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小羊
相愛就是打好壞情緒時間差
文/艾小羊
我們是在一次茶道課上認識的,聊到她理想的伴侶狀態(tài),她說,希望雙方的壞情緒有個“時間差”,因為她父母就是這樣的人。
她父母什么樣呢?從她的敘述里,我知道他們在同一家企業(yè)上班。母親是會計,父親是行政管理人員,普通的一對男女,一起生活了三十多年,他們留給女兒的印象是:吵不起架來。不是誰的脾氣特別好,總是可以忍,而是雙方像商量好了一樣,有一個壞脾氣的時間差。
她小時候印象特別深的是,當母親暴躁的時候,父親就會特別溫柔,反之亦然。有一次她不小心撕破了繪本,媽媽大怒,爸爸趕緊拿過膠帶,幫她修書。
“我發(fā)現(xiàn)媽媽很兇的時候,你就溫柔,你很兇的時候,媽媽就溫柔?!彼靡獾貙Π职终f自己的新發(fā)現(xiàn)。爸爸笑笑,用很輕的聲音回答:“當然了,如果媽媽兇,爸爸也兇,你心里該多難過?!?/p>
這個情景,永遠刻在她的腦海里。
幾個朋友同時向我訴苦,與伴侶經(jīng)常吵架,為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覺得要在一起生活一輩子好可怕。我向他們講述“壞情緒時間差”的概念,有人立刻反駁:“他情緒不好,我還不是情緒也不好,憑什么我就要跟他打時間差?如果我跟他打時間差,他不跟我打怎么辦,那不是我永遠要讓著他?”
“如果我愛他,他一定能感覺到”,“如果我調(diào)整了相處方式,一定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他”,這是伴侶之間基本的信任,甚至是人與人之間基本的信任。如果連這樣的信任都沒有,就只能硬碰硬,看誰打得過誰,看誰賺錢比誰多,看誰狠。這是弱肉強食,不叫處理關(guān)系。
伴侶之間,能夠真正解決問題的相處方式,一定是需要雙方共同改進、共同努力。
如果你們經(jīng)常吵架,不妨在能夠平等交流的時候,提出壞情緒時間差的概念。雖然人生漫長,但兩人同時情緒失控的時候并不多,經(jīng)常同時失控的伴侶,不是情緒本身不可控,而是不想控,是憑什么“你硬我要軟”的觀念作祟。
壞情緒不必問理由,一問就容易擦槍走火。我們經(jīng)常為之煩惱的事,說起來也都不叫什么事,但那一刻,就是覺得比天大、過不去。你過不去的時候,我不給你添亂,但也不必給你搭橋,我只是快快樂樂地做我自己的事,讓你看到生活陽光美好的一面。
想搭橋卻變成了拆橋,這樣的故事太多了。人家不想說的時候,你拼命問,等人家說了,你又說這算什么啊,也值得你這樣。抱著安慰的名,卻行冷嘲熱諷的實,伴侶之間最容易干這種事,因為過于熟悉,往往失去分寸。
你是覺得沒什么事,但那一刻,他就是那么不爽,那么低落,那么憤怒……其實他也沒錯。誰規(guī)定我們發(fā)脾氣、鬧情緒,都必須有一個正當無比的理由呢?
張愛玲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彼^“懂”,就是當對方表露不那么積極、不那么光明的一面時,你知道人性原本如此,沒有永遠的正能量;而慈悲,即不問、不急、不惱。
一對男女,一直平安無事地走下去,說難是真的難,一年365個日夜,每一天都可能覺得過不下去了;說容易,也不過就是不與你一般見識。壓抑出不了好感情,我們誰都不必壓抑自己,打好壞情緒的時間差,是懂得與心疼,而不是壓抑。
壞情緒有個時間差,好感情就不會缺席。
編輯/陳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