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
守護文化遺產
凌晨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蜀相》一詩的詩人杜甫曾親自探尋諸葛亮住所并發(fā)出“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钡母袊@。文化遺產可以給后人帶來如此之大的心靈震動,那么更應該守護好文化遺產,保持住中華驕傲。
從濟南的孔子廟到成都的杜甫草堂,從云南的麗江古城到山西的喬家大院。文化遺產對于中國這個擁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國來說并不稀少??梢哉f是富有。貫穿東西,縱橫南北,它如同寶石一般鑲嵌于中華大地之上,璀璨奪目。他們在歷經了這個民族的鼎盛再到衰落的時期并一直要等到它雄雞高鳴的那一天。蘊藏了古人的智慧與汗水并將他們的血與肉刻進歷史的脈絡中與我們相通。文化遺產,我們的無價之寶。
文化遺產似乎很大程度的影響了這個地方的文化底蘊和地位。在這個高樓大廈拔地而起的時代里,許多人迷失了自我。他們渴望追回簡樸自然的生活,甚至有些羨慕古時小農經濟的融融景象。文化遺產由此在近些年變得格外受追捧。先是湖南安陸與四川江油展開“李白故里”之爭,再到一直莫衷一是的曹雪芹故鄉(xiāng)位于何地,各省各市摩拳擦掌,誓要劃一片文化遺產到自己名下。不知古人看到此種景象會是何種感想。
其實文化遺產大可不必爭來爭去,其真實的目的不外乎發(fā)展旅游獲得收益。但它不是一個經濟保障,再美,在有名的故居都會被看膩。真正要用心去守護的,是它背后綿延千年的中華文明和艱苦卓絕的奮斗精神。文革時曾大肆破壞文化古物,很多景點看上去觸目驚心,它們被砸初的凹陷,是文化遺產的淚渦:麗江古城從一個記錄了麗江古來風云的古城,變成被商業(yè)渲染的“古色商業(yè)家”,那是文化遺產的噩夢;因架空電視劇《瑯琊榜》熱播而把從古代以來傳承保護的滕王閣變名為瑯琊閣,那是文化遺產的遺忘。
文化遺產不是搖錢樹也不是地向標,更不是能被人類粗暴愛護而湮沒的普通建筑。它應該是貯存著美妙音樂的八音盒,當盒蓋打開的剎那,聲音如絲如縷滲透每一個人心中,浸濕每一個人的心田。我始終相信它藏著一條龍,一條騰飛狂舞的中國龍。
能做的很少,只需要靜靜地守護它,默默了解他,深深領悟它。如此,文化遺產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