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視點
云南省彝良縣小河村九旬老翁趙某膝下有5名子女,均外出,不盡贍養(yǎng)義務,趙某遂將子女告上法庭,索要1元錢贍養(yǎng)費。該案最終調解結案:趙老與兒子共同居住,其余四個女兒每年支付1元贍養(yǎng)費,須親自上門給付。生病了輪流護理。(9月3日《北京晨報》)
點評:
《?;丶铱纯础?,這首上世紀九十年代的老歌,唱出了無數老人的心聲,也反映出了中國養(yǎng)老領域中存在的問題。2013年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規(guī)定,“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家庭成員,應當經??赐蛘邌柡蚶夏耆恕?,這是將“子女?;丶铱纯础比敕ā?/p>
對父母的贍養(yǎng)不僅是物質供養(yǎng),還包括精神層面的慰藉,諸如多回家陪陪老人,多給老人打打電話等。從目前來看,子女對老人照顧不到位,主要體現精神贍養(yǎng)缺失方面,孤獨、寂寞,空虛、失落等負面情緒慢慢地將老人“侵蝕”。云南省彝良縣小河村九旬老翁趙某,將子女告上法庭,僅要“1元錢贍養(yǎng)費”,但要求子女“親自上門給付”,這充分顯示了老人真正在乎的并不是子女豐厚的物質補償,而是精神上的陪伴。
在當今社會“父母在,不遠游”,或許已經不現實了,但是孝心、孝行不能變。
“去社區(qū)蓋章,所有資料都準備齊全了,為啥要為低保捐款才給蓋章,這不科學也不合理呀?!币痪W名為“咚咚咚”的昆明市民通過微信留言向媒體反映,自己因注冊公司辦理相關手續(xù),在去大觀商業(yè)社區(qū)蓋章時遇到了為低保捐款的情況。(8月31日人民網)
點評:
一般來說,注冊公司到社區(qū)蓋章,無非是請社區(qū)協助把關,譬如申請人是否屬轄區(qū)居民,經營項目會否擾民等。核實無誤即蓋章,有問題則整改,就這么簡單。而把是否蓋章與慈善捐款“綁定”,且設置至少300元的前置條件,則有些不倫不類:不僅于法無據,更讓人疑惑其是否變相“逼捐”?
就慈善的本義而言,乃是人們扶弱濟困的愛心涌動。因而,它不是攤派,不是強捐,更不是群眾辦事必須留下的“買路錢”。誠然,愛心需要傳遞,也講求奉獻,但前提終須是自愿。
其實,社區(qū)又何嘗不明白如此淺顯的道理。他們之所以將捐款設定為群眾辦事蓋章的前置條件,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懶政”。道理很簡單,要達到為困難戶購“社?!钡哪繕?,籌款也好,募捐也好,需要付出相當的努力才能“如愿”。而利用群眾上門辦事的機會,將之與蓋章“綁定”,豈不“得來全不費工夫”?
他們的“底氣”,無非源自蓋章所體現的權力,公章的作用卻被異化成了“交換”的工具,而不再象征著責任與擔當。如何讓窗口部門的公章“回歸本位”,而不再被任意“綁定”為“工具”,應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
2006年9月底,廣東湛江轄下廉江市政府門衛(wèi)阮國源,將兩首諷刺當地官員的打油詩群發(fā)至全市多名科級以上干部的手機。時任廉江市委書記的伍杰忠因此指令警方立案偵查,阮國源被關押17天并取保候審后,再無下文。2016年3月,伍杰忠落馬,沉寂9年的“廉江詩案”迎來轉機,7月,阮國源向廉江市公安局提交國家賠償請求書,已獲受理。(8月31日人民網)
近日,“河南周口教育局扶貧晚宴喝茅臺,酒后副局長和下屬大打出手”的輿情引起網民關注。河南省紀委發(fā)布消息,周口市紀委日前對周口市教育局違反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問題進行了嚴肅查處。周口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學成等3人被行政撤職。(8月27日新華網)
點評:
打油詩,是一種富于趣味性的俚俗詩體,語言通俗易懂、幽默詼諧,有時又暗揭惡丑、冷嘲熱諷。比如,“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裝樣子、庸庸碌碌混日子、舒舒服服領票子”,直揭庸官畫皮?!坝紊酵嫠Q考察、亂吃亂拿稱檢查、亂戴烏紗稱提拔”,暗諷腐敗變種。諸如此類的打油詩數不勝數,民眾司空見慣、不足為奇??墒?,藏在打油詩中的民聲信息,往往隱含民意訴求與不滿,不可小覷。
“門衛(wèi)寫打油詩諷刺市領導”,卻招來“一把手親自下令抓人”的厄運。的確,群發(fā)短信是欠妥,激進莽撞又失規(guī)矩。但是,利用手中的權力,施加壓力,以期平息輿論、扭轉個人形象。如此任性而為,讓人直嘆“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同時,畏權者的默不作聲、合污者的把薪助火,亦助長了掌權者的囂張氣焰,使其擁有一手遮天的“人氣”。殊不知,在位時,如眾星捧月一般,高高在上;落馬后,同過街老鼠一樣,人人厭惡。先前的一團和氣不過得于權,人走茶涼才是“官情味”的最終下場?!耙詸嗬险撸瑱嗬M而交疏”便是此理。
點評:
初看這條新聞,腦中顯現六個字:這些人真大膽!在“八項規(guī)定”已實施近四年的今天,居然還敢這樣大張旗鼓地大吃大喝,而且還是在扶貧慰問工作結束之后。細看這條新聞,腦中閃現一句話:如果這次超規(guī)格的大吃大喝,那位喝醉了酒的副局長沒有與人事處長發(fā)生爭執(zhí)并大打出手,那又會是一種什么結局呢?
其實這是一個白癡問題,如果副局長沒有打下屬,網上肯定不會出現相關消息,大吃大喝的帳目就會被接待方處理得妥妥貼帖,項城市的領導與周口教育局的領導因公因私的關系都會因這次非常體面的接待而更進一步。但偏偏那個喝醉了酒的副局長不爭氣,對下屬大打出手,從而讓這起隱秘吃喝大白天下,一干人受到黨紀政紀處分。估計當天參加吃喝的、參與接待的都對這名副局長恨之入骨了。
河南周口副局長醉酒打下屬牽出一起違規(guī)公款吃喝案,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八項規(guī)定”在一些地方執(zhí)行還不到位。也折射出少數黨員干部貫徹執(zhí)行黨紀政紀心存僥幸,劍走偏鋒。要徹底消除這種現象,除了加強制度的執(zhí)行,還需要加強黨員干部的教育,不要因為一時的嘴上之快而誤了自己的美好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