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婉君,康麒龍,茫立勇
(1.西安石油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5;2.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陜西 西安 710021)
?
鄂爾多斯盆地西峰地區(qū)延長組長813小層儲層建模研究
王婉君1,康麒龍1,茫立勇2
(1.西安石油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5;2.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陜西 西安 710021)
三疊系延長組長813小層內含油砂巖為西峰地區(qū)主力產油層之一,建立客觀的定量儲層模型對提高原油采收率,降低勘探成本有著重要的意義。從已知的確定性資料的控制點出發(fā),推測出未知部分數據,得到儲層整體三維地質模型,對地層框架、砂體展布儲層物性進行分析。研究表明:西峰地區(qū)長813小層砂體總體呈現由東北向西南延伸的長條狀,屬辮狀河三角洲前緣微相;西峰地區(qū)長813小層的孔隙度總體低于8%,滲透率普遍小于1×10-3μm2,屬典型的致密儲層;儲層建模預測孔隙度高值區(qū)集中在西峰地區(qū)南部、中西部,而滲透率高值區(qū)位于西峰地區(qū)中西部,同時含油飽和度的高值區(qū)分布在西峰地區(qū)西南部,相對較為孤立。
儲層建模;長813小層;西峰地區(qū)
西峰位于鄂爾多斯盆地伊陜斜坡帶西南部,區(qū)內構造平緩,褶皺、斷層均不發(fā)育[1-3]。三疊系延長組長8段含油砂巖是主力產油層之一,長8段為一套辮狀河三角洲前緣亞相的砂、泥巖沉積建造,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壩和分流間灣等微相[4-8],長8段油藏普遍具有巖性致密的地質特征。
儲層建模是油藏工程技術領域中的一項基礎工作,也是當前油藏描述及勘探目標模擬和評價中的熱點和重點。隨著油氣勘探和開發(fā)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及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建立客觀的定量儲層地質模型,提高油氣采收率,降低勘探成本,獲得實用性儲層建模計算機硬件和軟件已成為定量儲層表征的核心內容[8-14]。本文以西峰地區(qū)延長組長813含油砂巖為例,從已知的確定性資料的控制點出發(fā),推測出未知部分數據,預測井間參數,得到儲層整體三維地質模型,對地層框架、砂體展布儲層物性進行分析和研究,為西峰地儲層的評價與有利區(qū)預測提供依據。
1.1 基本原理
利用確定性建模技術組建研究區(qū)構造及儲層物性模型,如孔隙度、滲透率,含水飽和度和砂地比模型。即從已知的確定性資料的控制點出發(fā),推測出未知部分數據(內插或外推),預測井間參數,得到儲層整體三維地質模型,利用多種算法對地層框架及儲層巖石物理性質進行定量模擬:
1)地層框架模型的建立
建立在三維網格框架內,可以使用地震解釋成果、各類散點數據以及網格化圖形文件等各種數據。
2)儲層屬性模型的建立
巖石物理屬性建模是給3D網格的每個單元格分配巖石物理屬性值(孔隙度,滲透率等)的過程?;诘刭|學、不確定性和可供使用數據的類型。
3)對三維儲層屬性模型進行網格抽稀
提供到數值模擬的大平臺,也能利用數值模擬的結果(壓力和飽和度)調整建造的地質靜態(tài)模型,使其符合油藏地下地質情況。
4)約束條件
利用可靠的鉆井資料和趨勢面分析研究巖石物性測井數據的三維分布。
1.2 二、三維模型的算法選擇
根據研究區(qū)地質情況及數據資料的實際情況,建模過程中使用四種主要算法,即克里格法、移動平均法、序貫指擬模擬法以及序貫高斯模擬計算法。為使各小層物性趨勢更合理準確,可利用二維物性(孔隙度、滲透率、飽合度等)平面等值線圖做為趨勢面對其進行約束,在Property Modeling模塊中分層計算,生成三維物性模型。
2.1 地層模型
