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天璽
中國模式的優(yōu)越性(二)
文/王天璽
中國模式實現了民族的獨立和主權,這就是中國模式的優(yōu)越性。
對于把如此奇恥大辱加到中華民族頭上的一切帝國主義者,我們不僅不會忘記,而且要進行強烈的譴責。但是,像中華民族這樣一個偉大的民族,回顧自己悲慘歷史的時候,只會譴責別人是不夠的,而是要從自己民族身上尋找到陷入如此悲慘境地的內在原因。
是當時中國國力太弱嗎?非也。
從歷史上看,經濟總量大不意味著國力就強。1820年,中國GDP約為英國的7倍,卻在1840年—1842年的鴉片戰(zhàn)爭中被英國打敗。1870年,中國的GDP仍為英國的1.8倍,而且大于英法兩國的總和,卻沒能阻止英法聯軍在1860年火燒圓明園。1884年到1885年,中國GDP是法國的兩倍多,卻在中法戰(zhàn)爭中沒有取得勝利。1890年,中國GDP是日本的5倍,但中國軍隊卻在甲午戰(zhàn)爭中一敗涂地,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其實,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前的1936年,中國GDP仍然是日本的2.8倍左右,但國際上普遍認為日本明顯強于中國。
真正的原因是中國當時的封建社會太腐朽了,官場和軍隊都一片腐敗,從上到下充斥著私欲熏心的人,充斥著貪生怕死的人,像林則徐、鄧世昌那樣有民族氣節(jié)的英雄太少太少!
鴉片戰(zhàn)爭開始時,林則徐作為欽差大臣駐守廣州,英國侵略軍知道廣州防務嚴密,不敢輕易進攻,便沿海邊北上,尋找薄弱環(huán)節(jié)。實際當時沿海軍備都非常空虛,以至英國“東方遠征軍”只區(qū)區(qū)4000余人就能在廈門、定海和長江口直到天津附近的白河,如入無人之境,嚇得道光皇帝和相當于總理的首席軍機大臣穆彰阿決意妥協投降。他們把敢于禁煙、勇于同侵略者對抗的林則徐撤職查辦,派不長骨頭的琦善、耆英、伊里布這些無恥懦夫當欽差大臣,向侵略者乞和,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甲午之戰(zhàn)時,更顯中國軍政之腐朽。面臨日本即將發(fā)動大規(guī)模侵略戰(zhàn)爭的危機時刻,當時主持軍政的李鴻章卻忙于請各國列強進行外交調停,而不作任何戰(zhàn)備。直到中國駐朝軍遭受攻擊時,李鴻章才派衛(wèi)汝貴、馬玉昆、豐升阿、左寶貴四軍入朝參戰(zhàn)。這些軍隊軍風極壞,尤其是軍官對士兵層層剝削,“餉銀頒自糧臺,而糧臺克扣焉;領自主帥,而主帥克扣焉;交于營官,又無不依次克扣焉;……兵勇每口每日僅老米斤余,錢三十文,但能養(yǎng)命,不能果腹;人人傷心解體,積忿成仇”,武器則槍炮口徑不一,甚至“槍炮藥子,內多和以泥蠟”,完全不堪戰(zhàn)場使用。入朝參戰(zhàn)的四軍中,衛(wèi)汝貴軍是李鴻章的嫡系軍隊,人數最多,但軍紀最壞,“平時威德不行,士卒不服,見賊即潰,遇物即擄,毫無顧忌;是該軍雖有如無,尚須防其騷擾”。這四支軍隊入朝后沒有統(tǒng)一指揮,一萬余人擁擠在平壤城中,對南部開闊地帶毫不設防,日軍一陣突擊,清軍即崩潰,狼狽不可收拾。平壤積儲軍火物資極多,“凡有大小炮四十尊,快炮并毛瑟槍萬數十桿,將弁私財,軍士糧餉,軍資器具,公文密電,盡委之而去”。
從清朝末年,到國民黨軍閥統(tǒng)治時期,中國的社會制度都很腐朽落后。當時中國的多數政府官員和軍隊將領都很腐敗,他們在列強面前,骨頭都很軟,許多人是中華民族的敗類。有這樣腐朽落后的社會制度,有這樣腐敗無能的政府,有那么多貪生怕死的軍政官員,中華民族自然難免喪失了民族獨立,而且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大禍。
把所有這一切悲慘境況徹底改變過來,使中華民族的神圣尊嚴得到堅強捍衛(wèi)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的偉大勝利;使中華民族的獨立和主權得到精心呵護的,是共產黨執(zhí)政的人民共和國。
