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學
長江流域橫跨祖國東中西部,覆蓋十多個省區(qū)市,以不到全國五分之一的國土面積,養(yǎng)育了全國三分之一的人口,創(chuàng)造了全國接近一半的經濟總量。長江流域水資源充足,擁有我國最為豐富和獨特的生態(tài)系統,眾多的野生動物、植物物種,以及美不勝收的景觀,特別是該流域類型多樣的森林、濕地,不僅維護了長江流域的生態(tài)平衡和經久不衰的生命力,更是對全流域經濟社會發(fā)展乃至中華民族的生存發(fā)展,起到了極為重要的支撐保障作用。
國家林業(yè)局一直把長江經濟帶濕地保護與恢復,作為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戰(zhàn)略的重要舉措,從濕地保護工程、中央財政濕地補貼政策等方面,切實加大了支持力度,并啟動編制長江沿江重點濕地保護修復專項規(guī)劃,實施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目前,長江經濟帶有國際重要濕地18處、濕地自然保護區(qū)167處、國家濕地公園291處,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濕地保護體系。
但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長江流域濕地保護面臨的問題,長期以來對湖泊等濕地的肆意圍墾占用、阻斷河湖聯系,嚴重削弱了濕地的防洪減災功能;一些區(qū)域對濕地的填埋、污染、過牧也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長江流域水資源雖然豐富,但分布不均衡,這一現象在上游地區(qū)更為突出,濕地的喪失、功能的退化使河流徑流不穩(wěn)定,蓄水、凈水功能下降,順應自然規(guī)律的天然水資源分配模式被打破。此外,濕地動物、植物和水資源過度利用威脅仍存在,生物多樣性下降的問題亦尤為突出。
11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濕地保護修復制度方案》。會議強調,要建立濕地保護修復制度,要實行濕地面積總量管理,嚴格濕地用途監(jiān)管,推進退化濕地修復,增強濕地生態(tài)功能,維護濕地生物多樣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進一步指明了長江流域濕地保護的方向,必須貫徹落實到我們的工作當中去。為此,筆者就搞好長江流域濕地保護提幾點意見。
第一,牢固樹立并貫徹長江流域濕地大保護的理念。長江流域濕地大保護,是整個長江大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全面保護濕地的重要一環(huán),對于推進實現“到2020年濕地面積不低于8億畝”的生態(tài)文明建設目標,落實全國濕地保護的重大任務,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要加強流域濕地總量管控,把現有濕地面積作為管控目標,落實到流域內各?。▍^(qū)、市)、各縣(市、區(qū)),層層建立目標責任制,確保全流域和各省份濕地面積不減少、功能不退化。要充分利用已經建立的長江濕地保護網絡機制,積極開展上下游、左右岸濕地的協同保護,維護整個流域濕地生態(tài)系統的自然性、完整性和穩(wěn)定性。對于一些亟待保護的濕地區(qū)域,要通過積極發(fā)展建立濕地自然保護區(qū)、濕地公園等形式,及時進行保護,不斷完善濕地保護體系。加大濕地保護執(zhí)法力度,嚴厲打擊各種破壞濕地的違法犯罪行為,維護濕地資源安全。
第二,積極實施長江流域濕地修復重大工程?!度珖鴿竦乇Wo“十三五”實施規(guī)劃》已經完成了論證,長江流域重要濕地已納入規(guī)劃范圍。今年,國家林業(yè)局和國家發(fā)改委已在該流域的洱海濕地、貴州草海濕地,啟動實施了重大修復工程,重大工程建設已經有了良好開端。各?。▍^(qū)、市)也要編制濕地保護修復工程規(guī)劃,謀劃實施地方的濕地修復工程,與國家工程形成完整的體系。在工程謀劃實施中,必須堅持問題導向,針對上中下游濕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制定并采取有針對性的修復措施。要充分尊重自然規(guī)律,堅持以自然恢復為主,并與人工修復相結合的方式,避免采取對原生態(tài)帶有破壞性的人工措施,從而背離濕地修復的初衷。要按照輕重緩急,優(yōu)先修復集中連片、破碎化嚴重、功能退化的重要濕地,重點修復國家重要濕地和地方重要濕地。
