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偉,王璐雯,孔群喜
(南京財經大學產業(yè)發(fā)展研究院,南京 210046)
【經濟與管理研究】
國內市場規(guī)模與服務貿易進口
——兼論服務貿易進口的空間效應
李曉偉,王璐雯,孔群喜
(南京財經大學產業(yè)發(fā)展研究院,南京 210046)
通過構建空間計量模型,利用包括中國在內的24個國家2000—2012年的服務進口貿易數據,研究了國內市場規(guī)模對服務進口貿易的影響。在此基礎之上,分析服務進口貿易的空間溢出效應,以加深對服務進口貿易的認識。結果表明,國內市場的擴大能夠在較大程度上刺激服務進口貿易的發(fā)生;此外,服務進口貿易具有空間集聚特征,即服務進口國之間具有較強的空間相關性。
服務業(yè);需求;空間計量;溢出效應
改革開放為中國經濟騰飛提供了難得機遇,中國經濟連續(xù)30多年高增長,創(chuàng)造了增長奇跡。特別是2001年加入WTO后,中國出口總量急劇增加,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經濟增長,被稱為中國經濟增長中的“出口奇跡”。但是,目前我國經濟增長已經進入結構性減速階段,有學者預測未來十年我國經濟增速將低于8%[1]。從外貿領域看,我國長期以來注重出口貿易,但在世界經濟增長動力仍顯不足、國內結構調整不斷深化的大背景下,外需不增反減,若繼續(xù)強調促進出口貿易很可能會使我國經濟陷入“貧困化增長”,因此,亟需把進口貿易作為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手段,發(fā)揮進口貿易的溢出效應,挖掘經濟增長的新動力[2]。
在后金融危機時代的經濟全球化和國際分工格局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內需擴大是否會對服務進口有促進作用,進而拉動一國經濟增長?全球服務貿易進口又是否會對彼此產生相互作用,存在空間效應?服務貿易進口是否帶來了空間溢出效應,從而有效避免了服務增長“悖論”?對這些問題的探索和研究,不僅可以進一步豐富國際貿易理論和新經濟地理理論,為后危機時代發(fā)掘經濟增長的潛在動力提供方向,同時還能為轉變國家宏觀調控和管理政策提供思路和理論基礎,為我國現階段實施“供給側改革”提供依據和導向。
本文擬采用中國與23個OECD國家之間的服務貿易進口數據,在擴展的引力模型基礎上,分別采用SAR和SEM方法對服務貿易進口的空間溢出效應進行研究,以期能為我國服務貿易的發(fā)展提供理論依據。
(一)空間面板數據模型
空間計量模型的選擇是空間計量建模的首要問題,同時也是空間計量模型實證分析的關鍵。最常見的三種空間計量模型分別是空間誤差模型(SEM)、空間自回歸模型(SAR)和空間杜賓模型(SDM)。根據Rey和Montouri的論述,當經濟體受到復雜的溢出效應影響而偏離穩(wěn)定狀態(tài)時,應當采用空間誤差模型??臻g誤差模型主要從空間潛在效應去分析空間相關性。空間自回歸模型則主要用來探求相鄰地區(qū)的因變量對本地區(qū)該因變量的影響,也就是空間溢出效應的影響。空間杜賓模型則同時考慮到因變量的空間溢出效應和誤差項空間依賴情況。它們的表達式分別對應公式(1)、(2)和(3)。
(1)、(2)和(3)式中,被解釋變量y為n維列向量,解釋變量X是n×k的矩陣,W是n×n維的空間權重矩陣,主要用各國之間距離的倒數來表示;β為解釋變量的系數,是(k×1)矩陣,用來解釋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程度;ρ為空間自回歸系數,用于表示樣本觀測值之間的空間依賴性,并以此來衡量該地區(qū)以外的因變量對該地區(qū)的溢出效應;λ則為空間自相關系數,ε和μ是隨機誤差項,In是n階單位矩陣。
(二)變量選取與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了包括中國在內的24個國家樣本,除中國外,其他23個國家均為OECD國家,樣本國家主要分布在歐洲。按國土面積分,23個OECD國家中大國比較少,一共只有3個,分別是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美國,其他20個國家均屬于小國家。從國民生產總值規(guī)模來看,2000—2012年平均在萬億美元以下的國家有12個,介于萬億和十萬億之間的國家有11個,十萬億以上的國家有1個,這23個OECD國家在世界經濟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國是國際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中國與這23個OECD國家之間頻繁發(fā)生貿易,這使得本文的研究具有現實意義[3]。
