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婷,張 磊,張 妍,李 艷,劉 霞,潘玲玲
(1.唐山市人民醫(yī)院,河北 唐山 063000;2.唐山市中醫(yī)醫(yī)院,河北 唐山 063000;3.唐山市豐潤區(qū)人民醫(yī)院,河北 唐山 063000;4.唐山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醫(yī)院,河北 唐山 063000)
?
運用肺胃相關理論指導針刺治療咳嗽變異性哮喘的臨床研究
朱曉婷1,張 磊2,張 妍3,李 艷2,劉 霞4,潘玲玲4
(1.唐山市人民醫(yī)院,河北 唐山 063000;2.唐山市中醫(yī)醫(yī)院,河北 唐山 063000;3.唐山市豐潤區(qū)人民醫(yī)院,河北 唐山 063000;4.唐山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醫(yī)院,河北 唐山 063000)
目的:探討運用肺胃相關理論指導針刺治療咳嗽變異性哮喘患者的臨床效果和安全性分析。方法:采用前瞻性分析法,選取咳嗽變異性哮喘患者120例。采用簡單數字的隨機方法隨機分為治療組、對照1組和對照2組,每組40例。治療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加針刺肺胃經腧穴,對照1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加孟魯司特咀嚼片口服,對照2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加針刺肺經腧穴。觀察3組患者治療前后細胞因子水平、癥狀積分、肺功能變化及臨床療效。結果:治療后治療組與對照組在細胞因子(Hs-CRP、IL-8、TNF-α)水平、癥候積分(咳嗽、咯痰、胸膈滿悶)、肺功能方面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為92.5%,對照1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為77.5%,對照2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為80%, 3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運用肺胃相關理論指導針刺能夠有效地緩解咳嗽變異性哮喘患者臨床癥狀,改善細胞因子水平,值得進一步推廣及應用。
肺胃相關;針刺;咳嗽;哮喘
咳嗽變異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哮喘的一種特殊類型,主要表現為氣道高反應性和咳嗽。目前西醫(yī)治療以抗組胺藥、支氣管擴張劑、吸入性激素治療為主[1]。中藥以祛風化痰止咳為主,西醫(yī)不良反應多,停藥后易復發(fā),療效不穩(wěn)定[2];中藥受辨證分型的影響,不能兼顧所有證型,療效不穩(wěn)定[3];針刺治療可以調節(jié)經氣、平衡陰陽,而且安全性高,符合中醫(yī)辨證論治[4]。本研究運用肺胃相關理論指導針刺治療咳嗽變異性哮喘患者40例,采用口服孟魯司特咀嚼片和單純針刺肺經腧穴隨機對照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1.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及唐山市中醫(yī)醫(yī)院、唐山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醫(yī)院就診符合納入標準的咳嗽變異性哮喘患者120例。按照就診的先后順序采用簡單數字表的隨機方法隨機分為3組,治療組40例,對照1組40例,對照2組40例。 其中治療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齡在18歲~57歲之間,平均(36.78±2.75)歲;病程在6~26個月,平均(10.25±3.19)個月。對照1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在20歲~58歲之間,平均(38.05±3.25)歲;病程在6~29個月,平均(9.96±4.19)個月。對照2組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齡在19歲~57歲之間,平均(37.85±3.50)歲;病程在6~30個月,平均(9.58±4.26)個月。3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1.2 診斷標準 參照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分會哮喘學組《咳嗽的診斷和治療指南(2009版)》[5]中CVA的診斷標準。①慢性咳嗽(持續(xù)咳嗽>8周),常伴有明顯的夜間刺激性咳嗽;②支氣管激發(fā)試驗陽性,或最大呼氣流量(PEF)日間變異率>20%,或支氣管舒張試驗陽性;③支氣管擴張劑治療有效。
1.1.3 納入標準 ①符合咳嗽變異性哮喘的西醫(yī)診斷標準;②年齡在18~60歲之間;③未接受其它治療方案;④簽署知情同意書。
1.1.4 排除標準 ①不符合上述納入標準者;②已經接受其它有關治療者;③合并支氣管肺感染、結核、腫瘤患者;④有嚴重心功能不全、呼吸衰竭、腎功能不全、肝功能衰竭患者;⑤有精神系統(tǒng)疾病、拒絕簽署知情同意患者。
1.1.5 脫落標準 ①試驗過程過程中,患者依從性差,不配合治療者;②試驗過程中出現嚴重的不良事件者;③記錄資料不全,中途退出或治療后失訪者。
