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云南省曲靖市會澤縣中醫(yī)醫(yī)院,云南 會澤654200)
?論著/心臟及血管病?
中醫(yī)辨證治療心血瘀阻型風濕性心臟病臨床療效觀察
張穎
(云南省曲靖市會澤縣中醫(yī)醫(yī)院,云南 會澤654200)
目的 分析研究中醫(yī)辨證治療心血瘀阻型風濕性心臟病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心血瘀阻型風濕性心臟病的患者一共有82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對照組對病人采取常規(guī)西藥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之上采取中醫(yī)辨證治療,對兩組病人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對比。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體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臨床治療之前,兩組病人的FS(左心室縮短分數(shù))、LVEF(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VESd(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評分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臨床治療以后,觀察組患者的FS、LVEF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LVESd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心血瘀阻型風濕性心臟病患者采取中醫(yī)辨證治療,可以使病人相關癥狀得到明顯改善,使臨床治療效果進一步提高,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中醫(yī)辨證治療;心血瘀阻型風濕性心臟??;臨床療效
風濕性心臟病多發(fā)于冬季和春季,其病情容易在3-5年以內復發(fā)。女性患病幾率顯著高于男性,當前人們對這種疾病的防治以及預后給予廣泛關注[2],在中醫(yī)辨證理論當中并沒有風濕性心臟病的病名,可是根據其相關表現(xiàn)將其分為“喘證”、“心痹”以及“水腫”等相關范疇。在中醫(yī)學當中采取辨證論治,可以從根本上改善其相關癥狀,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選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心血瘀阻型風濕性心臟病的患者一共有82例,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心血瘀阻型風濕性心臟病的患者一共有82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1例。當中,觀察組男18例,女23例。年齡在31-59歲,平均為(42.5±3.7)歲;對照組男16例,女25例。年齡在33-61歲,平均為(43.6±4.1)歲。
1.2 臨床診斷標準
1.2.1 西醫(yī)診斷標準 根據《心臟病學》的相關癥狀包括有雙肺底出現(xiàn)細濕羅音等心衰體征;部分出現(xiàn)心包摩擦音,可以同時伴有胸膜摩擦音,活動受到限制[3]。
1.2.2 中醫(yī)診斷標準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和相關報道表明[4],制定心血瘀阻型風濕性心臟病的診斷標準,其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心慌、胸悶不舒、唇甲青紫以及瘀斑。
1.2.3 排除標準(1)不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同時拒絕調研或者不予配合著;(2)妊娠或者哺乳婦女;(3)過敏體質以及對多種藥物過敏者;(4)伴有嚴重肝病、泌尿系統(tǒng)疾病、惡性腫瘤以及消化系統(tǒng)疾病;(5)嚴重精神障礙者。
1.3 臨床療法
1.3.1 對照組方法 對照組對病人采取常規(guī)西藥治療,采取青霉素400-800萬U,靜脈輸液,每日一次,連續(xù)服用10-14天,再采取80萬U,采取肌注方式,每日兩次,連續(xù)治療4周。
1.3.2 觀察組方法 觀察組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之上采取中醫(yī)辨證治療,其中以活血化瘀以及利濕除痰為主,藥方組成:制半夏9g、丹參15g、五味子9g、茯苓30g、赤芍9g、、枳實9g、沙參15g、、麥冬9g、川芍9g,采取沸水煎服,每天一副藥劑,重癥患者每天兩副藥劑,一個臨床療程為2周,一共2個臨床療程。
1.4 臨床觀察指標
對兩組臨床治療之前和以后的FS(左心室縮短分數(shù))、LVEF(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VESd(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評分給予記錄和對比。
1.5 臨床治療效果判定標準
根據《心臟病學》作為臨床治療效果的判定依據[5],
顯效:其相關癥狀、體征全部消失,功能活動完全恢復正常,對日常生活工作沒有任何影響;有效:其相關癥狀以及體征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可以從事輕微體力工作;無效:沒有達到以上標準。
1.6 臨床統(tǒng)計學處理
2.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體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前后FS、LVEF、LVESd評分情況對比
