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結合現(xiàn)階段的實際情況來看,合唱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當中發(fā)揮著十分關鍵的作用,很大程度上能夠推動學生感受以及體驗多聲部音樂的魅力,是目前美育教學過程當中十分關鍵的內容,同時對青少年的整體素質的提升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合唱歌曲在小學音樂教材中約占1/3至1/4的比例,具有相當重要的分量,它既能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音準與和聲概念,使學生感受和體驗多聲部音樂的豐富表現(xiàn)力,同時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增強相互傾聽、相互配合的學習方法。筆者通過十二年指揮童聲合唱團的經驗,及連續(xù)七年帶領高中合唱團參加省、市級比賽蟬聯(lián)一等獎的帶團心得,認為小學段的童聲合唱教學打好基礎非常之重要。本文通過筆者對課堂合唱教學的觀察和教學存在的問題反思,總結出“手勢法、卡農法、奏唱法、加減法、倒置法、評價法”等具體可操作的方法,結合課堂實際開展教學,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合唱、合作和審美等綜合能力。
[關鍵詞]童聲合唱教學;有效性;方法
[中圖分類號]G613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7)09-0026-03
《音樂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合唱本身具有十分豐富的表現(xiàn)能力,它能給欣賞者帶來優(yōu)美的和聲以及舒心的旋律。同時也能推動學生更加方便地接受集體主義思想教育,陶冶學生的音樂情操,大幅度提升他們音樂素質的全面發(fā)展??梢姾铣虒W有著其他內容無可替代的重要意義,它對于推動我國音樂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有著深遠的作用。
隨著新課改的深化和《音樂課程標準》的修訂,合唱歌曲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重,小學二年級第四冊就有二聲部輪唱《兩只老虎》,到了四年級第八冊,教材中幾乎每一單元都有一首合唱歌曲,可見合唱教學隨著年級的升高其重要性愈加突顯。但是教學現(xiàn)實告訴我們: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效果不盡如人意,音樂老師普遍感到合唱教學的困難與困惑,具體表現(xiàn)在:
1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歌唱習慣和發(fā)聲方法,一、二聲部相互喊唱,合唱的聲音和諧度低。
2第一聲部的主旋律易學易記,合唱時往往蓋過第二聲部的旋律,學生不會傾聽就出現(xiàn)了各拿各的號、各唱各的調。
3學生的音準和識譜能力沒有達到學段要求,影響了合唱的興趣和質量。
4老師因缺少有效的聲音訓練方法和指揮能力,自動降低合唱難度,簡化聲部,合唱失去意義。
針對這些現(xiàn)狀,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總結出比較有針對性的六種合唱教學方法,供同行們參考。
一、運用“手勢法”解決合唱的音準
合唱是音準、音色均要協(xié)調統(tǒng)一的聲音藝術,音準問題是合唱歌曲的首要問題。學生初步接觸合唱,常會出現(xiàn)聲部之間互相干擾、跑調,他們比音量導致聲音偏高;趕節(jié)奏導致速度加快等不協(xié)調現(xiàn)象,搞得老師“焦頭爛額”。如何讓音準、速度的概念以更直觀的形象讓學生感受體會呢?通常我會運用“柯爾文手勢法”來解決這個問題。這種手勢引領就如同“無聲的語言”,極大地啟發(fā)學生對音高的控制與把握。平時的合唱教學中,我都會利用柯爾文手勢訓練學生的音準:
此外,我經常使用左右手不同的柯爾文手勢來指導學生唱音程的游戲,并要求他們邊唱邊傾聽對方聲部。比如我做do的手勢并唱出這個音,要求學生看著我的手勢唱出它上方或下方三度音,這種看手勢清唱的方法能較好地訓練學生的音程概念,培養(yǎng)他們的內心聽覺。運用“手勢法”訓練學生的音程與音準,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運用“卡農法”建立合唱的意識
“卡農”主要是因為音樂旋律并沒有在同一時間、同一聲部一起出現(xiàn),它不僅僅是幾個聲部橫向間重復,同時還因縱向的結合而不斷演變成全新的演奏方式,因此,對于卡農而言是輪唱,也是合唱的起源。學生在合唱的初始階段,“卡農法”是最好的初級訓練法,它避開了聲部的干擾,但同時又建立了聲部意識,可謂一舉兩得。教學中我用“卡農法”為合唱教學做好基礎訓練。
在練習時我把學生分成兩組,在演唱時要求不僅要唱好自己的聲部,并且聆聽并不陌生的另一聲部,在兩聲部的傾聽與配合中,樂句此起彼伏,比單聲部更富有趣味。
在這個合唱練習的設計中,由第二聲部開始唱,并以固定的四拍do為主音,讓二聲部的學生對于音準的掌握更為簡便。而第一聲部的旋律以音階式流動,讓學生在演唱時對氣息和聲音的控制較為輕松,它既訓練了學生二聲部演唱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也關照到第二聲部學生的方便融入,讓學生順利、自然地進入合唱的狀態(tài),體驗聲部的融合。
合唱教學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當學生能很好地進行一個聲部為主要旋律,第二聲部為簡單的長音持續(xù)音的訓練時,我就對他們提高要求,以一個聲部為主要旋律,第二聲部為固定音型進行合作。
這是一首一年級歌曲的二聲部改編??紤]到歌曲的旋律特點,我改變之前的長音延長設計,以5 5 5作為二聲部的主線旋律,并根據(jù)歌曲的情景配以擬聲詞。這樣的設計使學生在合唱時很容易就掌握二聲部的音樂線條,教師在引導中運用兩個聲部音量強弱、音色表現(xiàn)的對比,啟發(fā)學生在歌唱、聆聽和比較中逐漸掌握聲部間的平衡。
三、運用“唱奏法”提高合唱的興趣