根據研究區(qū)區(qū)域地質背景資料、鉆井基礎數據及小層劃分方案,建立了西峰地區(qū)長81的地層框架模型。從長8段頂面構造的二維、三維模型來看(圖1),研究區(qū)地形平緩,構造簡單,東南略高于西北,是一向西北傾的緩坡,傾角<1°,由于構造運動比較微弱,因此不發(fā)育大型構造,僅西南部及中部的部分地區(qū)發(fā)育少量小型鼻狀隆起,缺乏油氣富集的二級構造帶和構造圈閉,以巖性油氣藏為主。
2.2 長813小層砂體展布模型
根據研究區(qū)內評價井砂體數據,建立了砂體展布的二維及三維模型,砂體模型主要反映了砂體在平面及空間上的幾何形態(tài)及變化規(guī)律。
西峰地區(qū)長813小層的砂體總體呈現由東北向西南延伸的長條狀,屬辮狀河三角洲前緣微相,由南向北,砂體的最厚處分別集中在西33-西143井一帶、西109-西166井一帶以及西184井附近,其中西31井砂體最厚,為15.4 m,單層砂最厚約2.7 m。
二維模型
2.3 儲層物性模型
從西峰地區(qū)長813小層的孔隙度模型來看,高值區(qū)只要集中在研究區(qū)南部西128井附近和中西部西189-西166井一帶,最高值在西191井,為13.47%;其它地區(qū)孔隙度普遍低于8%(見圖2)。滲透率模型的高值區(qū)則主要位于研究區(qū)中西部,與孔隙度的高值區(qū)有較好的對應關系,滲透率的最高值在西181井,為2.4×10-3μm2;其它地區(qū)的滲透率普遍小于1×10-3μm2,屬典型的低孔低滲儲集層。綜上所述,通過盆地不同地區(qū)上古生界致密砂巖恒速壓汞測試結果對比可知,研究區(qū)目的層喉道半徑分布0.1~4.0 μm之間,主峰介于0.5~1.2之間;同時孔隙半徑分布于80~360 μm之間,而峰值介于100~160 μm之間,孔隙與喉道半徑分布差異較大;結合儲層物性和常規(guī)壓汞測試結果綜合分析,研究區(qū)目的層段砂巖整體較為致密,孔喉的巨大差異是造成儲層顯示低滲透-超低滲透的致密現象。
西峰地區(qū)長813小層含油飽和度的高值區(qū)零星集中在研究區(qū)西、南部,含油飽和度大于45%的部位主要有西182井區(qū)、西189井區(qū)及西24-西33井區(qū)(圖2)。
2.4 儲層物性模型
從西峰地區(qū)長813小層的孔隙度模型來看,高值區(qū)只要集中在研究區(qū)南部西128井附近和中西部西189-西166井一帶,最高值在西191井,為13.47%;其它地區(qū)孔隙度普遍低于8%。滲透率模型的高值區(qū)則主要位于研究區(qū)中西部,與孔隙度的高值區(qū)有較好的對應關系,滲透率的最高值在西181井,為2.4×10-3μm2;其它地區(qū)的滲透率普遍小于1×10-3μm2,屬典型的低孔低滲儲集層。綜上所述,通過盆地不同地區(qū)上古生界致密砂巖恒速壓汞測試結果對比可知,研究區(qū)目的層喉道半徑分布0.1~4.0 μm之間,主峰介于0.5~1.2之間;同時孔隙半徑分布于80~360 μm之間,而峰值介于100~160 μm之間,孔隙與喉道半徑分布差異較大;結合儲層物性和常規(guī)壓汞測試結果綜合分析,研究區(qū)目的層段砂巖整體較為致密,孔喉的巨大差異是造成儲層顯示低滲透-超低滲透的致密現象。
西峰地區(qū)長813小層含油飽和度的高值區(qū)零星集中在研究區(qū)西、南部,含油飽和度大于45%的部位主要有西182井區(qū)、西189井區(qū)及西24-西33井區(qū)(圖2)。
圖2 西峰地區(qū)長813小層儲層含油飽和度模型
1)西峰地區(qū)長813小層地形平緩,構造簡單,東南略高于西北,是一向西北傾的緩坡。西峰地區(qū)長813小層砂體總體呈現由東北向西南延伸的長條狀,屬辮狀河三角洲前緣微相
2)西峰地區(qū)長813小層的孔隙度總體低于8%,滲透率普遍小于1×10-3μm2,屬典型的致密儲層;儲層建模預測孔隙度高值區(qū)集中在西峰地區(qū)南部、中西部,而滲透率高值區(qū)位于西峰地區(qū)中西部,同時含油飽和度的高值區(qū)分布在西峰地區(qū)西南部,相對較為孤立。
[1]劉占良,朱新磊,杜支文,等. 蘇里格氣田ZTl區(qū)塊儲層地質建模[J]. 山東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賈云超,尹楠鑫,李存貴,等. 蘇里格氣田儲層建模方法對比優(yōu)選分析——以蘇6加密實驗區(qū)塊為例[J].斷塊油氣田.2015,06:765-769.
