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鋼琴這種西洋樂器流傳我國的歷史悠久,但對于人們來說,鋼琴是西方樂器,它并不具有中國特色,然而鋼琴改編曲《夕陽簫鼓》這首由鋼琴演奏的作品,卻具有中國的古典之美,具有中國的獨特韻味,不僅如此,還包含了西方音樂中具有理性方面的美感,是中西方音樂的一個融會貫通。
[關鍵詞]鋼琴;民族化;《夕陽簫鼓》;改編
[中圖分類號]J60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7)05-0053-02
鋼琴在所有樂器中占有著重要的地位,它的傳播過程和發(fā)展速度不容小覷,因為它寬廣的音域和優(yōu)美的音色,它不僅是西方人們所喜愛的一種樂器,中國也越來越多的人深深地喜愛上了這種樂器。不管是作曲家還是表演人員亦或是聽眾本身,他們對鋼琴的喜愛也就深深觸動了中國鋼琴的發(fā)展,也正是這些人的喜愛和努力才使鋼琴在中國有著深刻的影響力。但是我們都知道,鋼琴最早出現(xiàn)于歐洲,歐洲鋼琴的歷史十分悠久的,正因如此,我國吸收和借鑒了歐洲鋼琴作曲的風格,但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也使人們感覺到中國音樂和西方音樂有著很大的不同,對于鋼琴音樂的欣賞,中國的聽眾不僅僅喜歡像貝多芬、莫扎特這樣的音樂形式,他們更希望能夠聽到自己的聲音,也就是具有中國特色風格的音樂,正是聽眾們的需求,也讓人們開始反思對于鋼琴和鋼琴音樂的學習是否僅僅是借鑒,在這個基礎下,越來越多的作曲家們開始進行深刻的反思。在這一方面,最早的代表人物之一就是黎英海先生,他所創(chuàng)作的鋼琴樂曲普遍都具有濃郁的中國民族風格,這就和西方的音樂區(qū)別開來,其中他所創(chuàng)作的《夕陽簫鼓》是最為成功的代表作之一。
一、黎英海改編《夕陽簫鼓》的創(chuàng)作背景
1作曲家黎英海
黎英海(1927—2007),我國著名的作曲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在1943年,他考入了南京國立音樂學院,在這所學校之中他主要學習的就是鋼琴以及作曲這兩個有關音樂方面的主項,1948年畢業(yè)之后他先后在上海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任教。黎英海先生的音樂創(chuàng)作有中有著很深厚的中國文化內(nèi)涵,同時他也是一位善于鉆研的音樂家,在民族化的和聲研究方面,他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在他的音樂教學之中,也從未忘記過,要提升自己的文化內(nèi)涵,不斷地進行實踐與創(chuàng)作,對于我國很多音樂方面的知識,他有著深刻的見解,同時,他也創(chuàng)作了很多音樂方面的著作,這也看出了他不僅僅在音樂創(chuàng)作方面有著實踐性的意義,對于理論方面也有著深刻的見解,他的很多著作對于我們進行音樂學習都具有指導作用,例如《漢族調(diào)式及其和聲》《民族五聲性調(diào)式概述》《多聲部調(diào)式寫作基礎》。鋼琴實踐方面的如《五聲音調(diào)鋼琴指法練習》《歌曲即興伴奏編配法》。通過改編百余首民歌而創(chuàng)作的鋼琴小品集《中國民歌鋼琴小曲五十首》《黎英海鋼琴作品選集》等等,他不僅注重自己的創(chuàng)作,同時也改編了很多民歌,對于民歌方面他也有專門的著作。在1975年,他改編了以琵琶為主演奏方式的《夕陽簫鼓》,為這首樂曲進入了新的音樂內(nèi)涵,通過鋼琴以另外一種方式展現(xiàn)出獨特的民族特色。
2琵琶曲《夕陽簫鼓》
