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毅敏
(湖南省邵陽縣第二人民醫(yī)院,湖南 邵陽422100)
?論著/冠心病?
冠心病采用他汀類藥物治療的臨床分析
阮毅敏
(湖南省邵陽縣第二人民醫(yī)院,湖南 邵陽422100)
目的 分析并探討冠心病使用他汀類藥物的治療效果。方法 將我院2012年至2014年期間收治的152例冠心病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76例。對照組患者接受阿司匹林治療,研究組則應用他汀類藥物治療。觀察并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結(jié)果 研究組的總體有效率(96.05%)顯著高于對照組(80.26%),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TC、LDL-C、斑塊積分與動脈IMT相對比,研究組均優(yōu)出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選擇他汀類藥物治療冠心病,不但能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且安全性較高,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及應用。
他汀類藥物;冠心病;臨床效果
冠心病是目前心臟疾病中最為多見的一種,中老年與三高人群易患此疾病。此疾病患者脂質(zhì)代謝會發(fā)生異常,血液當中的脂質(zhì)聚集,導致動脈呈粥樣硬化,使心臟的供血不足,發(fā)生心絞痛等癥狀[1]。本文對我院2012年至2014年期間收治的152例冠心病患者進行分析和研究,并對其中的76例患者應用他汀類藥物進行治療,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現(xiàn)將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此次152例患者均為我院2012年至2014年期間診治的冠心病病人,將他們分成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76例。研究組患者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28例,年齡56~80歲,平均(69.1±2.9)歲,有31例患者心絞痛較為典型,45例患者有并發(fā)癥;對照組患者當中,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32例,年齡55~77歲,平均(88.6±2.6)歲,20例患者心絞痛較為典型,46例患者有并發(fā)癥。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相對比,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對照組在基礎(chǔ)治療的同時,使用阿司匹林,方法為:服用阿司匹林(生產(chǎn)廠家:河北三石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3023341)1次/d,75mg/次,1個
療程為1個月,共12個療程。研究組則在基礎(chǔ)治療的同時,應用他汀類藥物,方法為:服用阿托伐他?。ㄉa(chǎn)廠家:北京嘉林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3819)1次/d,每日晚餐時20mg,按照病情對服用的劑量實行調(diào)整,但每天最大使用量不超過80mg,1個療程為1個月,共12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與療效判定
治療前后檢測患者HDL-C、TC、LDL-C與TG等血脂指標,頸動脈彩超觀察斑塊的影像改變,記錄斑塊的積分和動脈的IMT平均值,并觀察治療前改后的變化。按照患者治療效果分成顯效、有效與無效三種:(1)治療后患者心絞痛等癥狀消失,發(fā)作次數(shù)顯著減少,心電圖檢查缺血性ST段復原,倒置的T波直立,為非常有效;(2)治療后患者心絞痛等癥狀好轉(zhuǎn),發(fā)作次數(shù)比治療前降低65%左右,心電圖檢查缺血性ST段和倒置的T波有所好轉(zhuǎn),為有效;(3)治療后患者心絞痛等癥狀沒有緩解,心電圖檢查缺血性ST段和倒置的T波沒有顯著的改變,為無效。
2.1 對比兩組的療效
研究組的有效率為96.06%的,顯著高于有效率為80.26%的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2.2 TC、LDL-C、斑塊積分與動脈IMT相對比
兩組治療后,研究組均優(yōu)出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1 兩組治療后臨床療效的比較
表2 兩組治療觀察指標的比較
冠心病是動脈粥樣硬化(AS)導致器官病變的最常見類型,也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病。研究表明,AS是多病因的疾病,即年齡、性別、血脂異常、高血壓、吸煙、糖尿病和糖耐量異常、肥胖、家族史等多種危險因素作用于不同環(huán)節(jié)所致,其中脂質(zhì)代謝異常是AS最重要的危險因素。近年的研究發(fā)現(xiàn),總膽固群(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或(VLDL-C)、相應的載脂蛋白B(apoB)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載脂蛋白A(apoA)降低都被認為是危險因素。對AS的發(fā)病機制有脂質(zhì)潤學說、血栓形成學說、平滑肌細胞克隆學說等從不同角度來闡述。近年來多數(shù)學者支持“內(nèi)皮損傷反應”學說[2],認為本病各種主要危險因素最終都損傷動脈內(nèi)膜,而粥樣硬化病變的形成是動脈對內(nèi)皮、內(nèi)膜損傷做出的炎癥-纖維增生性反應的結(jié)果。李紅娟[3]等報道,AS早期病變脂紋中有來源于單核細胞的T淋巴與巨噬細胞,且在病變發(fā)展到形成粥樣硬化斑塊時,發(fā)現(xiàn)不但有著大量的脂質(zhì),還有淋巴細胞與單核細胞等炎性細胞侵潤,說明炎癥反應在AS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發(fā)揮重要作用。
