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作文課,黑板上寫著四個大字:動作描寫。老師拿出三把巨型泡沫鑰匙,上面都寫著字:動詞要準確、動作分解、動作+修飾語。
三把鑰匙走完“T”臺后,被固定到黑板上。按照慣例,老師又要“裝怪”了。果不其然,老師端出一個盤子,自問自答:“這是什么?這是牛肉片?!闭f著他端著盤子,環(huán)視整個教室,“這一盤如果平均分配,每人都可以分到一片,要不要呀?”
“要!”歡呼聲震耳欲聾。
“那就上來吧!”老師說。
我們擁向講臺,臨到盤子前,老師又大吼一聲:“慢!”他捉住李陽欣的手問,“李陽欣吃牛肉片是怎樣的動作?”“捻!”大家答道。
差不多每個同學都得到了一片牛肉,沈川琳卻沒離開座位半步。老師指著余下的肉片說:“這是沈川琳的,請沈川琳同學上來品嘗?!编?!所有的目光都朝沈川琳看過去。沈川琳紅著臉:“謝謝老師,我就不品嘗了?!崩蠋煙崆椴粶p:“那不行,他們都嘗了,你不嘗,家長要是知道了,會說我有偏見呢?!崩蠋熓侄吮P子,做著請的姿勢。沈川琳只得起身,磨磨蹭蹭地盯了半天,就是不下手,突然看到旁邊有筷子,眼睛一亮,拿起筷子挾起來吃,吧嗒著嘴,連聲說:“太好吃了,謝謝老師!”
待大家安靜下來,李老師再問:“沈川琳同學是怎樣吃的牛肉?”大家齊聲說:“用筷子挾!”
“好了,同樣是吃牛肉片,李陽欣呢,抵制不住牛肉的誘惑,直接用手捻;沈川琳呢,講衛(wèi)生,能抵制住牛肉的誘惑,而且觀察仔細,用筷子挾,不同的人不同的動作,不同的動作表現(xiàn)出不同的人物性格?!?/p>
老師取下第一把鑰匙,掛上第二把鑰匙:動作分解。
“有時一個動作不是一下子能完成的,它是一個持續(xù)的過程,比如李陽欣的捻?!闭f著 老師一邊模仿李陽欣“捻”的動作,一邊說,“李陽欣看到牛肉,呼地伸出手,接近盤子時,她猶豫了,又把手縮了回來,攤開手,嘆了聲氣,再伸出手,食指和拇指撮攏,小心翼翼地捻了片……”“哈哈……”教室里成了劇場,演喜劇,正是高潮處?!翱吹脚H獾摹础?,呼地伸出手的‘伸’,把手縮了回來的‘縮’,攤開手的‘攤’……一個吃的過程分解成數(shù)個動作,這個‘吃’也就生動了、完整了、具體了?!?/p>
第二把鑰匙下臺,第三把鑰匙“動作+修飾語”上任。
“李陽欣是怎樣伸出手的?‘呼地一下’修飾動作伸,動作快,她想急于吃到牛肉;捻牛肉片時,怎樣捻的?小心翼翼地,‘小心翼翼’修飾動作捻,她怕手弄臟了牛肉,或者牛肉弄臟了手……” 第三把鑰匙也“退休”了,該我們“上任”了。
“寫一個熟悉的人,讓剛才的三把鑰匙去打開作文里人物的動作描寫……”老師反著雙手信心滿滿地踱著步。
一周后,再上作文課,老師仰著頭,一臉陶醉,咂兩下嘴:“香,上周的作文滿是牛肉味!”
(圖/冷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