1.因變量
采取服務貿易進口(im)作為因變量,數據來源于中國統(tǒng)計年鑒和OECD數據庫。該數據庫中含有23個OECD國家與中國的服務貿易進口數據,表示一國從另一國進口的服務貿易額。
2.自變量
需求規(guī)模。運用一國國民生產總值(gdp)來衡量一國的市場需求規(guī)模。此外,還包括全球整體gdp,文中用wgdp表示。數據來自中國統(tǒng)計年鑒和世界銀行統(tǒng)計數據庫(The World Bank Statistics)。
距離變量(dis)。在國際貿易活動中的一般情況下,兩個國家距離越近,進口貿易額就越大,國與國之間的服務貿易進口也就越便利。文中運用一個國家到其他23國之間的平均距離來表示距離變量。
法律結構和產權保護(spr)。該數據由審判獨立性、公正的法院、產權保護、軍事干預法制和政治進程、獨立的司法體系、依法執(zhí)行的合同數和對財產轉讓的規(guī)模顯著數目等6個方面組成,用來描述一國司法體系的完備程度。該數據來源于中國統(tǒng)計年鑒和加拿大弗雷澤研究所全球經濟自由化指數數據庫。
3.控制變量
為了增加結果的穩(wěn)健性,不忽略可能影響各國服務進口的其他因素,本文將引入兩類控制變量。一類是區(qū)域特征控制變量,另一類是語言特征控制變量。
(1)區(qū)域的特征變量:貿易組織(oecd、nafta),這是一個啞變量。在出口貿易中,如果兩個國家同處于一個貿易區(qū)則記為1,否則記為0。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為了快速發(fā)展經濟,西方各國紛紛加入區(qū)域性貿易組織。具有代表性的貿易組織有,歐盟(oecd)和北美自由貿易區(qū)(nafta)。在貿易組織內部,貿易國可以獲得政策優(yōu)惠,貿易壁壘得以降低,從而便于組織內部國家之間貿易的進行。
(2)語言特征變量:官方語言(lan),該指標也是一個啞變量。如果兩國擁有相同的官方語言,則記為1,否則記為0。在國際貿易中,可以想象,如果兩個國家的官方語言不同,在進行貿易時沒有使用統(tǒng)一的語言,那么貿易難以實現。
所有變量的統(tǒng)計性見表1(部分變量經過了對數化處理)。
表1 變量統(tǒng)計性描述
(一)空間相關性檢驗結果
表2是根據公式(1)計算得到的Moran指數,同時也報告了相應的Z統(tǒng)計量和顯著性水平。從表2可以看出,結合地理距離權重計算得到的2000— 2012年間的Moran指數全部通過了1%的顯著性水平檢驗。由于相應的Moran指數的計算值絕大部分都顯著為正,且處于0.290~0.562之間,這表明中國以及23個OECD國家服務業(yè)進口在空間分布上存在顯著的正向相關性。以上結果意味著,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和23個OECD成員國的服務業(yè)進口貿易水平并不具有隨機特征,而是在進口貿易開放程度相似的區(qū)域具有顯著的地理集中的趨勢。也就是說,進口貿易開放程度較高的國家在地理上相互鄰近,而進口貿易開放程度較低的國家在地理上也傾向于集中在一起。
進一步看,圖1直觀地描述了2000年到2012年服務業(yè)進口水平的空間相關性情況。從圖1可知,包括中國在內的24個國家的服務業(yè)進口具有較強的空間相關性,而且在2002年之后的10年間,服務業(yè)進口貿易具有正向相關性且波動不大。這與Moran指數分析得到的結論是一致的,再次證實了國家層面的服務業(yè)進口貿易開放存在正向空間相關性[4]。
圖1 2000—2012年我國服務進口水平的空間相關性趨勢圖
(二)普通面板實證結果
利用2000—2012年包括中國在內的24個國家的經濟數據,分別對普通面板模型和空間效應模型進行估計,實證結果如表3所示。
表3的前半部分分別報告了普通面板模型和空間效應模型的估計結果,下半部分給出了用于判斷估計結果好壞的Wald和R2統(tǒng)計量。普通面板模型和空間效應模型都通過了wald檢驗,且R2都處于0.78左右,模型的擬合效果較好。從模型1到模型4,不斷加入變量,R2基本穩(wěn)定在0.78,其擬合效果較好,故選擇模型4作為估計結果。模型5在模型4的基礎上加入了空間解釋變量,可看作是對模型4的穩(wěn)健性檢驗。觀察表3,可得到如下結果:
