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秉堃
周恩來總理這位老人離開我們已經(jīng)40多年了,但對于許多北京人藝的藝術家們來說,仍然感覺像是“新喪”。周總理是北京人藝的奠基人、創(chuàng)業(yè)者,更是良師益友,是他提議建立的全國第一個“專業(yè)話劇院”,是他推薦的曹禺作為院長,是他批準建設的首都劇場……
正如冰心所言:“我所見過的和周恩來總理有過接觸的人,都無不感到總理對他和她,都是特別地關心和愛護。這并不奇怪,因為總理是中國亙古以來付出的‘愛’最多而且接受的‘愛’也最多的一位人物?!蹦切┡c周總理在一起的日子,是人藝人永遠無法忘懷的……
導演間的“特殊座位”
這位導演眼睛的視力不大好,對周總理說:“勞駕,也讓我看看?!庇谑?,周總理便把望遠鏡遞了過去。
和周總理的握手,會是一種讓你終生難以忘懷的經(jīng)歷。
每次見到周總理,無論是在舞臺上,在后臺里,在休息室,在排練場,在會議室,在宴會廳,在宿舍,在食堂,在街頭……他都要極為主動地、熱情滿懷地、真心實意地與我們每一個人握手,也不知道前前后后握過了多少次。沒有人計算過,好像是永遠也握不夠。
幾乎在每一次周總理到來之前,劇院的領導都會認真囑咐大家:“總理在長征當中,騎馬摔傷了胳臂,握手的時候,我們千萬不能用力,要輕點兒,再輕點兒?!比欢?,到了握手的片刻,我們倒是小心翼翼了,周總理卻是滿臉帶笑地、興奮地、用力地用手上下擺動好多次。凡是遇到這種情況,真是讓人既高興,又心疼,就像是自己做錯了什么事。
在與周總理握手當中,還有一個現(xiàn)象很值得提到,那就是他總要從離他最遠的人握起。如果握不到,他就主動走到跟前去一一握手,從不怕麻煩,從不怕辛苦。據(jù)秘書說,總理認為站得最遠的人,也是最擔心握不到手的人,應該盡量不要讓他們失望。1957年5月12日的深夜,周總理看完戲以后就陪著我們演職員,從首都劇場一直步行回到史家胡同宿舍大院。途中在燈市東口,遇到了一位正在清掃馬路的女清潔工,當周總理感覺到對方已經(jīng)看見了自己,便馬上走過去,主動地拉起了她的雙手,緊緊地握著說:“同志,辛苦了。感謝你呀,人民感謝你!”
更讓人能牢牢記住的是周總理的握手方式——在一般的情況下,不管你是干部還是群眾,他都是首先伸出手來拉住你的手,然后用那雙明亮的大眼睛專注地對準你的眼睛,凝視片刻以后,再握緊你的手并用力地上下擺動,最后才會緩緩放開。對于這種平等的、真摯的、親切的握手,有的人說:“這不僅僅是身體的接觸,更是心靈的溝通、交流和補償,能夠讓人感覺到一種精神上的滿足和享受?!?/p>
上個世紀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周總理非常喜歡看戲,特別是喜歡看北京人藝的戲。然而,他日理萬機,經(jīng)常要等到下午工作結束以后,才能問問秘書晚上有沒有安排,如果沒有那就可以去首都劇場看戲了。正是由于這種特殊的情況,首都劇場的楊經(jīng)理每天演出以前,都要留下幾張保留票以備不時之需,一直等到演出以后半個小時方可另行處理。這天就是在演出以后半個小時,剛剛把保留票售出,觀眾也已經(jīng)進場入座,突然接到電話——周總理要來看戲。楊經(jīng)理看了看手表,這一切必須在十分鐘之內安排妥當。怎么辦呢?楊經(jīng)理急得滿頭大汗,真不知道如何是好。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之下,楊經(jīng)理把樓下第7排中間幾個座位的熟悉觀眾,好言好語給請到邊上的座位上去。換好座位以后不久,周總理也到了劇場。二話沒說,悄悄地被帶到第7排座位上就座。這時候,楊經(jīng)理才顧得上用手絹擦擦頭上的汗水。
