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教育學院,浙江 杭州 310058)
[摘 要] 隨著新課改的全面推進和深入,中學生的學習行為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就近20年來國內外中學生學習行為研究進行文獻綜述,希望對接下來的相關研究有一定的幫助。
[關 鍵 詞] 中學生;學習行為研究;文獻綜述
[中圖分類號] G63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6-0033-01
學習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主要通過學習行為表現出來也受到學習行為的影響。目前學習行為的內涵還存在一定爭議,國內一種比較廣義的理解是“學習者在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下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動作和反應的總和,是學習者的情感、態(tài)度、動機等內在心理素質的外在表現”?!敖獭迸c“學”是不可分割的兩部分,都是影響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而且充分、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行為,才能更好地學習、教學。本文接下來將對近20年國內外中學生學習行為研究做一個簡要的文獻綜述。
一、國外中學生學習行為的研究現狀
國外有關學習行為的研究主要分為兩類:(1)一般把學習行為置于一個狹義的概念下,把學習行為等同于問題行為,主要研究問題行為的特點及成因以及控制和改善學生問題行為的方法策略,以求為教師的有效教學提供一些參考和建議。例如,休伊特(Hewlett,F)通過觀察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表現出來的各種行為,編制了課堂學生行為量表,測量反應力、注意力、控制力、技能和成就意識等7個方面,歸納出了學生的消極學習行為;(2)涉及學習行為與其他因素的關系研究。例如,杜勃魯(E.H.Durbro)關注學生的學習行為、焦慮、注意、認知能力和家庭背景對學習成績的影響。
國外的研究對象和范圍相對比較集中,一般是在校學生的課堂表現或者與問題兒童有關的學習行為,主要運用量表、問卷等質性研究方法,心理學上的關注點較多,研究得相對比較深入。
二、國內中學生學習行為研究現狀
與國外相比,國內關于中小學生學習行為的研究比較多,但比較分散,而且大多處于起步階段,大致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分類:
(一)根據學習行為的性質分為良好學習行為研究和問題學習行為研究
對良好學習行為的研究側重于分析好的學習行為在學習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學習行為;對于問題行為的研究則在于指出有哪些問題行為,這些問題行為帶來的危害以及形成的原因,進而給出改正的具體建議,和國外的學習行為研究有很多相似之處。例如,金阿寧指出,初中生積極的學習行為有明確的目標、及時做重點筆記、獲取知識的途徑多元化等;有問題的學習行為是主動性欠缺、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缺乏交流互動等。
(二)根據學習行為的背景分為具體學科的學習行為研究和不分學科的整體學習行為研究
根據每個具體學科的具體特點,研究者的角度也有所不同,在文科方面,例如,朱越研究了英語學習行為和學習動機、策略運用、注意力和學習態(tài)度的關系,針對得出的結論,從教師、學生、學校和家長四方面提出相應的建議。在理科方面,例如,李宏研究數學信念對學習行為的影響,得出的結論是學生的數學信念是影響他們數學學習行為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根據學習行為發(fā)生的地點不同分為課外學習行為研究和課內學習行為研究
課堂學習行為上文已經提到很多;課外學習行為是指學生發(fā)生在課堂之外的、可被觀察或測量到的學習行為,涵蓋課前預習、課后復習、課后作業(yè)、課外補習等方面的學習行為。例如,趙佩玉就針對課外學習行為,提出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課外學習的指導,家長應該起到示范監(jiān)督作用,家校注重溝通等建議。
總的來說,國內學者研究了不同學習階段學生的學習行為,但很多都局限于研究現狀的調查與分析、改進對策的提出等,好的一點是具有針對性,但對整體學習行為研究的深入沒有很大的實質性推動作用。
三、總結
綜合以上分析,現有中學生學習行為研究具有以下特點:(1)國外研究對學習行為的理解過于狹義,不利于學習行為的全面研究,但對我國研究問題學習行為有一定參考借鑒意義;(2)國內對學習行為的理解見仁見智,缺乏一定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檢驗,不利于系統深入地研究;(3)學者們對學習行為的研究主要是用于指導實踐,缺乏以學生為本的生活、生命等更高層次的理念與關懷,值得以后的研究關注和深思;(4)現有研究關注的重點大多還是學生的課堂學習行為,忽略了學習行為時間和空間上的無限性和延展性,對課前和課后的學習行為涉及還不太多。
研究中學生學習行為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從理論上來說,研究學習行為既是對已有學習理論的回顧和檢視,也是對當今學習領域的變化及其理論研究的一種探索,有助于豐富對學習行為的認識,提升教學論研究的理論水平。從實踐上來說,有助于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學習質量,增強學習樂趣;有利于教師轉變觀念,從“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中心”;給父母在今后的家庭教育中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科學地進行家庭教育。
參考文獻:
[1][美]阿什福德,雷克勞爾,洛蒂.人類行為與社會環(huán)境:生物學、心理學與社會學視角[M].王宏亮,李艷紅,林虹,譯.2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2][美]安德森.學習、教學和評估的分類學[M].皮連生,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金阿寧.初中生學習行為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8.
[4]段星.西北地區(qū)中小學學生數學學習行為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2.
[5]朱越.重點高中英語優(yōu)秀生課堂學習行為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
作者簡介:張文琴(1989—),女,回族,新疆人,浙江大學教育學院教育學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論、教育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