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區(qū)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內(nèi)科,河南鄭州 450000
敷料更換的不同次數(shù)對穿刺引流術(shù)后穿刺口感染的影響
王璐
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區(qū)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內(nèi)科,河南鄭州 450000
目的 研究敷料更換的不同次數(shù)對穿刺引流術(shù)后穿刺口感染的影響。方法 隨機將該院2013年6月—2014年7月收治的100位進行穿刺引流術(shù)的患者分為兩組,50例為A組,50例為B組。為A組患者1周更換1次敷料,B組患者1周更換2次敷料。對兩組患者穿刺口感染的情況進行分析比較。 結(jié)果A組患者穿刺口感染的幾率顯著低于B組(P<0.05),A組患者的病原菌定植率顯著低于B組(P<0.05),兩組患者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jié)論 穿刺引流術(shù)后的患者1周更換1次敷料比較合理,既能降低患者術(shù)后穿刺口感染的幾率,又能降低醫(yī)護人員的工作量,但要注意在敷料發(fā)生松動或者潮濕時也要及時進行更換。
敷料更換;穿刺口感染;穿刺引流術(shù)
目前,惡性腫瘤的發(fā)病率及死亡率呈現(xiàn)逐年上升的趨勢。隨著患者癌癥病情的發(fā)展,胸腔或者腹腔會出現(xiàn)積液,進而導致患者腹脹甚至出現(xiàn)呼吸困難的癥狀,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目前,穿刺引流術(shù)已經(jīng)應用于血液透析、長時間靜脈輸液、化療等多個方面。臨床上一般為患者進行腹腔穿刺引流以暫時緩解積水及其相關癥狀,但是腹水一般累積較快,通常會持續(xù)存在,如果對患者行反復穿刺會給其帶來很大程度的身心痛苦。而通過穿刺引流術(shù)引入胸、腹腔引流管進行手術(shù)治療可以較直接得減少患者體內(nèi)的積液,而且不需要重復穿刺,可以保證治療順利完成。手術(shù)后在穿刺點常會發(fā)生滲液的情況,滲液不僅會污染患者的衣服,還
容易引發(fā)皮疹、皮炎和穿刺點感染等,所以應在穿刺口使用合適的敷料并且定期進行更換。敷料更換的合理性對穿刺口感染有很大影響,所以規(guī)范,合理地更換敷料可以避免感染的發(fā)生。該研究以該院2013年6月—2014年7月收治的100例進行穿刺引流術(shù)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敷料更換的不同次數(shù)對穿刺引流術(shù)后穿刺口感染的影響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該院2013年6月—2014年7月收治的100位進行穿刺引流術(shù)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其中乳腺癌患者8例、腸癌患者20例,胃癌患者30例、食道癌患者12例、泌尿生殖系癌癥患者10例、乳腺癌患者6例,其他類型癌癥患者14例。全部受試者都詳細了解研究內(nèi)容,并且簽署了知情同意書。A組共50例,其中男24例,女26例。患者年齡為30~70歲,其中男25例,女25例。平均年齡(54.6±14.8)歲。B組共50例,患者年齡為30~70歲,平均年齡(54.8±14.9)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職業(yè)、疾病、穿刺引流術(shù)的情況等基本資料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
1.2 方法
敷料更換由該院經(jīng)過專業(yè)培訓的護理人員進行,操作要符合該院的敷料更換原則,在置入腹腔引流管及拔除腹腔引流管期間所有敷料更換都于該院由專業(yè)護理人員完成。A組患者1周更換1次敷料,B組患者1周更換2次敷料?;颊呷缬幸韵虑闆r不得入選:患者自身過敏體質(zhì)、已經(jīng)或者疑似感染的病人、患者穿刺部位的皮膚有破損現(xiàn)象、患者有血栓病史、患者有嚴重出血病病史。更換敷料前護理人員要洗手并消毒,帶無菌帽、口罩,為患者的穿刺口附近的皮膚用聚維酮碘溶液進行3次消毒,消毒范圍不小于敷料的面積,干燥后換上新的敷料。手術(shù)過程中要注意無菌操作,尤其要注意對固定圓盤及外露的導管進行嚴格消毒。注意穿刺口出現(xiàn)感染癥狀時要立刻將導管拔除并對穿刺口采樣進行培養(yǎng)。
1.3 評定指標
1.3.1 穿刺口局部感染診斷 觀察穿刺口局部情況,如果存在以下狀況:①穿刺口出現(xiàn)膿液;②穿刺口附近紅腫、疼痛,出現(xiàn)彌散性的紅斑,發(fā)熱;③穿刺口伴有血液感染癥狀;均說明可以作出診斷,并應該對穿刺口做進一步的微生物培養(yǎng)檢查,即用無菌的生理鹽水涂抹穿刺點采樣,然后把采樣用的棉球放入無菌的容器中進行檢查。
1.3.2 導管病原菌定植判定 如果在導管病原菌定植導管的頂部、導管內(nèi)的血液、患者皮下觀察到微生物生長,將患者的導管拔除,將導管的末端進行微生物培養(yǎng)。對其定量培養(yǎng)后,如果微生物生長>16 CFU/cm2則判定為導管存在病原菌定植。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19.0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
