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克庭
奶奶的榮耀
□黃克庭
暮秋時節(jié),太陽還沒有下山,寒氣就開始逼人。
在那鬧饑荒的年代,人們?yōu)榱藴p少消耗,都早早地關(guān)門上床睡覺。我家也不例外。
那天,天還沒有擦黑,我家就已經(jīng)關(guān)了門,熄了燈,全家八口人都已上床睡覺。
突然,大門口響起了“咣當(dāng)—咣當(dāng)—”的敲門聲。
“大姨娘……大姨娘……開開門,開開門……大姨娘……”
全家人都聽到了。全家人都知道是朱其福來了。
朱其福是我奶奶的妹妹的兒子,年紀(jì)還不滿十六歲,住在離我家約六十里的一個小山村里。五個月前,他的父母因饑荒而病倒,不久相繼離開人世。朱其福成了孤兒,由于他生來體質(zhì)虛弱,干農(nóng)活時就常遭人嫌。那時,農(nóng)民們都合在一起勞作,朱其福因?yàn)閯趧幽芰Σ?,每天所掙的工分只有其他成年人的四分之一,因此,他分到的口糧就比別人少四分之三。
朱其福又來叫門了,大家都知道他是來討吃的。
這一次,我家人全部鐵了心,不管門外的朱其福怎么叫喊,怎么敲門,都當(dāng)作沒有聽見,誰也沒有起床去開門。
挨到半夜時分,持續(xù)了三個小時的叫門聲終于停止了。既然人家有意回避你,你也該有自知之明—回去吧。
沒有敲門聲了,全家人終于舒了一口氣,靜悄悄地各自睡了覺。
第二天早上,我奶奶打開大門時,嚇了一大跳!
天哪!朱其福根本沒有走,而是坐在大門外的門檻上,只是他已不再叫喊了。因?yàn)樗麑?shí)在是叫累了,也知道叫喊不管用。
奶奶終于流下了一大把眼淚,用自己的雙手捧起朱其福那雙冰涼的手,默默地把朱其福領(lǐng)到了家里。
奶奶讓朱其福坐到客廳里,先給了他一碗熱水喝,然后流著眼淚,狠了狠心,到米缸里取米,給朱其福燒飯。
米缸里一共只剩下兩斤三兩大米。米缸里有一只用竹筒做成的量筒,平口裝滿,里面的大米正好是一斤。
奶奶一手把一手把地從米缸里抓米,把抓來的米放進(jìn)竹筒里,以便計(jì)量。
奶奶每抓一把米似乎都抓了一把自己的心—畢竟這點(diǎn)米是全家八口人的口糧?。?/p>
米從米缸里一把一把抓出,放進(jìn)竹筒里。
隨著米缸里的米不斷在減少—竹筒里的米不斷在增加,奶奶取米的手就越來越沉重了??纯疵赘?,又看看竹筒,奶奶有些舍不得,把竹筒里的一部分米又放回米缸里。
再看看竹筒,奶奶又覺得米太少了,又往米缸里抓米……
如此,反反復(fù)復(fù)折騰了五六次,最后奶奶終于取出了一斤大米,燒成飯,給朱其福吃。
第一碗飯是奶奶親自送到朱其福手里的,桌上的菜只有兩盤,一盤是咸蘿卜,一盤是梅干菜。
奶奶告訴朱其福:“大的都去生產(chǎn)隊(duì)里開早工,小的都去找野菜了。大姨娘在家里事也多,既要給家人燒早飯,還要切豬草,沒有人陪你吃飯,飯你自己去盛,別客氣,吃飽為止。”
奶奶忙了一通家務(wù)事后,看到朱其福默默地坐著,就又客氣地對他說:“沒有人陪你吃飯,飯你自己去盛,別客氣,吃飽為止?!?/p>
可朱其福就是不聲不響地坐著。
起初,奶奶沒太在意朱其福為何不聲不響地坐著,直到揭開鍋蓋后才明白答案。
原來,一斤米燒出來的米飯已經(jīng)被朱其福吃光了—飯鍋一干二凈,干凈得連鍋也不必洗了。
鬧饑荒年份連柴火也缺,迫使奶奶練就了一身不會燒焦一粒米的本事,就像今天的電飯鍋燒飯一樣。
那天,朱其福是跪在我奶奶面前拜了三拜后才離開我家的。
臨別前,朱其福對我奶奶說:“吃過這頓大米飯,死去也甘心了?!?/p>
朱其?;厝ズ蟛坏绞欤蛡鱽砹怂I死的消息。
噩耗傳來,奶奶大哭了一場。
然而,奶奶并不是很傷悲。
后來,奶奶就經(jīng)常說:“幸好那天讓其福吃了一斤米的飯。否則,以后死了如何去見妹妹啊!”
二十年后,奶奶病危。
回光返照之時,奶奶拉著爸爸的手說:“娘這輩子很平凡,沒有做過讓別人能說好的事。然而,讓我自己很欣慰的事是有的,那就是給其福吃了一斤米的飯?!?/p>
奶奶臨終前告誡爸爸,在自己十分困難的時候,要多想想比自己更困難的人。
日月穿梭,光陰似箭。
如果奶奶還健在,今年有一百歲了。雖然她老人家離開人世已經(jīng)三十年,村里人卻沒有忘記她。
今年,富起來的鄉(xiāng)親們決定修一部村志。經(jīng)過群眾推薦,村委研究決定,首部村志將收錄我奶奶的故事。這是奶奶的榮耀,也是我們的榮耀。
前兩天,村主任把村志的初稿送給我看,我才知道奶奶的故事。
在這部村志的初稿里,記述了我奶奶給其福燒一斤米的事和讓親生兒子(我爸爸)輟學(xué),供養(yǎng)子(我叔叔)上大學(xué)的事跡。
據(jù)我叔叔說,讀書成績一直以來都是我爸爸好,可是奶奶就是不支持爸爸讀完小學(xué)。
做了一輩子農(nóng)民的爸爸,只要有人提起我的奶奶,總是一臉的自豪。
(原載《金華日報(bào)》2016年5月10日 作者自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