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淺談信息化背景下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

    2016-12-23 09:53:12趙辰欣
    青春歲月 2016年22期
    關鍵詞:高職院校心理健康信息化

    趙辰欣

    【摘要】信息化背景下,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受到了新的沖擊和挑戰(zhàn),學生的心理和思維方式產生了重大變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重點在于傳統(tǒng)教學內容和方法與現(xiàn)代信息化手段相融合,從而激發(fā)和滿足學生的興趣和內在需求。本文在分析目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現(xiàn)狀的基礎上,從課程定位、課程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評價與師資等方面探索信息化背景下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的突破點。

    【關鍵詞】信息化;高職院校;心理健康;課程;改革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已成為高職院校的必修課程納入學生素質教育的教學計劃。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教育、教學信息化的發(fā)展,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探索采用信息化手段,以網絡平臺為互動形式的信息化教學模式。利用豐富的網絡教育資源,通過開發(fā)網絡課程資源,利用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教學手段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從而提升教學效率。

    一、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現(xiàn)狀

    1、課程定位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課程的開設時間、形式、范圍存在著地區(qū)和學校的差異性。根據相關文獻數(shù)據統(tǒng)計:截至2010年江西省高職院校中有46.7%學校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26.7%學校開設的是選修課,還有26.7%未開設課程。隨著天津市教委對各級各類學校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視,天津市各高職院校陸續(xù)開設心理健康教育選修課、必修課。在天津市教委出臺《市教委關于進一步加強各級各類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施意見》(津教委〔2015〕26號)中提出各級各類學校要保證學生在校期間普遍接受系統(tǒng)的心理健康課程教育,高校要按照教育部和市教委要求,開設公共必修課,落實規(guī)定的學時學分??梢?,相關部門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重視。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屬于基礎通識類課程,以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素質,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為教育教學的總體目標。一般高職院校都會將課程安排在大一年級,多數(shù)為第一學期進行。開課的班級規(guī)模多為大班(60人以上),總課時大多安排在18-36課時。

    2、課程目標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目標是指一定時期內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所要達到的預期效果,它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的出發(fā)點和歸宿,規(guī)范著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方向,指導著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課程評價等。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多以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素質,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為教育教學的總體目標。相關調查研究表明:目前大多高校該課程的目標基本上還停留在目標的初級階段,即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簡單心理調適方法的介紹,所以這也是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不能取得實質性突破的關鍵問題所在。

    3、教學內容

    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課程教學內容多以自主選取的教材為載體,選用的教材有《大學生心理健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心理衛(wèi)生與保健》、《大學生心理素質教程》、《大學生心理健康與調適》等,且在使用過程中不能隨著學生的變化及時更換教材或更新教學內容。教材的內容大都包含了自我認知、人際交往、人格、情緒、戀愛、學習、就業(yè)等內容,這些內容不分年級,缺乏針對性;在編排方面,教材是按學科知識編排,注重知識結構的完整性,案例老化,敘事語言與風格比較刻板,理論色彩過濃,盡管加入了心理測驗,心理活動等板塊,但主要依托紙質教材,缺少動態(tài)性、資源型、數(shù)字化內容,因此,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不易引起學生的興趣。

    4、教學手段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課程受到班級人數(shù)、教學場地、教學資源等方面的限制,日常教學中,多采用知識講授法、課堂討論法、案例講解法等教學手段,而互動教學、團體輔導、專題活動開展法的使用頻率較低,且很少使用微信平臺、問卷星、藍墨云班課等信息化教學手段,很難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進行自主探索的教學效果。

    5、教學師資

    教師是課程教學情境中的主體之一,也是課程教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心理健康課程多歸屬于學生處等學生管理部門,因此,一部分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師資大多來自于各院系、職能部門的學生管理人員中的兼職教師,尤其是各院系輔導員。但由于輔導員的工作內容較多,工作范圍廣泛、師生比不足等原因,導致教師的精力、時間受限,影響課程效果;此外,高職院校輔導員的專業(yè)背景各異,非教育學、心理學專業(yè)的人數(shù)較多,在課程教授的專業(yè)化程度上受限制。還有一部分學校的心理健康課程是由學校的學生心理健康中心的專職心理教師擔任,但由于教師數(shù)量有限,且對各專業(yè)學生特點不夠了解,缺乏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此外,相關調查表明: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任課教師主要以兼職教師為主,專職教師所占的比例較小。