中間演出休息的時候,周總理來到小休息室。突然,他把茶杯放下,問道:“我坐的座位上原來是不是有人呢?”楊經(jīng)理沒有辦法,只好說出了實情。周總理想了想有些激動地說:“胡鬧!世界上根本沒有這樣的道理,人家是先來的,我這個后來的反而要把人家趕走。不能這樣,一定不能這樣。楊經(jīng)理,休息以后你要把人家請回到原來座位上去,而且要向人家賠禮道歉。要道歉!”然后,他停了一下又交待:“你們劇場里不是還有一個導演間嗎?我就坐在導演間里看戲好了?!睏罱?jīng)理只能答應照辦。
休息時間過后,幾個熟悉的觀眾回到了原來位子上,周總理坐到了觀眾席的最后方——看不大清又聽不大見的導演間里。從此以后,似乎有了一個不成文的規(guī)矩——周總理只要是遲到了,就堅決要求到導演間里去看戲,不能有其他的特殊安排。
周總理到導演間去看戲,還發(fā)生了這樣的一個小故事。一次,演出開始以后,周總理來到了這里,房間里沒有燈,很暗,只能摸索著坐在椅子上。他順手拿起桌子上的專用望遠鏡,看著舞臺上的戲。一位志愿軍文工團到劇院學習的導演走進來,徑直坐在了周總理的身邊。這位導演的視力不大好,對周總理說:“勞駕,也讓我看看?!庇谑?,周總理便把望遠鏡遞了過去。導演一直用望遠鏡看戲,等到幕間換景時燈光亮起來,他才發(fā)現(xiàn)身旁坐著的竟然是周總理,便很不好意思地大叫一聲:“啊!總理原來是您呀……我還搶了望遠鏡!”周總理立即大笑著,拍拍導演的肩膀說:“小同志,我們一起看得很好嘛!……沒有關系,我的眼睛要比你好一些嘛!”說到這里,導演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來。
“恩來同志批評我臺詞不清”
周總理對曹禺院長說:“我是愛你們心切,所以要求苛刻一些!”
1961年的夏天,劇院正在演出《雷雨》。幾十年來一直支持曹禺這個代表作的周總理,再一次來看戲。6月6日,第一次來看戲,由于有要事中途退場;6月8日,第二次又來。新中國建立以后,優(yōu)秀經(jīng)典劇目《雷雨》是由北京人藝首演的,演員也是全新的陣容——鄭榕扮演周樸園;朱琳扮演魯侍萍;呂恩扮演蘩漪;于是之扮演周萍;胡宗溫扮演四鳳;董行佶扮演周沖;李翔扮演魯大海;沈默扮演魯貴。周恩來第二次看戲的時候,休息當中,導演夏淳匆忙跑到后臺來,告訴于是之:“多注意,總理對你的臺詞不滿意,聲音太小?!毖莩鼋Y束以后,文化部副部長夏衍先來到后臺,也對于是之說:“你要準備接受總理的批評?!敝芸偫韥淼搅诵⌒菹⑹?。大家落座以后,于是之心里很是緊張。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周總理沒有一開口就批評于是之,而是首先談到了當時“大躍進”中一些過火失當?shù)男袨?,勞逸結合注意不夠挫傷了群眾的積極性。他說:“你們都是善于演戲的了,都有一定的基本功訓練,可以把戲演得很好,這次演出是因為趕任務而影響了戲的質量嘛!一圖快,就往往不容易把人物刻畫得深刻。我總覺得應該在質量上好好研究一下,別只為了趕任務而降低了質量?!?/p>
最后,周總理才把話題轉到了于是之身上。他說:“你的臺詞讀得聲音太輕,使觀眾聽不清,不好?!蓖瑫r,又很快擴展開來說:“一個演員在臺上要做到‘目中無人,心中有人’。眼睛不要看觀眾,但是心里要有觀眾。眼睛老看著觀眾就忘了戲里的環(huán)境和人物關系,但是只顧自己的‘真實’,心里忘了觀眾,聲音小得叫人聽不見,也就沒有了群眾觀點?!笔潞?,于是之又從劇場楊經(jīng)理那里了解到——周總理第一次看戲的時候,已經(jīng)感到于是之的臺詞不清,楊經(jīng)理說:“總理,可能是你坐的7排座位聲音效果不大好?!敝芸偫淼诙蝸砜磻?,問楊經(jīng)理什么位置聲音好一些?得到的回答是:第10排左右。于是,周總理執(zhí)意要坐在第11排的座位上,誰也勸不動他。他在那里聽到了第二幕,自己仍然聽不大清楚,竟然又問身旁的觀眾:“你聽得清于是之的臺詞嗎?”結果還是得到了否定的回答。周總理對曹禺院長說:“我是愛你們心切,所以要求苛刻一些!”
