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歐,是文藝復興的發(fā)源地,也是古典藝術文化的起源地,隨著工業(yè)革命和人文思想的快速解放與深化,西歐的主要國家如:德國、奧地利、法國、英國等已經成為世界經濟、政治、文化、藝術的中心,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20世紀是鋼琴音樂藝術風格的歷史性轉折,鋼琴音樂隨著作曲家和作品蓬勃的發(fā)展,千姿百態(tài)、爭奇斗艷,鋼琴藝術隨著經濟的高速發(fā)展而涌現出大量的作曲家和教育家,他們創(chuàng)作出大量的音樂作品流傳至今,由于每個國家都是具有本民族的文化底蘊,作曲家和鋼琴家會受到民族文化的影響,因此逐漸形成了以國家為分界線,作曲家、鋼琴家和教育家為主導的鋼琴學派。
[關鍵詞]鋼琴學派;德奧學派;意大利學派;法國學派;英國學派
[中圖分類號]J62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7)05-0067-03
西歐在地理位置上指的是歐洲西部,主要包括了:英國、比利時、盧森堡、法國、愛爾蘭、荷蘭這7個國家,而本文中所指的西歐是一個政治的概念,指的是歐洲西部的發(fā)達國家,廣義上還包括了:德國、意大利、奧地利、瑞士等國家。由于西歐幅員遼闊,人口超過5億,國家眾多,因此本課題研究的是西歐國家中,具有代表性的德國、奧地利、法國、英國、意大利這幾個國家的鋼琴學派。奧地利和普魯士同為德意志諸邦中的兩個最強大的邦。他們由于都為日耳曼民族,文化差異不大,故而將德奧的鋼琴作為一支學派進行研究。
在近200年的音樂發(fā)展中,鋼琴音樂的發(fā)展也取得了輝煌的成績,歐洲產生了非常多的鋼琴家,他們有的為師徒,不斷發(fā)展和完善相關的理論和實踐操作;有的相互學習、借鑒,形成了自己獨到的思想,并傳播下去。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鋼琴學派,由于地域差異、接受的思想不同、教育理念的懸殊、演奏風格的迥異,導致了每一個學派都有其特殊的地方,通過研究它們的不同,可以使讀者更加精確地從理性層面上去理解每一種鋼琴學派的獨特氣質。
一、德奧鋼琴學派
一提到德國、奧地利,馬上給人以理性、嚴謹、刻板、認真的聯(lián)想。同屬日耳曼民族的德奧,在音樂方面更是涌現了大量的鋼琴家和鋼琴教育家,鋼琴藝術非常發(fā)達,因此形成了德奧鋼琴學派。該學派修養(yǎng)深厚且大量吸收著外來的文化精華,在保持著本民族的特性之外還認真鉆研著從文藝復興時期流傳的各種音樂流派,其特點有:首先,非常重視原作者的譜面,基本都是要彈奏“凈版”,通常在演奏之前就要先開始研究譜面的內容,善于運用手稿進行求證,利用書信進行佐證,盡可能地還原譜面;其次,該鋼琴學派對于作品非常嚴謹,無論是從大的方面如作品的演奏風格、情感體現、強弱起伏、彈奏方法、自由拉伸節(jié)奏,還是從小的方面如速度節(jié)拍、裝飾音的區(qū)分、空拍的控制、踏板的運用都是非常認真,嚴格按照作品的要求進行演奏;第三,在彈奏的方法上,德奧學派發(fā)源于維也納手指學派,之后又汲取了貝多芬的動力性演奏風格,經過了較長時間的發(fā)展與融合,強調手指的重要性,基本采用的是手指的重量式彈法,追求的是對音樂的控制,要干凈、輕松,手指靈活清晰,不要拖泥帶水,運用手指的重量來進行樂曲的整合,由此來表達作品的情感。因此該學派演奏家的演奏給人以明亮、透徹又有一種一絲不茍的理性感覺;第四,在作品風格的把握上,德奧鋼琴學派更加注重的是整個曲子的規(guī)劃,而不是瞬間的情感爆發(fā),節(jié)奏也較為平穩(wěn),很少有大的激進情況出現,音色更多地強調平和??梢哉f德奧鋼琴學派把古典主義音樂的嚴謹、理性和人文思想的開放完美融合到了一起,也正是因為如此,德奧鋼琴學派在音樂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德奧鋼琴學派的代表人物為:巴克豪斯、塞爾金父子、海布勒、古爾達、艾森巴赫、烏戈爾斯基。