從公元1949年到現在,60多年了,世界上還有哪個國家敢于觸碰中華民族的民族主權嗎?沒有。世界上還有哪個國家敢于大舉侵略中國嗎?沒有。
我們已經在前面講過偉大的抗美援朝之戰(zhàn)。新中國僅僅誕生一年,就打敗了以美國為首的世界帝國主義體系的百萬侵略軍。這可不是鴉片戰(zhàn)爭時打開中國大門、迫使中國皇帝求和的4千多英國“東方遠征軍”,也不是打垮清朝主力部隊,沖進中國首都燒殺搶掠的2萬多“八國聯軍”,而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打敗過法西斯軍隊的美國主力部隊,還有英國的王牌部隊。朝鮮戰(zhàn)爭中雙方武器裝備的差距比鴉片戰(zhàn)爭和甲午戰(zhàn)爭時期的差距還要大,但是中國軍隊出神入化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使敵方相形見絀,而中國軍人大無畏的精神更是把敵人完全壓倒了。從此之后,曾經在朝鮮戰(zhàn)場上吃過中國軍隊苦頭的10多個西方強國,再也不敢對中國言戰(zhàn)。
新中國維護民族主權的堅強意志不僅在對付帝國主義強國中表現出來,也在對付社會帝國主義中表現出來。這個社會帝國主義就是蘇聯。中國同蘇聯的斗爭是十分微妙而復雜的,因為列寧和斯大林領導的蘇聯共產黨幫助過中國革命,也幫助過新中國的發(fā)展。新中國的領導人對此是感激的,但是當蘇聯領導人想染指中國主權的時候,中國的反擊是毫不留情的。這場驚心動魄而又勝利的斗爭是眾所周知的,也在本書前面章節(jié)中作了簡略的敘述。
過去的半個多世紀,在維護民族主權的所有對外戰(zhàn)爭中,新中國都是勝利者,這是任何人都不能不承認的客觀事實。
民族主權得到如此堅強的維護,這就是中國模式優(yōu)越性。我們只要想想前面談到的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四個奇恥大辱,就會感到這個優(yōu)越性是多么珍貴。
實際上,民族主權對任何一個中華民族的成員都是非常重要、非常珍貴的。我們從2011年發(fā)生的幾件事就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這一點。
2011年春天,北非動亂初起,利比亞即將陷入戰(zhàn)爭火海的危急時刻,有幾萬中國人滯留在那里。祖國惦記著他們。中國政府立即啟動危機處理機制,動用強大的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在極短的時間內,從海陸空三路,把所有的同胞接回國內,令全世界為之感動。
2011年夏天,美國國會正式通過法案,承認百年之前實施的排華法案是錯誤的,向當年被迫害的華人表示深切的道歉。美國國會的這個法案最清楚不過地告訴世人:當中國國力衰敗、民族主權喪失的時候,中國人在美國只是苦工,只是奴隸,不被當作人看待,沒有任何人權;當中國國力強大,中華民族享有崇高民族尊嚴的今天,中國人在美國可以挺胸抬頭,可以享有平等的權益。
2011年秋天,在泰國境內的湄公河中,有兩艘商船遭襲,13名中國船員被殺。這種情況如果發(fā)生在1949年之前,這些中國人拋尸在異國他鄉(xiāng),只能自認命慘,不會有誰為他們主持正義。今天不同了,祖國不允許任何人侵害我們的同胞。事件發(fā)生后,中國政府強勢追究,相關國家密切配合,揪出了匪徒,捕獲了犯罪頭目糯康,告慰了亡靈,并且建立了中泰緬老共同巡護湄公河的國際合作機制。
祖國的強大,民族的獨立,影響到海外中國人的命運,連臺灣同胞也感受到了。
有一位國民黨將軍,從大陸敗退到臺灣,因不被重用,辭職到南非做小生意。南非當時種族隔離很嚴重,公共汽車的前排只能由白人坐,有色人種要在后面坐。1964年10月17日,這位老先生出門乘公交車,按習慣到后面找坐位,但司機對他說,不要到后面,你可以坐前排了。老先生感覺奇怪,說“我是中國人”。司機回答說:“我知道,我看出來了?!崩舷壬f,“我應該坐后面”。司機說:“難道你沒看今天的報紙?昨天中國爆炸了原子彈。能造出原子彈的民族當然是優(yōu)等民族。從今天起,中國人都可以坐前排。”老先生一下子淚流滿面地說:“這車我不坐了,我要下車走路?!弊鎳鵀樗麪巵砹饲芭抛?,爭來了民族的尊嚴,他要在大道上在陽光下享受做堂堂正正中國人的自豪和幸福。