    二、高職院校心理健康課程改革探索

    1、課程定位

    (1)心理健康課程與其他課程的區(qū)別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其他課程一樣,是學校課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也有其不同于其他課程的特點,心理健康教育屬于通識類課程,是一門跨學科的課程,其內容涉及廣泛,包括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哲學等多個領域,同時課程也有其獨立的目標、內容和方法,與其他課程相比有明顯差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在課程目標和任務上,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學習心理健康知識,解析異常的心理問題及行為,學習調適心理問題的方法和手段,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品質和開發(fā)心理潛能,促進個體的心理成熟為目的,以便為以后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在教學方法上,心理健康教育教學過程中,師生是平等的和諧的朋友關系。教學過程中,強調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通過互動和教師的講授,進行自我教育,獲得自我成長,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育教學適合運用多種信息化手段,實現(xiàn)線上線下全方位的師生互動,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自我探索潛質,促進學生自我探索。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一門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教學中,教師扮演輔導者、參與者的角色,學生扮演主導者、探索者的角色;教學內容以學生實際需求為出發(fā)點,課程內容要隨著時間、空間、性別、年齡、學科、專業(yè)的不同隨之改變,使學生真正認識到該課程的學習對其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要意義。

    (2)建立全方位心理健康課程目標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課程的目標多數(shù)以布魯姆的教學目標分類法將課程目標分為: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動作、技能領域。教師授課與學生的學習實際密切結合、與企業(yè)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密切結合,知、情、意、行密切結合。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目標不僅包括預防輔導性目標,還包含了發(fā)展性和完善性目標。心理健康課程目標還可以分為認知性課程目標、實踐性課程目標、隱性課程目標:例如以情緒管理為目標,幫助學生分析日常學習、生活中遇到的情緒困擾,并了解自身情緒對身體的影響實現(xiàn)認知性目標;通過團體活動,團體心理測驗、心理輔導等形式幫助學生掌握情緒管理的方法實現(xiàn)實踐性目標。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總目標應圍繞:“樹立心理健康意識,掌握心理調試的方法和技能,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開發(fā)心理潛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進行設置。

    2、豐富教材內容形式及教學內容

    (1)豐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內容、形式

    質量好的教材不僅被教師所接受,也被同學們所喜歡,而且好的教材實踐性、操作性也很強;好的教材,其內容不僅是源于對新的心理學理論的研究,也更貼近時代脈搏,貼近現(xiàn)實生活,貼近學生的心理需要。因此,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編寫的內容、結構方面需從學生的職業(yè)特點及實際問題出發(fā),結合院校專業(yè)特色、以及師資特點發(fā)開校本教材,引入心理測驗、心理活動、心理知識鏈接,豐富教材結構、內容,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可以配套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資源庫、手機APP軟件,將教育教學內容的形式與信息化的手段有機融合。此外,高職院校對于教材的選用和編排必須客觀、理性,且要不斷地更新教材、修訂、完善教材。

    (2)豐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內容

    課程內容是課程目標的載體和具體化,以學生為中心,緊密結合學生實際生活,針對現(xiàn)實需求,從著眼于學生心理健全、心智發(fā)展、積極心理品質培養(yǎng)的角度來進行課程內容的設計。相關調查顯示,學生所希望得課程內容不僅僅包括心理健康理論相關知識,他們更希望課程內容中能增加一些實際技能訓練內容,以提高學生的參與性和課程的實用性。

    此外,不同階段、不同專業(yè)高職院校學生面臨不同的心理問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可以從大學生群體對心理健康內容的需求不同,將教學內容分為三個部分:一是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已發(fā)展為主線的心理健康課程;二是根據不同專業(yè)特點,設計符合學生職業(yè)生涯發(fā)展的職業(yè)心理輔導課程;三是以特殊群體為對象,開展團體輔導課程。