二、意大利鋼琴學派
說起意大利,更多的是讓人想起它的歌劇,因為從19世紀起,意大利的作曲家更多關注的是歌劇寫作,如:羅西尼、唐尼采蒂、威爾第等。他們的作品深深影響了20世紀的歐洲音樂,在這樣的音樂影響下,意大利鋼琴學派吸收和繼承了德奧鋼琴學派的精華,又融合本民族的特點,開創(chuàng)一種新的風格特征,其特點表現為:第一,吸收了德奧鋼琴學派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繼續(xù)追求理性的釋放,對于音樂的處理仍然偏向于謹慎的態(tài)度,他們對音樂有宏觀的把握,傾向于整個作品的完整性,在此前提下,又注入微觀的感受,在音樂的發(fā)展過程中,加入了更多的情感;第二,意大利鋼琴學派特別注重樂句的歌唱性,受歌劇的影響,他們更加注重樂句的旋律性,要將自己的演奏融入到音樂中,類似用唱的方式來彈奏鋼琴的旋律,使得演奏者內心充滿了音樂與想象;第三,在彈奏風格上,強調手指為音色服務,音色明亮而又渾厚,輝煌而又閃耀,音樂既有潺潺流水的延綿不絕,又有“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清脆、干凈;第四,在作品風格的把握上,音樂細膩而富有變化,自由延長較為普遍,彈奏脈絡清楚、層次分明。在本民族音樂的影響下,意大利鋼琴學派成功地將浪漫主義音樂和古典主義音樂融合到一起,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音樂風格。意大利鋼琴學派的代表人物為:米開朗杰利、波利尼。
三、法國鋼琴學派
法國鋼琴學派具有悠久的歷史,從18世紀開始,庫普蘭、拉莫等藝術家就為其發(fā)展奠定了結實的基礎。之后19世紀的法國鋼琴音樂更是將法國推上了世界音樂的最前沿,無論是致力發(fā)揚本民族音樂的圣·桑,還是印象派主義音樂的創(chuàng)始人德彪西、拉威爾,更或是現代派音樂的領頭羊梅西安等,他們的鋼琴音樂無不體現出法國音樂的浪漫與典雅、纖巧與精準。法國鋼琴學派的特點為:第一,他們基本沒有吸取歐洲他國的文化特色,而是繼續(xù)承襲和發(fā)展本民族音樂的特點與傳統(tǒng),主要表現在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基本都體現了法國器樂的獨立、民族感情的喚醒以及音樂的復興上。演奏風格精致典雅、浪漫抒情,逐漸形成了一種全新的演奏風格;第二,注重音樂的內涵,眾所周知,法國是象征主義文學和印象派繪畫的發(fā)源地,這給音樂界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法國鋼琴學派之所以給人以一種華麗、高貴、精細、典雅的感覺,完全是創(chuàng)作者通過對每一個音符、和弦、和聲的精雕細琢才能體現的,那節(jié)奏上的歡快愉悅、感情上的捉摸不定,再加上演奏者的想象和對音樂的再創(chuàng)作,使得音樂已經彈完,但是聽眾感覺還在曲子中;第三,在彈奏方法上,最早法國鋼琴學派強調清晰的彈奏,重視手指的靈活、獨立、有力和用力均勻的高抬指式彈法,從而形成了只用手指運動的演奏模式,其優(yōu)點是干凈、快速、準確和音量的勻稱。之后,隨著鋼琴作品的情感越來越多變、復雜,更多的鋼琴家開始嘗試用更多的肌肉和組織,如:手腕、手前臂、肩膀等加入彈奏,以獲得音響效果的突破,而逐漸拋棄之前簡單且單一的彈奏模式。法國鋼琴學派的代表人物為:瑪格麗特·隆、卡扎德絮、弗朗索瓦。
四、英國鋼琴學派
