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學明
(云南省紅河州瀘西縣人民醫(yī)院,云南 瀘西652400)
?其他論著交流?
核苷(酸)類似物治療與綜合管理對慢性HBV感染者疾病轉(zhuǎn)歸的臨床研究
俞學明
(云南省紅河州瀘西縣人民醫(yī)院,云南 瀘西652400)
目的 觀察臨床使用的四種核苷(酸)類似物阿德福韋酯、拉米夫定、恩替卡韋以及替比夫定,對HBV患者疾病轉(zhuǎn)歸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3年9月至2015年5月我院接診的HBV患者60例,其中30例患者接受了核苷(酸)類似物抗病毒治療,剩余30例患者未接受治療,對患者進行隨訪,定期檢查患者的肝功能、HBV DNA、血清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LT)、白蛋白(ALB)、門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ST)、總膽紅素(TBIL)、膽堿酯酶(CHE)水平變化情況。結(jié)果 通過比對后,研究組患者使用了核苷(酸)類似物治療前后的ALT、ALB、CHE水平有了明顯的改善,治療前后的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AST、TBLE無明顯變化。對照組患者的ALT、ALB、CHE、AST、TBLE治療前后無明顯變化,數(shù)據(jù)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核苷(酸)類似物對值治療慢性HBV患者有著顯著的療效,通過抑制HBV DNA的復制,可以改善肝功能,可以有效的控制疾病轉(zhuǎn)歸,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核苷(酸類)藥物;HBV;乙型肝炎病毒;轉(zhuǎn)歸
HBV即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它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傳染性疾病,不但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患者嚴重的心理壓力,還會給患者的家庭帶來巨大的經(jīng)濟負擔[1]。我國是乙肝大國,早在2006年全國乙型肝炎流行病學調(diào)查中[2],我國已經(jīng)感染的慢性HBV患者達到9300萬人,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趨勢,面對如此龐大的人群,迫切的需要臨床研發(fā)出相關(guān)的治療藥物,控制病情的蔓延,減少患者的壓力與痛苦。目前臨床上常用抗乙型肝炎病毒的藥物主要有兩種,分別是α干擾素與核苷酸類兩類,其中核苷酸類藥物更是治療乙型肝炎病毒的里程碑[3]。本次通過對60例慢性HBV感染者的隨訪,對比患者治療前后的情況,評價核苷酸類藥物對慢性HBV轉(zhuǎn)歸的影響。現(xiàn)將結(jié)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9月至2015年5月我院接診的慢性HBV感染者60例,其中30例患者接受核苷酸類似物治療,標記為研究組,30例患者未經(jīng)核苷酸類似物治療,標記為對照組。納入標準:所有患者治療前檢查HBsAg陽性≥12個月,HBV DAN≥500IU/mL。排除標準:甲、丙和戊肝肝炎病毒感染;遺傳代謝性、自身免疫性、心源性和藥物性因素導致的肝硬化;肝癌患者;HIV感染患者;腎炎或腎功能不全者;肝移植術(shù)厚肝硬化患者。
1.2 研究方法
告知患者實際情況后,在取得患者同意的基礎(chǔ)上,對患者進行藥物治療,選擇下列四種藥物中的任意一種:阿德福韋酯10mg/d;拉米夫定100mg/d;恩替卡韋0.5mg/d;替比夫定600mg/d。對兩組患者進行隨訪,隨訪時間為三個月后,分別記錄上述指標。
1.3 觀察指標
三個月后對患者進行隨訪,對比患者前后的ALT、ALB、CHE、AST、TBLE的水平變化,以及是否出現(xiàn)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肝性腦病及腹水等并發(fā)癥。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系統(tǒng)軟件統(tǒng)計分析資料;其中計量資料用(±s)表示,并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在初次就診時,檢查的ALT、ALB、CHE、AST、TBLE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資料具有可比性。經(jīng)過三個月后,研究組患者使用了核苷(酸)類似物治療前后的ALT、ALB、CHE水平有了明顯的改善,治療前后的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AST、TBLE無明顯變化。
對照組患者的ALT、ALB、CHE、AST、TBLE治療前后無明顯變化,數(shù)據(jù)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指標對比情況
