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與美酒從來密不可分,在哈瓦那的酒館里,不管多么擁擠,只要墻角還有半平方米的空地兒,就會有一個樂隊,以三個人、三種樂器、一首歌的形式演奏著。他們不屬于酒館,也不見他們推銷唱片或者索要小費,只有被客人叫到桌旁點歌才能有幾塊錢的收入。不知道這些活躍在古巴街頭巷尾的樂手們究竟靠什么生活,他們身上的衣服和手里的樂器一樣有些年頭了,但歌聲里聽不到一點生活的不如意,臉上也沒寫著心里的無奈。他們在別人喝酒、吃飯的時候不停歇地唱著,沒有樂譜,音符都存在腦袋里,或是即興發(fā)揮。
“送你兩朵梔子花,它們代表我說,我的生命,我愛你,我崇拜你?!边@是古巴老歌王易卜拉欣·費熱(Ibrahim Ferrer)的經(jīng)典曲目《兩朵梔子花》(Dos Gardenias),在幾個酒吧里都聽到有人在唱。另一位古巴老歌手康貝·賽康多(Compay Segundo)最膾炙人口的歌Chan Chan,幾乎被所有街頭藝人傳唱,無論男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風格和版本:“對你的熱愛啊,我沒辦法否認,我已垂涎欲滴,卻又難以自持,當Juanica和Chan Chan在海里篩著砂子,她搖動篩子時扭動的豐臀,看得Chan Chan面紅耳赤……”
康貝·賽康多是20世紀古巴音樂的傳奇,他從5歲開始抽雪茄,一直抽到96歲去世,他的歌聲裹挾著醇厚的雪茄味道,皮膚和發(fā)酵的煙葉一樣粗糙厚重,寫滿了滄桑。20世紀末,賽康多把那些從古巴革命以來離開樂壇的老樂手一個個喚醒,將這些曾經(jīng)的歌王、琴王們聚集在一起,組成了著名的好景俱樂部(Buena Vista Social Club),并拍攝了同名紀錄片,轟動世界。為了生計,這群古巴最有名的老藝術(shù)家擦過皮鞋、倒過垃圾、賣過彩票、卷過雪茄,此時他們開始受邀出國巡演,當90歲高齡的康貝在紐約卡內(nèi)基音樂廳奏響Chan Chan的吉他前奏時,他調(diào)皮的笑容感動了無數(shù)人。
演出總有曲終人散之時,大幕徐徐落下,掌聲漸漸平息,樂手們慢慢離去。好景俱樂部的大部分成員在千禧年后的幾年里相繼離世,他們就像許了一輩子的愿,在人生末年可以重逢并重新振作,將自己身體里最后的能量獻給他們熱愛的音樂。在舞臺上,每個人都散發(fā)著青春活力,他們頑皮地表演,開懷地笑,眼神里傳遞著信任和默契。鋼琴、吉他、沙鈴、小號、低音提琴和手鼓,熱情和奔放從這些樂器中迸發(fā)出來,傳入每個聽眾的耳朵,燃燒著每一顆心。
“我登過自由女神像,只不過那時候只有30歲,現(xiàn)在80歲了……”鋼琴家魯賓在紐約帝國大廈的樓頂感嘆。這些人生暮年紅遍全球的老樂手,看到紐約的繁華紛紛落淚。他們指著櫥窗里約翰·F·肯尼迪的玩偶,卻叫不出他的名字,正是這位總統(tǒng)封鎖了古巴,但在這些老人腦袋里只有卡斯特羅和切·格瓦拉,連自己的“敵人”是誰都不知道。他們拿起街上的公共電話想打回家,才發(fā)現(xiàn)兩國的聯(lián)絡早已中斷?!斑@是我第一次來紐約,也是第一次來美國。”古巴老歌王易卜拉欣·費熱幾乎迷失在紐約傍晚的霓虹燈里,“我真想把老婆孩子帶來,讓他們見識一下,也看看這些美麗的東西……太美了,我被迷住了?!?/p>
聽著老歌,頂著正午陽光的炙烤,行走在哈瓦那老城擁擠的街道里,避開轟著油門的老爺車,看著窮苦百姓拿著皺巴巴的土幣買一紙杯皺巴巴的青椒,路過黑洞洞、空蕩蕩的專賣雞蛋的商店,以及倚著自家鐵窗面向街道發(fā)一整天呆的老太太,心里涌起一陣酸楚。我手里隨便一張紙幣都是他們一個月的收入,這些生活在首都市中心旅游區(qū)邊緣的人們,買一個帶肉的三明治都要算一算錢。那些沒有固定工作的上了年紀的男人,在氣溫30多度的天氣,穿起壓箱底的老西裝,修飾好胡須,咬著一根可能永遠也舍不得點燃的大雪茄,去教堂廣場或圣弗朗西斯科廣場上吸引游客的目光,使出渾身解數(shù),擺出各種姿勢讓人拍照,然后央求兩美元的小費。那些表現(xiàn)經(jīng)典的古巴老紳士的攝影作品背后,不是繁榮的旅游業(yè)帶動的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而是為了生計不得不放下年紀和身段的無奈。
酒館中的那些樂手,純純的笑容背后其實滿是無奈,也許他們放下吉他就要為下一頓飯而發(fā)愁,然而,他們歌唱時的那種快樂是真實的,因為那些歌唱的就是他們過去的快樂。沒辦法,他們改變不了現(xiàn)狀,但不唱歌就真的失去了快樂。
55年,是古巴革命勝利后時鐘開始凝固的時間,它帶走了一群老樂手的大半人生,卻沒有澆滅古巴音樂的靈魂。這55年改變了世界的各個角落,唯獨忽略了古巴。我所能看到的古巴,和革命前一模一樣,有些地方,甚至從殖民時期以來就沒有改變。每條街道、每座建筑都保留著原本的模樣,只是在街上玩耍的孩子們慢慢長大,然后老去。走在哈瓦那老城,經(jīng)過路口時往兩邊看看,跨過一條街的十幾秒鐘,仿佛能看到這條街百年的變遷,巷子里傳來的音樂聲,經(jīng)過五十年、一百年,依舊回蕩。
好景俱樂部
好景俱樂部(Buena Vista Social Club)原是1949—1961年哈瓦那的一個社交會所,是古巴特有的一種演出形式:臺上是樂隊,臺下是舞池。
1996年,美國知名音樂制作人萊·庫德(Ry Cooder)來到哈瓦那,一批老樂手重聚,灌錄了唱片《好景俱樂部》(又名《樂滿哈瓦那》《樂士浮生錄》),一問世就賣出500萬張,1998年拿下格萊美最佳拉丁專輯獎。庫德也被稱為古巴音樂再發(fā)現(xiàn)的重要一環(huán),他還因為推廣古巴音樂而被美國政府重罰。德國電影大師維姆·文德斯(Wim Wenders)執(zhí)導的與唱片同名的紀錄片也紅遍全球,獲得金球獎最佳紀錄片。
好景俱樂部的音樂每一首都非常好聽,比較有名的歌曲有《兩朵梔子花》和Chan Chan。相關(guān)的音樂專輯還有:康貝·賽康多的Las flores de la vida,易卜拉欣·費熱的Buenos Hermanos和Mi Sue?o,鋼琴家魯賓·剛薩雷斯的Chanchul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