表2 我國和23個OECD國服務進口水平的空間相關性檢驗
第一,國內市場規(guī)模的系數顯著為正,即服務進口的國內需求彈性為正,說明國內市場的擴大能夠在較大程度上提升服務業(yè)的進口。具體來看,國內需求每增加1個百分點,一國服務業(yè)進口就會增加0.911個百分點。我國擴大內需戰(zhàn)略對于服務業(yè)進口績效的提升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同時,服務業(yè)進口會隨著世界總體GDP的增加而擴大,具體來看,世界總體GDP每增加1個百分點,會促進本國服務業(yè)進口增加0.491個百分點。
第二,普通面板模型表明,貿易雙方的距離每增加一個百分點,服務業(yè)進口會減少0.663個百分點。這意味著,距離是限制服務業(yè)進口貿易的一個重要因素,在距離較遠、邊界不相鄰的國家之間,服務業(yè)進口貿易較難開展。從另一個角度看,為了貿易的順利進行,避免貿易雙方的文化與生活習慣差異對服務產生影響,一國更容易從距離本國較近的國家進口服務品[5]。
與模型4不同的是,空間效應模型中的距離因素對服務進口貿易的影響系數為正。換言之,地理距離對國際貿易具有促進作用,這與王慶喜、徐維祥的研究結論相悖。從市場分割角度來看,距離越遠意味著各自市場上的產品異質性更強,國內企業(yè)就更有動力進口,使國內市場產品更加多樣化。因此,相對于較大市場規(guī)模和利潤空間而言,空間效應造成的運輸成本顯得微不足道,距離因素將不會阻礙出口。
第三,服務業(yè)的進口量與制度因素成正相關。本文回歸結果雖不顯著,但眾所周知,良好的制度環(huán)境以及強有力的合約執(zhí)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服務貿易的進口。至于OECD、NAFTA這兩個自由貿易區(qū)以及共語言變量,這些雖也都不顯著,但可以得出,OECD的區(qū)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傾向于為服務品的進口貿易提供便利,NAFTA的區(qū)域一體化傾向于阻礙一國的服務品進口[6],貿易伙伴國擁有共同語言對服務進口貿易不利的結論。其中共語言的結論與預期存在偏差。
表3 服務進口貿易普通面板回歸和空間效應模型
第四,空間效應模型中w*lnim的系數顯著為正,相鄰國家的服務貿易進口增加一個百分點,可以促使本國服務貿易進口增加0.665個百分點。換句話說,鄰近國家的服務進口貿易量大,本國服務進口貿易量也相對較大;鄰近國家的服務進口貿易量小,本國的服務進口貿易量也相對較小。徐建軍和汪浩瀚的研究發(fā)現,中國的貿易開放具有較強的空間相關性。本文的研究得到了同樣的結論,表明服務進口貿易的空間效應更多地體現為一種趨同效應。
(三)空間計量回歸結果
為了詳細探討服務業(yè)進口貿易的空間效應,本文將空間效應模型進一步劃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空間杜賓模型(SDM)、空間自回歸模型(SAR)、空間誤差模型(SEM)。這三個模型的擬合效果均比較好,回歸模型擬合優(yōu)度都在0.8左右,且均通過Log-L檢驗。觀察表4,可得到以下結果:
第一,三種空間回歸模型的空間效應系數均通過了至少10%的顯著性檢驗,即服務貿易開放在空間上具有顯著的相關性。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這里估計出的rho、ρ和λ都一致為正,表明包括中國在內的24個國家的服務品進口貿易呈現一種趨同效應。以表4中的空間自回歸模型為例,相鄰國家的總體服務貿易進口每上升1個百分點,該國的服務進口貿易就相應提高0.662個百分點,顯然,這與表3中的空間效應模型的結論相符。
第二,在三個模型中,本國GDP對服務進口貿易的影響系數分別為0.812、0.894和0.805,且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通過了檢驗,表明一國內部市場規(guī)模擴大顯著地促進其服務進口貿易的發(fā)展;三個模型中的世界GDP對服務進口貿易的影響系數顯著為正,說明隨著全球經濟增長,服務進口量會增加。而空間杜賓模型和空間誤差模型相比,空間自回歸模型中的制度(spr)對服務進口貿易的影響系數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這與表3中的空間效應模型所得結果是一致的。