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倩
醫(yī)學機能實驗學的分階段教學
◎徐倩
醫(yī)學機能實驗學是一門醫(yī)學生必修的實驗課,它對醫(yī)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今后進入臨床階段的學習起到重要作用。本文提出醫(yī)學技能學以分階段教學的方式,將其分為基礎實驗階段,設計性試驗階段及創(chuàng)新性試驗階段,提高大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達到培養(yǎng)專業(yè)知識扎實和臨床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醫(yī)學人才的目的。
醫(yī)學機能實驗學形成于20世紀90年代,是生理學、病理生理學以及藥理學三門學科的實驗的有機整合,主要探索正?;蚧疾C體機能活動的規(guī)律,藥物對機體作用及作用機制?,F(xiàn)今大多數(shù)高校該課程的開設,與相關理論課上課的時間配套,依照先生理實驗,再病生及藥理實驗這樣的順序開課,雖然會有綜合實驗,但還是存在學生自身對實驗設計過程生疏,創(chuàng)新能力偏低,自行解決問題能力不足的現(xiàn)象。可通過分階段教學,將一學年的機能實驗學分為基礎實驗階段,設計性實驗階段以及創(chuàng)新性實驗階段,增強學生對實驗設計的熟知,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自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
這一階段開設的都是生理相關的驗證性實驗,學生在這個階段都可以熟練掌握各類動物操作以及相關的基本儀器器械的使用。在這個階段實驗教學,配合生理學的教學內容,教師主要是采取講授式教學,課堂上重點講解相關實驗步驟,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按照已經設計好的實驗步驟嚴格進行實驗,并且記錄好實驗結果。在實驗結束以后,要求每個小組對自己的實驗結果相互之間進行討論,驗證理論課學習的相關理論。在這個階段,學生課學會基本實驗操作儀器器械使用,以及小組團隊分工合作,學會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實驗結果,書寫實驗報告。
學生已經經過了一學期的時間熟練掌握了相關的實驗操作,且具備了一定的分析能力熟悉了分工合作過程,到了這個階段都是病理生理以及藥理學相關實驗,相對生理實驗而言,操作相對較簡單。為了更好的達到教學目的,這階段的教學又可以分為兩個小階段。
變驗證為設計階段。這階段可將驗證性實驗中間某個幾個關鍵步驟或者條件隱藏,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補充缺失的實驗步驟或條件,再通過實驗驗證實驗原理[2]。雖然實驗目的與原理都是一樣的,但是學生學習能力知識層次不一樣,使得其選取的實驗方法不一樣。這個階段學生通過實驗可以真正體會到為何要這樣設計實驗步驟,了解到每個實驗步驟具備的意義。在這個過程中訓練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并且開始逐漸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以“肝性腦病發(fā)病機制”實驗為例子,可將實驗組的設定隱藏,讓學生自己去定奪要幾個實驗組,每個實驗組動物分別怎么進行處理,如要加大難度可以讓學生自己確定觀察指標,觀察的實驗結果說明了什么。
教師命題設計階段。這階段需要教師確定實驗題目,要求實驗題目設定需要學生能力范圍內,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又能達到提高學生思考能力的目的。這需要增加實驗課時,學生需要在課堂查閱資料,每組學生分配好任務,依靠前階段的獲得知識,討論設計好實驗。如在學生已經學習過“兔動脈血壓調節(jié)”這個實驗后,開設“藥物對兔膽汁分泌的影響”,這個實驗藥物的種類劑量,實驗步驟以及觀察指標需要學生自己設定,實驗中還要求學生要自行學會膽總管插管,實驗結果出來以后還需要分析不同藥物對膽汁分泌是如何影響的。這樣一個過程即提高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學生的動手能力;還逐漸熟悉了要設計實驗的基本步驟:即查詢資料,設計實驗步驟,觀察記錄結果,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為下一步創(chuàng)新性實驗階段打下基礎。
學生學習《生理學》、《生物化學》以及《細胞生物學》等相關基礎理論課,并且已經學會了基本實驗技能的前提下,通過前兩個階段的學習與訓練,即可進入這一階段了。
教師首先要總結設計性實驗中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并詳細且系統(tǒng)的為學生講解如何自行設定一個創(chuàng)新性課題:選題方面要新穎可行,這時期的工作量很大,要查詢大量資料,看選題是否符合要求;實驗設定中要嚴格遵守對照重復等原則,實驗組的設定要嚴格遵守對照原則,且實驗結果必須重復出現(xiàn)三次以上才有效;觀察指標設定要合理精確,需要客觀能觀察到的,且區(qū)分度很高的一些指標;實驗結果的相關數(shù)據(jù)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
教師需要指導學生書寫課題,如立項,則就需指導學生進行實驗,針對實驗中出現(xiàn)的問題不斷改進實驗,得到實驗結果,最終達到實驗目的。等實驗結束后,教師還需指導學生書寫論文,學生論文發(fā)表,書寫結題報告,順利結題,這一階段學生的學習才算結束。在這一階段,教師逐漸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創(chuàng)新能力,將學生書寫畢業(yè)論文或者畢業(yè)設計提前演練,為學生后期臨床的學習奠定基礎。
在機能實驗學教學中這種分階段教學法逐步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查閱整理資料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實驗報告書寫論文撰寫能力。符合教學改革的要求,體現(xiàn)學生的主導地位,提高了學生綜合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在整個實驗教學中,還能利用虛擬實驗室的模擬實驗平臺,讓學生在實驗前在模擬實驗平臺上預習并熟悉實驗步驟;或以微課或者慕課形式展開課程的講授,提高學生對學科的興趣以及自學能力;更可以開展機能實驗大賽,增加學生的競爭意識。
總之,機能實驗學教學改革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教學方法的多樣,教學內容的廣泛,最終目的培養(yǎng)專業(yè)知識扎實和臨床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醫(yī)學人才。要達到這一目的,需要各個實驗學科教學的老師不斷進行總結經驗,探索新的方式。
(作者單位:長沙醫(yī)學院基礎醫(yī)學院)
長醫(yī)教〔2016〕29號教改項目“機能實驗學教學中開設創(chuàng)新性實驗提高學生科研能力的實踐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