對于中國的音樂文化,我們可以感受到它的特點就是柔美的表達方式。中國有很多傳統(tǒng)的樂器,在這些古典的音樂中也出現(xiàn)了很多經(jīng)典的古典音樂作品,琵琶曲《夕陽簫鼓》就是中國古典音樂的代表作之一?!断﹃柡嵐摹匪且环N中國古典樂器琵琶的獨奏樂曲,因為歷史悠久,他所創(chuàng)作的時間我們并不知道,它是以唐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為主格調(diào)的,當然這首詩是我們耳熟能詳?shù)?,很多人都可以背誦出來,大概在18世紀的時候,這首歌曲開始在江南地區(qū)廣為流傳,此曲在《檀槽集》《養(yǎng)正軒琵琶譜》《南北琵琶譜真?zhèn)鳌肪杏涊d。著名的琵琶大師李方圓也根據(jù)中國古代的詩歌《琵琶行》的其中一句、也就是,“得陽江頭送夜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這一句為歌曲創(chuàng)作了名稱,并且把它擴展了,并在每一段的前面都加上了比較形象生動的標題,一直到了1898年陳子敬把這首曲子進行了再一次劃分。樂曲也從以前的時段改為了七段,以前的十個標題也變成了七個標題,并且把它收錄在《陳子敬琵琶譜》中。
二、《夕陽簫鼓》中的民族化特征
(一)音樂節(jié)奏的民族特征
眾所周知,對于歐洲那些西方的音樂,他們的節(jié)奏是比較有規(guī)律性,特別是強與弱的交相呼應,散板形式是在西方的樂曲中很少出現(xiàn)的。但是中國的音樂卻與西方音樂在這方面有著很大的差別,中國的音樂為了突出其旋律的美感,弱化強弱之間的差距,就會經(jīng)常用到拍子及散拍子來表達自己想要表述的意境,我們今天所提到的《夕陽簫鼓》就是以這種散拍子作為樂曲的開始部分,在它的發(fā)展中也是采用變奏這一形式,以音樂的速度來突出音樂的變化,這就與以強弱來突出變化有著很大的不同,在主題方面就用比較平緩普通的行板來表達情感,這就好似是一支優(yōu)美的歌。音樂的旋律,音樂的主旨和節(jié)拍,都和中國古代的五言絕句相配合。
(二)樂曲中對中國民族樂器音色的模仿
《夕陽簫鼓》本來是一曲琵琶曲,黎英海先生考慮到鋼琴和琵琶的音色有很大的差別,兩種樂器有著很大的不同,所以在他改編的樂曲中,也有很大的一部分,模仿了琵琶的音樂。黎英海先生也曾經(jīng)提到過:“從音樂的演奏方式和樂器本身來看,鋼琴的音色是比較單一的,并不像琵琶一樣,但是這并不是一個困難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不同的演奏方式來彌補這方面的不足,這就滿足了不同音色的要求?!?當然,這一曲《夕陽簫鼓》的成功改編,也讓他成功地將西方樂器和中國古典音樂相結合了起來,同樣也是他所創(chuàng)作的音樂表現(xiàn)其特點的方式之一,這種采納了多種音樂的長處進行重組的創(chuàng)作,更加適于對于這些古曲的詮釋。
1對琵琶的模仿
中國具有古典的風格的樂器有很多,古箏、笛子、簫等都是中國古典樂器,但是琵琶作為具有特色的古典樂器,它具有很強的張力,它并不像是一件特別簡單的樂器,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演奏者的演奏技巧不同,演奏者的本身情緒不同,也會演繹出不同的音樂意境。
在處理包括長顫音以及連續(xù)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其中有很多是按照原譜中的演奏方法,黎英海先生對于琵琶曲中的這一特點,利用了鋼琴系譜法,用這方式來臨摹出琵琶快速均勻的技法。
2對古箏的模仿
中國另一古典樂器古箏,我們印象中的古箏音樂往往都是如流水般,在音樂創(chuàng)作中有很多對于古箏的模仿,但是由于音樂的不同和樂器的差別,往往都不能切實模仿古箏的神韻。想要真切模仿古箏,不僅要做到行云流水,還要使音與音之間保持清晰而又流暢的關系,在這樣相互放松的帶動下從而一氣呵成地帶動手指進行快速的彈奏。
黎英海先生所選擇的處理方式就是,把所有的主旋律都放在演奏者的右手上,而對于左手的安排則是和弦伴奏,當然對于這一音樂的處理是十分困難的,也是很復雜的,因為它是分為兩個手分別完成的,兩個手的力度與速度都要很好地控制好,對于音樂的強弱和銜接也應該做好。這樣才能真真切切地模仿古箏。
(三)民族五聲調(diào)式元素