2.1 兩組患者導管穿刺口感染率比較
A組患者穿刺口感染率為4.0%,B組患者穿刺口感染率為24.0%,A組患者穿刺口感染的幾率顯著低于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即1周更換1次敷料的患者導管穿刺口感染率顯著低于1周更換2次敷料的患者。兩組患者導管穿刺口感染率的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導管穿刺口感染率比較
2.2 兩組患者導管病原菌定植率比較
A組患者的病原菌定植率為4.0%,B組患者的病原菌定植率為20.0%,A組患者的病原菌定植率顯著低于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即1周更換1次敷料的患者導管病原菌定植率顯著低于1周更換2次敷料的患者。兩組患者導管病原菌定植率的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導管病原菌定植率比較
2.3 兩組患者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率的比較
A組患者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率為2.0%,B組患者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率為4.0%,兩組患者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即敷料更換的不同次數(shù)對穿刺引流術(shù)后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率無顯著影響。兩組患者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率的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率的比較
近年來,惡性腫瘤的發(fā)病率及死亡率呈現(xiàn)逐年上升的趨勢[1]。隨著癌癥病情的發(fā)展,患者的胸腔或者腹腔會出現(xiàn)積液,進而產(chǎn)生腹脹癥狀甚至會出現(xiàn)呼吸困難,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受到嚴重影響[2]。臨床上一般為患者進行腹腔穿刺引流以暫時緩解積水及其相關癥狀。但是患者的腹水一般累積較快,通常會持續(xù)存在,傳統(tǒng)的腹腔穿刺引流操作較麻煩,并需要多次穿刺,為患者帶來了巨大的身心壓力,甚至會因焦慮、恐慌而放棄治療[3]。置入腹腔引流管進行引流也存在一些并發(fā)癥,包括導管發(fā)生斷裂、導管異位、穿刺口感染等[4]。手術(shù)后在穿刺點常會發(fā)生滲液的情況,滲液不僅會污染患者的衣服,還容易引發(fā)皮疹、皮炎和穿刺點感染等,所以應在穿刺口使用合適的敷料并且定期進行更換。敷料更換的合理性對穿刺口感染有很大影響,所以規(guī)范,合理地更換敷料可以避免感染的發(fā)生[5]。該次研究主要研究合理地更換敷料以減少穿刺口感染的發(fā)生。對敷料進行更換可以防止細菌在穿刺口堆積生長,避免患者穿刺口發(fā)生感染,但如果敷料更換過于頻繁會導致穿刺口多次暴露在空氣中,接觸微生物的機會增多,可能容易引發(fā)感染[6]。
該研究隨機將該院2013年6月—2014年7月收入的100位進行穿刺引流術(shù)的患者分為兩組,50位為A組,50例為B組。該研究中通過穿刺引流術(shù)引入腹腔引流管,僅一次置管,不需要反復穿刺。為A組患者1周更換1次敷料,B組患者1周更換2次敷料。對兩組患者穿刺口感染的情況進行分析比較。結(jié)果顯示:A組患者穿刺口感染率為4.0%,B組患者穿刺口感染率為24.0%,A組患者穿刺口感染的幾率顯著低于B組 (P<0.05);A組患者的病原菌定植率為4.0%,B組患者的病原菌定植率為20.0%,A組患者的病原菌定植率顯著低于B組(P<0.05);A組患者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率為2.0%,B組患者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率為4.0%,兩組患者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研究發(fā)現(xiàn),腹腔引流管可以在體內(nèi)放置大概兩年左右,具體的放置時長和患者的感染發(fā)生情況關系較大,其中導管穿刺口感染發(fā)生率較高[7]。美國感染病協(xié)會建議對成人及青少年患者每周至少更換1次敷料,要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適當調(diào)整該次研究主要研究合理地更換敷料以減少穿刺口感染的發(fā)生[8]。美國靜脈輸液協(xié)會指出,穿刺完成24 h以后,每周應該更換1~2次敷料,或者根據(jù)醫(yī)生規(guī)定進行[9]。該研究的結(jié)果表明,穿刺引流術(shù)后的患者1周更換1次敷料比較合理,這和李敏等人[10]的研究結(jié)果相符。
綜上所述,穿刺引流術(shù)后的患者1周更換1次敷料比較合理,既能降低患者術(shù)后穿刺口感染的幾率,又能降低醫(yī)護人員的工作量,但要注意在敷料發(fā)生松動或者潮濕時也要及時進行更換。
[1]張曉怡.基于人群監(jiān)測資料的惡性腫瘤危險因素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3.