英國作為西方經濟、政治、軍事強國,率先完成了工業(yè)革命,在政治制度上確立君主立憲制,建立了全球的殖民統(tǒng)治,號稱“日不落帝國”,但是在音樂界卻一直缺乏領軍人物,除了亨德爾,再無他人。直到19世紀末期,才在民族主義音樂先驅帕里的指引下,掀起了英國民族主義音樂振興的序幕。英國鋼琴學派因此可以分為兩個階段進行論述,一是在19世紀末之前,一直是在模仿、借鑒德奧鋼琴學派以及其他鋼琴學派的風格,研究的曲目也基本都是德奧作曲家,如:莫扎特、貝多芬、舒曼、舒伯特的作品,雖然說沒有形成自己的風格,但是他們善于汲取眾百家之長,化為自己而用,也逐漸總結出很多優(yōu)秀的觀點和理念;二是19世紀末期,受到本民族思想的解放,民族音樂家們將大眾的視野一下子拓展到了英國的古代音樂文化和一些從未觸動過的新領地,由此出現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作曲家,為英國音樂重上世界音樂的舞臺做好了準備。該學派的特點表現為:第一,他們善于吸收和借鑒前人的經驗,他們潛心研究其他學派的特點,將正確的加以保留,再結合自身實際加以創(chuàng)新,研究出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因此我們在聽英國的演奏大師的時候,或多或少都能聽到別的學派的影子;第二,他們非常強調古典主義音樂的美,并以之為演奏的準繩。注重內在的激情,句法講究的是典雅、優(yōu)美、輕盈,樂思的嚴謹和邏輯性,調式調性、和聲的進行成為作品中強弱起伏有力的推進器,對整個作品的速度把握十分準確,雖不及德奧學派那般一絲不茍、一成不變,但在充分尊重原作者的寫作意圖之上,又加入了自己對音樂的詮釋,不會顯得十分拘束;第三,英國鋼琴學派對于音樂的聲音上的追求是比較重視的,他們注重對聲音的有效控制,更加重視音樂的圓潤性,讓鍵盤發(fā)出的聲響符合鋼琴特質,音色上除了干凈之外,更多的是要求透亮,具有穿透性;第四,該鋼琴學派富有英國人特有的幽默氣質和紳士的風度,以溫和、甜美為主,較少有較為激烈的演奏風格。英國鋼琴學派的代表人物為:柯曾、所羅門。
五、總結
回顧20世紀的西歐鋼琴學派發(fā)展不難發(fā)現,每一個學派都有各自的鋼琴大師和教育家,正是他們的傳承與發(fā)展才使得每一個學派的鋼琴音樂都蓬勃發(fā)展起來;每一個學派都是在本民族的音樂之上發(fā)展起來的,有選擇性地吸收一部分優(yōu)秀的外來文化,顯示出民族、國家對音樂的影響;每一個學派都有著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無論面對誰的作品都是懷著一顆虔誠、熾熱的心,認真鉆研;每一個學派的鋼琴家們彈奏的作品都是將自己的心情、感受投入進去,把握著感情這條線,由此才能夠深深打動聽眾的心。西歐和中國一樣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民族的多樣性,有著很多的共同之處,我們可以借鑒西歐各國鋼琴學派的精華,形成符合自身發(fā)展的鋼琴教育體系,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來分析各國鋼琴學派的優(yōu)劣,形成自己的鋼琴學派,這符合中國鋼琴事業(yè)發(fā)展的需要,也是我們每一位鋼琴教育工作者應該努力的方向。
[參 考 文 獻]
[1]謝穎.20世紀鋼琴大師[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2] 周薇.西方鋼琴藝術史[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
[3] 周為民.鋼琴藝術的多維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4] 田可文、陳永.西方音樂史[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