究其原因,貿易的順利進行要求制度的一致性,但是空間效應(此處特指相鄰國家的服務貿易進口對本國服務貿易進口的影響)的存在使得制度的作用被弱化了??臻g杜賓模型(SDM)和空間誤差模型(SEM)中的距離(lndis)對服務業(yè)進口貿易的影響系數分別在10% 和1%的顯著性水平上一致為正,由此可以認為,距離對服務業(yè)進口貿易具有反向抑制作用。一國更傾向于從空間上相鄰的國家進口服務品,然而空間自回歸模型(SAR)中的距離(lndis)對服務進口貿易的影響系數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相關解釋與上文空間效應模型類似,此處不再贅述。三個模型中的OECD自貿區(qū)對服務進口貿易的影響系數顯著為正,說明加入OECD自由貿易區(qū)有利于服務進口貿易的進行,這主要是中國的政策導向所致。三個模型中的NAFTA對服務業(yè)進口貿易的影響系數均沒有通過檢驗,且系數有正有負,可見加入NAFTA組織對服務進口貿易的影響尚不能確定。雖然空間杜賓模型(SDM)和空間誤差模型(SEM)中的語言(lan)對服務進口貿易的影響系數為負,但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空間自回歸模型中的語言對服務進口貿易的影響系數顯著為負,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貿易雙方的語言一致性不利于服務貿易的進口,這與蘇劍的研究結論不一致。本文認為樣本中語言共通的國家更有可能相鄰,而相鄰國家的產品以及原材料更趨于同質性,故服務進口貿易不易發(fā)生。
表4 服務進口貿易的SDM模型、SAR模型和SEM模型
此外,空間杜賓模型(SDM)中顯示出服務貿易進口與國內GDP的滯后項(wlngdp)正相關,可是其系數卻不顯著,意味著國內GDP對服務貿易進口不具有滯后效應。另外,世界GDP的滯后項(wlnwgdp)對服務業(yè)進口貿易的影響系數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通過了檢驗,系數值為-0.275,表明世界GDP對服務貿易進口具有滯后效應。
隨著國際分工的不斷發(fā)展,服務貿易逐漸成為國際經貿競爭的新領域,服務貿易發(fā)展也成為衡量國家經貿競爭力和國際經濟地位的重要指標。隨著我國經濟發(fā)展方式的轉變,逐步將戰(zhàn)略重點從外需轉移到內需的構建上。本文從服務進口貿易的空間溢出效應出發(fā),嘗試利用空間計量模型探討國內需求如何影響一個國家的服務進口貿易,在引力模型分析框架基礎上建立擴展模型,利用我國與23個OECD國家2000—2012年面板數據進行相應的實證檢驗,主要結論與啟示如下:
第一,中國與23個OECD國家的服務進口貿易具有空間集聚特征,國家之間地理位置越臨近,進口貿易越集中,即服務進口國家之間具有較強的空間相關性。因此,各國應充分重視這種跨區(qū)域的空間關聯,努力打破行政區(qū)劃的制約和地理距離的束縛,通過加強區(qū)域間的經貿合作,逐步實現貿易開放的利益共享,同時也要注意縮短國家之間的交通運輸路線,盡量選取周邊相鄰國家進口服務產品,以便節(jié)約貿易成本[7]。
第二,服務貿易進口對本地市場需求規(guī)模和世界市場規(guī)模均具有顯著促進作用,說明無論是本地市場規(guī)模還是世界市場規(guī)模的擴大都會在較大程度上刺激服務進口貿易的發(fā)展。因此,在有效扭轉我國服務貿易逆差的前提下,相關部門應對內需規(guī)模的擴張進行適度調節(jié),在不加劇貿易逆差的情況下實施內需規(guī)模擴張戰(zhàn)略。
第三,制度因素的影響系數僅在空間誤差模型中顯著為正,這是由于諸如他國對外貿易政策、政局穩(wěn)定性以及對國外產品的偏好等不可測制度因素對服務進口的影響造成的。在貿易制度方面,應完善服務貿易法律體系建設,加大政策性金融機構支持力度[8]。
[1]張平,劉霞輝,袁富華,陳昌兵,陸明濤.中國經濟長期增長路徑、效率與潛在增長水平[J].經濟研究,2012(11):4-17,75.
[2]裴長洪.對未來經濟發(fā)展取向和增長理念的若干分析:學習理解中央關于經濟工作的新精神、新部署[J].經濟學動態(tài),2013(2):4-8.
[3]陳啟斐,王晶晶,岳中剛.擴大內需戰(zhàn)略能否扭轉我國服務貿易逆差:來自我國和23個OECD國家的面板數據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14(2):86-95.
