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溫嶺市職業(yè)中專,浙江 溫嶺 317500)
[摘 要] 隨著近些年教育的發(fā)展,教育學家對生命化教學理念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目前中職數學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制約生命化教學理念發(fā)展的因素,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運用合適的教學方式,解決這些問題,讓生命化教學理念滲透到教學中,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
[關 鍵 詞] 生命化教學理念;中職;數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6-0092-02
一、生命化教學的含義和特征
隨著人類的不斷發(fā)展,教育成為人生中的剛需問題,教學的根本是為了讓生命更加完美、獨特,也就是目前我們教學中所說的生命化教學理念。生命化教學理念是一種新興的教學理念,追求在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讓他們能夠自我發(fā)展、自我超越。生命化教學的基本特征就是在教學中尊重、理解、關懷生命,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生命的體驗,對于教師來說,在教學中更加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以此讓師生的生命共同得到成長。
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生命化教學主要可以分為以下三個層次:(1)尊重學生人格。中職學校的學生數學成績普遍不是十分理想,他們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和知識掌握水平要明顯低于普通高中的學生。但是即便如此,教師也應該尊重學生,做到在教學中充滿耐心,不歧視、不謾罵,并通過與學生的交流互動,讓他們在有限的教學中由數學知識獲得人生感悟。(2)提升學生的數學興趣。生命化教學理念中,教師要通過精心的教學設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樂趣,并主動參與到課堂中,讓課堂充滿生氣。在這種教學環(huán)境中,學生會逐漸轉變自己對數學學習的態(tài)度,產生愉悅感。(3)提升學生生命價值。教師要在數學教學中讓學生發(fā)揮他們的個性,煥發(fā)生命活力,提高綜合能力。
二、制約生命化教學理念的問題
在目前中職數學教學中,存在多方面的問題影響著生命化教學的開展,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一)數學課堂中學生參與率低
學生參與率低是目前影響中職數學教學的首要問題。中職學生數學基礎差,沒有學習興趣,并且認為數學學習對于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專業(yè)并沒有什么實際作用。因此,在數學課堂中,學生普遍存在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還有一部分學生雖然看起來一直在按照教師的引導進行課堂中的各項環(huán)節(jié),但是他們根本無法回答出教師所問的問題,更沒有辦法在課下完成作業(yè)。甚至有個別學生干脆對數學采取“無所謂”的態(tài)度,他們不在乎數學成績,不完成教學任務。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教學自然也會感到十分吃力,更是無法滿足“生命化”的教學目標。
(二)數學教學內容偏離專業(yè)
對于中職學校來說,教學目標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操作能力,讓他們能夠擁有一技之長,解決將來的就業(yè)問題。因此,在中職教學中,學生所學習的科目內容都應該為專業(yè)服務,體現未來的“職業(yè)屬性”,但是目前的中職數學教育中并不能達到這一要求,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1.教學內容難度大
目前中職數學教學中的內容對學生來說難度相對比較大,對邏輯和計算方面要求較高。另外,教材中的內容還存在知識陳舊和死板的問題,與目前新課程改革中對教學的要求相違背。
2.教學內容與專業(yè)課相分離
在中職教學中,科目的設計都是為了專業(yè)而服務。但是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與其他專業(yè)學科之間的聯系過少,甚至毫無關系。在這種情況下,不僅是中職學生,就連教師自己都沒有意識到數學在專業(yè)學習中的重要輔助作用。因此,除了準備考取高職的學生之外,大家都認為數學學習沒有意義,自然也就不會
重視。
3.缺少與生活之間的聯系
數學源于生活,自然也會與生活有密不可分的聯系。這也為生命化教學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但是,目前中職數學教學中只注重數學知識在題目中的運用,而忽視了它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更容易讓學生產生數學沒有用處的想法。
(三)評價方式無法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生命化教學理念下的中職數學教學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但是目前的中職數學評價方式還是以學生的考試分數為主??疾榈膬热葜饕瑢W生對知識重點和基本技能方面的掌握情況,根本沒有涉及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對于中職教師來說,數學評價依然是為了讓學生了解自己對數學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并以此為基礎區(qū)分班級中的“優(yōu)秀生”“學困生”。但是就目前的中職數學教學情況來看,由于學生普遍對數學學習沒有興趣,在幾乎放棄的情況下以數學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更容易打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對數學產生厭煩心理。
以上三方面的影響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失去了激情,產生了厭煩的情緒。教師無法在自己的教學中產生滿足感,學生也不能通過學習產生對數學的自信心。長期在這樣壓抑的環(huán)境中,中職數學教學必然離我們所期望的狀態(tài)越來越遠。教師是生命化教學理念中的執(zhí)行者,面對這樣的情況必須要結合中職學生的實際特點,努力在數學教學中讓學生真正地享受到情感體驗,以此得到人格的提升,煥發(fā)生命活力,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