臨床治療之前,兩組病人的FS、LVEF、LVESd評分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臨床治療以后,觀察組患者的FS、LVEF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LVESd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情況對比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前后FS、LVEF、LVESd評分情況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前后FS、LVEF、LVESd評分情況對比(±s)
注:與對照組對比,*P<0.05。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時間治療之前治療以后治療之前治療以后FS(%)18.51±1.46 25.41±2.02*18.61±1.37 20.36±1.54 LVEF(%)35.11±1.27 47.65±3.02*35.63±2.72 41.22±2.11 LVESd(mm)47.32±2.45 43.06±2.05*47.28±2.04 46.03±2.53
風濕性心臟病指的是因為風濕熱活動累及到心臟瓣膜,進而導致的一種心臟瓣膜病理改變。在臨床當中以狹窄或者關閉不全經常同一時間存在,可是經常以一種為主?;颊咴诎l(fā)病初期一般沒有明顯的表現(xiàn),后期則會表現(xiàn)為雙下肢水腫、心慌氣短、乏力以及咳嗽等。初發(fā)年齡大部分在5-15歲,復發(fā)大部分在初發(fā)以后的3-5年以內。目前,對風濕性心臟病的治療原則為保持以及增強心臟的代償功能,避免心臟負荷過重,同時還要進行部分適當?shù)幕顒右约板憻?,增強身體素質,使心臟的儲備能力明顯提高,同時對鈉鹽的攝入量給予嚴格限制。另外,還要特別注意預防風濕熱以及感染性心內膜炎。在中醫(yī)辨證理論當中,這種疾病的發(fā)病機制主要是風寒濕邪入侵,,其癥狀主要包括有乏力、心慌、氣短、心胸悶痛以及浮腫[6-7]。因為心臟瓣膜的病理改變,造成心臟在輸送血液期間出現(xiàn)問題,例如,瓣膜狹窄,造成血液流動阻力明顯增大,為了能夠射出足夠的血液,心臟更加費力的進行舒張以及收縮,進而使心臟工作強度明顯增加,使工作效率明顯降低,心臟非常容易疲勞,時間久了就會導致心臟肥大。
根據相關實踐研究表明[8],針對心脈瘀阻類型病人給予治療,其病理特征主要是外邪入體,累及心臟,心肺受阻,因此,采取活血化瘀以及利濕除痰進行治療,在本文藥方當中的半夏燥濕,用于痰多咳喘以及風痰眩暈,枳實具有化痰除痞;茯苓利濕除痰以及行痹止痛;丹參具有活血調經以及祛瘀止痛;;五味子具有益氣生津的作用[9-10]。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體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臨床治療之前,兩組病人的FS、LVEF、LVESd評分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臨床治療以后,觀察組患者的FS、LVEF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LVESd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和上述相關實踐研究結果相一致。
綜上所述,對心血瘀阻型風濕性心臟病患者采取中醫(yī)辨證治療,可以使病人相關癥狀得到明顯改善,對患者病情恢復以及預后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1] 陸向英,劉潔.中醫(yī)治療風濕性心臟病淺探[J].實用中醫(yī)內科雜志,2005,l(6):562-571.
[2] 劉丹,張仕玉.中醫(yī)辨證用藥配R西醫(yī)對癥用藥治療風心病52
例[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11,23(11):964-965.
[3] 毛煥元,楊辛田.心臟病學[J].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037.
[4]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第一輯.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1993:41.
[5] 郭秀英.中醫(yī)辨證治療妊娠并發(fā)風濕性心臟病[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0,4(7):646.
[6] 王振濤,韓麗華,朱明軍,等.辨治風濕性心臟病經驗[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10,41(5):8.
[7] 許萬紫.風濕性心臟病中醫(yī)辨證分型與心功能指標相關性研究[D].南京: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2
[8] 賈相科.中西醫(yī)結R治療風濕性心臟病的臨床心得[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3):123-124.
[9] 楊元明.風濕性心臟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治療方法及治療效果分析[J].醫(yī)學信息,2014,3(4):307.
[10] 林騰鳳.風濕性心臟病患者情志護理干預療效觀察[J].湖南中醫(yī)雜志,2013,29(3):88-89.
張穎,1965年生,男,漢族,山東單縣人,大學學歷,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中醫(yī)門診及治未病日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