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媛
[摘要]初中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利用日常教學,引領(lǐng)學生學會積累,形成積累的習慣,指導學生使用素材,進行寫作實踐,進而提高寫作能力。
[關(guān)鍵詞]語文 初中作文教學 積累與運用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6)250020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寫作教學應(yīng)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yīng)引導學生關(guān)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剛剛進入中學的學生,頭腦還停留在小學老師手把手的指導和被動的接受這個層面上,沒有形成主動思考的意識,更沒有獨立寫作的能力。因此,在初中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利用日常教學,引領(lǐng)學生學會積累,形成積累的習慣,指導學生使用素材,進行寫作實踐,進而提高寫作能力。
一、積土成山,積水成淵——養(yǎng)成積累的習慣
作文是將生活中的所感所悟外化為文字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感和悟的來源就是生活中的所見所聞,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素材,這些素材既可以是學生的真實生活,也可以是文字記載的讀物,在網(wǎng)絡(luò)媒體高度發(fā)達的今天,還可以是電子媒介所傳播的信息。作文的第一步,就是積累素材。學生的頭腦里到底有多少“庫存”,決定著他的作文有多少可用的素材。那么作為教師,應(yīng)教會學生積累。
1.課前兩分鐘,課下十分功
兩分鐘,對于一節(jié)課來說不算什么,如果把一節(jié)課開始的兩分鐘留給學生,就是一個新的局面了。布置給學生的內(nèi)容很簡單,就是每堂課開始前由一名學生為全體同學先做一個簡短的演講。這個演講的內(nèi)容由學生自己課下完成,要求學生按照時間限制,自己尋找演講素材。起初的演講可以是課外讀物和雜志上的現(xiàn)有文章,學生摘抄下來作為演講內(nèi)容。接下來要求的演講內(nèi)容就是學生自己寫的一點東西了,一點激勵的話,一點考試的心得,一點失敗的教訓,都能拿來演講。
學生在尋找演講素材的時候,要瀏覽文章,尋找適合演講的段落和內(nèi)容,看起來很簡單,但是這是一個閱讀的過程,閱讀不同的文章尋找演講素材,讀過多少,就對多少文章有了印象,從而完成初步的積累。接下來自己寫出來的演講內(nèi)容,無論是心得,還是教訓,都是思想的凝聚,情感的外化,是學生花費時間融注自己的心力而完成的,短短的兩分鐘,實際上已經(jīng)就是一次小小的習作訓練,學生花費的功夫遠遠超過了這個有限的時間。如果長期堅持下去,學生的閱讀習慣和思考習慣都會得到培養(yǎng),不要小看這兩分鐘,這是滴水之力,可以穿石的。
2.做一本名言美句集錦
初中的學生剛剛脫離小學老師的扶持,他們對自己應(yīng)該做什么還會覺得手足無措。讓每個人準備一個筆記本,做好目錄,要他們把自己喜歡的名人在目錄里排序,把魯迅、羅曼·羅蘭們搬到可以看得見的地方,在筆記本的內(nèi)容里摘抄下這些名人的名言警句或者是他們的名篇名段,并編好頁碼,把這個任務(wù)作為一個長期的語文作業(yè)布置給學生。教師只做指導者,檢查員,定期對這個作業(yè)進行檢查??梢约性谝粋€時間里,對學生的筆記本進行展示,讓學生相互交流學習。這個過程,學生要摘抄,就要讀書,這是一個材料積累的有效途徑,名人警句,美文片段,這是多么優(yōu)秀的素材!