第三,加強長江流域濕地保護制度建設。國家層面的濕地保護立法正在加快推進,長江流域尚未出臺濕地保護地方法規(guī)的省份,要加大工作力度,盡快出臺,已經出臺的省份,要根據新的形勢和要求,做好法規(guī)執(zhí)法和修訂工作。網絡成員單位要出臺相應的地方性法規(guī)或辦法。要結合各自實際,加快濕地保護修復制度的制定,在濕地總量管控、用途管控、濕地修復、濕地監(jiān)測評價等方面,建立起具體的制度。通過這一系列改革措施,完善濕地工作體制機制,形成符合濕地生態(tài)保護和治理特點的一整套制度框架,建立濕地保護制度體系。要積極建立濕地保護部門聯席制度或省級濕地保護協調機制,推進流域和區(qū)域濕地的整體保護。要發(fā)揮政府投入的引導作用,通過探索設立長江濕地保護基金,采取PPP模式等,建立多渠道投入濕地保護的機制。要積極推動把濕地保護納入經濟社會發(fā)展評價體系,建立科學可操作的濕地保護考核獎懲制度,落實好地方政府濕地保護的主體責任。
第四,進一步增進長江流域的民生福祉。今年9月,第十屆國際濕地大會在江蘇常熟召開,這次濕地盛會不僅充分展示了世界濕地保護日新月異的發(fā)展,也體現了世界各國已經將濕地保護與改善民生福祉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各網絡成員單位,要積極借鑒江蘇省常熟市濕地保護的經驗,把濕地保護作為改善生態(tài)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要把濕地保護與恢復作為城市的重要生態(tài)基礎設施,以及海綿城市建設和森林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進行統籌規(guī)劃建設,通過開展水系連通、植被恢復等措施,構建較為完善的城市生態(tài)走廊,緩解城市亞健康狀態(tài),改善人居環(huán)境。要通過加大城市及周邊國家濕地公園建設力度,豐富我國城市生態(tài)內涵,弘揚濕地文化,增強城市軟實力。要根據鄉(xiāng)村自然、經濟條件和傳統習俗,積極支持鄉(xiāng)村濕地建設,恢復鄉(xiāng)村生態(tài),美化鄉(xiāng)村環(huán)境,增加鄉(xiāng)村濕地產品的產出??傊?,要讓人民群眾享受到濕地保護帶來的福祉,分享到濕地保護的紅利,推進實現共享發(fā)展。
第五,探索建立全球視野下的長江流域濕地保護修復模式。長江作為全球第三大河,其生態(tài)價值一直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利用長江濕地資源,要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借鑒國際上有關濕地保護修復的先進理念和實踐經驗,以國際視角應對長江流域濕地面臨的諸多問題和挑戰(zhàn),不斷提高長江流域濕地保護修復和合理利用濕地的科技水平。今年,聯合國開發(fā)計劃署作為會議伙伴單位,積極參與了本次會議籌備工作。聯合國開發(fā)計劃署正在會同國家林業(yè)局執(zhí)行全球環(huán)境基金“加強中國濕地保護體系,保護生物多樣性”規(guī)劃型項目,該項目已經開展了3年,通過在國家、省和示范點層面推動濕地保護主流化進程、推廣濕地保護恢復技術、強化濕地調查監(jiān)測、宣傳教育和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的示范活動,提高中國濕地保護體系的管理有效性,從而為保護中國具有全球重要意義的濕地生物多樣性作出貢獻。自2013年啟動以來項目取得了一批階段性成果,正在為全國和各項目省濕地保護管理工作產生積極推動作用。這次會議我們特別安排了4位項目專家與參會代表,分享全球環(huán)境基金項目為推動長江流域濕地保護工作取得的經驗和成果,希望對長江濕地保護網絡更好發(fā)揮作用有所啟發(fā)和借鑒。
第六,抓好長江濕地保護網絡自身建設發(fā)展。經過十年磨礪,長江濕地保護網絡范圍從6個省份擴大到12個省份,網絡成員從開始的20個,擴展到今年的252個,還有很多流域內的濕地即將成為網絡成員。如何提升網絡建設管理水平,已更加突出地擺在我們面前,希望所有網絡省份和網絡成員單位,切實加強濕地網絡管理,建立網絡成員經驗分享機制,開展幫扶活動。最近,上海崇明東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與鶴慶東草海國家濕地公園簽訂合作協議,崇明東灘保護區(qū)管理局將管理經驗介紹到大理,建立上、下游對口幫扶機制就是一個好的開端。每個網絡成員要積極交流濕地保護新知識、新經驗,傳播濕地保護新理念、新技術,促進實現長江流域濕地大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