正是為了這件事,于是之后來激動不已地說:“為什么周恩來同志逝世的公報發(fā)出以后,劇院里的人們會哭成那樣?為什么在那種巨大的壓力下,劇院一定要開追悼會?為什么當年清明節(jié)大家都去了天安門而誰也沒有告發(fā)誰?人心!人心的力量是無比強大的!”
《潘金蓮》停演與《茶館》重啟
周總理又立即讓秘書轉來指示——這個戲的停演情況不必見報加以報道。同時,讓秘書親自登門去看望歐陽予倩,請他多加保重身體。
1961年4月27日和28日,周總理兩次來到首都劇場,觀看歐陽予倩早年寫出的作品《潘金蓮》,并且在28日演出以后,還專門召開了座談會。他邀請了劇作者、導演、演員、劇院領導人、戲曲界名家,以及文化部領導人來參加。
周總理開門見山地說:“今天座談會的主題,就是如何看待《潘金蓮》這出戲,如何理解潘金蓮這樣一個人物?!?/p>
“方琯德,你是導演,先說說嘛?!?/p>
方琯德說:“潘金蓮把武大殺死這一點很難解釋,為了自己解放殺死丈夫,這總不是好事,很難讓觀眾同情?!?/p>
周總理又請潘金蓮的扮演者狄辛發(fā)言。
狄辛說:“潘金蓮的所作所為是針對當時社會制度的反擊,只是沒有選擇到正確的道路,殺死一個無辜者求得個人解放是不對的?!?/p>
周總理對武松的扮演者田沖說:“你這個英雄人物,有什么看法?”
田沖說:“劇本是30多年以前寫的,當時作者是企圖表現(xiàn)婦女反抗封建壓迫的思想,可是今天再看這個戲覺得有不足之處?!?/p>
周總理說:“焦先生,你是總導演,有怎樣的看法呢?”
焦菊隱說:“這個戲究竟應該肯定誰?是武松還是潘金蓮?始終找不到答案?!?/p>
夏淳導演說:“寫出這個戲是出自反封建的愿望,可是戲里提出的問題,選擇的題材完成不了這個任務?!?/p>
于是之舉起手來要發(fā)言。
周總理說:“《名優(yōu)之死》里的教師爺請講?!?/p>
于是之說:“我看只要把張大戶對潘金蓮的壓迫再寫得充分一點,這個戲還是可以演的?!?/p>
周總理說:“我們請歐陽老談談吧?!?/p>
歐陽予倩點點頭說:“1924年寫戲的時候,我看到許多婦女受壓迫,心中很悲憤,于是想寫一出戲借以揭露當時的黑暗。我是唱花旦的,這才寫了潘金蓮。我自己演這個角色,周信芳演武松。那時候演戲不像今天,連臺詞都是一邊演一邊豐富補充的。演出中,我同情潘金蓮;周信芳同情武松,就把他處理成英雄。我們各演各的戲,沒有想到主題思想的問題?,F(xiàn)在有必要重新考慮這個戲的主題思想問題。這個戲究竟要說明什么?影響觀眾的又是什么?”