有了這些素材,寫作文時就有了可炊之米。在摘抄之外,還可以讓學生寫下對這些摘抄內(nèi)容的體會理解,即便是只字片言都不要小覷,這是思想的火花,是被我們稱之為靈感的東西,在作文教學中是可遇不可求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了這些思想的火花,學生寫出來的文字就帶有他們自己的感情,為作文注入了靈魂。
3.日記周記,一事一記
日記,周記,是語文教師留給學生的一種最常見的習作訓練??梢苑e累素材,可以練筆,還可以洞悉學生的思想狀態(tài)。剛開始時,學生會把一天的活動按照時間順序記錄下來,像流水賬。那么,語文教師就要在布置日記周記的時候,多費些心思,把批閱的工作做得細致一點,幫助學生刪去那些無關(guān)緊要的文字,只留下重要的、具有“發(fā)展空間”的事件,指導學生學會挑選重點,記下這一天、一星期里,對自己影響最大、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按照記敘文六要素的要求,詳細地寫下來。這樣,一個素材就形成了。對于寫作水平較高的學生,可以讓他對這件事進行評價,表達自己的觀點。
二、風雨興,蛟龍生——提高作文的能力
積累的內(nèi)容達到可以內(nèi)化為自己的思想的時候,就可以把它訴諸筆尖,形成自己的文章了。但是教會學生這個過程,讓學生能夠?qū)懽魑膮s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雖然滴水之力有了,靈感的火花也迸發(fā)了,真正下筆,五花八門的問題還是層出不窮。因此,有了積累,還要學習如何使用這些積累進行作文。
1.片斷練習,化整為零
作文中少不了對人、對物的描寫。人的描寫又有外貌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至于物,我們習慣上說寫景狀物。在中學課本中,許多課下練習有改寫、擴寫、仿寫這些片段練習的內(nèi)容。我們可以化整為零,把這些相應(yīng)的描寫以片段的形式,和課下的寫作練習結(jié)合起來,作為課堂上的實踐環(huán)節(jié)來完成。一篇作文對學生來說是一座山,片段描寫就是一個個的小丘,山高望而卻步,小丘則可以輕松跨越,可是將小丘疊加其高度與山比起來卻伯仲難辨。因此,片段習作的練習對學生來說難度系數(shù)較低,更容易接受。
2.仿寫訓練,學習技巧
素材有了,但怎樣開頭,怎樣結(jié)尾,怎樣扣題,還是要有技巧。課本的范文為我們提供了多么經(jīng)典的樣本,我們不妨通過仿寫練習,讓學生學習作文的方法技巧。可以學習文章的布局謀篇,可以模仿文章的表達方式。如有一位學生寫《童年趣事》就模仿了《從白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 “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這一經(jīng)典句型,語言順暢,文字優(yōu)美,很有趣味。這樣的練習,我們可以鼓勵學生多做一些,引導他們試著寫出自己的風格,寫出個性化的作文。
3.課堂批改,鮮活實踐
在批閱學生的習作時,老師會發(fā)現(xiàn)學生的問題,認真的老師會逐一給出修改建議。認真的學生也會仔細看這些修改建議,而多數(shù)學生可能只是掃一眼,甚至看也不看就將作文本丟在一邊,這樣老師就等于做了無用功,學生的作文能力還是不能提高。還有的老師采用面批的方法,對個別問題比較多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但這也只能對一個學生有作用。因此,為了能全面提高班級學生的寫作能力,我們不妨把學生作文中出現(xiàn)的問題拿出來,一起在作文課上商討,做一回作文修改的專題課。這樣,無論是文字層面的語法錯誤,還是技巧層面的描寫不生動,或是謀篇布局的失誤,都在課堂上集思廣益的討論中無處遁藏。同時,學生發(fā)現(xiàn)別人文章中的問題,由此產(chǎn)生了成就感,又牽動了對作文的興趣,還可以推己及人,在對照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同類問題,這比多少理論灌輸都有效果。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量變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才能發(fā)生質(zhì)的變化。這個哲學觀點用在我們的作文里,體現(xiàn)的是一個厚積薄發(fā)的過程。初中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引領(lǐng)學生學會積累,形成積累素材的習慣,指導學生學會使用已有的素材進行習作練習,進而具備良好的寫作的能力,這無論是從語文能力的角度,還是從素質(zhì)教育的角度,都是有益的。
(責任編輯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