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不斷的發(fā)展,車輛的增多給交通運輸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互通立交的合理設置可以加快道路之間的交通轉換,互通立交運行的好與壞將會直接影響到整個公路的運行質量;作者通過分析連霍高速公路天水路互通立交存在的問題,對相應的立交改建方案及立交設計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做出論述。
關鍵詞:互通立交;交通事故;安全分析
1 概況
蘭州市天水路立交是連霍高速公路連接蘭州市極為重要的樞紐節(jié)點,也是蘭州市對外交流的重要出口。其位于黃河北岸的棗樹溝口,現有互通形式為A形單喇叭立交,蘭州至武威方向為主軸線,天水至武威、蘭州方向采用匝道搭接在其上面;該立交將連霍高速柳忠段一分為二(柳溝河至立交段、立交至忠和段),這兩段主線呈現為T字形的交叉狀。目前的立交形式如圖1所示。
圖1
但由于該互通立交在設計上有一定程度的缺陷所在,致使在運營之后,時常發(fā)生交通事故,根據相關的統(tǒng)計,過去十年來,大型的交通事故發(fā)生過十五起,共造成三人死亡,二十一人受傷,而這些交通事故都發(fā)生在K1740+900~K1740+950段落內(A點)。
2 事故原因分析
2.1 立交范圍內連霍高速平面指標降低過快,致使交通事故頻發(fā)
2.1.1 立交范圍內平面線形指標過低。連霍高速柳忠段在該立交范圍內通過匝道連接,天水-武威方向匝道平面半徑為170m,武威至天水方向匝道平面半徑為70m,均小于設計速度(80Km/h)的最小半徑270m(平面指標按照積雪冰凍地區(qū)最大超高值6%選?。?;這樣致使連霍高速主線在立交范圍內平面指標降低過快,前后缺乏連續(xù)性,車輛行車安全無法得到保證。
2.1.2 立交范圍內主線線形組合欠佳,線形設計缺乏連續(xù)性。連霍高速柳忠段在該立交范圍內通過匝道連接,武威至天水方向匝道采用S形曲線,平面半徑分別為340m和70m,半徑比為4.85:1;駕駛員在該路段行駛時依據慣性經驗仍然按照高速公路主線期望路況行駛,而實際路況遠低于駕駛員的期望目標值。這樣致使駕駛員在該路段行駛時對車輛行駛速度把握控制失誤,過低的平面指標不能滿足運行速度的需求,致使交通事故頻發(fā)。
2.2 匝道出入口設置在主線左側使得出入口一致性被破壞
高速公路上互通立交形式變化多樣,這些互通式立交對出入口的形式如若采用不同的方案,很容易使得駕駛員產生一定的迷茫感,進而在主線上發(fā)生一些不正常的減速情況,使得交通流中出現紊亂。
天水路立交連霍高速為主軸線,進入蘭州方向的匝道采用左側出口匝道。過境車輛大多數情況下會根據駕駛經驗,將左側的車道判定為直行車道從而產生誤行;一部分車輛待即將行駛到匝道分流點時發(fā)現誤行,在此突然進行車輛強行變道駛入右側匝道,從而造成該路段內交通組織混亂,極易引發(fā)交通事故。圖2為B點的事故痕跡以及車輛的制動痕跡照片。
3 立交改造設計方案
天水路立交處于黃河北岸的棗樹溝口,立交布設受蘭州市城市規(guī)劃、立交區(qū)所處地形等因素影響;立交大范圍改造難度大,主要考慮在現有立交基礎上進行合理可行的改建,具體方案如下。
3.1 半定向改造方案(方案一)
該方案將連霍高速公路按照高速公路主線指標貫通。蘭州至武威方向匝道下穿主線后從主線右側并入主線;武威至蘭州方向匝道基本利用原有匝道;天水至蘭州方向匝道提前從主線右側流出上跨主線及蘭州至武威方向匝道后,利用原有內環(huán)匝道與武威至蘭州方向匝道合流;蘭州至天水方向匝道完全利用原有匝道。如圖3。
3.2 半定向改造方案(方案二)
本方案考慮到改善提高天水至蘭州方向匝道平面指標,加快交通轉換效率;將天水至蘭州方向匝道提前從主線分流,采用隧道迂回下穿主線及蘭州至武威方向匝道,而后與武威至蘭州方向匝道合流。如圖4。
3.3 B型喇叭改造方案(方案三)
該方案將連霍高速公路按照高速公路指標貫通,天水至蘭州方向出口匝道采用內環(huán)匝道(R-60米)從主線流出;蘭州至武威方向匝道調整為下穿主線,自主線右側合流;武威至蘭州出口匝道基本沿現有匝道布設,僅對出口分流段進行局部調整;蘭州至天水方向匝道完全利用原有匝道。如圖5。
3.4 方案比選
方案一優(yōu)點是:(1)各個匝道的分合流點前后的銜接順序還有
相應的視野上都有所改善;(2)立交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原有立交的
路幅空間,對原立交的改造最小,相應的造價也比較低。
方案二的優(yōu)點是平縱面技術指標相對較高,特別是天水到蘭州方向匝道的平面指標可以說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缺點是:(1)隧道的進出口離匝道的分合流點比較近,視距短,使得運營的安全隱患比較大;(2)該方案立交調整范圍較大,構造物多,工程造價最高。
方案三的優(yōu)點是工程造價低;缺點是:(1)天水到蘭州的出口匝道分流點對應的主線平曲線半徑只有500m,存在安全隱患;(2)受黃河大橋的制約,天水至蘭州方向匝道與武威至蘭州方向匝道匯流段只有70m,匯流段長度不夠,影響行車安全;(3)立交形式由A形喇叭調整為B形喇叭,天水到蘭州的出口匝道指標也沒有得到相應的改善。
綜上所述,采用方案一為推薦方案。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不難發(fā)現,當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將匝道出口設置在左側的時候,很容易誤導駕駛員,特別是不熟悉路況的駕駛員,進而導致在主線上發(fā)生一系列不正常減速情況,很容易發(fā)生交通事故,所以說應盡量避免將匝道出口設置在高速公路的左側;除此之外,高速公路立交范圍內的主線平縱面線形,應與前后路段保持連續(xù)性,并應避免將一條主線分成兩個段落,利用匝道進行連接的方式。
參考文獻
[1]JTG B01-2014.公路工程技術標準[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4.
[2]JTG D20-2006.公路路線設計規(guī)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3]JTG/T B05-2004.公路項目安全性評價指南[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