三、生命化教學理念下的中職數學課堂教學策略
(一)在生命化教學理念下尊重學生個體
想要喜歡一個人或是一件事情很難,需要進行長期的情感積累,但是想要厭煩一個人或是一件事情卻很容易,只需要一句話,一個細節(jié),在學習中也是如此。中職學生在過去學習中受到各種失敗的影響,他們認為自己在未來也不會提升數學水平,因此就逐漸形成了放棄的心理,甚至產生了極其厭惡的情緒。對教師自身來說,在教學過程中也需要形成良好的教學心態(tài),避免在教學中產生不良情緒,以影響教學的態(tài)度,更要注重在教學中不能諷刺挖苦學生,否則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更加不利的影響。如果教師能在教學中嚴謹治學、充滿熱情,并做到尊重學生,重視他們的學習感受,自然能夠讓學生在數學教學中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心態(tài)。但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表現出來的是極度厭煩的情緒,自然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同樣的情緒。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尊重每一個學生,在教學中以正確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態(tài)度讓學生樹立數學學習的信心。
本人在過去的教學中曾經遇到過這樣一個學生,他的數學成績十分差,還經常逃課,不拿數學當回事。在一次聊天過程中,我了解了他之所以這樣厭煩數學的原因:他在小學時因為在數學課堂中與同桌說了一句話,被教師狠狠拉起來批評了一頓,從此他就因為厭惡那個教師而討厭數學,成績自然也就越來越差。了解了這一情況后,我開始在數學課堂中不斷地鼓勵他,讓他感受到我的友善,漸漸地他不再逃課,開始認真學習,成績有了大幅度提升。
(二)在生命化教學理念下整合教學內容
目前,對于中職學校的改革也在逐步推進過程中,數學教材也在不斷地發(fā)生著變化,與過去的數學教材相比,新版本的內容更加符合市場經濟的需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可以融入專業(yè)需求,不必追求數學知識的系統性,但一定要從實用性出發(fā),將解決實際問題作為教學的首要目標。
具體來說,學生在入學第一年就可以以基礎數學的學習為主,但是相對來說難度要有所降低。在第二年的學習中,要在數學教學中融入專業(yè)知識,補充相關的教學內容。這樣的課程安排能夠在滿足教學要求的同時將數學滲透到學生的生活中,符合生命化教學目標。同時也能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為他們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
(三)在生命化教學理念下調整教學方法
制約生命化教學理念發(fā)展的首要問題就是學生課堂參與率低,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不作改變,必然無法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尤其是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有少部分學生擾亂課堂秩序,自然會影響到其他同學,即使是在教師的約束下暫時“安靜”下來,學生也根本無法投入到學習中。更重要的是,學生一旦形成了這種學習態(tài)度,將會讓他們在生活中也形成自由懶散的習慣,這與生命化教學理念相違背。因此,教師必須調整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參與到教學中。
1.精心設計教學內容
解決學生課堂參與率低的問題首先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對教師所講述的內容產生好奇,主動參與到教學中。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之前設計教學內容,將抽象的數學問題盡可能簡單形象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
例如,在講交集和并集時,學生經常會搞混兩者的含義,更是區(qū)分不清兩者的符號。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這樣生動地為學生描述:并集的符號就像是一個開口的瓶子,只要是有的就能放進來,而交集的符號,像是一扇門,只有屬于大家的才能夠讓他進來。這樣的形容能讓學生很快記住兩者之間的區(qū)別,并提升他們對數學的興趣。
2.開展教學實驗
數學實驗是指學生通過實踐的方式對數學中所學習的內容進行觀察、演示、求解。數學實驗的可操作性強,能夠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情感的變化。這與中職學生的實際思維水平和數學能力一致,能夠有效解決教學中學生課堂參與率低的問題。
例如,在數學教學中,有這樣一個問題:如圖所示,將圓柱分為這樣兩個幾何體,那么他們的形狀大小是否一樣?展開圖是哪種形狀?
這道題目主要考查的是學生的看圖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但是對于中職學生來說,這并不是他們的優(yōu)勢,為了幫助他們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教學實驗,通過各種工具讓學生直接探索答案,例如,沒有去掉外包裝的火腿,包著一層透明塑料的黃瓜或是大蔥等。這樣的教學方式自然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升課堂參與率。
(四)在生命化教學理念下改變評價方式
在生命化教學理念之下,數學學習除了要關注學生學習的成果之外,還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情感態(tài)度的變化。如果不改變目前的評價方式,依然將成績作為唯一的參考標準,學生的數學勢必不會得到有效提升。因此,教師不妨改變目前的評價方式,在評價過程中考慮多方面的內容,包括學生的進步和日常課堂表現等,以一定的比例計入期末總成績中。這種評價方式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中更加重視過程,從而保證學生個性的發(fā)展,符合生命化教學理念的要求。
參考文獻:
[1]袁維新.生命化教學模式的理論建構[J].高等教育研究,2007(4).
[2]高清海.“人”的雙重生命觀:種生命與類生命[J].江海學刊,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