    3、實施多元化教學方法、手段

    相關調查顯示:在學生反映其所希望的教學方法中,首先排在第一位的是角色扮演法,第二位的是案例講解法,課堂討論法排在第三位,還有一些學生直接填上要用“團體輔導”的方式來學習該課程,而在現(xiàn)實教學中的主要方法:知識講授法,則排到最后一位。信息化背景下,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應一改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手段,注重課程的滲透與多樣化,強調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綜合采用小組討論法、案例分析法、啟發(fā)法、創(chuàng)設情景法、角色扮演法、心理測評法、團體心理輔導、自編心理劇展演法、翻轉課堂等多種教學方法;采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心理檔案系統(tǒng)、微視頻、微信平臺、QQ群、藍墨云班課、問卷星等信息化教學手段。利用手機實時互動,變堵為疏;微視頻、動畫、資源庫實現(xiàn)知識的“零存整取”;全方位實現(xiàn)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4、建立多維度的課程評價體系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主要通過課程教學來實現(xiàn),評價作為一種反饋和校正機制,在課程的實施和目標評價過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體而言,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評價主要包括對課程目標的評價、對課程內容的評價、對課程實施的評價以及對課程實施效果的評價。課程目標評價中,通過對各子項目學習目標的自評、師評、小組評,考察各學習項目的教學效果;此外,可以運用專業(yè)化量表對學生進行心理測試,并可比對入學初每位同學的心理普測結果,檢驗課程的效果。

    課程內容評價中,需要考察課程內容是否是學生目前最迫切、最需要、最關注的內容;課程內容的編排是否根據不同年級、不同性別、不同需求,選擇合適的課程內容;課程內容是否反映出企業(yè)、社會對人才心理素質的要求。

    課程教學方法評價中,需要考察課程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否符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是否根據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目標和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是否運用到了信息化的教學手段;課程的教學方法能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協(xié)助學生自我探索。

    課程效果的評價中,成績的高低不能全面反映出個體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因此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效果的評價應該側重在其對學生的發(fā)展功能。主要考查學生心理素質、心理健康水平是否得到提高、積極心理品質是否得到發(fā)展。在評價方法上應該采用過程性評價和課后作業(yè)評價。過程性考核:通過云班課的課堂簽到、課上活動、資源閱讀、師生點贊、教師評分積累學生個人經驗值評價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否有效;課后作業(yè)評價考核:作業(yè)作為課堂的延伸,鼓勵學生思考、創(chuàng)新,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優(yōu)秀作業(yè)在教學資源庫中展示,反哺課堂。

    5、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建設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課程教師的素質是課程實施、課程改革的重要保障。因此,學校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隊伍建設:(1)增加心理專職教師的配置,做好兼職教師的專業(yè)培訓,持證上崗,增強教師的專業(yè)素質,提升教學的科學性;(2)在教學方法與手段上,要注重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專兼職教師的學科教學法及信息化教育教學手段的培訓;(3)鼓勵心理健康教育的專兼職教師積極參與到課程的開發(fā)、改革中,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教學水平。

    總之,高職院校應重視心理健康課程的改革工作,加大改革力度與進程,從而使其更好地為提升高職生綜合職業(yè)素質服務。

    【參考文獻】

    [1] 薛長峰.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研究[D]. 江西: 南昌大學, 2010.

    [2] 陳時見. 課程與教學[M]. 桂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14.

    [3] 陳家麟.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與操作[M]. 北京: 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2:366-370.

    [4] 周 ?虹. 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按髮W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改革[J]. 教育與職業(yè), 2014(17):135-136.

    [5] 董曉星, 陳家麟. 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評價的思考[J]. 教育科學研究, 2004(06):24-26.

    猜你喜歡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信息化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兒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甘肅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高職院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初探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8:21
    全球化背景下高職院校韓語專業(yè)畢業(yè)生就業(yè)現(xiàn)狀分析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6:14
    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31:29
    淺談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完善措施
    宜宾县| 蕲春县| 沂水县| 仁布县| 应城市| 汉阴县| 阿图什市| 共和县| 南宫市| 平江县| 湘乡市| 塔河县| 庄浪县| 渝北区| 兰考县| 怀仁县| 抚远县| 贡嘎县| 苍南县| 正镶白旗| 鄂州市| 营口市| 休宁县| 南昌县| 沙洋县| 齐齐哈尔市| 宜兰县| 长垣县| 察雅县| 治县。| 蓬溪县| 安徽省| 黔江区| 淮南市| 革吉县| 睢宁县| 积石山| 夏邑县| 万年县| 唐海县| 普兰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