2.2 兩組患者中,通過胃鏡與門脈CT檢查均出現(xiàn)并發(fā)癥,研究組患者中出現(xiàn)2例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1例腹水,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0%。對照組患者中出現(xiàn)8例腹水,1例干性腦病,2例肝癌,2例肝腎綜合征,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43.3%。兩組患者間的對比,差異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HBV的變異率要遠遠高于其他的DNA病毒,主要是因為HBV具有很高的復制率,它存在于RNA中間體到DNA負鏈的逆轉(zhuǎn)錄過程中,而這個過車所需要的HBV聚合酶會缺少校正活性,無法去除摻入進的堿基[4-5]。當人體感染HBV后,HBV會侵入干細胞,在肝細胞的內(nèi)部存留,并且進行復制,所以慢性乙肝患者在發(fā)病時會出現(xiàn)肝功能異常的表現(xiàn)。而HBV復制的看抗原會表達在肝細胞膜上,激活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進而發(fā)生免疫反應(yīng),出現(xiàn)肝炎的癥狀[5-6]。在慢性HBV的感染過程中人的機體需要反復的將乙肝病毒進行清除,這個過程需要很多年甚至是終身。慢性乙肝患者因免疫功能降低,無法將病毒徹底的進行清除,而病毒長期的存在體內(nèi),會反復的侵蝕肝組織,使肝臟發(fā)生不同程度上的肝纖維化病變,而肝纖維化病變沒有采取及時的治療,會進一步形成假小葉,最終導致肝硬化[6-7]。因HBV的復制,使病毒很難清除,患者需要多次治療,加重了患者的痛苦以及經(jīng)濟負擔。
目前,臨床上對于治療HBV已達成共識,就是抑制病毒的復制,降低對肝臟的損壞,從而延長患者的生命。我國治療HBV的核苷酸類藥物主要有四種,分別為阿德福韋酯、拉米夫定、恩替卡韋以及替比夫定[8]。通過本次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研究組患者在服用核苷酸類似物后,ALT、ALB、CHE都有了明顯的改善,說明抗藥物對改善ALT、ALB、CHE水平是有效的,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核苷酸類似物進行治療,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的發(fā)展,防止病情惡化帶來的并發(fā)癥,對控制患者疾病轉(zhuǎn)歸具有一定作用,適用于大部分的慢性HBV患者,特殊人群還需要進步一的研究。慢性HBV感染患者因長期受疾病的困擾,會產(chǎn)生許多負面情緒,影響著患者對抗疾病的信心,在臨床治療過程中,除了使用藥物對患者進行保護肝臟和消除病毒外,還應(yīng)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治療,全方位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9]。此外,HBV患者的住院時間較短,所以患者在出院后的時間例,醫(yī)護人員也應(yīng)對患者進行進一步的隨訪,詢問使用藥物的情況和身體狀況等,有利于患者恢復健康。
綜上所述,核苷(酸)類似物治療對于慢性HBV感染者疾病轉(zhuǎn)歸具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可以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1] 吳元凱,陳淑如,林國莉等.核苷(酸)類似物治療慢性HBV感染者至HBVDNA陰轉(zhuǎn)后ALT異常的因素分析[J].中山大學學報(醫(yī)學科學版),2014,35(4):525-532.
[2] 王怡,楊麗,徐菲莉等.未予核苷(酸)類似物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YMDD變異及特點 [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2,15(6): 637-640.
[3] 毛青.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抗病毒治療的現(xiàn)狀與思考[J].實用肝臟病雜志,2013,16(4):289-292.
[4] 楊晨辰,黃睿,劉勇等.慢性HBV感染者不同免疫狀態(tài)下及抗病毒治療后外周血T細胞亞群比例和細胞因子水平特點[J].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2014,8(2):191-197.
[5] 楊麗敏,王玉華,彭勛等.慢性乙型肝炎核苷(酸)類似物抗病毒治療與基因分型測序的相關(guān)性研究 [J].疑難病雜志,2011,10(7): 498-500.
[6] 李曉光,胥婕,劉寶明等.未經(jīng)治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耐藥變異、基因型和血清型研究[J].中華肝臟病雜志, 2010,18(2):92-95.
[7] 焦秀娟,孫謝文,李彤等.核苷酸類似物治療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乙型肝炎病毒反轉(zhuǎn)錄酶區(qū)突變序列分析[J].中華傳染病雜志,2010,28(4):252-254.
[8] 聶青和.轉(zhuǎn)氨酶正常或低于正常值2倍以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治療問題[J].實用肝臟病雜志,2013,(4):293-295.
[9] 潘洪洋,楊方,張明香等.核苷(酸)類似物治療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聚合酶區(qū)基因變異的影響 [J].實用肝臟病雜志,2013,(1): 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