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徐溫杰 姚月明
潘氏古籍孤本中的吳地故事
文 徐溫杰 姚月明
《須靜齋云煙過眼錄》系蘇州狀元潘世恩從弟潘世璜所編
近日在溫老先生家偶見宣統(tǒng)三年(辛亥閏六月)潘氏(蘇州狀元潘世恩)后裔潘敦先、潘眭先二兄弟重印的《須靜齋云煙過眼錄》一書。溫老先生現(xiàn)年96歲,解放前曾在蘇州察院場附近開辦“大眾”書店,據(jù)蘇州地方志記載,當時的營業(yè)額在蘇州私營書店中排名第二(第一是“文學山房”書店),“大眾”書店在五十年代公私合營時并入蘇州新華書店。溫老先生曾師從顏文樑先生在蘇州美專學習美術(shù)繪畫,一生愛好書畫和收藏古籍善本。
《須靜齋云煙過眼錄》系蘇州狀元潘世恩從弟潘世璜所編。潘世璜與潘世恩、潘祖蔭合稱為“蘇州三杰”。潘世璜鄉(xiāng)試一舉奪魁,成為解元,乾隆六十年(1795),中乙卯恩科一甲第三名進士(探花),授翰林院編修。散館改任戶部主事。后補戶部浙江司兼云南司行走。新近開放的潘氏故居“狀元府”(蘇州鈕家巷)和 “過云樓”( 樂橋),在介紹潘家史料中也提及此書。
清代江南私人書畫鑒藏風氣盛行,各類私家著錄從清初至清末不下四十種,這些著錄均秉承《貞觀公私畫錄》的著述傳統(tǒng),使得作為繪畫史籍之一的著錄,體例更趨完備,內(nèi)容更為精致。精于藝術(shù)鑒賞且富于收藏的蘇州潘氏家族亦有多種書畫著錄存世,這其中潘奕雋的《三松堂書畫記》、潘世璜的《須靜齋云煙過眼錄》堪稱代表之作。是清代介紹存世書畫鑒賞方面的名著。宣統(tǒng)三年(辛亥閏六月)潘世璜后裔潘敦先、潘眭先二兄弟根據(jù)潘世璜著錄的《須靜齋云煙過眼錄》,重印了《須靜齋云煙過眼錄》一書。書中除了保留咸豐五年七月三日編印的《須靜齋云煙過眼錄》中,有潘遵祁所題書跋1頁和原文31頁外,新增的內(nèi)容主要有:(1)葉昌熾先生題寫的書名1頁。葉昌熾先生是晚清金石家,文獻目錄學家,收藏大家,蘇州名人。他應(yīng)潘敦先、潘眭先的請求,為宣統(tǒng)三年重印的《須靜齋云煙過眼錄》題寫書名,一方面說明他十分看重該書,另一方面也是對潘家后裔能夠堅持不懈地傳承吳地文化的一種鼓勵。(2)著名畫家羽卿所繪的“三松居士小像”(潘奕雋) 、“理齋先生小像”(潘世璜)、“西圃先生小像”(潘遵祁),都是潘家前輩,作為重印插圖編入其中,可見后輩對前人的尊重和愛戴。(3)潘氏后裔潘敦先、潘眭先的書跋2頁。主要介紹了編輯此書的后記。內(nèi)容是:此錄始于嘉慶甲子,迄道光乙丑凡二十五年?;泚y中家藏諸珍,皆散失殆盡。小子生晚,僅在鄧尉侍游得見楊逃禪四梅花卷,錢唐戴文節(jié)公繪圖張之,并題句云:“搜得名繪閣藏之,更種梅花好護持。數(shù)得空香本無跡,天閑萬馬是吾師。”蓋先大夫既成香雪草堂,復(fù)筑四梅閣以度是卷。此外繼公血書出華厳經(jīng),先大夫于兵燹后偏加搜訪,幾無知者。嗣在殘梵夾中撿獲之,并重付裝治,仍歸龍壽山房為生祖妣增福果。從后記的字里行間不僅可見,兄弟二人在潘家書畫、古籍等多次失而復(fù)得后,能夠重印此書的喜悅與艱辛,更反映了當時吳地文人對書畫愛好的深厚感情。
書上60多處“注解”,字跡端正、清楚可辨,實乃
從木刻工藝印刷的3幀小像來看,景物線條清晰,人物形態(tài)逼真
此書可貴之處在于:(1)從潘氏后裔潘敦先、潘眭先親筆“注解”,最后一頁原句“眭先字季孺,西圃第四子(1871-1964)”的時間看,已到解放后的六十年代,此時二位老人已到九十多高齡耄耋之年,為了后人更好地理解書中內(nèi)容,幾十年堅持用蠅頭小楷,在書上完成60多處“注解”,且字跡端正、清楚可辨,實乃亙古未有,難能可貴。(2)溫老先生所藏的帶有的親筆“注解”的《須靜齋云煙過眼錄》一書,不僅潘家也沒有保存下來,就是在收藏界也是絕無僅有的孤本,堪稱絕本。(3)蘇州在修復(fù)“狀元府”、“過云樓”等一大批歷史遺產(chǎn)過程中,亟需這樣的原始文化遺產(chǎn)來佐證歷史。(4)此書系木刻版印刷,全書共35頁(含3幀插圖),線訂1冊。從木刻工藝印刷的3幀小像來看,景物線條清晰,人物形態(tài)逼真,堪稱精美絕倫。
現(xiàn)摘錄部分“注解”原文,供讀者評鑒。(1)第8頁后半頁第9行:沈樹鏞(1822-1864)字筠初,川沙人,咸豐已未(1859年)舉人,官內(nèi)閣中書,富收藏,又寶董室。(2)第13頁后半頁第2行:此伯恭,即是宜興陳伯淮之養(yǎng)子崇本,官至副憲。三松老人自輯年譜,嘉慶二十一年(1816)丙子七十七歲,七月商人陳崇本伯恭攜示所藏圣教序,玉石谷太行山色卷,董香光長卷索題,又示張東海草書詩卷。(3)第17頁后半頁第7行和第18頁前半頁第4行:東莊圖二十四幅,王夢樓跋謂:“此石翁動心駭魄之作,薈萃唐宋人菁華,而以搏象之全力赴之?!痹斠婙B程龐萊臣虛齋名畫錄卷十一,葉三九一四七。(4)第28頁前半頁第8行:金之先號鵲泉吳縣香雪海人,少為木工,善於畫,嘗為寓吳門繆松心進士家,松心精於賞鑒,家藏李營丘半幅,及諸元明人畫極多,皆銘臨摹,咄咄逼人,亦奇士也。見錢泳海溪(1789-1844)履園叢話卷十一下。每一處“注解”,都清晰地標明了書中人物或書畫作品的來龍去脈,為后人更好地了解江南文人墨客,研究古代書畫,傳承吳地文化起到了很好的引領(lǐng)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