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雪,灑玉萍
(1.青海大學醫(yī)學院,青海 西寧 810007;2.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青海 西寧 810007)
?
“醒腦開竅”針法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療效及對MMP-9的影響*
李夢雪1,2,灑玉萍1△
(1.青海大學醫(yī)學院,青海 西寧 810007;2.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青海 西寧 810007)
目的:探討“醒腦開竅”針法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療效及對MMP-9的影響。方法:將90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住院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分為治療A組、治療B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0例,治療A組采用藥物治療聯(lián)合“醒腦開竅”針法治療,治療B組采用藥物治療聯(lián)合陽明經取穴針法治療,對照組單純采用藥物治療,治療前后采用ELISA法檢測患者的MMP-9水平并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IHSS評分)、改良Barthel指數(shù)(MBI)評定,進行西醫(yī)療效及中醫(yī)癥候療效評定。結果:經統(tǒng)計學分析,治療A組5天、10天改良Barthel指數(shù)評分較治療B組和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A組5天、10天NIHSS評分較治療B組和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A組5天、10天的血清MMP-9含量較治療B組和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A組和治療B組的西醫(yī)總有效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A組和治療B組的中醫(yī)癥候總有效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灸是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非常有效的措施,而“醒腦開竅”針法較傳統(tǒng)陽明經取穴針法能更加有效的降低MMP-9的表達,有效的改善患者神經損傷程度,提高患者ADL,促進患者早日回歸家庭及社會。
“醒腦開竅”針法;急性缺血性腦卒中;MMP-9
近年來,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基質金屬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與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關系密切。Montaner等[1]研究表明急性腦梗死患者外周血中MMP-9表達水平升高,且與梗死灶體積大小呈顯著相關性。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在祖國醫(yī)學中屬“中風”范疇,“醒腦開竅”針法是石學敏院士首先提出并用于治療中風病的方法。臨床實踐顯示,“醒腦開竅”針法治療中風病療效確切。筆者據(jù)此進行對照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1.1.1 一般資料 選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期間在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收治的90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住院患者,男58例,女32例,年齡46~75歲,平均(62.54±10.27)歲,按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3組,治療A組、治療B組和對照組,各30例,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制定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診斷標準。各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病情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1.2 納入標準 ①符合1996年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西醫(yī)診斷標準;②符合1996年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協(xié)作組制定《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試行)》中醫(yī)診斷標準;③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
1.1.3 排除標準 ①合并嚴重心、肝、腎、重度感染及血液性疾病;②發(fā)病前3 月內有嚴重代謝及免疫系統(tǒng)疾病;③NIHSS評分≥17 分;④CT或MRI顯示有腦出血者;⑤既往有腦卒中遺留后遺癥者。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藥物治療。依達拉奉注射液(南京先聲東元制藥有限公司,批號:80-150905)30 mg使用0.9%氯化鈉注射液稀釋后靜脈滴注,每日2次。防止血小板聚集,口服拜阿斯匹林(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批號BJ14332) 0.1 g/日。10天為1個療程。
1.2.2 治療A組 采用藥物治療配合“醒腦開竅”針法。采用華佗牌一次性使用無菌針灸針(蘇州醫(yī)療用品廠有限公司;規(guī)格:0.25 mm×25 mm,0.3 mm×40 mm),選穴:內關、人中、三陰交、極泉、委中、尺澤。手法:內關直刺約15 mm,采用捻轉提插結合瀉法,施手法1 min;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約15 mm,用重雀啄法,至眼球濕潤或流淚為度;三陰交:沿脛骨內側緣與皮膚呈45°斜刺,進針約35 mm,用提插補法,使患側下肢抽動3次為度;極泉:原穴沿經下移1寸,避開腋毛,直刺約15 mm,用提插瀉法,以患側上肢抽動3次為度;委中:仰臥直腿抬高取穴,直刺約30 mm,施提插瀉法,使患側下肢抽動3次為度;尺澤:屈肘成120°,直刺30 mm,用提插瀉法,使患者前臂、手指抽動3次為度。每日1次。10天為1個療程。
1.2.3 治療B組 采用藥物治療配合陽明經取穴針法。選穴:肩髃、曲池、外關、合谷、梁丘、足三里、豐隆、解溪;手法以平補平瀉為主。每日1次。10天為1個療程。
1.3 觀察及評價
在治療1天、5天、10天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IHSS 評分)及改良Barthel指數(shù) (MBI)評分,并靜脈采血5 ml,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檢測MMP-9含量。
治療15天后進行西醫(yī)療效及中醫(yī)癥候療效評定,西醫(yī)療效分為基本痊愈、顯著進步、進步、無變化、惡化。治療后NIHSS評分減少90%~100%,病殘程度為0級為基本痊愈;NIHSS 評分減少46%~80%,病殘程度1~3級為顯著進步;NIHSS 評分減少18%~45%為進步;NIHSS評分減少幅度小于17%為無變化;NIHSS評分增加18%以上為惡化。西醫(yī)療效總有效率為基本痊愈、顯著進步、進步之和。中醫(yī)癥候療效分為臨床痊愈、顯效、有效、無效,治療后中醫(yī)癥候積分減少90%以上為臨床痊愈;中醫(yī)癥候積分減少70%以上為顯效;中醫(yī)癥候積分減少30%以上為有效;中醫(yī)癥候積分減少30%以下為無效。中醫(yī)癥候療效總有效率為臨床痊愈、顯效、有效之和。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卡方檢驗分別對3組的西醫(yī)療效與中醫(yī)癥候療效進行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分別對3組MMP-9含量、NIHSS 評分、Barthel指數(shù)評分進行比較。均由SPSS1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1 各組改良Barthel指數(shù)及NIHSS評分評定結果比較