1.2 治療方法
1.2.1 常規(guī)治療 兩組患者均給予美沙特羅替卡松氣霧劑(Glaxo Operations UK Limited,批準文號:H20140165,50 ug:500 ug/盒),每次1吸,每日2次。硫酸特布他林霧化液(博利康尼,AstraZeneca AB,批準文號:H20090134),經霧化器吸入1個小瓶(5 mg∶2 ml)的藥液。每日3次。兩藥聯合使用,治療4周為1個療程。
1.2.2 治療組 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普通針刺治療,選穴:魚際、尺澤、列缺、足三里、豐隆、肺俞。針刺者用手同時觸摸患者一側的人迎和寸口先辨別經脈虛實,如果兩側結果不一致以左側為主。然后選擇針刺手法,依據《內經》人迎大于寸口,陰經腧穴用補法,陽經腧穴用瀉法。人迎小于寸口,陰經腧穴用瀉法,陽經腧穴用補法,選穴魚際(瀉法)、尺澤(瀉法)、列缺(瀉法)、肺俞(補法)、足三里(補法)、豐隆(補法)。當人迎大于寸口,陰經腧穴用補法,陽經腧穴用瀉法,魚際(補法)、尺澤(補法)、列缺(補法)、肺俞(瀉法)、足三里(瀉法)、豐隆(瀉法)。補法針刺選擇燒山火法,瀉法選擇透天涼法,肺俞針刺方向向脊柱。足三里、豐隆直刺,魚際、尺澤、列缺斜刺,針刺方向向頭部方向。針刺隔日1次,對稱穴位交替進行,共治療4周。
1.2.3 對照組 對照1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孟魯司特鈉咀嚼片(Merck Sharp Dohme Ltd,國藥準字J20070068,5 mg×5片/盒),每日1次,每次1片,治療4周。對照2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普通針刺治療,選穴:肺俞、定喘、膏肓、列缺。針刺手法同治療組。
1.3 觀察指標
①檢測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Hs-CRP、IL-8、TNF-α水平,以酶聯免疫吸附雙抗夾心法(ELISA)檢測Hs-CRP、IL-8、TNF-α水平。②觀察治療前后患者咳嗽、咯痰、胸膈滿悶等主要癥狀,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對咳嗽、咯痰、胸膈滿悶癥狀給予評分。③檢測治療前3組患者的肺功能,主要指標(PEF(%)、FVC(L)、FEV1(L)。
1.4 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7]評定臨床療效。痊愈: 患咳嗽、咯痰、胸膈滿悶等癥狀全部消失;顯效: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減輕,咳嗽頻率減少2/3以上;有效:患者癥狀有所好轉,咳嗽頻率減少1/3以上,不足2/3;無效:患者咳嗽、咯痰、胸膈滿悶等主要癥狀無變化,甚至加重。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Excel進行數據錄入,采用SPSS17.0進行數據整理和分析應用,臨床療效有效率計數資料用卡方檢驗??人?、咯痰、胸膈滿悶等主要癥狀積分、血清中細胞因子水平等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自身前后比較用配對t檢驗,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3組治療前后血清中細胞因子水平比較
3組患者的細胞因子Hs-CRP、IL-8、TNF-α水平各自較治療前均有所降低,各自前后比較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3組細胞因子Hs-CRP、IL-6、TNF-α水平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表1 3組治療前后血清中細胞因子水平的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3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為92.5%,對照1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為77.5%,對照2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為80%,治療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臨床療效總有效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表2 3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 3組患者癥候積分改善的比較
3組患者癥候積分(咳嗽、咯痰、胸膈滿悶)各自較治療前均有所降低,各自前后比較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癥候積分(咳嗽、咯痰、胸膈滿悶)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3。
2.4 3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的比較
3組治療前肺功能比較(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3組各自較治療前比較均有所改善,各自前后比較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肺功能情況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4。
