋或分析。對于這些學生來講,如果在教學中教師沒有進行科學的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可能要多走一些彎路,甚至會得到錯誤的結論。
2.1 現(xiàn)行高一物理教材的內容
按照現(xiàn)有的物理教材,學生進入高一后,先學習一些有關力和運動的相關知識,然后再學習一些具體的運動,如自由落體運動、拋體運動、勻速圓周運動等。在傳授這些運動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學習豎直上拋運動這一節(jié)內容。
2.2 課堂中的討論
在引入這節(jié)新課前,我在課堂上先問同學們:“如果給物體豎直向上的初速度,在不計空氣阻力,豎直上升過程中,此物體受到哪個方向的力作用?”不少同學連想都沒想就回答受到向上的力的作用。我問他們此過程物體為什么受到向上的力作用?不少學生都回答:“因為物體向上運動啊,所以受到一個向上的力”。還有一個同學主動舉手發(fā)言:“如果一個物體放在桌面上,給它水平向右方向的拉力,這個物體就向右運動。即然這個物體上升過程中是向上運動的,那就說明它就有受到一個向上的力?!甭犃诉@位同學的發(fā)言,不少的同學都表示贊成。這時,我想先不告訴他們正確的結論,因為有時發(fā)現(xiàn)問題比解決問題顯得更重要。我接著問:“我們以前在物理課上已經學過,每個力都有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那這個向上的力的施力物體是什么?”這時,平時發(fā)言最積極的一位同學馬上回答:“當然是人的手啊”。沉默了幾秒,有一個同學反駁:“但是在物體上升過程中,人的手已經離開了物體了啊。”這時我看時機成熟,就提示:“我們在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時,應先確定所研究的是哪一段物理過程。在還沒有確定是哪段過程的情況下進行分析,那這樣就失去了物理意義。我們剛才問的是物體在豎直上升的過程中受到什么力的作用,這段過程物體脫離手了沒啊?”學生們大聲回答:“已經脫離手了”。這時他們就很容易明白這段過程中物體確實沒有受到手對它向上的作用力。剛才他們之所以得出錯誤的結論,那是因為他們僅憑一些生活中的粗淺經驗,就認為物體上升,那就一定受到一個向上的力作用。為了能夠將與這種相關的問題也能得到解決,這時,我想趁熱打鐵,將以前所教的內容中學生容易犯錯的知識點再作一次復習。這時我問大家:“在以前的物理學習中,大家還有沒有僅憑粗淺的生活經驗而得出錯誤結論的例子?回憶一下,有關物體運動與是否受力的關系?!边@時,一位學習較好的同學舉手回答:“有。以前我們認為物體的運動必須要有力來維持。但實際上物體在不受力的情況下可以做勻速直線運動?!痹捯粑绰?,另一位同學又補充:“在剛學習摩擦力時,我們班的不少同學認為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方向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但實際上摩擦力方向也可能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同。”我及時肯定了這兩位同學學習的細心以及善于總結物理結論的優(yōu)點。我再補充:“當時大家學習摩擦力時,一些同學還一直認為摩擦力必定是阻力,因為生活中常見到的一些現(xiàn)象就是屬于這種類型的,如給地面上的物體一個初速度,物體運動了一段距離后就停下。但在某些情況下,摩擦力也可以是動力,比如人在跑步時,腳受到的摩擦力就是屬于動力?!边@時不少同學也都記起了這些問題的本質。
針對上面的這些例子,我總結:“剛才我們所講的就是大家容易根據生活中粗淺的經驗而得出的錯誤的結論。但我們分析物理現(xiàn)象的原理時,不能只停留在一些膚淺的生活經驗上,因為這些所謂的經驗有可能是錯誤的,我們要學會正確分析物理現(xiàn)象?!?/p>
3 如何正確分析物理現(xiàn)象
那如何正確分析物理現(xiàn)象呢?以高一物理第二學期內容中的汽車以勻加速啟動方式為例。首先,我們要確定所要分析的對象,即要分析哪一個物體或系統(tǒng),這是正確解答物理問題的關鍵。在這個例子中,很明顯,我們要分析的對象就是這輛汽車。其次,我們要確定分析的是哪一個物理過程,是分析汽車在勻加速運動的過程呢?還是其中的變加速運動過程?或是最后的勻速運動過程。當然,我們選取的過程不一樣,所對應要用到的物理規(guī)律及表達式式一般也不一樣。最后,我們還要明白研究的具體內容是什么,是研究汽車在這種類型啟動中的速度怎么變化呢?還是分析加速度怎么變化?或者是研究汽車的功率如何變化。當然,我們在分析時可根據物理過程的復雜性,可選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兩個方面。
一般來講,簡單的物理過程只需用定性分析就夠了,定性分析過程中,我們要理清各物理量之間的關聯(lián)情況,分析其中某物理量變化時,所引起的其它物理量如何變化。但對于復雜的物理過程,我們經常還要結合定量分析才能正確解答物理問題,在這種情況中,我們就要根據所研究過程中各物理量所滿足的表達式,確定物理量在各個過程中的定量關系,同時還要找出在這些物理過程中哪些物理量保持不變,而哪些物理量又會發(fā)生變化等。
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就要有意識地讓學生養(yǎng)成習慣,即分析物理現(xiàn)象時,就要想到我們所要研究的對象、研究的過程及研究的內容各是什么,這樣才能使我們在分析物理現(xiàn)象時就顯得有條理性,也不容易出錯。
4 教師如何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學習物理
4.1 學生為什么會感到物理難學
不少同學都覺得物理這門功課難,這已經在師生中形成了共識,究其原因我覺得可歸納為兩個方面:一是物理學科自身的特點決定的,物理是研究自然界各種物質運動變化和結構規(guī)律的科學 [1 ],而規(guī)律卻要用數學的語言來表述,因此,對學生的數學知識要求甚高;另一個是中學生普遍缺乏應有的科學素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平時逐漸積累起來的,并成為一種習慣,它包括科學的思維習慣、規(guī)范的書寫習慣、嚴謹的計算步驟和求真務實的行為習慣等。中學物理課程的總目的就是要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2 ]。因此對中學生來講,學好物理還是要花點功夫的。
4.2 如何使學生對學習物理有信心
那我們如何使學生克服學習物理的畏難情緒呢?首先,我們要讓學生明白學習是一件長時間的事情,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我們要鼓勵學生自己給自己制定階段性的目標,而這個目標在實現(xiàn)后可再制定一個稍微高一點的目標,這樣學生在實現(xiàn)這些階段性的目標時,心里就會有極大的成就感,對學習物理就會越來越有信心了。在平時的上課及課后與學生的交流中,我們要盡量讓學生感受到,只要他們堅持不懈地努力學習,大家都能學好物理的。同時,我們也知道,在大多數的學校中,中等程度的學生占了多數。根據這個特點,我們在教學中,對于一些較難的、較易混淆的物理知識或物理規(guī)律,有時可不必做到一步到位,可鼓勵學生結合一些相關的物理知識點來展開分析、討論,教師再加以適當的引導,最終再得出結論,而這樣得出的結論顯得更有說服力,學生也更容易記住??傊?,我們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循序漸進,使學生對學習物理充滿信心,也就會讓學生喜歡上物理這門學科的。
參考文獻:
[1]中學物理教材編寫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1(必修)(第4版)[M].濟南:山東科技出版社,2015.
[2]閻金鐸,郭玉英.中學物理教學概論(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