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淑蘭
(國營本溪縣林業(yè)總場,遼寧 本溪 117100)
?
遼核新品種“寒豐”早期管理技術
閆淑蘭
(國營本溪縣林業(yè)總場,遼寧 本溪 117100)
摘要遼寧西部地區(qū)多丘陵山地,氣候溫暖,光照充足,降水適中,具有發(fā)展核桃的得天獨厚的優(yōu)越條件。遼寧省經(jīng)濟林研究所培育出的“寒豐”核桃新品種,其豐產(chǎn)性超過了《核桃豐產(chǎn)與堅果品質(GB7907-87)》規(guī)定的豐產(chǎn)標準,具有較強的豐產(chǎn)性。文章闡述了核桃新品種“寒豐”的早期管理技術,為林業(yè)產(chǎn)業(yè)增效和林農增收致富提供了技術保障。
關鍵詞遼核新品種;寒豐;早期管理;技術;研究
遼西位于遼寧省西部,多丘陵山地,農田少,山地多,氣候溫暖,光照充足,具有發(fā)展核桃得天獨厚的優(yōu)越條件,由于栽種核桃效益較高,深受遼西地區(qū)各級政府和廣大農民的歡迎和重視,特別是在國家實行退耕還林政策和全省實行千萬畝經(jīng)濟林工程建設以來,核桃新品種、新技術一直是遼西林農的迫切需要。因此,核桃生產(chǎn)對農村的產(chǎn)業(yè)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就業(yè)及林業(yè)產(chǎn)業(yè)增效和林農增收具有積極的作用。遼寧省經(jīng)濟林研究所培育出的“寒豐”核桃新品種,其豐產(chǎn)性超過了《核桃豐產(chǎn)與堅果品質(GB7907-87)》規(guī)定的豐產(chǎn)標準,具有較強的豐產(chǎn)性,是遼西山區(qū)林農脫貧致富的首選品種,現(xiàn)將早期管理技術分述如下:
1整形修剪
核桃幼樹一般認為是從植苗后到結果初期,早實核桃5~6 a,晚實核桃需10 a左右。在這段時期內樹體發(fā)育情況和管理水平對以后產(chǎn)量影響很大,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幼樹階段的地下土壤和樹體的管理:
主干疏層形:主干高80 cm,第一層留3個主枝,每個主枝上留2~3個側枝,側枝上著生結果枝組;第二層留2個主枝,主枝上直接著生結果枝組;二層以上為中心枝直接著生結果枝組。第一層和第二層層間距為1.2~1.5 m,各層內距為20 cm。
自然開心形:無中心干,一般選留3個主枝,主枝間距離20~40 cm以上,主枝選定后,每條主枝可選留3個側枝,側枝間上下左右要錯開,分布均勻。
在核桃的整形中,不能完全按要求機械的修剪整形,要看每株樹的具體發(fā)枝情況,通過較輕的取舍,達到近似樹形即可,也就是廣大果農所總結的“有形不死,無形不亂,因樹修剪,隨枝作形”。
春剪:在展葉后至開花前進行,我省為4月中旬至4月下旬。
夏季修剪:夏剪主要是以摘心為主,其次是剪出當年的背下枝,病蟲枝,我省在5—8月都可進行。
秋季修剪:在落葉前進行,不能剪得太早,以免養(yǎng)分損失太多,這次修剪以調整樹形剪除大枝為主,我省一般在10月下旬。
由于核桃在幼樹階段,早實,晚實之間的生長發(fā)育特性差異很大,所以在修剪上存在著明顯區(qū)別。幼樹期分枝能力強,而且又能抽生大量二次枝,枝條萌芽力和成枝力都很強,修剪主要是以疏枝為主,疏除過密枝、交叉枝、重疊枝,短截控制二次枝、徒長枝,及時剪除背下枝、干枯枝和病蟲枝等。
短截:主要是對枝條進行剪截,剪除枝條1/3以下為輕短截,剪除枝條1/2左右為中短截,剪除枝條1/2以上或只保留3~5個芽為重短截。
疏枝:即從枝條萌發(fā)的基部剪除,可以疏除1年生枝和多年生枝,疏枝時不要留樁太高,以免影響剪口愈合。
摘心:主要對徒長枝,早實核桃的二次枝和生長過旺的內膛枝進行摘心,摘心能促進分枝,促進枝條木質化,增強抗性。
抹芽:主要是在春季進行,除掉枝干和剪口潛伏芽萌發(fā)的嫩芽,早實核桃結果母枝萌發(fā)過密的芽。
2土肥水管理技術
1~2年生核桃園的土肥水管理,一是合理間作:在樹盤以外,可間作豆類、小麥、薯類等低矮作物。二是中耕除草:每年5—9月松土除草3~4次,以防止雜草與果樹爭水爭肥。三是淺翻:在秋季或春季對全園進行翻耕,改善土壤結構。
第1次在展葉初期(3月下旬~4月上旬)進行;第2次在6月施入;第3次在7月施入。追肥以復合肥或果樹專用肥為主,氮、磷、鉀合理搭配,以滿足樹體需要。
在3月下旬~4月上旬核桃萌芽前后至10月末~11月初落葉前灌足水分。
3病蟲害防治技術
結合秋冬施基肥,深翻樹盤,樹干涂白,消滅越冬幼蟲和蟲卵。冬季清除園內枯枝落葉,并集中燒毀,消滅傳染源,重點加強對核桃炭疽病、黑斑病的防治。
4除草松土與間作技術
凡是間作的核桃園可結合管理間作物進行除草,原則是雜草不影響幼樹生長,為了避免噴灑除草劑對幼樹生長產(chǎn)生的不良影響,除草主要采用人工除草,松土主要是對園內進行中耕和刨樹盤。
間作就是林業(yè)與農業(yè)或其他種植業(yè)相結合的一種重要的栽培模式。目前國際上正在推行的“混農林業(yè)”,實際就是“林農間作”。間作的主要形式有2種:
主要是核桃與其他的樹木和果樹等間作。以增加產(chǎn)品的多樣性,在一定期間內,它們對光能的吸收利用都在一個層次上。主要樹種有花椒、桃樹、櫻桃、李子、棗樹、香椿等。
主要是核桃與比核桃矮的農作物、林果苗、中草藥、瓜菜、花卉、食用菌等間作。一般是在核桃的行間或樹冠下種植,可以充分利用地力和空間,提早獲得效益。
5越冬防寒技術
北方寒冷地區(qū),幼樹越冬易因生理干旱而干梢,幼樹越冬管理應采用壓土埋苗,整袋裝土,縛綁報紙或塑料布等措施,降低水分蒸騰,避免冬季凍害和干梢發(fā)生。樹干涂白:在秋冬進行,可有效防治一些病害及兔害,其配方為:硫黃粉、石灰、動物脂肪、水按1∶10∶1∶40的比例配制。
作者簡介:閆淑蘭(1969-),女,大學,高級工程師,現(xiàn)從事林業(yè)技術工作.
收稿日期:2015-11-02
中圖分類號:S66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16.01.044
文章編號:1005-5215(2016)01-01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