現在的中國,不僅有了“兩彈一星”,而且是發(fā)展最快的經濟大國,是發(fā)展最快的航天大國,是發(fā)展最快的科技大國。中國還擁有3萬多億美元的世界上最大的外匯儲備,深陷債務危機的美國和歐洲都仰賴著它、求望著它。中國發(fā)聲,全世界都會傾聽。
中國模式實現了民族的獨立和主權,這就是中國模式的優(yōu)越性。任何一位有良心的中國人,都會承認中國模式的這個優(yōu)越性。
一種社會模式是否有優(yōu)越性,最根本的是看它能否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能否在一定歷史時期內實現經濟騰飛。就這個方面而言,中國模式具有突出的優(yōu)越性是沒有人能否認的。
關于中國模式的經濟特征和發(fā)展成就,我們在前面的一些章節(jié)中已有所論及,這里僅就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的飛躍發(fā)展來表明中國模式的優(yōu)越性。
加入世貿組織之前,中國經濟體制是獨樹一幟的,既不同于西方發(fā)達國家,也不同于其他發(fā)展中國家。那個時候,說中國經濟體制是優(yōu)越的,說者底氣不足,外人更認為是自我吹噓。這樣的經濟體制,在全球化的風浪中,經得起考驗嗎?在同其他各種經濟體制的競爭和比較中,會不會一觸即潰呢?國內許多人對此表示擔憂,國外不少人也很想看個究竟。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則別有一番思考,他們當然相信自己千辛萬苦創(chuàng)造出來的嶄新的經濟體制,他們也熱切地期望著中國的經濟體制在全球化的大潮中經風雨,見世面,在學習中完善,在競爭中提高。
10年已經過去,結論初步得出:中國經濟體制在同其他各種經濟體制的比較中,顯示出明顯的競爭優(yōu)勢。人類歷史上還沒有其他經濟體制能夠在這樣短的歷史時期中,創(chuàng)造如此令人驚嘆的經濟奇跡。
一、經濟總量的躍升
入世10年期間,中國GDP從近10萬億元躍升到40萬億元,年均增長超過10%。中國GDP總量的國際排序連續(xù)多年跨越式前進,先后超越意大利、英國、法國、德國和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GDP相當于美國GDP的比重也從2005年的17.0%上升到2010年的40.2%。
二、對外貿易的躍升
貨物貿易規(guī)模從5098億美元擴大到3萬多億美元,增長4.8倍。中國進出口已占世界進出口總額的十分之一,這是有里程碑意義的。從1840年至今的170多年歷史中,世界上只有三個國家曾經做到進出口占全球的十分之一,這就是英國、美國和德國。今天,中國也做到了,而且超過其他所有國家,成為世界第一出口大國。
貨物貿易在擴大規(guī)模的同時還優(yōu)化了結構,20世紀80年代實現了由初級產品為主向工業(yè)制成品為主的轉變,到90年代實現了由輕紡產品為主向機電產品為主的轉變。進入21世紀以來,以電子和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迅速擴大。最近10年,我國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總額從2001年1105.6億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9050.8億美元,增長了8倍多。高新技術產品在外貿中的比重也從21.7%提高到30.4%。現在,中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總額已躍居世界第一。