奧爾夫認為:“音樂教育對于每個人而言都應該積極地[LL]參與進來,民眾并不能單純地作為聽眾,而是應該作為演奏者參與其中。”在教唱二聲部合唱期間,正是因為學生不能夠精準地把握好音準和音節(jié),致使在實際學習過程當中遇到很大的阻礙,而對于器樂的熟練使用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難題。例如:在四年級第七冊的《大家來唱》合唱教學中,我就借助豎笛讓學生分聲部演奏旋律,接著合奏。在此過程中,學生們從“茫然”到“微笑”的表情變化,讓我欣喜不已。一種成功的喜悅和和聲的美讓他們充滿了成就感和愉悅感。隨后需要他們將合奏的音準以及音節(jié)完美地遷移到合唱當中,同時在合唱過程當中特定的聲部要求特定的學員進行演奏,并且輪流交替進程,通過這種方法,很大程度上可以順利地完成對于歌曲的二聲部教學。
四、運用“加減法”適應合唱的學情
在合唱教學中,由于每個班級的學生演唱能力水平不同,我們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演唱能力做合唱的加減法。比如人音版第七冊《柳樹姑娘》是一首同音支聲合唱的曲子,我在教這首歌曲時,巧妙地運用了加法——把原本同音支聲合唱的歌曲變成了更加動聽的二聲部歌曲。
同樣也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演唱能力做減法,如《故鄉(xiāng)的小路》是一首3/4和4/4拍交替的合唱曲子,學生在學習時有一定的困難,所以我在教學中就巧妙運用了減法,待學生學好簡化譜后,再返回原譜學習。
值得注意的是“加減法”不是教師隨意的“改編”,而是根據(jù)學情的不同,以課堂的教學目標為基準,再對教材進行適度的改變。在改編的過程中,要重視作品的音樂風格特點,使學生在“變式”的過程中對音樂的審美體驗依然完整、清晰、鮮明,在合唱的體驗中進一步加深體驗作品的內在情感。
五、運用“倒置法”平衡合唱的難度
匈牙利音樂家教育家柯達伊在《兒童合唱隊》文中明確提出,對于藝術的精髓并不在于演奏技術,而在于心靈,倘若心靈可以無阻礙地得以真情流露,將能夠創(chuàng)造出完美的音樂效果。結合現(xiàn)階段的情況來看,學生對歌曲的印象大多數(shù)是以先入為主,尤其是針對自身所熟悉的部分尤為清楚,因此,借助本末倒置的方法,能夠很好地尋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如在學習合唱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時,先學習第二聲部,再學習比較熟悉的第一聲部,最后再進行雙聲部合唱,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運用“評價法”體驗合唱的樂趣
在合唱教學中,對已經唱熟合唱歌曲時,我喜歡運用“評價法”這一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自信心。因此,需要對學生的合唱能力保持一種信任、認可的態(tài)度,并不可以以音樂權威自居,給他們造成心理上的壓力。同時,還要積極地發(fā)現(xiàn)學生自身的進步,哪怕進步幅度很小,都要積極地進行鼓勵和表揚。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說過,“人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特別是對于已初步具備自我意識和評價能力的高年級學生,鼓勵是對學生的一種評價態(tài)度,一種教學互動。然而對于鼓勵而言,并不能說明是完全認同,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在一定程度上提出合理的意見,以此來促進學生自身的發(fā)展。
合唱運用“評價法”最好的效果是“錄音評價”方式,這種模式也被學生所熱捧,詳細的方法為:首先,利用高保真錄音器材或者手機錄制;其次,現(xiàn)場錄制學生的合唱效果;最后,將錄制的效果呈現(xiàn)在演奏者面前,讓學生自己和原生帶進行比較,并且及時發(fā)現(xiàn)不足和缺陷,合理進行改善。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多次錄音,通過聆聽與比較,在指導與改進中逐步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的合唱效果與欣賞水平。學生的合唱標準總是難以達到標準要求,尤其是對于高低聲的控制難以把握。我采用了“錄音評價”方式,讓學生認真聆聽自己錄制的合唱效果,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和親切感,在相互評價中,學生清醒地意識到音量控制不好影響合唱效果的主因。在后面的合唱錄制中,不僅學生的演唱聲音有所改善,就連那些平時不太認真的學生也饒有興趣地參與到合唱中來,因為,他們看到了自己的進步變化,體驗著學習成功的樂趣。
“用好的方法教合唱,對孩子而言,是一種享受,將渴望得到更好的音樂的熱誠注入他們的心靈,這個熱誠將延續(xù)他們的一生!”柯達伊的話給我們音樂老師的工作以莫大的鼓舞和激勵。重視和開展好小學合唱教學是我們每位音樂老師的責任和義務,我們既是實踐者更是探索者,在實際教學中更加深入地理解新課程的精髓與內涵,不斷反思,讓我們每一位學生的心靈都能在合唱藝術的殿堂里享受美的熏陶!
[參 考 文 獻]
[1] 楊立梅.柯達伊音樂教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 吳瑤香.音樂課例與專家評析[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
[3] 吳瑤香.中小學音樂老師手冊[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9.
[4] 張娟.如何打造學生喜歡的音樂課堂[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5] 趙樹輝.小學音樂教學100問[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責任編輯: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