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如桃
在我們提筆為文的時候,擇機選用新聞類素材,可以使得我們的文章貼近現實,拉近與讀者的心理距離,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
新聞類素材,有正面、反面之分。這些素材,有時可以作為文章開頭的引子,引出所需要論證的話題、觀點;有時可以作為文章原因分析部分的佐證;有時可以給自己解決問題的建議、策略提供示例;有時可以作為某種結果的驗證。新聞類素材,可以在文章里單獨列舉,也可以枚舉。但無論是哪種運用方式,都要注意對素材的裁剪與概括,不可以在文章里大段介紹素材內容,以免議論文記敘文化。
我們欣喜地看到,在今年的高考作文中,許多同學有意識地將新聞作為素材,獲得了理想的分數,下面我們以2016年高考一些優(yōu)秀作文為例,來探討一下新聞類素材的運用技巧,近距離感受一下新聞類素材的魅力。
【新聞素材一】
2016年4月4日,我國作家曹文軒被授予2016年國際安徒生獎,成為中國首位獲得被譽為“兒童文學的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國際安徒生獎評委會主席帕奇·亞當娜在宣讀結果后說道:“曹文軒的作品書寫關于悲傷和苦痛的童年生活。他的作品也非常美麗,樹立了孩子們面對艱難生活的挑戰(zhàn)的榜樣,能夠贏得廣泛的兒童讀者的喜愛”,“用詩意如水的筆觸描寫原生生活中一些真實而哀傷的瞬間?!?/p>
【高考運用】
“秋風乍起,暑氣已去,十四歲的男孩桑桑,登上了油麻地小學那一片草房子中間最高一幢的房頂。他坐在屋脊上,油麻地小學第一次一下子都撲進了他的眼底。秋天的白云,溫柔如絮,悠悠遠去;梧桐的枯葉,正在秋風里忽閃忽閃地飄落……”乍看兩圖,忽記起讀《草房子》時,曾一下子被吸引進主人公桑桑的童年生活:無拘無束、自由自在、肆意自然、詩意悠長!那不就是我們曾經擁有的真實童年嗎?童年,不就應該像油麻地小學校園外的滿地紫云英,蓬蓬勃勃地生長嗎?成長,不就該像桑??吹降囊淮仙』ǎl(fā)著甜絲絲的香氣嗎?(2016高考作文全國卷1《功利落盡,詩意悠長》)
【技法解析】
這則新聞是優(yōu)秀人物類素材,作者是將之作為文章引子而運用的。文章開篇,作者首先截取了這位國際安徒生獎中國獲獎者的代表作《草房子》中的一個片段,然后分析了主人公桑桑童年生活的特點,巧妙地過渡到了“功利落盡,詩意悠長”的論點上。本文論點的提出策略,實屬巧妙之至。
【新聞素材二】
5月5日,一家名為“必要”的公司先于淘寶、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宣布勁爆的AR技術上線,成為中國第一家將AR技術應用到網購之中的電商平臺,而且在全世界范圍內,也是第一個將此技術和奢侈品制造商貫穿打通的購物APP。AR即增強現實技術,通過這種技術,看到的場景和人物一部分是真一部分是假,可以將虛擬的物體帶入到現實世界中。在“必要”APP上線的AR技術下,你只需用手機攝像頭對著房間的任意位置,將選中的家具投放到畫面中,便可隨意移動、替換、擺放家具,還可調換家具的顏色、材料等。你家真實的房間場景,通過手機就可以感受到家具的尺寸是否合適、搭配起來是否漂亮等,十幾秒的時間便可把你鐘意的家具“搬回”家,徹底告別了測量、估算、拉回家又不滿意的“原始網購時代”,而是進入了“身臨其境”的新電商時代。國外財經專家,將“必要”定義為“唯一可以撼動馬云的新模式電商”。
【高考運用】
在科學技術高速發(fā)展的當今世界,無論你是否愿意,你早已在不知不覺中被卷入了VR這種虛擬技術的浪潮里。網上購物、視頻聊天、虛擬游戲,這一切都在互聯(lián)網時代的蓬勃發(fā)展中滲透到了你的生活中,沒有人能夠在這場科技風暴中置身世外。也許你聽慣了人們對大數據時代真假參半的詬病,但這些都無法抹殺它對我們這個時代所做出的貢獻。如果沒有馬云的阿里巴巴,我們又怎能享受到足不出戶卻送貨到家的快捷便利呢?同樣,如今更為先進的AR技術正發(fā)揮著它巨大的能量改變著我們的生活。AR,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哲學,一種態(tài)度。它在本質上迎合了現代人日益提高的消費需求,改善了人們的消費體驗。(2016高考作文浙江卷《一種生活》)