他汀類藥物是羥甲基戊二酰輔酶A(HMGCoA)還原酶抑制劑,通過競爭性抑制內(nèi)源性膽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還原酶,阻斷細胞內(nèi)羥甲基戊酸代謝途徑,使細胞內(nèi)膽固醇合成減少,從而反饋性刺激細胞膜表面(主要為肝細胞)低密度脂蛋白(LDL)受體數(shù)量和活性增加,使血清膽固醇清除增加,能有效降低TC和LDL-C水平。他汀類藥物還可以抑制肝臟合成的載脂蛋白的B-100,從而減少富含甘油三酯AV、脂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臨床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是目前治療冠心病最安全有效的他汀類藥物之一,杜瑞雪[4]等報道,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血液當中脂質(zhì)含量,還有延緩斑塊進展、穩(wěn)定粥
樣斑塊、抗血栓和抗炎等調(diào)脂外的作用,有效改善病變。此次研究結(jié)果表明,研究組的總有效率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上述研究一致。鮑冬香[5]等研究結(jié)果顯示,阿托伐他汀能夠有效改善患者頸動脈斑塊積分,同時還能夠明顯降低頸動脈內(nèi)膜中層厚度,本研究結(jié)果也顯示,觀察組患者在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療后,在TC、LDL-C、動脈IMT方面,與對照組具有顯著差異(P<0.05),同時頸動脈斑塊積分以及頸動脈內(nèi)膜中層厚度也得到了明顯改善,與上述研究一致。阿司匹林通過抑制環(huán)氧化酶和血栓烷A2的合成達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預防血栓形成,是治療冠心病的常用藥物,但作用單一,與觀察組應用阿托化他汀對比,不能針對AS發(fā)病機制多環(huán)節(jié)改善病變緩解患者癥狀,因此在冠心病治療時使用他汀類藥物,有著顯著的療效。
綜上所述,冠心病的患者使用他汀類藥物治療,療效確切,值得在臨床上的推廣和應用。
[1] 王虹,陸紅梅,陽文輝等.他汀類藥物對冠心病患者循環(huán)微小RNA-92a表達的影響 [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12,24(4): 215-218.
[2] 李靜,蔣立新,李希等.他汀類藥物在中國冠心病患者中的應用現(xiàn)狀調(diào)查[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10,25(5):348-351.
[3] 李紅娟,劉軍,劉靜等.他汀類藥物在中國極高危冠心病患者二級預防中的應用現(xiàn)況 [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0,38(11): 1033-1037.
[4] 杜瑞雪.老年血脂異?;颊呷绾我?guī)范應用他汀類藥物[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16(4):447-448.
[5] 鮑冬香,潘朝輝.冠心病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guān)性及應用阿托伐他汀干預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3):603-604.
Clinical efficacy of statins in pharmacotherapy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a clinical analysis
RUAN Yi-min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Shaoyang County,Shaoyang 422100,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statins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Methods A total of 152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2012 to 2014 were enroll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76 patients in each group.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spirin,and thos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statins.The clinical outcome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study group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overall response rat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96.05%vs 80.26%,P<0.05).After treatment,the study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better results in total cholesterol,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plaque score,and arterial intima-media thickn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statins can improve patients'clinical symptoms and have good safety,and therefore,it holds promis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Statins;Coronary heart disease;Clinical efficacy
阮毅敏,1968年生,本科學歷,心血管副主任醫(y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