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威
淺析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及我國對策
孔 威
當今世界,在經濟全球化與金融深化并行、電子商務從誕生到一步步成熟的大環(huán)境下,無數全新的交易方式不斷沖擊著傳統(tǒng)貿易體制。文章從電子商務基本概念及特點切入,分析當今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并提出一些建議,供我國對外貿易公司參考。
電子商務;國際貿易;影響;對策
電子商務(Electronic Commerce)是隨著互聯網(Internet)的發(fā)展而產生的。20世紀90年代,電子商務雛形誕生。這種新型的商務方式一經產生就改變了企業(yè)的銷售和經營模式。近些年來,傳統(tǒng)企業(yè)逐步由純線下銷售向線上發(fā)布消息、線下銷售相結合過渡。
對于電子商務的定義,目前比較權威的是世界電子商務會議(The World Business Agenda for Electronic Commerce)于1997年11月提出的:電子商務是指整個貿易活動實現電子化。此定義簡明扼要地概括了電子商務的基本特征:首先,電子商務是一種貿易活動,即商品和服務的交換;再者,電子商務于傳統(tǒng)商務的不同就在于電子商務實現了電子化;最后,電子商務是一個有機整體,是不可割裂的。同時,必須指出的是,電子商務的類型主要有B2C(Business-to-Customer),B2B(Business-to-Business),C2C (Customer-to-Customer),B2G(Business-to-Government),O2O(Online-to-Offline)等。其中國際貿易中應用最多最廣泛的是B2B,也即企業(yè)與企業(yè)間的貿易。這種電子商務類型也是本文討論的重點。
總的來說,電子商務有如下特點:
(一)經營業(yè)務的全球性
當今世界已成為一個整體,只要有一臺可以連接因特網的計算機,就可以與全世界交流。一個企業(yè)進行電子商務,僅僅局限于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qū)是不可能也是不現實的。
(二)交易成本的低廉性
如上所述,與世界交流已經觸手可及,與傳統(tǒng)商務相比,電子商務的交易成本幾乎趨于零,特別是交通成本和中介費用的大幅度降低。
(三)服務范圍的外延性
隨著電子商務的誕生,原先許多不能進行貿易或交易成本很高的商品或服務,都可以通過電子商務進行貿易。如軟件服務、物流、支付等。
(四)商品成本的抽象性
根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商品的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無差異的人類勞動,商品交換遵從等價交換原則。而當今電子商務的發(fā)展,使商品成本由傳統(tǒng)上的制造成本、交易成本、運輸成本向更抽象的知識、技術、版權成本轉移。價格仍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制造成本卻大大低于價格。最典型的例子在于軟件服務,刻錄一張正版軟件CD的成本極低,而其售價卻是其制造成本的幾十甚至上百倍。顯然,當今知識經濟的興起是建立在電子商務帶來的傳統(tǒng)意義上商品成本的大幅度下降的基礎上的。
(一)對于貿易流程的影響
1.交易準備階段
在交易準備階段,傳統(tǒng)的商務模式是出口商和進口商通過函電,甚至是面對面進行磋商、發(fā)盤、還盤等一系列的交易準備活動。而隨著電子商務的發(fā)展,進出口商之間的磋商已經被電子郵件、視頻會議等方式所取代。這大大降低了國際貿易準備階段的交流成本,提高了貿易成功的可能性。
2.合同訂立階段
電子商務的出現,使電子合同成為可以與紙質合同相提并論的契約載體。一個合同的訂立如今已經不再需要雙方到場簽字,只需要帶有安全保護措施的電子郵件就可以完成。電子合同方便快捷、保密性強,且不易丟失,具有先前紙質合同所不具有的一系列優(yōu)點。
3.履約階段
履約階段是國際貿易過程中至關重要的階段。國際貿易單據,作為國際貿易活動中信息流的載體,是商品物權和責任劃分的重要依據。傳統(tǒng)的單據大多通過郵遞等方式運輸,運輸時間較長、成本較高、安全性較差等缺點較為突出。電子商務則通過電子數據交換(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等形式將實體信息流轉化為電子信息流,通過加密、數字證書等方式保障了單據的安全性,縮短了國際貿易的周期,加快了商品流、資金流的流動,推動了國際貿易的進程。