【技法解析】
這則新聞是科學技術類素材,作者是將之作為VR技術的比較對象而運用的。作者首先介紹了VR技術在現代生活中的廣泛運用,然后列舉了這則素材,指出AR技術,更勝一籌,它是對人們更高消費需求的有效滿足。通過前后比較,AR技術的先進性在讀者的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聞素材三】
直播下跪求排片,《百鳥朝鳳》好心酸
《百鳥朝鳳》于2016年5月6日在中國大陸上映?!栋嬴B朝鳳》歌頌了民間藝人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與堅守,全片充滿了濃郁的地域色彩,將“一日為師,終生為父”作為情感發(fā)展線索,師徒之間不是父子勝似親脈的真情感人至深。而曾經制作過《觀音山》《二次曝光》《后會無期》等片的制片人方勵5月12日晚第一次登上時髦的直播平臺,為《百鳥朝鳳》向全國影院經理爭取排片,呼吁他們給中國電影和中國文化一個機會,同時也跪求網友幫忙傳播擴散,支持這部吳天明導演的絕唱之作。
【高考運用】
5月12日晚,網絡視頻直播《百鳥朝鳳》制片人方勵,一頭跪向影院經理們求排片,一頭跪向觀眾們求關注。這一舉動瞬間吸引了不少注意,排片量和票房上去了。喧囂過后又怎能不讓人感嘆,從何時起民間藝術竟到了如此尷尬的境地,要靠下跪來取得關注。那些原本根植于土地的藝術,如今卻曲高和寡。除卻激越高亢的老腔,生動拙樸的皮影、精致和美的團扇等莫不如是。這些傳統(tǒng)民間工藝,近年來竟逐漸變得暗淡無光,甚至漸入無人應和的境地。(2016高考作文北京卷《“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技法解析】
這則新聞是文化藝術類素材,作者是將之作為反面素材運用的。作者首先在段落開頭,扼要概述了跪求排片的新聞,然后抒發(fā)了自己的感慨:從何時起,民間藝術竟到了如此尷尬的境地,要靠下跪來取得關注。接著,作者聯(lián)想到了與《百鳥朝鳳》有同樣命運的一些其他民間藝術,這樣就拓展了文章視野的廣度,使得個性的問題具有了普遍性的意義。
【新聞素材四】
著名作家、翻譯家楊絳先生,以105歲高齡于2016年5月25日在北京逝世。楊絳,1911年生于北京,江蘇無錫人。1932年畢業(yè)于蘇州東吳大學。1939年后歷任蘇州振華女中(滬校)校長、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外文系教授、國立清華大學外語系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著有劇作《稱心如意》《弄假成真》,散文及隨筆集《將飲茶》《干校六記》《雜憶與雜寫》,短篇小說集《倒影集》,文論集《關于小說》等。
【高考運用】
語文從來都是平易近人的,那些沉淀在歷史風云里的文學大家,哪一個不是在生活里處處留心時時受教的。楊絳先生從幼時受學到耄耋之年、期頤之歲,一直在學習,一直在社會上探索著、尋找著。如今,“我們仨”終于在天堂團聚,先生已逝,留下后來人,仰慕先生風范,學習先生作為。語文是指路燈,是助登梯,是導師,更是朋友,幫助我們不斷前行。(2016高考作文全國卷Ⅱ《語文點亮美麗人生》)
【技法解析】
這則新聞是優(yōu)秀人物類素材,作者是從“怎么辦”的角度來舉例的,屬正面素材。作者首先指出,文學大家們都是在生活里處處留心時時受教的。然后,作者以楊絳先生為例來進行佐證。楊絳先生正是因為持續(xù)不斷的學習,關注社會,才最終成為一代大家。此例所舉,可謂是恰到好處。
新聞是寫作不竭的源泉,充分利用好這個素材源泉,我們的作文將鮮活而富有時代氣息,具有濃濃的“現實味”。
編輯/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