周總理停了一下說:“歐陽老說到當時寫這個戲和演這個戲的思想活動,我是完全理解那種心情的。可是這個戲今天重新上演,就要考慮到對一些青年人的影響問題。潘金蓮不是一個反封建的典型。張大戶壓迫潘金蓮,她反抗是好的,值得同情。可是后來她變了,她殺了人,而這個人又是勞動人民,是一個老實的農(nóng)民。潘金蓮和西門慶的私通行為是走向墮落,這種行為就沒有辦法讓我們同情了。如果潘金蓮為了求解放,出走了,或者自殺了,當然會使人同情。勞動人民總是把同情放在被壓迫婦女方面。我想,祝英臺、白娘子這些人物,都沒有殺人,沒有墮落;茶花女也沒有因為求得個人解放而危害別人;陳白露也沒有殺人嘛,她救了‘小東西’,最后自己犧牲了,所以我們同情她?!?/p>
大家紛紛點頭贊同。
周總理看了看歐陽老繼續(xù)說:“歐陽老是共產(chǎn)黨員,所以我們對他的作品就要求得嚴格一些。盡管《潘金蓮》是1924年大革命時期寫出來的作品,我們必須用今天的眼光重新認識一下。為了貫徹好‘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要使每一朵花開放得更好,就必須對于存在著的矛盾予以解決,所以今天才邀請大家來談談《潘金蓮》?!苯又譄崆檎\摯地拍拍歐陽予倩的手說:“作為我這個后來者,見到劇中存在的問題,覺得還是應該向你提出來的。今天你說得很誠懇,我非常欽佩。你的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大好,一定要多多保重。”
就是這樣,一個問題嚴肅的、帶有原則性的戲劇創(chuàng)作座談會,在推心置腹、親切溫暖的氣氛當中,很有收獲地結束了。
座談會后,劇院決定停演《潘金蓮》。
而周總理又立即讓秘書轉來指示——這個戲的停演情況不必見報加以報道。同時,讓秘書親自登門去看望歐陽予倩,請他多加保重身體。
1958年老舍的新作《茶館》正式在首都劇場演出了,而且受到戲劇界同行和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劇場售票處出現(xiàn)了“一票難求”的紅火場面。
然而,中央文化部的一位領導人來到劇院,召開黨組會議,并且嚴厲批評北京人藝領導的“右傾”指導思想,在組織創(chuàng)作和演出當中,“不是政治掛帥而是專家掛帥”。實際上,就是指責《茶館》是“戀舊”作品,是為剛剛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的民族資產(chǎn)階級“大唱挽歌”。為此,《茶館》在連續(xù)上演59場,而且場場客滿的情況下,被強令停演打入了“冷宮”。
周總理大約是聽到了關于《茶館》停演的信息,在1958年9月12日來到首都劇場觀看《紅旗飄飄》的時候,突然談到的卻是《茶館》。周總理有意地問身邊的于是之說:“《茶館》為什么不演了?”于是之一愣,沒有敢說出其中的緣由。周總理又說:“請你轉告黨委書記,《茶館》這個戲改一改還是可以演的嘛!”
1963年的春天,劇院趁著“新僑會議”和“廣州創(chuàng)作座談會”的“小陽春”氣候,冒著一些風險,重新恢復上演了《茶館》。
1963年7月7日,下午,周總理在馬上就要登機外出工作的緊迫情況下,匆匆忙忙來到首都劇場,看了日場的《茶館》。看完戲以后,由于時間緊迫,只是向焦菊隱和黨委書記趙起揚說:“《茶館》這個戲沒問題,是一出好戲……如果有點意見的話,只是第一幕發(fā)生的時間是不是往后放一點,現(xiàn)在寫的是戊戌政變,放在辛亥革命前夕就更好?!贿^,這個意見不要向下傳達,以免說不清楚耽誤事情?!纫院笪乙H自和老舍先生商量好了。”
如果不是周總理及時有力地“出手”挽救,廣大觀眾就根本無法欣賞到直到今天依然享譽遐邇的優(yōu)秀經(jīng)典劇目《茶館》。
一生的藝術情結
有人說:“如果今生周恩來總理沒有做政治家的話,那么他肯定會是一個優(yōu)秀的藝術家!”