[4]徐建軍,汪浩瀚.我國省域貿易開放和空間相關性及其驅動因素的實證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13(8):107-118.
[5]蘇劍.語言距離影響國際貿易的理論機理與政策推演[J].學術月刊,2015(12):59-64.
[6]B.Lejour,J-W.de Paiva Verheijden.Services Trade within Canada and the European Union[J].Services Industries Journal,2007(4):389-409.
[7]Ulaanbaatar,Impact of international air service liberalizationonMongolia[J].EconomicPolicyReformand Competitiveness Project,USAID,2011.
[8]Joseph Francois,Bernard Hoekman,Services Trade and Policy.Economics working papers[R].Department of Economics,Johannes Kepler University Linz,Austria,2009.
(編輯:王志偉林鋼)
Can Domestic Market Demand Enhance Service Trade Import:A Research into the Spatial Spillover of Service Trade Import
LI Xiao-wei,WANG Lu-wen,KONG Qun-xi
(Research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Nanjing 210046, China)
This article exlpores the impact of the size of domestic market on service trade import by constructing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 on the basis of service trade import data of 24 countries including China from 2000 to 2012.Based on the study,this paper tries to find out the spatial spillover of service trade import so as to better understand of it.Impirical study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xpansion of domestic market can stimulate service trade import to a large extent,and that imports of services trade of a country bear a spatial clustering feature,which means that a strong spatial correlation between service-importing countries does exist.
service industry;demand;spatial econometrics;spillover effect
F 746.18
A
1671-4806(2016)06-0001-06
2016-09-10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71303105);江蘇省高校優(yōu)勢學科建設工程資助項目(PAPD)
李曉偉(1992—),女,安徽亳州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服務經濟與公共政策;王璐雯(1992—),女,江蘇丹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產業(yè)組織與服務經濟;孔群喜(1981—),男,江蘇徐州人,副教授,經濟學博士,研究方向為服務經濟、產業(yè)組織與公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