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文兵
貴重的扁擔(dān)
□裴文兵
明朝嘉靖年間,江南地界昌橋村有位莊稼漢名叫馬臘生,他有個兒子叫馬行。
這一年,馬臘生的老婆得了重病,家中實在沒錢抓藥了,年近二十的馬行忍不住催促父親快想辦法。
馬臘生咬咬牙,終于下了決心,從柜子里取出一個物件來。那個物件長長的、窄窄的,馬行定睛一看,這不就是一條普通的木扁擔(dān)嗎?
馬臘生一言不發(fā),拎著那條扁擔(dān)向屋后的山上走去,馬行疑惑地跟了上去。馬臘生來到了一座土墳前,雙膝跪下,低聲說起話來……
不一會兒,馬臘生拎著扁擔(dān),來到鄰居家的門前,張了張嘴,卻沒能說出一句話來。鄰居仔細(xì)望了望那條扁擔(dān),問道:“臘生,你是不是有什么難處?”
馬臘生漲紅了臉,終于說出話來:“我……我老婆病重,沒錢抓藥,所以,我……我……”
鄰居接過話頭:“所以,你想借銀子抓藥?行,這銀子,我借給你!”說著,鄰居捧出銀子,塞到了馬臘生的手中。
馬行注意到,那些銀子當(dāng)中,除一塊稍大點兒的銀錠外,其余都是碎銀子,加在一起也不過十兩??神R行知道,這位鄰居以種田為生,那十兩銀子已是他家的全部積蓄了。
馬臘生用這些銀子抓了藥,后來,老婆的病好了,而他省吃儉用了一年,終于攢下十兩銀子還了債。
馬行心中的謎團(tuán)始終沒有解開。自己家里的那條扁擔(dān),是不是用十分名貴的木料做成的呢?也許因為它是一件祖?zhèn)鲗氊?,所以父親想動用它時,就特意去爺爺?shù)膲炃埃埱鬆敔數(shù)脑?。而鄰居一見到它,便知道馬家還得起銀子,于是慷慨借出銀子……
馬行向父親求證,馬臘生卻語氣淡淡地道:“那條扁擔(dān),確實是一件寶貝,不過它可不是什么古董。”
對于父親的回答,馬行很不以為然,心想:既然它是件寶貝,又說不是古董,賣不出什么銀子,這不是自相矛盾嗎?看來,父親有什么事情瞞著我!不行,我一定要弄清楚它到底能賣多少銀子。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馬行偷偷地打開柜子,悄悄取出那條扁擔(dān),輕手輕腳地出了家門。一路緊趕慢趕,一個半時辰后,馬行趕到了縣城,進(jìn)了一家古玩店鋪,請掌柜的給看看,自己這條扁擔(dān)值多少銀子。
掌柜的拿起這條扁擔(dān),只掃了兩眼,便伸出了四根手指頭。馬行心頭一喜:“掌柜的,您說它值四千兩銀子?”
掌柜的搖了搖頭。馬行的心頭一緊:“掌柜的,您說它只值四百兩銀子?”
掌柜的又搖了搖頭。馬行的心里更沉了,他脫口而出:“掌柜的,難道它只能賣出四十兩銀子?”
那掌柜的終于開了口:“它只值四文錢。小伙子,它只是用普通的杉木做成的,并非用名貴的木料制成,也不是什么古董,只值這個價。我的店鋪里,正好缺一條挑水的扁擔(dān),如果你愿意賣,我倒愿意出四文錢,買下它。”
馬行哪里肯信掌柜的話,出了那家古玩店,又找到了另一家古玩店鋪,信心十足地走了進(jìn)去??蛇@家店鋪掌柜的也說扁擔(dān)是用杉木制成的粗使家伙,根本不是什么古董……
就這樣,馬行走遍了縣城里所有的古玩店鋪,可沒有一家店鋪掌柜的說它是古董。這下,馬行不得不相信了,這條扁擔(dān)確實只是一條普通的扁擔(dān)。無奈之下,他只好出了城,往昌橋村走去。
一路上,馬行腳步蹣跚、心灰意冷,太陽下山之時,昌橋村終于出現(xiàn)在馬行眼前。走到村口,馬行發(fā)現(xiàn)父親正等在那里。
這天上午,馬臘生就發(fā)現(xiàn)被他鎖在柜子里的扁擔(dān)不見了,便明白兒子去了縣城,找行家品鑒扁擔(dān)去了。于是,一整天他都待在村口,等兒子回來。
回到家中,馬臘生從馬行的手中接過扁擔(dān),對馬行道:“兒子,現(xiàn)在你知道它不是什么古董了吧……”
原來,二十年前,一伙土匪來到昌橋村,想要搶劫全村,村里的成年男子紛紛與土匪打斗起來,馬行的爺爺也操著家中的一條扁擔(dān),一馬當(dāng)先,沖進(jìn)了土匪當(dāng)中……
一個多時辰后,土匪終于被趕跑了,可馬行的爺爺身中數(shù)刀,當(dāng)場喪命,那條扁擔(dān)卻完好無損。在那場打斗中,馬行的爺爺是唯一被土匪殺死的村民,因此,其他村民對馬家都非常感激和敬重。從那以后,馬臘生便將父親留下的這條扁擔(dān)當(dāng)成寶貝一般,鎖在了柜子里。
老婆病重后,因無錢抓藥,馬臘生的心里冒出借銀子的想法,但他又一時不知如何開口。于是,他取出了那條扁擔(dān),這樣,鄰居一見到它,便知道馬家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出于感激和敬重,傾囊借出了銀子。
馬行聽得目瞪口呆,過了好一會兒才醒過神來,開口道:“爹,既然如此,咱們家何不多向鄰居們借些銀子當(dāng)作本錢,做點兒生意?過上好日子,免得天天辛苦地種田、砍柴?!?/p>
馬臘生眼一瞪:“如果不是為了給你娘治病,如果不是為了救急,我絕對不會拿出那條扁擔(dān),絕對不會向鄰居借銀子,咱們家可不能把鄉(xiāng)鄰們的感激和敬重當(dāng)成本錢??!”
馬行不敢再言語,心里卻盤算開了……
十年后,馬臘生和老婆先后離世。馬行取出那條扁擔(dān),向村里的每一戶人家都借了銀子,一共借了二百多兩,然后,他拿這些銀子當(dāng)本錢做起了生意,只短短兩年時間,便發(fā)了大財。
轉(zhuǎn)眼間,又過去了一年,馬行又開始在村里借銀子,而且一次又一次地借,村里很多人家的銀錢都快被他借光了。
村民們一打聽,這才得知,馬行發(fā)了財之后,竟在縣城里結(jié)交了一批賭徒,學(xué)會了賭博,把家當(dāng)都輸光了。村民們知曉后,再也不肯借銀子給馬行了。這天,馬行扛著那條扁擔(dān)在村里轉(zhuǎn)悠了半天,一邊轉(zhuǎn)悠,一邊大聲叫罵,罵村民們忘恩負(fù)義。最后他將家搬到了外地,隱姓埋名躲賭債去了。而那條扁擔(dān),被他扔在了路邊。
第二天一早,村民們發(fā)現(xiàn)了那條扁擔(dān),大家嘆息一陣后,把扁擔(dān)埋在了馬行爺爺?shù)膲灷铩?/p>
(原載《三月三》2016年第1期云南錢芊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