(二)對外貿企業(yè)的影響
1.促使企業(yè)結構轉變
傳統(tǒng)意義上的垂直型企業(yè)目前已不太適用于電子商務環(huán)境中,電子商務要求企業(yè)實現基本信息化,各部門間信息交流實現即時化,這就推動企業(yè)由垂直型結構向扁平化結構轉變。最終使企業(yè)結構更加優(yōu)化,部門聯系更加緊密,交流成本更加低廉。
2.無紙貿易出現
作為一種新興的貿易方式,無紙貿易是指貿易鏈的各個參與方利用電子信息方式,實現信息流、貨物流和資金流的協(xié)調流動,以完成國際貿易活動的交易全過程。很顯然,無紙貿易是由電子商務催生的,是電子商務的一部分。
3.國際信息貿易格局形成
如前所述,信息在國際貿易實務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電子商務的普及,使國際信息成為可能,并進一步催化了國際信息貿易從國際貿易中分離出來,正在逐步占據國際貿易額中越來越多的比例。國際信息貿易與國際商品貿易、國際服務貿易三足鼎立局面正在形成。
(三)對政府的影響
電子商務使稅收的征收更加困難。一方面,電子商務環(huán)境下的國際貿易交易大多虛擬化,交易地點,交易人員,交易標的難以確定;另一方面,傳統(tǒng)的稅收憑證都是紙質的,易于稅收部門管理監(jiān)督,而在電子商務下,憑據以電子化居多,這就給國際逃稅帶來了可乘之機。
(一)對我國外貿企業(yè)的建議
1.應基本實現信息化
對于企業(yè)來說,要想融入當今國際貿易格局,僅依靠傳統(tǒng)意義上的交易方式已遠遠不夠。特別是隨著B2B的興起及蓬勃發(fā)展,企業(yè)應加速建立適合自己的電子商務體系。從電子商務站點的規(guī)劃、分析、設計、實施到站點的運行和維護,每一個步驟都要求企業(yè)精益求精又不失創(chuàng)新性。這就要求我國外貿企業(yè)重視電子商務的建立和完善,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財力以基本實現外貿信息化。
2.應以積極的姿態(tài)參與到國際貿易的新形勢中
企業(yè)不能畏首畏尾,裹足不前,也不能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應該以正確的心態(tài)和包容的態(tài)度參與到國際貿易中,特別是電子商務下信息交流異常便利,企業(yè)應抓住機遇,在當今國際貿易新格局中創(chuàng)造商機。
(二)對我國政府的建議
1.注重對外貿流程的監(jiān)管
如前文所述,電子商務下金融、物流、生產、銷售等各方面的融合進一步加劇,這就要求政府必須對整個貿易流程進行必要的監(jiān)管,以保證交易安全以及順利進行。同時,在這樣一個多部門多行業(yè)參與進行的貿易中,單純憑市場自發(fā)調節(jié),是很難實現資源的最優(yōu)配置的,這就給政府的管理提供了理論基礎。
2.注重相關法律制度的制定
與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沖擊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當今國際上以及各個國家在此方面法律制度的不完善。這就要求政府加快建立健全保障電子商務環(huán)境下國際貿易的法律機制,為其順利進行提供政策法律依據,使其更好地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
[1]古貞,汪渝,李德強等.電子商務概論[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5.
[2]黎孝先,王健.國際貿易實務(第五版)[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1.
[3]南洋.電子商務對我國國際貿易發(fā)展的影響與對策[J].金融理論與教學,2012,(05):75-76.
[4]喬陽,沈孟,劉杰,楊光,岳強.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及應用現狀分析[J].對外經貿,2012,(03):39-41.
F740
A
1008-4428(2016)04-90-02
孔威,男,安徽桐城人,現就讀于長安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