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露
【摘 要】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所衍生出來的新興教學模式,它既能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又能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本文將深入探析了小學語文群文閱讀課堂教學中的策略。
【關鍵詞】農(nóng)村;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為了落實《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小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的要求,避免傳統(tǒng)閱讀教學時間花費多、學生閱讀效果不好的弊端,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應運而生。群文閱讀即“圍繞著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文章,而后教師和學生圍繞議題展開閱讀和集體建構,最終達成共識的過程”。[1]要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就得讓學生大量閱讀。群文閱讀就是讓學生在課堂上多讀,從而掌握多種多樣的實用閱讀策略。這也為小學語文閱讀創(chuàng)造新的教學空間,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閱讀概括能力,既能滿足課標要求,又會為學生全面提高綜合素質(zhì)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素材形成依據(jù)
(一)依據(jù)同一主題,進行素材的拓展
當前的小學語文教材中,通常每一單元的課文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其開發(fā)空間非常廣闊。因此,教師在實施群文閱讀時,可以圍繞這一主題進行多元開發(fā)。首先以教材的單元主題為基準,在整合教材的同時對教材進行補充,使得學生對該單元的話題產(chǎn)生多角度、全方位的認知,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在知識教育的同時也全方面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二)依據(jù)同一作者,進行素材開發(fā)
名家的各篇名作常常分散于不同階段語文教材中,學生對作者的了解通常零散而片面,不能形成一個整體而完整的映像,導致知識體系的建立也存在缺陷。依據(jù)同一作者開發(fā)素材,將其代表作品進行整合,通過對同一作者的文章進行群文閱讀,方便學生了解作者生平和時代背景,感受作者的寫作風格,使名家的精神光輝促進學生的成長。
(三)依據(jù)同一體裁,進行素材延伸
統(tǒng)一體裁的文章之間既具備相同點,又各有千秋,將統(tǒng)一體裁的素材進行開發(fā),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拓展學生的閱讀量,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審美觀。教師應高度重視對學生的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對“同體裁”的文章進行群文閱讀,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社會、人生美的感受、理解和鑒賞能力,努力培養(yǎng)學生健康積極、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審美素養(yǎng)。
二、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實施“群文閱讀”的教學策略之前,完成一篇約500字課文的教學大致需要兩個課時,這種教學方式阻礙了學生閱讀速度的提升,而如果采取群文閱讀的方式,略讀完5篇文章僅需一個課時,這無疑大大提升了閱讀的速度和效率。在積累了閱讀量、提升了閱讀速度的同時,還有利于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小學群文閱讀給課堂帶來的改變是顯而易見的。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開展群文閱讀可采用以下幾個方面的教學策略。
(一)讓學生快樂閱讀——營造自由的氛圍
英國教育家洛克曾說:“決不可把讀書當作他的一種任務,也不可使他把讀書成一種工作。”我們選擇群文閱讀,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還讀于生”。我們把充分的材料提供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地發(fā)現(xiàn),享受學習帶來的成就和樂趣;而不是要求學生被動地接受,聽取別人已有的意見。同時,學生的自愿絕不是教師的一句空談。洛克在后文解釋道:“他用這種和緩的方法開始學習讀書的時候,你應該給他選擇一本容易、有趣而又適合他的能力的書,書中的樂趣,就可使他進,就可酬答他讀書時所受的辛苦?!盵2]群文閱讀提供豐富的材料,可以讓學生自己任選入口,既通過材料的廣度降低了難度,又通過議題在每個材料中的反復挖掘了討論的深度,擴大學生自由討論的范圍。可以說,群文閱讀是目前最能夠切實解決學生閱讀自由問題,又不影響教學質(zhì)量的模式。如周國平先生所說:“與灌輸知識相比,保護和培育讀書的愉快是教育的更重要的任務。所以,如果一種教育使學生不能體會和享受讀書的樂趣,反而視讀書為完全的苦事,我們便可以有把握地判斷它是失敗了?!盵3]只有學生在學習中深切感受到閱讀帶來的充實和快樂,這種閱讀才會繼而延續(xù)到他的生活中去,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閱讀教學才實現(xiàn)了它本來的價值。
(二)巧設問題,學生獨立展開自學
這一過程的設計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學會略讀和默讀的閱讀方法,找出文章的關鍵信息,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在讀后進行交流活動能幫助學生讀懂課文內(nèi)容,同時還能促進學生間的交流,將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統(tǒng)一起來。在交流過程中,使得學生、作者、教者的心靈火花進行碰撞,讓孩子走進文中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從而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使文章的主題得以升華。
(三)加強學生群文閱讀方法指導
理解閱讀的方法可以分為精讀、略讀、瀏覽等幾種,當前的小學語文教育大多注重精讀能力的培養(yǎng),卻忽視了對學生略讀能力的培養(yǎng)。群文閱讀通過對多篇文章進行比較分析、綜合歸納等多種手段的運用,引導學生綜合使用各種閱讀方法,提升閱讀能力。
(四)要及時的反饋
學生閱讀完幾篇課文,要有及時的反饋,或是學生闡述自己的感想,或是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或是學生通過講故事展示,或是演講比賽等等。群文的內(nèi)容,教師要注重收集學生課堂信息反饋,評價學生方式多元,且評價要頗具激勵性、反饋要及時、有針對性。
總之,群文閱讀的提出,就是為了能夠通過更多綜合性的文章來幫助學生們進行閱讀能力的提升。同時閱讀的相關內(nèi)容也是老師們進行相應的篩選總結而沉淀下來的,也就一定更具有閱讀價值。但是這種教學模式在近幾年才逐漸成型并興起,在應用的廣泛程度來說還明顯不足,比如學困生識字量不夠,直接導致閱讀滯后,因此應當通過良好的實踐證明及其功能性,當然,群文閱讀教學和主題閱讀一篇帶多篇的閱讀方式一樣,只是單篇精讀教學的補充,決不能代替課文的精讀教學。小學群文閱讀教學的基本特征應該是“學生的自主閱讀、師生交流分享,在合作分享中實現(xiàn)集體的建構”。
參考文獻:
[1]于澤元,王雁玲,黃利梅.群文閱讀:從形式變化到理念變革[J].中國教育學刊,2013(6).
[2][英]洛克.教育漫話[M].傅任敢,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137.
[3]周國平.經(jīng)典的理由[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