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也不斷增強。2001年至2010年,中國服務貿易總額從719億美元增加到3624億美元,增長了4倍多。中國服務貿易出口在世界服務貿易出口中的比重從2.4%提高到4.6%,2010年已達到1702億美元,從世界的第12位躍升到第四位。
中國貿易已形成多方位和多元化的良好格局?,F在,中國的貿易伙伴遍布全世界,達到231個國家和地區(qū)。歐盟、美國、東盟、日本、金磚國家是主要的貿易伙伴。如今,中國與新興市場和發(fā)展中國家的貿易增長速度超過了發(fā)達國家,所占比重也越來越大。
三、產業(yè)競爭力的躍升
產業(yè)競爭力是國家經濟競爭力的基礎。入世之初,不少人認為中國的產業(yè),特別是農業(yè)、汽車、金融等弱勢產業(yè)難以承受外來競爭壓力?,F在看來,這些產業(yè)不僅能“與狼共舞”,而且舞姿相當優(yōu)美。入世對中國產業(yè)的影響并非只是“大鱷來襲”,反而產生著“鯰魚效應”,它帶來的國際和全方位競爭,顯著提升了中國產業(yè)的國際競爭力。
農業(yè)。當初很多人擔心,中國農業(yè)在國際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農產品市場開放后,國內農業(yè)將受到嚴重沖擊,一些農產品新增需求將被進口產品擠占,農業(yè)生產將遭遇重創(chuàng)。入世10年來,中國成功應對了挑戰(zhàn),農業(yè)生產的綜合機械化率一下提高到52%,農業(yè)生產方式正由千百年來人力、畜力為主轉變?yōu)闄C械為主,科學技術成為農業(yè)發(fā)展的決定性力量,農業(yè)綜合生產能力空前提高,糧食實現8年連續(xù)增產,棉花、油料、糖料、肉蛋奶、水產品、蔬菜等產量連年大幅提升,許多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與此同時,我國形成了既符合國際規(guī)則又反映中國國情的農業(yè)支持保護體系,經受國際市場和自然災害沖擊的能力日益強大。2010年,我國農產品貿易額由2001年的279.1億美元增長到1219.6億美元,增長3.4倍,成為世界第三大農產品貿易國。更令人欣慰的是,農民收入從2001年到2010年大幅提高,人均純收入連續(xù)邁上3000元、4000元、5000元臺階,年均增長9.6%以上。
裝備制造業(yè)。裝備制造業(yè)的技術水平決定了一個國家的生產力水平,也代表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水平,所以說,裝備強則國力強。后進國家追趕先進國家,必須把自主的裝備制造業(yè)作為發(fā)展的戰(zhàn)略核心,并擁有內生的研發(fā)比較優(yōu)勢。
如今,中國還是毛澤東上世紀50年代感嘆的連一輛汽車、一架飛機都生產不出來的落后國家嗎?非也。從大型風電設備、核電設備到輸變電設備,從船舶工業(yè)到石油石化重大裝備,從軸承、齒輪箱到精密的數控機床,中國都已躋身世界領先行列。中國裝備制造業(yè)僅用10年時間,就走完了發(fā)達國家?guī)资瓴艑崿F的產業(yè)升級之路。從2001年到2010年,我國裝備制造業(yè)總產值就從1.44萬億元增長到14.38萬億元,年均增長25%,產值和產量都躍居世界第一。早在2009年,中國機械裝備制造業(yè)的銷售額即達到1.5萬億美元,居世界第一。
裝備制造的基礎是機械制造。2008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一機械制造大國。
2009年4月20日,德國機械制造業(yè)聯合會發(fā)布報告稱,2008年,中國機械制造銷售額增長30%,達2710億歐元,占世界市場份額17.2%;德國增長8%,達2330億歐元,占世界市場份額14.7%;美國下降10%,為2300億歐元,占世界市場份額14.6%。其后,世界市場占有額日本為11.8%,意大利為6.8%。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