[3]宋子齊,景成,龐玉東,等. 致密氣儲層參數精細建模的測井分析方法[J]. 國外測井技術.2014,03:15-19+3.
[4]石石,高立祥,劉莉莉,等. 蘇里格氣田蘇6加密井區(qū)有效儲層地質建模[J]. 西南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01:44-50.
[5]劉占良,朱新磊,杜支文,等. 蘇里格氣田ZT1區(qū)塊儲層地質建模[J]. 山東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01:1-8.
[6]劉莉莉,徐文,石石,等. 蘇里格氣田致密砂巖氣藏有效儲層建模方法[J]. 油氣地質與采收率.2015,03:47-51.
[7]周婷雅,江山. 西峰油田莊9區(qū)塊長8油藏的儲層地質建模研究[J]. 石化技術.2015,09:148.
[8]印興耀,劉永社. 儲層建模中地質統(tǒng)計學整合地震數據的方法及研究進展[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2,04:423-430+432.
[9]陳建陽,田昌炳,周新茂,等. 融合多種地震屬性的沉積微相研究與儲層建模[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1,01:98-102+164+172.
[10]張永貴,劉振峰. 鄂爾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致密砂巖氣藏儲層建模[J].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11,04:560-567.
[11]李景葉,陳小宏. 地震尺度下碳酸鹽巖儲層的巖石物理建模方法(英文)[J]. Applied Geophysics,2013,01:1-13+117.
[12]于豪,巴晶,Carcione Jose,等. 非均質碳酸鹽巖儲層巖石物理建模:孔隙度估算與烴類檢測(英文)[J]. Applied Geophysics,2014,01:9-22+115.
[13]凌云,郭向宇,夏竹,等. 基于儲層構造和沉積等時格架的儲層靜態(tài)建模實例研究[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4,04:795-806+7-8.
[14]胡向陽,熊琦華,吳勝和. 儲層建模方法研究進展[J]. 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01:107-112+0.
[15]尹艷樹,吳勝和,張昌民,等. 用多種隨機建模方法綜合預測儲層微相[J]. 石油學報.2006,02:68-71.
[16]張明祿,王家華,盧濤. 應用儲層隨機建模方法計算概率儲量[J]. 石油學報.2005,01:65-68+73.
[17]林承焰,侯加根,侯連華,等. 油氣儲層三維定量地質建模方法和配套技術[J]. 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6,04:20-25.
[18]尹艷樹,馮舒,尹太舉. 曲流河儲層建模方法的比較研究[J]. 斷塊油氣田.2012,01:44-46+64.
[19]趙勇,李進步,張吉,等. 低滲透河流相儲層建模方法與應用——以蘇里格氣田蘇6加密試驗區(qū)塊為例[J]. 天然氣工業(yè).2010,07:32-35+129.
2016-02-28
陜西省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計劃(2014-1005)
王婉君(1991-),女,陜西西安人,在讀碩士研究生,主攻方向:油氣田勘探與開發(fā)。
TE122.2+3
A
1004-1184(2016)06-019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