治療B組10天改良Barthel指數(shù)評分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A組5天、10天改良Barthel指數(shù)評分較治療B組和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B組10 天IHSS評分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A組5天、10天NIHSS評分較治療B組和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2。
表1 3組患者治療前后Barthel指數(shù)評定分數(shù)比較
注:與治療A組比較,P<0.05;與治療B組比較,△P<0.05
表2 3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評定分數(shù)比較
注:與治療A組比較,*P<0.05;與治療B組比較,△P<0.05
2.2 各組血清MMP-9含量比較
治療B組5天、10天血清MMP-9含量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A組5天、10天的血清MMP-9含量較治療B組和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3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MMP-9含量比較
注:與治療A組比較,P<0.05;與治療B組比較,△P<0.05
2.3 各組西醫(yī)療效比較
治療A組和治療B組的西醫(yī)總有效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3組西醫(yī)療效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4 各組中醫(yī)癥候療效比較
治療A組和治療B組的中醫(yī)癥候療效總有效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3組中醫(yī)癥候療效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是指因各種誘發(fā)因素(如勞累過度、飲酒、高血壓和肥胖等)引起急性腦血液循環(huán)障礙,臨床上表現(xiàn)為一過性或永久性腦功能障礙,占全部腦卒中病人的60%~70%[2]。本病在祖國醫(yī)學中屬“中風”范疇,《金匱要略》首創(chuàng)“中風”之名,根據(jù)其基本病機即瘀血、肝風、痰濁等蒙蔽腦竅導致“竅閉神匿、神不導氣”。石學敏教授創(chuàng)立“醒腦開竅”針法,依“主不明則十二官危”的理論根據(jù),是一種以醒腦開竅、滋補肝腎為主, 疏通經絡為輔的治療大法。熊杰等[3]觀察不同時間點介入醒腦開竅針刺法對腦梗死患者臨床療效及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發(fā)現(xiàn)該針刺法對不同病程腦梗死患者均有一定療效,尤其是早期介入治療更有助于提高臨床療效及促進患者神經功能恢復。1項Meta分析[4]也表明,醒腦開竅針刺法能有效降低中風病死亡率和致殘率,是一種相對安全的治療措施。張中元[5]采用“醒腦開竅”針法治療腦卒中患者,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大量研究表明[6-7],MMP-9在腦缺血再灌注損傷、腦梗死后出血轉化、神經元的凋亡與腦損傷、血腦屏障的破壞以及缺血區(qū)新生血管的形成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Rosell等[8]通過檢測溶栓治療后梗死的患者外周血MMP-9的水平發(fā)現(xiàn),MMP-9水平與MRI病灶大小密切相關,提示MMP-9 可能是新的急性腦損傷的超急性指標。50年代中期Mahoney和Barthel設計的Barthel指數(shù)評定,是目前世界上應用最廣、信度、效度較佳的個人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經過大量臨床驗證,該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及敏感度,能夠全面、客觀地反映中重度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可以作為卒中患者殘疾程度的評價指標。
本研究通過對3組患者MMP-9、 NIHSS 評分、ADL評分進行治療前后的對比評定、統(tǒng)計分析,治療A組5天、10天改良Barthel指數(shù)評分較治療B組和對照組高,NIHSS 評分較治療B組和對照組低,治療A組5天、10天的血清MMP-9含量較治療B組和對照組低,治療A組和治療B組的西醫(yī)總有效率、中醫(yī)癥候總有效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針灸是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非常有效的措施,而“醒腦開竅”針法較傳統(tǒng)陽明經取穴針法能更加有效的降低MMP-9的表達,提高患者ADL,改善神經功能缺損。
綜上所述,“醒腦開竅”針法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神經損傷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促進患者早日回歸家庭及社會,進一步為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找到更好的治療措施提供理論依據(jù)。
[1] Montaner J,Rovira A,Molina CA,et al.Plasmtic level of neuroinflammatory markers predict the extent of diffusion-weighted image lesions in hyperacute stroke[J].J Cereb Blood Flow Metab,2003,23(12):1403-1407
[2] 郝春蕾.腦卒中抗血栓藥物治療進展[J].藥物流行病學雜志,2010(19):167-168
[3] 熊杰,李亞東,張緯,等.醒腦開竅針刺法對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改變的動態(tài)觀察[J].山西中醫(yī),2006,22(2):33-35
[4] 楊志新,石學敏.醒腦開竅針刺法治療中風療效與安全性的系統(tǒng)評價[J].中國針灸,2007,27(18):601-608
[5] Aivarez Sabin J,Delgado P,Abilleira S,et al.Temporal profile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and their inhibitors after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relationship to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outcom[J].Stroke,2004,35(6):1316-1322
[6] 張中元.醒腦開竅針刺法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急性期的臨床研究[J].天津中醫(yī)藥,2010,27(4):348-350
[7] Hou H,Zhang G,Wang H,et al.High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expression induces angiogenesis and basement membrane degradation in stroke-prone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J].Neural Regen res,2014,9(11):1154-1162
[8] Rosell A,Alvarez-Sabin J,Arenillas JF,et al.A matrixmetalloproteinase protein array reveals a strong relation between MMP-9 and MMP-13 with diffusion-weighted image lesion increase in human stroke[J].Stroke,2005,36(7):1415-1420
青海大學中青年科研基金項目,編號:2015-QYY-6。
李夢雪(1986-),女,2014級中西醫(yī)結合專業(yè)碩士研究生,主治醫(yī)師,從事中西醫(yī)臨床研究工作。
△通訊作者:灑玉萍(1969-),女,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從事中西醫(yī)臨床研究工作。
R246.6
A
1005-0779(2016)12-0017-03
2016-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