周總理雖然工作很忙,但是他先后41次看了劇院的演出,而且每次看戲以后,都堅持要到舞臺上來,向全體演職員表示衷心感謝,無一例外。他常常是站在舞臺上或坐在小休息室里,談出自己具體的看戲印象。最后,還要和大家一起拍張照片留作紀念。所以,每當一出戲大幕徐徐落下,掌聲響起來的時候,我們便會不約而同地以期盼的目光向南邊副臺望去。用不了多大工夫,周總理便會從小休息室的門里走出來。他常常身穿一套深灰色的中山裝,右手橫放在胸前,兩眼炯炯有神,面帶微笑地步上舞臺。這十幾米的短路他走得很慢,因為要從見到的第一個人開始,不論是演員、導演,也不論是舞臺工作人員,都要一一握手致意。最后,他便站在大家中間像老朋友促膝談心一樣,有問有答地說出自己的切身感受。
一次,周總理來看現(xiàn)代劇目《年青的一代》。演出結束以后,他照例來到舞臺中間,讓我們圍成一圈,請他坐也不坐,硬是站在那里興致勃勃地談了二三十分鐘。自然,他談了對演出的肯定意見,也有對演出的批評意見。比如,指出某個女演員的褲子過于短了不大好看,等等。記得,當時周總理的話音剛剛落下,站在一旁的導演就立即表態(tài):“那好,我們一定按照總理的指示從明天演出起就進行修改。請總理放心!”于是,大家熱烈地鼓起掌來,表示支持。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周總理對于這一切并沒有贊同,而且神情突然嚴肅起來。我們也停止了鼓掌,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周總理沉默了好一會兒才開了腔,聲音很輕,但是語調是非常堅定的。他說:“今天我談的并不一定對。我看,藝術作品的好壞是要由群眾來回答,而不是由一兩個領導回答。今天談的話如果是經(jīng)過集體討論的中央決定,我會告訴你們,那是一定要執(zhí)行的。至于我個人的意見,只能作為一個普通觀眾的觀后感提供你們作參考?!彼f到這里,搖搖頭,微笑了一下,“盡管我可能是一個比較好的觀眾,但畢竟也是個個人嘛。”
我們一下子愣住了,仿佛沒有反應過來。等又過了好一會兒,大家才重新鼓起掌來,掌聲更熱烈,更持久。
周總理卻又鄭重地擺擺手,表示不必再鼓掌了。
掌聲再一次停止,誰也沒有吭聲,似乎都在回味和咀嚼著周總理那簡潔而又分量很重的話語。
周總理的藝術情結要從什么時候算起呢?大約要從1916年他18歲在南開學?!缎oL》雜志上寫的一篇文章算起。他在《吾校新劇觀》中主張:“新劇的內容,是不要脫離現(xiàn)實;新劇的形式,應該是語言通暢,意含深遠,悲歡離合,情節(jié)昭然?!蓖瑫r,他還在“南開新劇團”里,改編劇本、評論演出、扮演角色、裝置布景……樣樣都干得很好。周總理在南開中學的時候,就扮演過《一元錢》里的孫慧娟,上穿醬紫色袖子襖,下穿大紅色裙子,當時不允許女生登上舞臺,他就主動承擔了“男扮女裝”的角色。
到了晚年,周總理有兩件事也值得一提——
上個世紀60年代初的一個晚上,舒繡文在《駱駝祥子》里扮演虎妞,演出結束以后,鄧穎超突然從舞臺上的布景門走了出來。鄧穎超笑著說:“繡文,我又來看你的戲了!”舒繡文十分驚喜地迎了上去,大喊:“鄧大姐!太好了!”這時,沒有等舒繡文再說什么,先是聽到有人一陣爽朗的大笑聲,接下來布景門再次打開,周總理滿面春風地拉著舒繡文的雙手,如同孩子一樣高呼起來:“你們看啊,我又上舞臺演戲來了!……是不是?……是不是呢?”
上個世紀70年代初,周總理一再對人們由衷地表示:“你們說我退休以后會做什么呢?……告訴大家——我想去演話劇,就扮演曹禺寫的《家》里邊那個大少爺好了,現(xiàn)在看到的演出都不太滿意,我是有這種封建家庭生活的,完全可以演好!”
有人說:“如果今生周恩來總理沒有做政治家的話,那么他肯定會是一個優(yōu)秀的藝術家!”