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林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1)
[摘 要] 藥理學是藥學專業(yè)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在新形勢下,建立以藥學服務為核心的基于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的項目化教學模式,是高職高專培養(yǎng)藥學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關 鍵 詞] 藥理學;藥學服務;項目化;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6-0024-01
當前我國社會藥學工作的中心正由“藥品中心”轉向“患者中心”,對從業(yè)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藥學服務能力要求。藥理學是藥學課程體系中的一門重要的核心基礎課程,為指導臨床合理用藥提供理論基礎。但現行藥理學的教學“重知識、輕應用”的特點已不能滿足藥學專業(yè)崗位對人才的需求。為使藥理學教學與相關工作崗位需求相適應,筆者對本校生物制藥技術專業(yè)的藥理學教學進行改革,使學生能儲備滿足崗位需求和就業(yè)需要的必要的知識和技能。
一、改革的實施
(一)以藥學服務為核心
藥學服務是藥師應用藥學專業(yè)知識向公眾提供負責任的與藥物應用有關的服務,工作內容包括用藥咨詢、用藥指導等。傳統(tǒng)藥理學教學中,偏重于理論,課程內容上強調知識體系而缺乏實踐,導致學生專業(yè)知識應用能力嚴重不足。因此,要將提高藥學服務能力作為教學改革的核心。
(二)基于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的項目化教學改革
要實現“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是實現“工學結合”的有效途徑。項目化教學是通過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它以獨立的任務或項目作為載體,將課程教學內容與項目的實施過程相結合,使學生由傳統(tǒng)的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達到“教、學、做”一體化,較好地實現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的統(tǒng)一。筆者立足職業(yè)崗位要求,把典型的職業(yè)工作內容分解為教學項目,每個教學項目包含多個教學任務,使課程體系有機地與職業(yè)崗位實際業(yè)務密切對接。
1.調整教學內容
以藥學服務崗位的實際典型工作過程為導向整合、調整教學內容,在教學內容設計上強調對學生的藥學服務能力及社會能力的培養(yǎng)。筆者將教學內容設計為基礎技能、各生理系統(tǒng)合理用藥指導和綜合用藥指導三個模塊,每一模塊由若干教學項目構成?;A技能教學項目強調藥理基礎知識和藥學服務基本知識的訓練。各生理系統(tǒng)合理用藥指導教學項目強調對單一生理系統(tǒng)疾病的合理用藥指導的訓練,同時拓展相應藥物的藥理知識。綜合用藥指導教學項目強調從整體角度分析疾病并指導合理用藥的訓練。
2.豐富教學手段
(1)模擬藥房
仿照市場藥店設置模擬藥房作為教學場所。模擬藥房為學生營造了真實的工作氛圍,學生可在其中進行合理用藥指導、處方審核等學習實訓,并兼顧社會能力的培養(yǎng),模擬藥房已成為連接藥理學理論與藥學服務實踐的橋梁。
(2)微課與翻轉課堂
微課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知識點而設計開發(fā)的一種視頻課程,供學生自主學習。翻轉課堂是把傳統(tǒng)的學習過程翻轉過來,教師不再占用課堂的時間來講授信息,這些信息需要學生在課外時間自主完成學習,課堂變成了師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識的運用等。優(yōu)質的微課是翻轉課堂教學成功的保障。筆者在充分分析每個教學項目涉及的重點、難點、易錯點的前提下,設計微課內容,并錄制微課。筆者翻轉課堂的實施過程如下:綜合考慮各種因素指導學生分組;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課前觀看教師提供的微課和案例資料,針對微課結尾提出的問題,各組進行課外自主學習,組內匯總學習成果,形成多種形式的匯報材料;課上依次進行學習成果匯報、修正、總結;教師利用多種方式參與學生學習過程,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內化,保證實現教學目標。
(3)微信平臺
借助微信強大的通信與社交功能,教師可以實現與學生的實時互動。筆者在微信平臺注冊了公眾號,推送了微課及大量藥理學相關資料,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便利。同時,通過微信平臺教師可以和學生進行實時交流,可及時收到學生的反饋并對其進行針對性的輔導,提升了教學效果。
3.考核與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接軌
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由我國政府相關部門組織實施,成績具有法律效力。課程的考核方式與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接軌,在考核學生學習效果的同時使學生提前體會考試氛圍,對學生的職業(yè)生涯具有積極意義。
二、總結
筆者在教改實踐中以藥學服務為核心,進行項目化教學,使學生在完成工作過程中學習知識和技能,突出對學生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筆者認為基于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的項目化教學模式已經成為高職高專課程改革的方向。
參考文獻:
[1]盧仁華.“工學結合”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再思考[J].教育與職業(yè),2009(33):144.
[2]于正永,孫秀英,杜文龍.淺談高職院校專業(yè)課程的項目化教學[J].大眾科技,2009(3):152-153.
[3]李娟,劉明朝,郭海濤,等.微課和翻轉課堂在生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5(33):6572-6574.
[4]董黎明,焦寶聰.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應用模型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4(7):108-113.
①本文系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十二五”高等教育科研青年專項課題“基于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的生物制藥技術專業(yè)課程體系開發(fā)的研究”(課題編號:14Q180)的成果。
作者簡介:劉偉強(1979—),男,漢族,黑龍江人,工程師,講師,從事藥理學、藥劑學、藥物提取等方向的科研與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