[2]鄭珊紅.惡性腫瘤患者心理痛苦度及相關影響因素現(xiàn)狀與癌癥照護質(zhì)量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4.
[3]崔紅海,毋子亭.腹腔置管引流熱灌注化學療法聯(lián)合實脾飲治療癌性腹水臨床研究[J].中醫(yī)學報,2010(5):824-825.
[4]Kang Mee Joo,Han Sung-Sik,Jang Jin-Young,et al.Cancer cells with p53 deletion detected by 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 in peritoneal drainage fluid is correlated with early peritoneal seeding in resectable pancreatic cancer[J]. Journal of the Korean Surgical Society,2013,84(4):209-215.
[5]覃慧敏.3M高透氣性透明敷料應用于婦科腫瘤患者PICC置管后的效果觀察[C]//湖北省抗癌協(xié)會腫瘤護理專業(yè)委員會.湖北省抗癌協(xié)會腫瘤護理專業(yè)委員會2012年度學術(shù)交流大會論文匯編.武漢:湖北省抗癌協(xié)會腫瘤護理專業(yè)委員會,2012:3.
[6]李春民,汪忠鎬,張望德.腹腔靜脈轉(zhuǎn)流術(shù)的臨床應用及進展[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5(6):875-879.
[7]謝平,袁利,劉峰.腹腔鏡下腹膜透析置管術(shù)與開腹手術(shù)的療效及安全性比較[J].河北醫(yī)學,2014(4):562-566.
[8]林曉華.新型復合生物抗菌敷料抗菌性能、吸濕能力及生物相容性研究[D].廣州:南方醫(yī)科大學,2013.
[9]林翠芬.外周導入中心靜脈置管術(shù)敷料更換法在護理臨床教學中的實踐[J].中國校醫(yī),2011(10):784-785.
[10]李敏.中心靜脈導管置管處敷料更換頻率有效性的meta分析[D].杭州:浙江大學,2015.
Effects of Frequency of Change of Dressing on the Puncture Site Infection after Puncture Drainage Surgery
WANG Lu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Henan Province, 450000 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frequency of change of dressing on the puncture site infection after puncture drainage surgery.Methods 100 patients underwent puncture drainage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3 to July 2014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with 50 patients in each group.The dressing was changed once a week in group A while that was changed twice a week in group B.And the puncture site infe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puncture site infection in 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B(P<0.05). The pathogenic bacteria colonization rate in 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B(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ate of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 Changing the dressing once a week is reasonable,for it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uncture site infection after puncture drainage surgery,but also reduce the workload of nursing staff.However,the dressing should be changed timely when it is loose or wet.
Change of dressing;Puncture site infection;Puncture drainage surgery
R4
A
1674-0742(2016)01(a)-0039-03
10.16662/j.cnki.1674-0742.2016.01.039
2015-09-19)
王璐(1988-),女,河南信陽人,本科,護師,研究方向:腹腔引流管的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