對于西方音樂,鋼琴在傳播的過程中運用了很多調(diào)式,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大小調(diào),但是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中,音樂家們進行了本土的融合,將具有中國特色的東西融入到鋼琴音樂之中,這樣就使得中西方的音樂加以融合,兩者之間有著很大的差異。
我們國家有56個民族,是一個龐大的整體,但是在這56個民族之中,漢族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漢族的音樂也具有很大的特色,因為漢族人所生活的地方是一馬平川的平原,所以漢族的音樂通常也是具有很開闊的特點。音樂常常是對于人類生活的一種表達,也是對我們?nèi)祟愗S富心情的一種抒發(fā),對于廣闊的中國土地,民族五音已經(jīng)不能滿足人們的創(chuàng)作需求,所以就出現(xiàn)了另一個概念,也就是“偏音”。一般經(jīng)常被使用的有四個,分別為“清角、變微、變宮、閏”,我國傳統(tǒng)音樂使用過多種七聲音階,這樣的創(chuàng)作方式能更加豐富表達人們內(nèi)心的喜怒哀樂。
(四)民族化和聲
影響音樂風格特點的因素有很多,和聲在眾多的因素中起到了更大的作用,和聲在作品中的運用能展現(xiàn)出作品的音樂特征,也就是民族性音樂特征。在西方的音樂創(chuàng)作中,也常常用到和聲,對于西方的和聲主要是以三度為主,這一方式也深受人們的接受和喜愛,對于音樂的教學,也頗見成效,我國的作曲家為了讓自己的音樂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并且具有民族特色,他們所創(chuàng)作的音樂中的和聲運用在吸收和借鑒西方音樂的前提之下,不斷尋求突破的方式,在民族和聲上累積了豐富的經(jīng)驗。從《夕陽簫鼓》我們便能發(fā)現(xiàn),我們所說的中國的和聲,其實它的本質(zhì)也與西方音樂的大小調(diào)式相類似的,所運用的手法主要也是三度疊置的和弦,但是對于細節(jié)的處理和具體的音樂劃分,中西方還是存在一定的差別的,相比西方來說,中國的音樂是相對豐富的了,因為漢族民族五聲調(diào)式,中國音樂的幾個基調(diào)盡管并不是唯一的單一,但卻是主旋律,所以民族風格音樂的作曲家們就會格外注意這一方面的創(chuàng)新和突破。
三、鋼琴改編曲《夕陽簫鼓》的影響
黎先生所創(chuàng)作的音樂,可以說是對我們民族音樂的奠基,他對中國民族樂器注入了自己的畢生心血,并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進行了大量的實踐,古典音樂《夕陽簫鼓》的改編,使我們聽到了別樣中國傳統(tǒng)音樂典雅之美的鋼琴藝術,是他所創(chuàng)作的一個具有特色的代表, 他利用西方樂器的細膩,細致地表現(xiàn)出中國古典的音樂,既包含著東方的韻味,又包括著西方的創(chuàng)作技法,正因如此,這一作品剛剛問世,就受到了演奏者以及收聽者的傾心。鋼琴改編曲《夕陽簫鼓》是由鋼琴來進行演奏的,卻具有中國的古典之美、中國的獨特韻味,不僅如此,還包含了西方音樂中理性方面的美感,將中西方音樂融會貫通,成為藝術中不可或缺的代表。
[參 考 文 獻]
[1]袁淵.從傳統(tǒng)文化視角解讀鋼琴改編曲《夕陽簫鼓》[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2008(01).
[2] 吳瓊.鋼琴曲《夕陽簫鼓》的中國風格[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7(11).
[3] 徐平力.傳統(tǒng)音樂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黎英海鋼琴曲《夕陽簫鼓》和聲分析[J].中國音樂,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