表3 3組患者癥候積分改善的比較(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4 3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的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西醫(yī)認為咳嗽變異性哮喘是以遺傳為基礎,以環(huán)境污染、飲食、感染、運動、精神為誘因導致的氣道變態(tài)反應性炎癥和氣道高反應性狀態(tài),以咳嗽、胸膈滿悶、咯痰為主癥,易和感染后咳嗽相混淆,咳嗽變異性哮喘是支氣管哮喘的一種特殊類型,如果遷延不愈可以發(fā)展為支氣管哮喘[8]。傳統(tǒng)醫(yī)學把咳嗽變異性哮喘歸于“咳嗽、久咳、哮咳”范疇。其病因歸于“風”“痰”“虛”。在疾病的不同階段,其病機的特點不同,基本病機為:風邪襲肺、痰飲內停、陽氣不足。三者相互影響,互為因果[9]。西醫(yī)治療以腎上腺糖皮質激素、β2受體激動劑、茶堿類、白三烯阻斷等治療,通常聯合應用。但是多藥聯合應用不良反應多,療效不穩(wěn)定,停藥后易復發(fā)[10]。中成藥及中草藥治療需要對咳嗽變異性哮喘辨證用藥,其廣泛應用受到限制[11]。運用肺胃相關理論指導針刺治療減少了內服藥物的數量及劑量,降低了多藥聯合的不良事件,提高了其臨床療效[12]。本研究顯示治療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為92.50%,對照1組為77.5%,對照2組為80%,治療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運用肺胃相關理論指導針刺兼顧了足陽明胃經和手太陰肺經、足太陽膀胱經的經氣調節(jié),多途徑治療,兼顧了患者的中醫(yī)證型?!端貑枴た日摗吩?“此皆聚于胃,關于肺”,這種肺胃相關理論是對咳論作出的總結。治療咳嗽的在恢復肺臟的宣發(fā)肅降功能的同時,需要兼顧脾升胃降的功能[13]。肺俞屬于足太陽膀胱經腧穴,刺激具有恢復肺臟宣發(fā)肅降的功能,但是需要補虛瀉實,給予足三里補益中氣。因為肺為貯痰之器,痰飲為咳嗽變異性哮喘遷延不愈的根源,故用于豐隆穴[14]?,F代研究顯示針刺肺經和胃經腧穴治療咳嗽,優(yōu)于單純針刺治療肺經腧穴,優(yōu)于單純口服西藥治療[15]。
綜上所述,用肺胃相關理論指導針刺治療能夠有效地緩解咳嗽變異性哮喘患者臨床癥狀,影響細胞因子提高抵抗力,安全性高,但尚需進一步研究其作用機制并推廣及應用。
[1] 田忠耀.咳嗽變異性哮喘的臨床分析和治療[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1,18(31):39-40
[2] 孫亞平,陳雅民,安麗萍.中醫(yī)治療咳嗽變異性哮喘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1,20(1):109-111
[3] 吳麗華,蔣紅麗,閔捷,等.中藥治療咳嗽變異性哮喘的系統(tǒng)評價[J].中國循證醫(yī)學雜志,2015,15(9):1084-1089
[4] 劉芳英,黃海茵,姚亮,等.中醫(yī)外治法在支氣管哮喘治療中的臨床研究概述[J].臨床肺科雜志,2015,20(7):1315-1318
[5]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分會.咳嗽的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9,32(6):407-413
[6]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60-66
[7]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86
[8] 郭素艷.咳嗽變異性哮喘的臨床治療研究進展[J].醫(yī)療裝備,2016,29(5):203-204
[9] 丁彬彬,劉桂穎.咳嗽變異性哮喘的病機認識[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5,26(12):2965-2966
[10] 李竹英,韓文英,郅扶旻.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6,25(3):461-463
[11] 董競成,劉寶君,張紅英.“治未病”理論在慢性氣道炎癥性疾病中的應用[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3,33(7):983-989
[12] 程永,王竹行,唐成林,等.經筋病中醫(yī)病理機制理論探討[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4,16(6):101-108
[13] 趙克明,鞠寶兆,徐艷玲,等.淺談“聚于胃,關于肺”[J].新中醫(yī),2014,46(6):6-8
[14] 郭葦,劉靜嫻,劉珊,等.論《保命集》治咳先祛痰源流及價值[J].四川中醫(yī),2016,34(1):22-24
[15] 劉霞,石志敏,李雪青.針刺從肺胃論治感染后咳嗽的療效觀察[J].中醫(yī)藥導報,2015,21(10):58-60
朱曉婷(1982-),女,主治醫(yī)師,從事肺系疾病的中西醫(yī)治療。
R246.1
A
1005-0779(2016)12-0020-03
2016-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